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臉書的言論審查,你被祖了嗎?

關於臉書的言論審查,你被祖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在最近,臉書所做的言論審查備受爭議,到底審查的標準為何?沒有人知道!是用人工智慧審查還是人工審查?也沒有人知道!


關於臉書的言論政策,他們自己曾經說過:「我們不允許在 Facebook 發表仇恨言論,因為這會使環境中充滿恐嚇和排擠的氛圍,有時甚至會助長現實生活中的暴力行為。」


看完只有笑笑,所謂的仇恨性言論,在一般的認知上,是從客觀角度來看,有歧視、辱罵、排擠、孤立、詆毀等成分參雜在言論的文字間,就應該屬於仇恨性言論。但從最近被臉書禁言、停權、刪除貼文的狀況來看,似乎標準卻不是那麼一回事!


只要臉書覺得你的言論不被他們喜歡,或是立場與他們不同,就會被禁言、停權,以此作為手段,讓使用者畏懼盡情的發表自己想要發表的言論。此舉對於享有言論自由的我國,是極大的諷刺!


而在我之前所寫過的文章「由網路巨獸來做言論審查,妥當嗎?」中,即有提及政府對於管制網路社交平台的必要性,當人民的言論自由遭受到侵害時,政府即應以立法及行政手段管制,除去並避免人民的言論自由再次遭受迫害。


然而Facebook在其平台或技術上使社會資訊傳遞的結構改變,也對我們在憲法上的言論自由,以及意見自由的市場競爭,產生重大衝擊!因此,當Facebook握有太大的審查權時,對網路上甚至實體世界的民主自由就可能形成巨大傷害,故政府對於社交平台即有管制的必要!


長期以來推動網路人權與網路言論自由的美國電子前鋒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EFF)所提倡的:我們應該用盡各種力量,要求社群平台除了要讓內容管理的原則與做法更加「公開透明」,讓大家包括用戶都能夠參與改進,更應在管理內容(即言論審查)時採取一致的標準。因為,在BigTech壟斷且短期內難以撼動的現實下,要求這些科技巨頭採取更負責任、更能符合社會共識和共同利益的做法,會比較實際且可行。


所謂的「基本權在私法關係中(基本權對第三人/私人間)之效力」,是指基本權利除對抗國家違法權力之侵害外,尚可對抗「社會上」經濟優勢集團,以保護「弱者」。筆者認為像Facebook這類的科技巨獸,可說是「世界上」的超強絕對優勢組織體,而支撐它、餵養他、助紂為虐的正是其「用戶」,也就是「我們」本身。我們不能僅僅消極地靠國家或政府去立法管制或規範科技巨獸,更要從我們用戶本身有自覺,且集體發動促使它們改善平台政策。


avatar-img
建佑律師_NoMoreLaw的沙龍
153會員
185內容數
在網路科技發達的現代,任何在網路上搜尋資訊、使用網路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或網路上交易等,無不與資訊法有關,是當代網路世代的人們必須要了解、認識的領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所謂的「線上搜索」(online search),其實就是國家機器植入木馬程式(Trojan horse program)到犯罪嫌疑人的手機、電腦或其他載具,以達監控與紀錄等偵查目的。也有稱作「遠端電腦搜索」(remote computer searches)。在美國、德
監督政府是全民享有的權利,但只要攻擊政府或是點出政府的疏失、錯誤或弊案,就會被查辦嗎?這兩天的新聞,國民黨王育敏、黃子哲、羅智強及游淑慧等人最近遭台北地院民事庭判決須賠償蘇嘉全200萬元,並登報道歉。這件事由是當初上述國民黨人士召開記者會指控蘇嘉全、蘇震清等私下帶國營事業的高層到印尼會晤當地
在現今的網路治理理論中,赫然出現所謂「加密無政府主義」與「程式碼之治」,它們與網路治理、區塊鏈、法律有著什麼樣的關聯?筆者欲藉由本文介紹給讀者們認識與了解這些概念與狀況,且現實上又可能會造成民主法治國家什麼樣的影響。
今年疫情嚴峻,為了避免及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以降低群聚感染的風險,原本通常在六月份要舉辦的股東會,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要求全面停辦股東會。
特斯拉公司現在已使用人工智慧(下稱「AI」)去撰寫其商用電腦程式,「DABUS」也是如此。DABUS是美國企業Imagination Engines創始人Stephen Thaler開發的AI系統,一共發明兩項新技術,分別是分形食品容器,以及能引起更大注意力的警示燈。在透過AI系統「
今天要講一個在理論與實務之間有些扞格的法律問題。 在今日這個網路無弗屆的世界,經由網路犯罪之情形,即使依照刑事訴訟法第5條第1項:「案件由犯罪地或被告之住所、居所或所在地之法院管轄。」,其中「犯罪地」包括了犯罪的行為地、結果發生地。如此推論結果,認為應得出「舉凡網絡可及之地,可視為犯罪行為的結果
所謂的「線上搜索」(online search),其實就是國家機器植入木馬程式(Trojan horse program)到犯罪嫌疑人的手機、電腦或其他載具,以達監控與紀錄等偵查目的。也有稱作「遠端電腦搜索」(remote computer searches)。在美國、德
監督政府是全民享有的權利,但只要攻擊政府或是點出政府的疏失、錯誤或弊案,就會被查辦嗎?這兩天的新聞,國民黨王育敏、黃子哲、羅智強及游淑慧等人最近遭台北地院民事庭判決須賠償蘇嘉全200萬元,並登報道歉。這件事由是當初上述國民黨人士召開記者會指控蘇嘉全、蘇震清等私下帶國營事業的高層到印尼會晤當地
在現今的網路治理理論中,赫然出現所謂「加密無政府主義」與「程式碼之治」,它們與網路治理、區塊鏈、法律有著什麼樣的關聯?筆者欲藉由本文介紹給讀者們認識與了解這些概念與狀況,且現實上又可能會造成民主法治國家什麼樣的影響。
今年疫情嚴峻,為了避免及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以降低群聚感染的風險,原本通常在六月份要舉辦的股東會,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要求全面停辦股東會。
特斯拉公司現在已使用人工智慧(下稱「AI」)去撰寫其商用電腦程式,「DABUS」也是如此。DABUS是美國企業Imagination Engines創始人Stephen Thaler開發的AI系統,一共發明兩項新技術,分別是分形食品容器,以及能引起更大注意力的警示燈。在透過AI系統「
今天要講一個在理論與實務之間有些扞格的法律問題。 在今日這個網路無弗屆的世界,經由網路犯罪之情形,即使依照刑事訴訟法第5條第1項:「案件由犯罪地或被告之住所、居所或所在地之法院管轄。」,其中「犯罪地」包括了犯罪的行為地、結果發生地。如此推論結果,認為應得出「舉凡網絡可及之地,可視為犯罪行為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