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特務|雄影 2021 短片競賽|台灣組:關於我們詮釋/觀看時的親近感,與適時退開的距離感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桶妝仙女》劇照/高雄電影節提供
2021 年,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共有 81 部電影入選,其中,「臺灣組」囊括 20 部參雜劇情、紀錄、動畫等各類別的精采臺灣短片(其中部分與美國、法國、香港等地合製)。在本篇文章中,將介紹《透明的孩子》、《賴桑の黑色喜劇》、《桶妝仙女》、《求仙記之南Q一夢》、《巴基之詩》等五部作品。
移工、性別、生死、多元文化,還有難以被單一空間界定的魔幻作品。五部短片的形式與關注側重各有不同,以下便直接切入主題,各以些許篇幅,展開我對這五部作品的不同印象。
《透明的孩子》劇照/高雄電影節提供
《透明的孩子》由曾經拍攝短片《紅色》的劉純佑導演拍攝,指向明確地處理移工議題。劉純佑長期關注移工權益,本短片由台灣大哥大基金會與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出品,描述女孩阿雅是失聯移工的子女,平時缺乏照顧,也沒辦法與同年齡的孩童玩在一起。在一次生病送醫之後,阿雅在醫院屋頂遇見兩個與她有相同處境的小朋友,她意外地發現,自己與他們一樣都是「透明的孩子」。
短片的故事很清楚,劉純佑透過影像來關注的焦點,是介於看得見與看不見之間的小朋友們。影像上的實在與虛幻,對應到生存現實的「他們存在,卻被社會忽略」,從這個角度去想,或許我們可以說它如《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一樣有「誰も知らない」(Nobody Knows)的意味,是枝裕和在《無》片尾段安排兩個少年主角在人來人往的地鐵站裡,推著沉重的行李箱經過人群,所有人都看見/參與了悲劇,卻「無人知曉」。這個反差同樣是《透明的孩子》的利器,小朋友們身處異鄉,他們存在卻不被關注的狀態,就被沿用到如幽靈般的「透明」意味。
順帶一提,我很喜歡本片在屋頂上的燈光設計,一些常見的霓虹光源,組成了可供觀眾情感投入的魔幻空間。若要挑剔,可能是兒童演員似乎無法把「自然狀態」與「表演狀態」完全整合,但這也是相當常見的狀況。
《賴桑の黑色喜劇》劇照/高雄電影節提供
《賴桑の黑色喜劇》是《無名理髮店》導演黄季雍作品,本片日前在中國西寧 First 影展世界首映,是敘事清晰的劇情短片,片長僅 14 分鐘,但剛好能容下這個以生命感懷出發的奇想喜劇。
導演在介紹中書寫,這部作品是關於他在親人喪禮現場的體悟。本片故事描述的確實是喪禮中的場景片段,但又巧妙地安排:「喪禮」現場,其實是由一位萬年臨時演員,在一場戲中「表演」躺在棺木中的死者遺體。在表演的同時,主角其實剛接到醫院噩耗,得知自己不久於人世,喪禮的「真假虛實」因此被特別凸顯。主角透過表演傳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卻礙於表演者的身份,而無法獲得對等的真誠尊重。這個故事有一點像是周星馳電影中常反覆強調的小人物無奈,同時有相當強健的情感張力。
《賴桑の黑色喜劇》重視觀眾對親情、對生離死別的感觸,情感張力非常考驗表演功底。陳慕義的表演很好,對角色的詮釋能力沒有能特別挑剔的地方,飾演副導的辰亞御則是一個意外的驚喜,在短片中抓走焦點,表現出驚奇的喜劇效果。
《賴桑の黑色喜劇》劇照/高雄電影節提供
