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 外省族群 陳雪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山東,是她的故鄉,出生於東北吉林,九歲時搬回山東青島。家中共有五個小孩,她排行第二,平時由父親掌廚。二十五歲嫁入台灣,現年四十七歲。
據她回憶,山東每個月幾乎都有節慶,其中又以過年為最盛大。
「湯子是發酵食物,酸酸的,非常好吃。」
由玉米麵製成的湯子跟煎餅,滋味尤讓人回味。玉米麵是發酵食物,味道微酸,而湯子製作方法是:將剝皮玉米放入鋼瓶,等發酵冒泡後,再用石磨磨成粉。粉加水揉成麵糰,先以滾水燙半熟,緊接著用剉板將麵糰剉成麵條,湯子類似米苔目,一小一小段,等待麵條的是沸騰之水,麵下去即熟,通常用來當滷麵。湯子是全家人的共同記憶,他們會一起做湯子,並以此為傲。湯子不僅自家人喜歡,更擄獲隔壁鄰居家小孩的胃,嚐過後甚至賴著不走,只為再吃上一口。
過年不只有湯子與煎餅,還有做成十二生肖或蝴蝶結等圖案的炸麵粉、包著紅豆餡的年糕、豬肉凍和餃子,順帶一提,酸菜燉大鵝非常美味,足以令人念念不忘。上述節食通通要到過年才會吃,但因耐存不易壞,過年準備之食物大抵能吃到二月分。
  印象深刻的節食除了湯子,還有棋子塊跟豆子。棋子塊是麵粉絲加糖、蛋和豬油,豆子是混麵粉跟糖,用小火慢烘後,一個酥酥脆脆,一個又甜又香,甚是懷念。
「山東節慶真的非常多,幾乎每個月都在過節。二月二吃棋子塊,三月清明節吃鵝蛋,五月端午節吃粽子,七夕躲在黃花藤下,偷聽牛郎織女談心,八月中秋節……山東人最饞,總想找理由過節。」
  她提及到,過去人們很重視節慶,會全心全意投入準備節食;現在節食多以機器替代,直接買現成年菜的情形也逐年增加,與以往相比,製作程序上面反倒簡單許多。快速與便利的背後,節慶氛圍正淡化,同時失去手作的真味。
  疫情緣故,以致許久沒回家過節,回想小時候與家人共同度過、親手備料的大小節日,如今顯得格外珍貴。

  受訪者陳雪(化名)是我的舅媽,舅媽很疼我,小時候總會帶著我和表哥出去玩。雖然和舅媽來往甚多,但我對舅媽認知甚少,作為她的晚輩,平時也不會聊太多私人的事情。透過這次訪談,終於對身邊的長輩有了更深一層認識,也讓我對那道令她念念不忘的「湯子」產生極大好奇。
屬於你的舊食記憶又是什麼呢?
我是一個高三生,對飲食記憶、族群文化感到非常好奇,高二時做了一個關於族群飲食記憶的專題,名稱為《舊食記憶》。 我共訪問了三十位來自三個族群的受訪者,分別是閩南、客家和外省族群。我會將訪談內容收錄進來,以每個受訪者為一篇幅,細細訴說屬於他們的童年節慶食物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嘉慶《瑞安縣志》記載:「天復二年,有白烏棲縣之集雲閣,以為祥瑞,更名瑞安。」她,出生於溫州瑞安,一直到三十歲後來台定居,現年五十歲。         除夕過渡到新年,為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慶。而提到過年,兩樣食物最是懷念。  「芥菜飯炒出來的味道非常鮮美,香氣撲鼻,完全吃出食材的原汁原味
        嘉慶《瑞安縣志》記載:「天復二年,有白烏棲縣之集雲閣,以為祥瑞,更名瑞安。」她,出生於溫州瑞安,一直到三十歲後來台定居,現年五十歲。         除夕過渡到新年,為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慶。而提到過年,兩樣食物最是懷念。  「芥菜飯炒出來的味道非常鮮美,香氣撲鼻,完全吃出食材的原汁原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節日將近,寫寫和「父親」與父系親族們相關的童年回憶。 話題延伸,這陣子才讀(居然!)三毛《哭泣的駱駝》,深有觸動......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臺灣豬血糕是一道充滿在地特色與歷史的美食。從早期農家文化到現代街頭小吃, 豬血糕承載著許多溫馨回憶與情感。
Thumbnail
最近終於有時間帶媽媽去拜訪許久未見的阿姨、我媽的姊姊!三個姐妹各嫁去北中南,碰面的機會真的不多。剛好最近有時間,帶著媽媽拜訪住在雲林土庫的阿姨!到阿姨家剛好11:30,阿姨開心的說先來去吃飯,附近有一家在地有名的牛肉麵店,有飯,有水餃,也有麵,愛吃什麼都有賣!
