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貝多芬(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從莫札特談到貝多芬

總覺得,音樂和文字是很相似的。沒有好與壞,沒有對與錯。好聽、喜歡、有感覺、有共鳴,就是好的音樂。正如海頓曾說:「藝術的真正意義在於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從小到大,音樂都是我最好的朋友。不管雲迷霧鎖,月朗星稀。總是溫柔陪伴,與我同行。與音樂的邂逅,可說是我人生中最美麗的遇見。
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認識古典音樂,都是從莫札特和貝多芬開始的。莫札特,引領巴洛克時期的曲風,過渡古典主義的里程碑。貝多芬,集古典樂派的大成,打開浪漫樂派的天空。他們的貢獻就是如此重要。然而,當我們坐上時光機,回到250年前的維也納。這些傳頌千古的作曲家,即便天才如莫札特,地位都是很低微的。
正如鋼琴老師經常說,這是一份付出與收入不相稱的職業。不被尊重,仰人鼻息,是有錢人的娛樂節目。他們接受委託創作,自是限制多多。可為了生計,不得不向現實低頭。莫札特的英年早逝,讓世人驚覺世人的膚淺。為要彌補這份失去,大家都更加珍惜貝多芬。穩定的贊助金和教琴學費,為貝多芬提供了自由的創作空間。他不用討好別人,最多討好女學生。他可以用音樂抒發情感,表達愛意。他可以浪漫,他可以特別,他可以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他不再是一個生活拮据的扯線公仔。雖然有點不敬。我一直覺得,莫札特之死,多多少少成就了貝多芬。

古典中的浪漫

《悲愴》第二樂章,是我最喜歡的奏鳴曲之一,也是常見的愛情電影配樂。這是一首很有感染力的樂曲。即使你不喜歡古典樂都會覺得旋律很優美,不覺被深深吸引。
《悲愴奏鳴曲》是一首從古典過渡到浪漫樂派的標誌性作品,也是貝多芬著名的四大鋼琴奏鳴曲之一。有人說,這首樂曲是他前半生的寫照。當年的貝多芬年輕、耀眼、事業如日中天。這段日子,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時間。他,閃閃發亮。
當我像李某廸,閉上眼睛,微笑的欣賞這首曲子。除了想起他最近疑似嫖娼的新聞。我每刻都在想,這種音樂,怎麼可能是個頑固又厭世的瘋子寫出來的呢?有別於第一章,《悲愴》第二樂章很美,很放鬆,很治癒。這份明亮而愉悅,結尾還帶點小調皮的感覺,是貝多芬作品中少見的。可聽著聽著,為什麼我會有種想哭的感覺?明明不是一首傷感的樂曲。我想,像這樣的音樂,只能用心去感受。標題是他自己寫上的。據說,樂曲完成的時候,他的父母剛剛離世,失聰問題亦開始浮現。他此刻的心情,到底誰能明白?

人類語言所不能描述的詩篇

在匆匆的人生中,貝多芬寫下無數家喻戶曉的經典。《英雄》、《命運》、《田園》、《快樂頌》。但你問我,最喜歡的是那一首呢?我想,必然是《月光曲》。
談到《月光曲》,我總會想起《不朽真情》( Immortal Beloved ) 以上的一幕。雖然明知是假的,還是深深的打動著我。不能說出的情感,不能逾越的界線。千言萬語,只能寫進五線譜。正如有人如此形容:「這是人類語言所不能描述的詩篇。」
我沒有師生戀的經驗。可在我心目中,師生戀是一件浪漫到不行的事。而這種感覺,大概是來自《月光曲》的。月亮下,在那湖邊的小屋。一個鋼琴老師,寫下這首絕美的奏鳴曲,獻給他所深愛的女學生。高中時,當我第一次彈《月光曲》,第一次聽老師描述這個浪漫的愛情故事。那一刻,我就認定,《月光曲》是我的愛情主題曲。
老師說,貝多芬在樂譜寫明全曲使用延音踏板。今昔鋼琴雖然有差,還是可以想像到,他想營造的是一種朦朧的意境。鍵觸是關鍵。太重太輕太浮太實,都無法展現主旋律的質感。不能曖曖昧昧,不能猶疑不決。旋律要很legato,伴奏要輕,換踏板的時間點要精準細緻。過早過晚過長過短,都會破壞主旋律的優美畫面。多年前,我在文化中心聽過一個鋼琴獨奏。那是我聽過最動人的《月光曲》。
這是一首令人無法呼吸的樂曲。每次聽到,無論我在做什麼,站在那裡,我都會很想靜下來,聽真每個細節。呼吸彷彿都是一種干擾。低得無法再低的音階,暗得無法再暗的色彩。心跟著往下沉。聽得誰都快要哭了。這是什麼音樂呢?
《月光曲》第三章給我的感覺,是一種令人窒息的愛情。曲子很沉重。每個緊靠著的琶音,每個沉默的低迴,都是一份很深邃的情感,燃燒著的渴望。有人說,貝多芬的「不朽的愛人」,就是《月光曲》的女主角。可電影推翻了這個說法。是學生還是弟婦?也不重要了。畢竟,三封抽屜裡的情書,是永遠無法寄出的。
我的天使,我的所有,我的我。今天只有幾句話,用鉛筆寫的。妳的鉛筆。
躺在床上的剎那,思想乘著微風的奔向了妳。開心的,悲傷的。我不朽的愛人。命運將如何回應我們?我只要妳。沒有妳,一切都顯得毫無意義。妳是我生命唯一的渴望。是的。就是要這樣...今天昨天,我都在想妳。盈著熱淚的想妳...再見了,請無止盡的愛著我。別忘記,我那顆對妳永恆真摯的心。《貝多芬.1812年7月7日》