需要特別想一下的,則可能是最後一顆收尾鏡頭,觀眾會看到一個往前的鏡頭運動。因為這顆鏡頭中,觀眾可以看到打板畫面,似乎在暗示這就是戲中戲的那顆鏡頭,但同時,觀眾又會看到扮演死者的陳慕義在最後露出淡淡的微笑。
這是一個高度重合「戲中戲」空間與單純的電影空間的鏡頭,觀眾該怎麼理解在畫面上看到的東西,進而產生出故事理解。此處可能會有一些障礙,因為在收掉所有現場音的狀況下,最後一顆鏡頭被強力的柔和配樂包裹住了,我們可能要去猜測主角當下的處境,他當時究竟身在戲中?或是已經超然看待一切?對片中的劇組而言,這顆鏡頭與這位臨演的關係又是甚麼?至少之於我而言,這是相對讓我困惑的環節。
《桶妝仙女》劇照/高雄電影節提供
《桶妝仙女》非常有趣,在本屆高雄電影節世界首映,不像臺灣許多酷兒主題短片以生活經驗去處理故事,電影關於性別,但用魔幻故事去與現實拉出距離感。電影的主要創作者是與丈夫定居台北的美國籍導演雷利(Erich Rettstadt),他包辦本片的編劇、導演、剪接與監製。
短片片長僅有 9 分鐘,故事很簡單,描述一位身兼瓦斯桶工人的變裝皇后,也是有神奇魔法的仙女,他的出現,打開了一個小男孩 Jojo 的認同想像。透過魔法,Jojo 展開探索自己性別可能性的旅程。「桶妝仙女」由臺灣知名變裝皇后瑪麗安飾演,在變裝這個主題裡頭,處理瓦斯工人代表的男性形象。在依靠瓦斯桶來供應日常所需的臺灣家庭,或多或少可能都有關於瓦斯工人的視覺印象,短片很輕巧地轉化這個印象,讓仙女華麗登場。
《桶妝仙女》很酷,觀眾會看到強音樂性與舞蹈、飽和色彩與霓虹燈光,還有啟發小男孩的魔力。這個故事有點讓人想到謝沛如導演幾年前在《大餓》探索的部分主題,但它在短捷的片長裡頭,達成更強的表現力道。除此之外,不確定是否與語言隔閡有關,《桶妝仙女》的另一個特色是較少出現對白,因此更強調故事的視覺張力,我甚至在過程中感受到一點觀看默片電影的趣味。
其實,在本片重視特寫與音樂性的開場中,《桶妝仙女》有點讓我不知所措,但看到最後我又很被說服,它同時有一些環節讓人能感覺出創作者跟臺灣的微妙距離感,卻也確實在臺灣元素中,找到一些很殺的表現方法。再一次強調,它的音樂很棒,曾主演《阿莉芙》的排灣族歌手舞炯恩演唱之主題曲,讓人完全臣服在律動中,但如果沒有任何聲音,這部短片可能也會有別的趣味。
最後也不得不提,小男孩宥騰的舞跳得非常好。
《巴基之詩》劇照/高雄電影節提供
《巴基之詩》是 2019 年曾以《老人與狗》入圍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的香港導演陳瀚恩新作。故事描述一位巴基斯坦裔的青年 Hamid,在香港力爭上游,從事金融產業,他試圖處理並消化自己在異地的文化隔閡,卻在一次偶遇同鄉的情境中,在詩歌吟唱下,被勾起跟家鄉的連結。
陳瀚恩捕捉到的香港環境,觸動我的是它容納五湖四海的一種廣闊想像。基於經濟或是政治因素,這種想像的現實面可能會出現危機,要怎麼在異鄉找到對於自己原有文化認同的平衡?在這裡便有切入點,是從香港少數族裔角度,面對相對華裔的格格不入,再進一步反思不同族裔共有的異鄉人位置。
短片主角 Hamid 身為香港的異鄉人,與陳瀚恩導演移居臺灣求學的異鄉經驗背景,應有可對照之處。觀看短片中探索的香港多元文化認同,也容易聯想到臺灣同樣長期被討論的移工與新住民文化,或原有的不同族裔之間,一度看似已經成為共同群體,但又不時浮現的焦慮感。
《巴基之詩》的視覺有朦朧的設計,外圍始終有藍綠色的視覺屏障,除了當下在畫面上的主體之外,其他東西的呈現都模糊不清。這個視覺效果,讓故事情境即使是發生在開放空間,觀眾都與主角似乎隔著一道距離,儘管故事情節是讓主角慢慢重新發現自己的文化連結,但視覺氛圍卻始終保持在朦朧的屏障狀態中。對於觀眾來說,無法解開這種陰鬱的視覺印象,可能是《巴基之詩》的成功之處。
