與病毒共存及新冠長期症―多近自然增加免疫力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期(2022年5月)的科學人雜誌有篇報導指出,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康復後,有些人還會有長期的症狀,包括疲倦,腦霧、心悸、呼吸困難和疼痛等各種讓人衰弱的症狀,這就可能跟得到流感痊癒後,就完全康復沒有後遺症不同了。據估計,未接受疫苗的染病者大約百分之十到五十會出現長期症狀,接種疫苗後最多可降低百分之五十的風險。
與病毒共存及新冠長期症
有人說,假如你身邊沒有朋友確診新冠病毒,那表示你認識的朋友太少了。
也有專家說,如果你今年沒有確診新冠病毒,那明年也會確診,不然就是後年,反正遲早一定會感染上的。
隨著這波疫情的急劇發展,眼看是擋不了的,再加上終究必須開放邊境,跟國際接軌,所以與病毒共存恐怕是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幸好高傳染力與低致命性的omicron病毒株,符合所有流行性病毒演化的定律,大家也期盼它最終能像流感一樣,雖然永遠存在,但不影響社會的正常運作。
不過這期(2022年5月)的科學人雜誌有篇報導指出,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康復後,有些人還會有長期的症狀,包括疲倦,腦霧、心悸、呼吸困難和疼痛等各種讓人衰弱的症狀,這就可能跟得到流感痊癒後,就完全康復沒有後遺症不同了。
據估計,未接受疫苗的染病者大約百分之十到五十會出現長期症狀,接種疫苗後最多可降低百分之五十的風險。
作者也提到,各國政府在公衛宣導時很少談到新冠長期症,官員的焦點總是放在重症與死亡率,而醫學界向來也喜歡治療能痊癒的疾病,假如患者呈現慢性病或者無法量化的系統性症狀,而且醫生也沒有辦法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法時,就會忽略它,甚至可能把這些慢性疼痛的患者視為裝病或者罹患身心症。
作者憂心,若是新冠病毒可能會造成身體衰弱,甚至威脅性命的長期效應,對於這一整個染病的青壯世代又會有何影響?看了這篇報導有點無奈之餘,也只能以增強自己的免疫力來自求多福了!
多近自然增加免疫力
疫情控制期間,政府為了避免民眾群聚,所有遊樂設施與熱門觀光景點全都封閉與管制。
前兩天宜蘭縣政府開出第一張罰單,這是一位勸導不聽,還是擅自進入已貼出公告不開放的五峰旗瀑布風景區,網路上有民眾上傳的影片,呼籲大家「風景不會跑走,不要在這時候到如日月潭等風景名勝散心。」
的確,這次疫情傳播方式就是人與人接觸,所以為了阻絕病毒散播,避免群聚是還沒施打疫苗下,唯一的選擇。但是長期關在家裡對健康也會形成另一種風險,除了精神鬱悶之外,活動量不足對身體生理上也不好。
其實若能常到戶外,多到大自然走走,還有另外我們較少知道的好處,尤其對於對抗病毒入侵人體時,扮演重要角色的「天然殺手細胞」。
這是人體第一線的免疫防禦力,平常身體裡就有許多天然殺手細胞在四處巡邏著,只要發現有病變的細胞,比如分裂時突變的癌化細胞,就直接將這個有問題的細胞吞入殺死。人體如果吸入含有病毒的飛沫,這些病毒會入侵我們的正常細胞,然後利用這個細胞大量複製病毒它自己,複製到數百數千個病毒之後,細胞會破裂,這數以千計的病毒跑出來後就會再去尋找數以千計的細胞,如此不斷複製它自己。
而天然殺手細胞如果夠多,就會在第一時間,也就是吸入的病毒進到第一批細胞時,就把這些病毒以及已被病毒入侵的細胞一口吞掉,整個殺死,讓病毒無法複製而擴散。
因此,你如果體內巡邏的天然殺手細胞夠多的話,即使和另一個人同時被確診者感染,但是進入你身體的病毒就立刻被殺死,沒有機會作怪。
假如身體的天然殺手細胞不夠多或入侵的病毒太多,有漏網份子已開始大量製造,這時只好寄託於第二線的「後天免疫細胞」來對抗,我們打的疫苗就是提前訓練我們的後天免疫細胞,這種後天免疫細胞是有針對性的,就像用不同武器來對付不同的病毒。而天然殺手細胞是沒有針對性的,任何已被感染的細胞及其他有問題的外來病菌,不分青紅皂白,全部一口吞下破壞了事,這也是它的命名來源,殺手細胞,不管是誰,都殺了再說。
近年有許多設計得很嚴謹的研究一再證明,在大自然裡活動,會增加我們天然殺手細胞的數量,最多可達原先的一倍,而且效果可以維持將近一星期才逐漸降至原本的水準,也就是只要固定每個假日到大自然裡走一走,就有不錯的好處。
而且也有研究發現,即便在陽台種花,或者單純只是常常看看大自然的風景,甚至只是看大自然的相片,也能增加天然殺手細胞的數量,只是增加的數量沒有到森林走來得多。
也有研究證明,當我們大笑之後,天然殺手細胞會增加,另外還有研究發現,當我們與心愛的人手握手,或者當志工為別人服務,天然殺手細胞也會增加。
