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日常】老派的美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再加再再一這個外賣櫃窗口,瞬間穿梭到香港
小時候在加拿大的那幾年,大部分的華人餐廳,都是以港式料理為主,港式飲茶啦,又或是茶餐廳,是我們假日最常去光顧的餐廳,這些港式料理文化,變成了我成長生活的一部分,我想或許是因為這樣,我對港式餐點有著無法莫名的親切感。
其中一個我最喜歡吃的就是港式蛋塔。
港式蛋塔跟一般蛋塔不同的地方就是那外層的酥皮,那是一種又是油皮,又是油酥兩者麵團的組合,然後反覆擀壓,做出來的蛋塔皮層次分明,口感酥鬆,然後內餡牛奶加上雞蛋及糖,表面很光滑,口感吃起來滑嫩,就是這獨特迷人之處讓我愛上它。
如果去香港逛街逛累了,下午茶的首選絕對是一杯奶茶加上一個蛋塔。
沒有比這個更香港的下午茶了!
說蛋塔為香港道地食物代表之一絕對不為過,並在2014年6月還被列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
家裡轉角附近的香港名發茶餐廳,就像是完全複刻了60年代的港式茶餐廳,充滿港式風情的外賣櫃,帶你一秒穿越到香港。
除了蛋塔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我也愛吃的吞拿魚包,可以是下午茶,也可以是早餐。
在家配上一杯茶,一個蛋塔,完美!
當食物經過了時間,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留下了不同的回憶。
帶著你獨有的歲月痕跡,當時的那種心情,然後每次再吃到的時候,就會喚醒那段時光的美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奔五的老少女的碎碎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中間那碗是皮蛋豆腐,也是老吳的最愛。 小餛飩當早餐吃,其實是我上海好朋友給我的靈感。 她每天早上都要為她的兒子準備早餐,男孩嘛,總是吃的比較豪爽一點,所以媽媽準備的也自然就比較豐盛一點。 某天聊天,她跟我說,有時候早上她會給兒子準備餛飩。 我聽了之後,覺得也挺不錯的。但可能我一直以來都是西餐胃,就從
說老吳是一個老派的魔羯座絕對當之無愧。 就自從有一次我無意中介紹了一家包子店給他之後,幾乎每個周末的早上,他都會固定的跑去買回來當早餐。 包子店的種類好說也有個10幾個,但他大哥永遠都只會買青菜包跟豆沙包。 雖然我也知道,一定是挑自己喜歡吃的,那偶而應該也可以嘗試一下不同的口味, 但老吳就是一個這
今天在讀汪曾祺老師的『生活是很好玩的』,其中一篇寫著是關於北京的胡同文化,形容北京城就像是一塊大豆腐,非常方正,城裡的大街胡同都正南正北,正東正西的,因此北京人的方向感極強。老夫妻睡覺的時候,老太太嫌老先生擠著她,就跟老先生說:你往南邊去一點! 這樣的生活邏輯,唯獨北京人才有的。 這讓我想起我家老
秋天一到,南京路上隨處都可以看到賣糖炒栗子的小攤子,就好像這個城市很大聲的在告訴你,秋天已經來了喔。 老吳是一個還蠻典型的魔羯座,生活裡面常常都是充滿了這種重複性很高的生活習慣。 比如說,早上吃一樣的燕麥片。中午吃一樣的肉夾饃,這種生活上的一成不變,對他來說,既是一種安心的感覺,也是一種生活的樂趣
這應該算是以前人家的豪宅,我想。 介紹上面寫著宅子的主人是一位文人名士,內部左右各有廂房,還有二樓。 一進門就是很是氣派的這種大廳,搭配就是一定會有的太師椅。 然後,案條(我也是看了介紹才知道原來那長桌叫做案條)左邊是瓶,右邊放了一面鏡子,中間是一個時鐘,取其諧音為『終身平靜』,然左右兩邊掛的就是
 長毛的豆腐 就剛好有一次央視的一個旅遊節目上正在介紹徽州的毛豆腐,我印象很深刻,那是一種豆腐上面長有一些白色很類似發霉的白毛的一種豆腐,這是一種白色菌絲,是在製作過程中發酵霉制而成的,在黃山這邊的餐館,幾乎每家都會有這一道紅燒毛豆腐,我跟老吳連兩天的晚餐都點了這道料理。 紅燒毛豆腐 毛豆腐的口
中間那碗是皮蛋豆腐,也是老吳的最愛。 小餛飩當早餐吃,其實是我上海好朋友給我的靈感。 她每天早上都要為她的兒子準備早餐,男孩嘛,總是吃的比較豪爽一點,所以媽媽準備的也自然就比較豐盛一點。 某天聊天,她跟我說,有時候早上她會給兒子準備餛飩。 我聽了之後,覺得也挺不錯的。但可能我一直以來都是西餐胃,就從
說老吳是一個老派的魔羯座絕對當之無愧。 就自從有一次我無意中介紹了一家包子店給他之後,幾乎每個周末的早上,他都會固定的跑去買回來當早餐。 包子店的種類好說也有個10幾個,但他大哥永遠都只會買青菜包跟豆沙包。 雖然我也知道,一定是挑自己喜歡吃的,那偶而應該也可以嘗試一下不同的口味, 但老吳就是一個這
今天在讀汪曾祺老師的『生活是很好玩的』,其中一篇寫著是關於北京的胡同文化,形容北京城就像是一塊大豆腐,非常方正,城裡的大街胡同都正南正北,正東正西的,因此北京人的方向感極強。老夫妻睡覺的時候,老太太嫌老先生擠著她,就跟老先生說:你往南邊去一點! 這樣的生活邏輯,唯獨北京人才有的。 這讓我想起我家老