《求仙記之南Q一夢》劇照/高雄電影節提供
《求仙記之南Q一夢》是相對難以理解的一部作品,由曾經拍攝《就是這個聲音》、《開水喇嘛》的紀錄片導演盧彥中執導。老實說,我認為它很怪,很難輕易判斷,但這種怪也怪得很有趣。本片描述一個少年在觀看 101 煙火之後,突然來到另一個空間,他在這裡被奉為神童,先是享盡富貴,之後卻又遭受磨難,接連種種襲來。
以擅拍奇人軼事的盧彥中來說,《求仙記之南Q一夢》雖然說是劇情片,但鬆散的劇情鋪排與對白中流露的後設意圖又像是打開了整個短片的空間。短片結尾交代的中國短寓言,讓故事裡的「穿越」可能多了一點現實中的國族相對概念可以探索,主角的質樸表演很難分清是精心設計或本色如此。但在補充資料中,可知本片由非職業演員出演,比起故事或劇情,可能更著重在實驗或概念呈現。
電影中段的黑白攝影表現一個非常雄性的社會樣貌,像是油水滋潤的,卻也有強烈的暴力與侵略性。就我自己來說,電影給我最大的直覺感受,其實可能是開頭表現的 101 煙火秀,後面不明所以的「一夢」,則因為這個燃燒的巨塔,莫名有種「關於一支巨大柱狀體噴洩出的煙火,帶給人的巨大感傷」一類的悲愴。至於這種悲愴是否真的有跡可循,好像又不能被簡易地確認。但至少能夠確認的是,盧彥中呈現出來的「南Q」是不以智性應事的、是受物慾誘惑的、是不擅於社交應對的,然後他最後可能覺得有點悲傷,甚至想責怪這個影片的拍攝,或是其實也沒有關係了。而「求仙」所謂何指,大概能各見不同的詮釋方法,但我並不想讓自己蔓延下去。身為一個觀眾,我與《求仙記之南Q一夢》有一點距離感,我想這樣也滿好的。
《透明的孩子》劇照/高雄電影節提供
看短片有點像冒險,但也很趣味。近幾年,短片越看越多,反而越來越難有信心地說出:只要滿足「這樣」的條件,就是一部好短片。
短片可以理解成是較短的長片,要考量其體裁而改為追求更風格化與形式更前衛的想像嗎?或是,是把長片中比較好的部份,濃縮出來的一個短版嗎?或是,它是單純因為資金與製作現實面尚未到位,而必須要擔綱過度的一個概念原型嗎?又或者它就是電影,只是時間長度剛好落在一個不及長片的區間?每次要寫短片介紹,總是會先想『什麼是短片』,但其實,在多種想像之間,可能還是都無法先下定論。
摸索短片,也摸索身為觀眾的自己、接觸更多影像的自己,都是很有趣的事。儘管結語有點不得不的鄉愿,但在進退之間,不論如何,我們還是先多去看/多去談短片吧。
𝟸𝟶𝟸𝟷 高雄電影節 Kaohsiung Film Festival
影展期間:𝟷𝟶.𝟷𝟻 - 𝟷𝟶.𝟹𝟷
早鳥優惠搶購期間:10.02 12:00 - 10.14 23:59
實體購票:年代購票系統
長短片線上購票:
https://www.onlinekff.tw/
XR售票資訊:
http://vrfilmlab-rental.co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五部短片橫跨歐亞,有的以社會現象關照個人,有的從個人心理拓展至社會現象,試圖分析不同年紀、社會階層的人們面對高壓與創傷的反應,也關照被鎖進心繭的人們。不是所有人都能安然度過傷害,有人在成長過程中與傷害和解,有的傷害會成疤,無論我們現在處在受傷至痊癒的哪個階段,又或者僅是靜靜看著世界,我們都需要被傾聽
《超級大國民》從 1950 年代橫跨至 1990 年代,以許桑為主要敘事者,跳切回憶和真實歷史畫面,表達許桑對時代的複雜情感。大量使用表情特寫及內心獨白,讓許桑側錄時代印象,城市的歷史疊層一一浮現,與記憶相對照的同時,也看盡許桑的內心。全片幾乎都以暗冷色調做詮釋,兩款海報也都是同樣色系的設計⋯⋯