當我們還沒打到疫苗,與其擔心不知何時被病毒感染,不如從以上這麼多種方法中,找些能做到的,增加自己的天然殺手細胞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淺析伊波拉病毒與人體免疫系統 在1976年非洲薩伊(現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河附近村落曾經爆發過一種可怕的傳染病,受到感染的人會引發全身出血、發燒、心肌梗塞、多重器官衰竭等症狀。首位個案紀錄為一位名叫Mabalo Lokela的教師,起初誤以為是瘧疾感染,並使用奎寧注射治療,然而之後病情急轉直下,全身開始滲血,感染後在短
    Thumbnail
    avatar
    演化之聲 The Sound of Evolution
    2024-06-17
    諾羅病毒與中醫🍏諾羅病毒主要常見症狀包括: 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少數患者會有輕微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腹部痙攣、胃痛、倦怠感、頸部僵硬等表現,感染後 1-3 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 🍏諾羅病毒是怎麼傳染的? 諾羅病毒的傳染途徑為「糞口接觸」,且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 常見的諾羅病毒傳染途徑
    Thumbnail
    avatar
    林沛勳中醫師
    2024-03-02
    256. 健康驛站與病毒byebye 2022/7/18-2022/7/24 (高雄-廈門) 週四清晨,從高雄飛廈門。乘計程車到達小港機場,正從後車廂取行李,發現後面停的那台私家車的車牌是「TDK 1991」,1991.cc是我廿年前架設的收藏網站,1991年是我退伍開始工作的那一年。後來我又註冊了另一個網址1991.
    Thumbnail
    avatar
    梅銘子
    2023-11-07
    244. 五一馬拉松與病毒共存2022/4/25-2022/5/1 (大丰)  週一,台灣新增陽性5,108例,政府宣佈縮短居家隔離天數為3+4,後四天只要快篩陰性即可出門,這代表著台灣正式進入了「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而中國大陸,仍堅持清零。 週二,台灣新增陽性6,295例,大陸內蒙古因
    Thumbnail
    avatar
    梅銘子
    2023-10-26
    241. 新冠保險與病毒分裂2022/4/4-2022/4/10 (廣州)  大陸國家衞健委公布清明節的疫情:本土新增确診1,383例、無症狀感染者19,089例,也就是保守估計,單日染疫人數突破二萬人。台灣地區,突破二百人。 一人一世界,一場流感,就像經歷一年四季的循環,從温到燥,經過一番
    Thumbnail
    avatar
    梅銘子
    2023-10-23
    【後疫情時代】生活新常態|與病毒共存台灣這波 Omicron 疫情爆發此際和初期,個人應聚焦在調整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式與步調,著重在身心靈均衡健康,衡量個人準備,斟酌醫療量能,揣摩一旦確診或匡列,怎麼順利就醫診療,如何適應防疫節奏。
    Thumbnail
    avatar
    Yao-Xiang Huang
    2022-05-11
    實行長期存股的難處與好處存股可能比存錢還困難!執行存股策略前,可以先思考一些問題。
    Thumbnail
    avatar
    小新讀book
    2022-03-07
    長期存股資金有限,選食品股? 金融股?用「短期價差」及「最近10年複利結果」回測,以1229聯華與5880合庫金為例。以我自已的持有標的共5檔(不含ETF),有3檔是為食品股,1229聯華(37%)、1231聯華食(15%)、1210大成(12%),合計比率(64%),是我第一大持股類別,第二類別為5880合庫金(16%)。 小茹選食品股當主要持股原因有3點 (1) 民以食為天,產品存在日常生活中,簡單易懂:
    Thumbnail
    avatar
    江小茹
    2022-02-15
    2021年摩洛哥新公司登記數成長30%。2023年將實現病毒共存計畫。今天挑了三則新聞,包含摩洛哥新成立公司之登記地區、產業類別。與日本的合作,以及與病毒共存計畫。
    Thumbnail
    avatar
    魔菇人
    2022-02-14
    【本週最新】Omicron真的可怕嗎?多張圖看本週感染現況與病毒變異情形初步資料顯示Omicron感染產生的症狀較為輕微(mild),重症、住院比例並未明顯增加,可能有「流感化」趨勢。Omicron相對於其他變異株擁有最多變異位點,且許多存在免疫逃脫與降低抗體中和的狀況,這也是目前各國科學家最為擔心之處。
    Thumbnail
    avatar
    何家慈 Chia Tzu Ho
    20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