寫在後面

其實我沒想過這篇會寫得那麼長。畢竟,我一早已經移情別戀。可上下兩篇,總數約四千字,比《我愛莫札特》還要長。為什麼呢?是的。寫的時候,我也在那裡想道:啊!原來我曾經那麼喜歡貝多芬的。在我小小的音樂世界裡,他曾經是我的全部。學琴,我也只為彈好他所寫的一首歌。這份喜歡,就是如此簡單。
聽著久違了的音樂,翻開泛黃的筆記。我彷彿看見一個小女孩,坐在深棗紅色的鋼琴前,彈著她最心愛的《給愛麗絲》。這是她的第一個鋼琴,是全新的Yamaha鋼琴。她的爸爸可能有點知道,這個小女兒是真的很喜歡彈琴的。不然,她不會主動要求學琴。即便給媽媽嫌棄,彈來彈去都不好聽,也還坐在那裡乖乖練琴。她沒說過要放棄 ( 心想的不算 ),即使她從來三分鐘熱度。她喜歡睡前練琴。雖然這是爸爸唯一的休息時間。媽媽習慣早睡。多少個晚上,客廳裡,就只有他們父女二人。爸爸在看電視,小女孩在練鋼琴。瞧她一副旁若無人的德性,爸爸總會悄悄的調低電視聲,讓她在寧靜的環境裡專心彈琴。可惜她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知道這份心意的時候,已經太遲了。
對我來說,《我愛莫札特》和《謝謝貝多芬》,都是一個小小的總結。如果我的人生是一首奏鳴曲,這一段,大概是其中最美麗的一章。至於「寫在前面」的選擇題。怎樣說呢。貝多芬對生命的熱情,曾經感動全世界。包括我。而他最觸動我的,也是他對待愛情的此志不渝。他一生都在尋找愛情,尋找他那永遠的愛人。他的浪漫深情,曾經是我心裡最柔軟的一塊。如果你問我,音樂是什麼?我會說,音樂是一種顏料。為你的人生畫版,塗上最漂亮的色彩。我喜歡莫札特的上帝的聲音,也喜歡貝多芬人類語言所不能描述的詩篇。音樂就像彩虹,充滿各種顏色,無分彼此。不管你是天才莫札特,還是爛泥花笑濃,也同樣可以享受音樂的快樂。在音樂的世界裡,快樂,就是如此簡單。
avatar-img
100會員
4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快樂村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總覺得,古典音樂家之中,你可以不認識德布⻄,沒聽過拉赫曼尼諾夫。可貝多芬,你是 不可能不知道的。時至今日,貝多芬,還是很多人如此形容。他很有才華,可才華又及不 上莫札特。他很命途坎坷,可脾氣古怪、性格乖張,是個極麻煩的傢伙。
如果聽歌是一種心情。一個人聽歌,是孤獨,還是快樂?掃著手機,打開歌單,我在音樂之間,來來回回。發現喜歡的歌,複製連結,按下分享。原來,當你仍有一個願意分享音樂的朋友,而他又願意認真聽完你放給他的音樂。是一件孤獨而快樂的事。
他曾經夢想。他的音樂,能在維也納發光發熱大受歡迎。可惜,這個他認為是「世界上最棒的地方」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在維也納的十年裡。他從早期的一鳴驚人,到後來的落魄失意。以致生活潦倒、債台高築,卻無阻他成為多產的作曲家,寫下一首又一首不朽經典。
正所謂「別人笑我太麻甩,我笑他人不懂得。」如果你身邊也有這種麻甩系女子,請珍惜善待。因為她們都是性情中人。會陪你吃麥記、吃老爺爺炸雞。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好友。她們不會偽裝,看著那澄澈的雙眼你就會知道。雖然直率,卻是真心不騙。可以的話,不妨對她們好一點.....例如留留言、拍拍手、追蹤支持也可以XDD
「對我,你是愛還是喜歡,講!」 「愛和喜歡有什麼分別?」 「別裝蒜,快講!」 「愛。」 「嗚嗚,那你是不喜歡我了。」 「喜歡。」 「分手吧,原來你是不愛我的。」
「你是誰?」 「我是遠道而來的。」 「幹麼闖進人家夢境呢?」 「為要與你相遇。」
總覺得,古典音樂家之中,你可以不認識德布⻄,沒聽過拉赫曼尼諾夫。可貝多芬,你是 不可能不知道的。時至今日,貝多芬,還是很多人如此形容。他很有才華,可才華又及不 上莫札特。他很命途坎坷,可脾氣古怪、性格乖張,是個極麻煩的傢伙。