綜觀過去相關作品,任何一個導演都可以告訴觀眾沙漠的遼闊與壯觀,但至今唯有丹尼.維勒納夫,讓我們感受到沙漠的致命與美麗,從靈魂深處回應沙漠的聲聲呼喚,揉合整部《沙丘》故事,以影像藝術的魔法娓娓道來,並展現屬於這個世紀的商業鉅獻應有之氣魄與風範。
生命總有可能性,但死亡重新劃開了兩人的界線。即使在關係上,甚至在一切可想像或還不敢想像的事態集合上,曾經迸出了萌芽的最後一吻和最後一問,「妳又怎麼知道我想要什麼?」他笑著反問,幽默、樂觀地,想竄出兩人間鐵壁的縫隙──但真的就是不夠。也真的,不夠,就是不能。
我們想要對家人表達關愛,必以生理、物質作為包裝的外衣,才能順理成章地表達愛。我們習慣游移在無關緊要的問題上,總是詢問對方有沒有溫飽睡好,關心有沒有足夠的零用錢生活,卻不願說出對方最在意體貼的話。又或者,以為提供物質所需、照顧生理需求,對方就應該感受到滿滿的疼愛,於是徹底省略最核心的同理才應該被說出口
文本由小說成立到電影的實現,《沙丘》本身就是宇宙兩造互相輝映的夢境,當預言的視角移至影像對文字的再述,是否真能如故事所言:一旦人有了彌合時空的能力,就能令個人、令歷史或多或少地溢出宿命和輪迴,為一路以來複寫的平庸解套,從命定的子嗣繼而創生命運?電影落幕時,旅程才正要開始。
五部短片橫跨歐亞,有的以社會現象關照個人,有的從個人心理拓展至社會現象,試圖分析不同年紀、社會階層的人們面對高壓與創傷的反應,也關照被鎖進心繭的人們。不是所有人都能安然度過傷害,有人在成長過程中與傷害和解,有的傷害會成疤,無論我們現在處在受傷至痊癒的哪個階段,又或者僅是靜靜看著世界,我們都需要被傾聽
《超級大國民》從 1950 年代橫跨至 1990 年代,以許桑為主要敘事者,跳切回憶和真實歷史畫面,表達許桑對時代的複雜情感。大量使用表情特寫及內心獨白,讓許桑側錄時代印象,城市的歷史疊層一一浮現,與記憶相對照的同時,也看盡許桑的內心。全片幾乎都以暗冷色調做詮釋,兩款海報也都是同樣色系的設計⋯⋯
綜觀過去相關作品,任何一個導演都可以告訴觀眾沙漠的遼闊與壯觀,但至今唯有丹尼.維勒納夫,讓我們感受到沙漠的致命與美麗,從靈魂深處回應沙漠的聲聲呼喚,揉合整部《沙丘》故事,以影像藝術的魔法娓娓道來,並展現屬於這個世紀的商業鉅獻應有之氣魄與風範。
生命總有可能性,但死亡重新劃開了兩人的界線。即使在關係上,甚至在一切可想像或還不敢想像的事態集合上,曾經迸出了萌芽的最後一吻和最後一問,「妳又怎麼知道我想要什麼?」他笑著反問,幽默、樂觀地,想竄出兩人間鐵壁的縫隙──但真的就是不夠。也真的,不夠,就是不能。
我們想要對家人表達關愛,必以生理、物質作為包裝的外衣,才能順理成章地表達愛。我們習慣游移在無關緊要的問題上,總是詢問對方有沒有溫飽睡好,關心有沒有足夠的零用錢生活,卻不願說出對方最在意體貼的話。又或者,以為提供物質所需、照顧生理需求,對方就應該感受到滿滿的疼愛,於是徹底省略最核心的同理才應該被說出口
文本由小說成立到電影的實現,《沙丘》本身就是宇宙兩造互相輝映的夢境,當預言的視角移至影像對文字的再述,是否真能如故事所言:一旦人有了彌合時空的能力,就能令個人、令歷史或多或少地溢出宿命和輪迴,為一路以來複寫的平庸解套,從命定的子嗣繼而創生命運?電影落幕時,旅程才正要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五部短片橫跨歐亞,有的以社會現象關照個人,有的從個人心理拓展至社會現象,試圖分析不同年紀、社會階層的人們面對高壓與創傷的反應,也關照被鎖進心繭的人們。不是所有人都能安然度過傷害,有人在成長過程中與傷害和解,有的傷害會成疤,無論我們現在處在受傷至痊癒的哪個階段,又或者僅是靜靜看著世界,我們都需要被傾聽
Thumbnail
第一次拍片是拍學生製片《卡住人生》,當時還沒有任何表演經驗的自己,連背台詞都會緊張到心臟狂跳!