秋天一到,南京路上隨處都可以看到賣糖炒栗子的小攤子,就好像這個城市很大聲的在告訴你,秋天已經來了喔。 老吳是一個還蠻典型的魔羯座,生活裡面常常都是充滿了這種重複性很高的生活習慣。 比如說,早上吃一樣的燕麥片。中午吃一樣的肉夾饃,這種生活上的一成不變,對他來說,既是一種安心的感覺,也是一種生活的樂趣
這應該算是以前人家的豪宅,我想。 介紹上面寫著宅子的主人是一位文人名士,內部左右各有廂房,還有二樓。 一進門就是很是氣派的這種大廳,搭配就是一定會有的太師椅。 然後,案條(我也是看了介紹才知道原來那長桌叫做案條)左邊是瓶,右邊放了一面鏡子,中間是一個時鐘,取其諧音為『終身平靜』,然左右兩邊掛的就是
 長毛的豆腐 就剛好有一次央視的一個旅遊節目上正在介紹徽州的毛豆腐,我印象很深刻,那是一種豆腐上面長有一些白色很類似發霉的白毛的一種豆腐,這是一種白色菌絲,是在製作過程中發酵霉制而成的,在黃山這邊的餐館,幾乎每家都會有這一道紅燒毛豆腐,我跟老吳連兩天的晚餐都點了這道料理。 紅燒毛豆腐 毛豆腐的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今天是三閨蜜的一月一聚,過客在臉書找到一家位於文山特區評價還不錯的餐廳,這家餐廳餐點很多元,重點還有過客愛吃的蜜糖吐司及舒芙蕾° 一進到店內,滿滿的人潮,還好二樓還有座位,一踏上樓梯,一眼望去有整面的網美牆,我們選擇沙發區坐下來,這裡的點餐方式是用手機掃QR code 點餐,點餐成功再到一樓結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臭豆腐的文章,介紹了在旅遊時品嘗臭豆腐的趣事,分享了對臭豆腐的陳述。文章中提到了#臭豆腐、#玉里橋頭臭豆腐、 #礁溪、#桃園大園等關鍵字。
天氣總是宜人、城市悠閒度恰好的台中,無論是藝文、文創、田野、親子等各種旅遊需求皆能被滿足,這篇帶大家去逛市集、拍花海,不久後的春節元宵燈會旅行也可以先規劃起來。 外埔忘憂谷油菜花 被稱為台中版伯朗大道,望眼無際的稻田,宛若拚布,稻田中央有輛學校巴士,成為富有童話風格的一景。此時正是外埔忘憂谷
馬上將全新粉紅花海景點加入待訪清單!位於台中的粉紅蕎麥花海秘境,不但可賞顏色獨特的花景,這裡更是全台種植粉紅蕎麥花面積最大的地方,花海控快把握花期至現場賞拍,捕捉充滿韓劇氛圍的夢幻美照! 一般常見的蕎麥花海為白色,粉紅蕎麥花則是源自喜馬拉雅山的高山稀有品種,因此有「高嶺紅寶石」的美稱,其後被傳至日
昨日的美食第五集好感動啊! 家裡的排水孔堵住了,洗衣機排出的水蜂湧而出,隨時就要跨過邊界,史郎急急忙忙拿著勺子把水一瓢瓢舀出,而這個似曾相似的場景勾起史郎過去的回憶。
Thumbnail
裏物語工廠東京組的學員兼主辦大獸分享發表題目「東京魯肉飯Database」,發想的契機竟然是因為被東京的家鄉味氣到!跟著大獸一起去探索「如何讓台灣料理成為東京人的日常」?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今天是三閨蜜的一月一聚,過客在臉書找到一家位於文山特區評價還不錯的餐廳,這家餐廳餐點很多元,重點還有過客愛吃的蜜糖吐司及舒芙蕾° 一進到店內,滿滿的人潮,還好二樓還有座位,一踏上樓梯,一眼望去有整面的網美牆,我們選擇沙發區坐下來,這裡的點餐方式是用手機掃QR code 點餐,點餐成功再到一樓結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臭豆腐的文章,介紹了在旅遊時品嘗臭豆腐的趣事,分享了對臭豆腐的陳述。文章中提到了#臭豆腐、#玉里橋頭臭豆腐、 #礁溪、#桃園大園等關鍵字。
天氣總是宜人、城市悠閒度恰好的台中,無論是藝文、文創、田野、親子等各種旅遊需求皆能被滿足,這篇帶大家去逛市集、拍花海,不久後的春節元宵燈會旅行也可以先規劃起來。 外埔忘憂谷油菜花 被稱為台中版伯朗大道,望眼無際的稻田,宛若拚布,稻田中央有輛學校巴士,成為富有童話風格的一景。此時正是外埔忘憂谷
馬上將全新粉紅花海景點加入待訪清單!位於台中的粉紅蕎麥花海秘境,不但可賞顏色獨特的花景,這裡更是全台種植粉紅蕎麥花面積最大的地方,花海控快把握花期至現場賞拍,捕捉充滿韓劇氛圍的夢幻美照! 一般常見的蕎麥花海為白色,粉紅蕎麥花則是源自喜馬拉雅山的高山稀有品種,因此有「高嶺紅寶石」的美稱,其後被傳至日
昨日的美食第五集好感動啊! 家裡的排水孔堵住了,洗衣機排出的水蜂湧而出,隨時就要跨過邊界,史郎急急忙忙拿著勺子把水一瓢瓢舀出,而這個似曾相似的場景勾起史郎過去的回憶。
Thumbnail
裏物語工廠東京組的學員兼主辦大獸分享發表題目「東京魯肉飯Database」,發想的契機竟然是因為被東京的家鄉味氣到!跟著大獸一起去探索「如何讓台灣料理成為東京人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