如果聽歌是一種心情。一個人聽歌,是孤獨,還是快樂?掃著手機,打開歌單,我在音樂之間,來來回回。發現喜歡的歌,複製連結,按下分享。原來,當你仍有一個願意分享音樂的朋友,而他又願意認真聽完你放給他的音樂。是一件孤獨而快樂的事。
他曾經夢想。他的音樂,能在維也納發光發熱大受歡迎。可惜,這個他認為是「世界上最棒的地方」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在維也納的十年裡。他從早期的一鳴驚人,到後來的落魄失意。以致生活潦倒、債台高築,卻無阻他成為多產的作曲家,寫下一首又一首不朽經典。
正所謂「別人笑我太麻甩,我笑他人不懂得。」如果你身邊也有這種麻甩系女子,請珍惜善待。因為她們都是性情中人。會陪你吃麥記、吃老爺爺炸雞。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好友。她們不會偽裝,看著那澄澈的雙眼你就會知道。雖然直率,卻是真心不騙。可以的話,不妨對她們好一點.....例如留留言、拍拍手、追蹤支持也可以XDD
「對我,你是愛還是喜歡,講!」 「愛和喜歡有什麼分別?」 「別裝蒜,快講!」 「愛。」 「嗚嗚,那你是不喜歡我了。」 「喜歡。」 「分手吧,原來你是不愛我的。」
「你是誰?」 「我是遠道而來的。」 「幹麼闖進人家夢境呢?」 「為要與你相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我看著眼前已經老去的鋼琴家,眼淚止不住地。 衰老、歲月,和美麗到讓人窒息的聲音形成強烈的對比。當音樂廳充斥著樂句漸息的殘響,他毫無畏懼時間的流逝,所有人屏息凝神地等待著寂靜何時將被再次進入的琴聲擁抱。 而當樂曲回到了主題的開頭,那種純粹與細膩的脆弱讓我無法停止哭泣。
Thumbnail
在藝術史中除了梵谷,貝多芬擁有另一雙讓我們惋惜的耳朵。然而比起畫家如何失去聽覺,失去聽覺的音樂家無疑擁有著本質上的悲劇。失去耳朵是否讓梵谷完成繪畫藝術追求,我們不可得知;但失去耳朵,確實成就貝多芬走向樂聖的命運。阿布〈貝多芬〉正藉音樂家之名為詩,賦詠音樂家悲劇時刻,讓貝多芬音樂命運,成為文字可見。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 Mvt. 4 想要跟著唱的,就是貝多芬家喻戶曉的第9號交響曲創作-別名"合唱"的作品,第四樂章的快樂頌更是膾炙人口的段落~ 這是德國席勒原作,由貝多芬作曲入詞的作品,在西元1824 年 5 月 7 日在維也納進行首演,當時貝多芬已趨近全聾,
Thumbnail
當命運選擇了你 你以無畏的眼神回應著 在偌大的世宇 舞動你生命的指揮棒 一任狂狷的髮 滴落你那盡情的汗水 當命運選擇給你一個寂靜深沉的世界 你雖隔離你所厭倦世間紛擾的雜音 卻也隔離你所熱愛天籟動人的樂音 在音樂聖殿中 你放下指揮棒 等待著滿堂賀采際 卻連一絲聲音都不曾 你感到世間的遺棄
Thumbnail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9 in A major, Kreutzer 但其實這是一首和克羅采沒什麼關係的小提琴奏鳴曲~ 說來有趣,的確這首本來是貝多芬要寫給另一位本來相交甚好的小提琴家Bridgetower,但後來因為感情糾紛/吵架??所以貝多芬改把這曲獻給當時另
Thumbnail
古典音樂演奏家就應該傾全力在音樂表現上,而所謂 "全力" 是為了盡量逼近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完全達成的完美境界。 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身為獨奏家,到了台上你就是一個孤島,你該做到你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昨天的100%完美還可以怎樣突破。而這部分的效果沒有人可以彌補。