Thumbnail
興趣是咖啡(又是咖啡),在家練習沖咖啡,搭配灑在客廳窗戶的午後陽光,一邊聽著喜歡的古典音樂,是最放鬆跟平靜的時刻。喜歡慢跑或游泳,專屬於自己一個人的時光,可以放空、可以思考,重點是,還有運動到,哈。
Thumbnail
第⼀次做演員功課時,嘗試像別⼈⼀樣理性地分析⾓⾊,卻發現⾃⼰做不到。最後是照著⾃⼰想像的⾓⾊模樣,去觀察⾝邊類似的朋友,將觀察和想像融合在⼀起,才覺得⾃⼰有做到演員功課⋯⋯
Thumbnail
一直以來都很崇拜李安導演作為一位創作者的溫柔與堅定,也非常欣賞他不斷嘗試新題材、技術的熱情。我常常問自己,能像李安導演一樣,對電影、對表演保持熱情與嚴謹尊敬的心嗎?能夠在面對困難與挫折時,不慌不忙,充滿接受挑戰的勇氣嗎?
Thumbnail
曾經遇過學生畢製,已經與我們簽好合約了,還叫我到現場試鏡⋯⋯讓我整個不知所措。
Thumbnail
我從小就會幻想自己有超能力,有一個面向是常駐在自己是「神」的狀態。試鏡當時的角色是一隻人化的鹿妖,對我來說,妖怪也是一種類似的狀態,所以當下我不但沒有覺得在試鏡,反而還有一種居高臨下(非鄙視)的狀態,看著這些替我試鏡的人類在感受什麼。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五部短片橫跨歐亞,有的以社會現象關照個人,有的從個人心理拓展至社會現象,試圖分析不同年紀、社會階層的人們面對高壓與創傷的反應,也關照被鎖進心繭的人們。不是所有人都能安然度過傷害,有人在成長過程中與傷害和解,有的傷害會成疤,無論我們現在處在受傷至痊癒的哪個階段,又或者僅是靜靜看著世界,我們都需要被傾聽
Thumbnail
第一次拍片是拍學生製片《卡住人生》,當時還沒有任何表演經驗的自己,連背台詞都會緊張到心臟狂跳!
Thumbnail
興趣是咖啡(又是咖啡),在家練習沖咖啡,搭配灑在客廳窗戶的午後陽光,一邊聽著喜歡的古典音樂,是最放鬆跟平靜的時刻。喜歡慢跑或游泳,專屬於自己一個人的時光,可以放空、可以思考,重點是,還有運動到,哈。
Thumbnail
第⼀次做演員功課時,嘗試像別⼈⼀樣理性地分析⾓⾊,卻發現⾃⼰做不到。最後是照著⾃⼰想像的⾓⾊模樣,去觀察⾝邊類似的朋友,將觀察和想像融合在⼀起,才覺得⾃⼰有做到演員功課⋯⋯
Thumbnail
一直以來都很崇拜李安導演作為一位創作者的溫柔與堅定,也非常欣賞他不斷嘗試新題材、技術的熱情。我常常問自己,能像李安導演一樣,對電影、對表演保持熱情與嚴謹尊敬的心嗎?能夠在面對困難與挫折時,不慌不忙,充滿接受挑戰的勇氣嗎?
Thumbnail
曾經遇過學生畢製,已經與我們簽好合約了,還叫我到現場試鏡⋯⋯讓我整個不知所措。
Thumbnail
我從小就會幻想自己有超能力,有一個面向是常駐在自己是「神」的狀態。試鏡當時的角色是一隻人化的鹿妖,對我來說,妖怪也是一種類似的狀態,所以當下我不但沒有覺得在試鏡,反而還有一種居高臨下(非鄙視)的狀態,看著這些替我試鏡的人類在感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