Thumbnail
「草仔粿」是台灣人非常熟悉的米食點心,隨著揉進米皮中的野草不同,它有著各種名字,例如艾粄、雞屎藤果、茶粿 依照居住地區不同,它也叫做包仔粿、青糰、菜包。通常春天、清明節吃的才會將可食用野草揉進皮裡,讓它如春天到訪般有著各種綠色,同時也是祭祖好物;純白色米皮的粿則是冬至吃的,市場統稱為菜包。
陽春麵,台灣最普遍的庶民麵食。 在讀小學時代鄉下,街上有座宮廟, 廟的正後方一條街有間外省伯伯三人合開的一間麵館 。一早開店後開始忙碌的一天: 和麵桿麵, 切菜熬湯, 每當下課放學路過, 總會被店裡特有的食物香氣所吸引,記得那時如果正好有5塊錢,就會走進去吃上一碗最熱賣的陽春麵。 我每次點完麵坐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Thumbnail
天冷的時候,我喜歡煮酒釀湯圓,一鍋水燒開下芝麻與花生湯圓,另一鍋挖幾杓酒釀,加些水,緩緩攪拌,擺點冰糖,差不多時,加蛋花輕輕拌勻,然後關火放置一下。煮好的芝麻、花生湯圓撈起放置碗中,淋上酒釀蛋花,小口小口品嘗酸甜酒釀入口的香氣,融合流出的芝麻餡、花生餡,母女三人一起吃,是幸福的味道。 最近讀了一本
Thumbnail
Sarah:「對喔…… 不過,我沒想過這個問題;反正,民以食為天,吃飽最重要。」 Angel:「冬至吃湯圓、元宵節吃的是元宵。」
Thumbnail
第一年在婆家過除夕。中午,公公準備了牲禮。 等待燒金紙時,聽了一段長輩描述郭子儀當初如何如何,然後郭氏後代如何跟著鄭成功來到台灣、胼手胝足地辛勤開墾,然後從現在的平等里來到頂山種茶、種稻。
Thumbnail
節日將近,寫寫和「父親」與父系親族們相關的童年回憶。 話題延伸,這陣子才讀(居然!)三毛《哭泣的駱駝》,深有觸動......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臺灣豬血糕是一道充滿在地特色與歷史的美食。從早期農家文化到現代街頭小吃, 豬血糕承載著許多溫馨回憶與情感。
Thumbnail
最近終於有時間帶媽媽去拜訪許久未見的阿姨、我媽的姊姊!三個姐妹各嫁去北中南,碰面的機會真的不多。剛好最近有時間,帶著媽媽拜訪住在雲林土庫的阿姨!到阿姨家剛好11:30,阿姨開心的說先來去吃飯,附近有一家在地有名的牛肉麵店,有飯,有水餃,也有麵,愛吃什麼都有賣!
Thumbnail
「草仔粿」是台灣人非常熟悉的米食點心,隨著揉進米皮中的野草不同,它有著各種名字,例如艾粄、雞屎藤果、茶粿 依照居住地區不同,它也叫做包仔粿、青糰、菜包。通常春天、清明節吃的才會將可食用野草揉進皮裡,讓它如春天到訪般有著各種綠色,同時也是祭祖好物;純白色米皮的粿則是冬至吃的,市場統稱為菜包。
陽春麵,台灣最普遍的庶民麵食。 在讀小學時代鄉下,街上有座宮廟, 廟的正後方一條街有間外省伯伯三人合開的一間麵館 。一早開店後開始忙碌的一天: 和麵桿麵, 切菜熬湯, 每當下課放學路過, 總會被店裡特有的食物香氣所吸引,記得那時如果正好有5塊錢,就會走進去吃上一碗最熱賣的陽春麵。 我每次點完麵坐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Thumbnail
天冷的時候,我喜歡煮酒釀湯圓,一鍋水燒開下芝麻與花生湯圓,另一鍋挖幾杓酒釀,加些水,緩緩攪拌,擺點冰糖,差不多時,加蛋花輕輕拌勻,然後關火放置一下。煮好的芝麻、花生湯圓撈起放置碗中,淋上酒釀蛋花,小口小口品嘗酸甜酒釀入口的香氣,融合流出的芝麻餡、花生餡,母女三人一起吃,是幸福的味道。 最近讀了一本
Thumbnail
Sarah:「對喔…… 不過,我沒想過這個問題;反正,民以食為天,吃飽最重要。」 Angel:「冬至吃湯圓、元宵節吃的是元宵。」
Thumbnail
第一年在婆家過除夕。中午,公公準備了牲禮。 等待燒金紙時,聽了一段長輩描述郭子儀當初如何如何,然後郭氏後代如何跟著鄭成功來到台灣、胼手胝足地辛勤開墾,然後從現在的平等里來到頂山種茶、種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