一晃眼,很多年沒有認真地彈琴了。上一次認真彈琴有找老師學,一整年都在彈很難的貝多芬奏鳴曲 (我猜是因為貝多芬是所有主修鋼琴的音樂系學生必修,老師對貝多芬比較熟的關係 ) 。昨天看到格友清月在彈小奏鳴曲,感覺實在是太懷念了 ! 因為被敲碗分享,就試著分享一下我彈的第10首第二樂章。 其實鋼琴很多年沒
Thumbnail
您知道貝多芬寫了九首交響曲,那您知道貝多芬一生寫了幾齣歌劇嗎?答案是只有一齣,名字叫《費黛里歐》,而它的命運很坎坷。 貝多芬在1803年開始撰寫《費黛里歐》,終於在1805年首演,貝多芬原本信心滿滿,卻因拿破崙進攻維也納,導致台下觀眾幾乎都是法國軍人,出師不利,首演成了災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我看著眼前已經老去的鋼琴家,眼淚止不住地。 衰老、歲月,和美麗到讓人窒息的聲音形成強烈的對比。當音樂廳充斥著樂句漸息的殘響,他毫無畏懼時間的流逝,所有人屏息凝神地等待著寂靜何時將被再次進入的琴聲擁抱。 而當樂曲回到了主題的開頭,那種純粹與細膩的脆弱讓我無法停止哭泣。
Thumbnail
在藝術史中除了梵谷,貝多芬擁有另一雙讓我們惋惜的耳朵。然而比起畫家如何失去聽覺,失去聽覺的音樂家無疑擁有著本質上的悲劇。失去耳朵是否讓梵谷完成繪畫藝術追求,我們不可得知;但失去耳朵,確實成就貝多芬走向樂聖的命運。阿布〈貝多芬〉正藉音樂家之名為詩,賦詠音樂家悲劇時刻,讓貝多芬音樂命運,成為文字可見。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 Mvt. 4 想要跟著唱的,就是貝多芬家喻戶曉的第9號交響曲創作-別名"合唱"的作品,第四樂章的快樂頌更是膾炙人口的段落~ 這是德國席勒原作,由貝多芬作曲入詞的作品,在西元1824 年 5 月 7 日在維也納進行首演,當時貝多芬已趨近全聾,
Thumbnail
當命運選擇了你 你以無畏的眼神回應著 在偌大的世宇 舞動你生命的指揮棒 一任狂狷的髮 滴落你那盡情的汗水 當命運選擇給你一個寂靜深沉的世界 你雖隔離你所厭倦世間紛擾的雜音 卻也隔離你所熱愛天籟動人的樂音 在音樂聖殿中 你放下指揮棒 等待著滿堂賀采際 卻連一絲聲音都不曾 你感到世間的遺棄
Thumbnail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9 in A major, Kreutzer 但其實這是一首和克羅采沒什麼關係的小提琴奏鳴曲~ 說來有趣,的確這首本來是貝多芬要寫給另一位本來相交甚好的小提琴家Bridgetower,但後來因為感情糾紛/吵架??所以貝多芬改把這曲獻給當時另
Thumbnail
古典音樂演奏家就應該傾全力在音樂表現上,而所謂 "全力" 是為了盡量逼近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完全達成的完美境界。 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身為獨奏家,到了台上你就是一個孤島,你該做到你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昨天的100%完美還可以怎樣突破。而這部分的效果沒有人可以彌補。
一晃眼,很多年沒有認真地彈琴了。上一次認真彈琴有找老師學,一整年都在彈很難的貝多芬奏鳴曲 (我猜是因為貝多芬是所有主修鋼琴的音樂系學生必修,老師對貝多芬比較熟的關係 ) 。昨天看到格友清月在彈小奏鳴曲,感覺實在是太懷念了 ! 因為被敲碗分享,就試著分享一下我彈的第10首第二樂章。 其實鋼琴很多年沒
Thumbnail
您知道貝多芬寫了九首交響曲,那您知道貝多芬一生寫了幾齣歌劇嗎?答案是只有一齣,名字叫《費黛里歐》,而它的命運很坎坷。 貝多芬在1803年開始撰寫《費黛里歐》,終於在1805年首演,貝多芬原本信心滿滿,卻因拿破崙進攻維也納,導致台下觀眾幾乎都是法國軍人,出師不利,首演成了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