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獨火塘|誰得其門而入?原住民族與聯合國氣候大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今天是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結束之日,但關於殖民和氣候的問題依舊存在,我們的話題也還在繼續。

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第二十六屆全球氣候變化大會(COP26)將在今天劃下句點,但全球性的氣候變遷問題還在持續,這也是連續第二十六年這會議將原住民族拒之門外。和往年比起來,今年到會議地點抗議的原住民運動者受到比較多的注意,這可能是因為瘟疫在過去兩年間肆虐全球,國際媒體廣泛報導瘟疫和環境/氣候變遷之間的關聯,也及於經常和環境連結在一起的原住民族議題。

COP26 號稱是「史上最具包容性的氣候變化大會」,但這是從工業國家的角度獲得的觀察印象,對原住民族來說並非如此。其實對這次大會搖頭的不只原住民,工業化程度較低,經濟較不富裕的國家,對於 COP26 的一些基本設定也抱持諸多懷疑。例如非洲諸國就認為,非洲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只佔全球總量的 4%,北非以外整個非洲大陸的人均能源消耗量只佔經濟發達國家的 5%,要求非洲國家和富裕的歐美國承擔同等的減碳和能源轉換責任,對非洲國家來說十分不公平。普遍貧困的非洲國家更急於追求經濟發展,尋找富裕之道,如此才有能力應對旱澇蝗及糧食歉收等天然災,並改善基礎醫療設施,不必再像現在這樣,一切仰賴聯合國及富裕國家的援助。

全球原住民族在某些方面和這些非洲國家相近:當人身安全獲得保障還遙不可及,當生存所需資源始終不足,人們就沒有餘裕像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那樣空談環境和氣候。2019 年,童貝里在聯合國發表態度慷慨但言詞空洞的指責性演說,眾人叫好聲中,只有國際上聲名狼籍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毫不避諱的指出,全球氣候問題不像童貝里想得那麼簡單,「很多非洲和亞洲國家也想要有瑞典那樣的富裕生活」,如果「差異」不能被真誠的提出討論,各國根本不可能在氣候問題上有所進展。

更重要的是,原住民族看待氣候和環境問題的根本角度和世界各國不同,這就牽涉到我們之前提到過的規範衝突問題。這個問題又可以分別為兩個面向:原住民族一方面不將環境和人分別看待,另一方面也不將環境的規範至於人身之外。用比較易懂的方式來說明:環境和資源的維護方式利用方式是一體兩面;山林溪流和土地不是靠著特定主題的法規來約制,而是確立於獵人漁人農人的行為規範。重大資源的使用往往牽涉部落的儀式性活動,被鑲嵌在歲時祭儀當中,不能隨著個人意願或行動而轉移。換言之,若是要原住民族在根本上應對氣候問題,至少部分的自治權力是先決條件之一,若是抽去這一點,我們就很難期待一個跛腳的規範體系還能完善運作。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誰得其門而入?今年出現在會議場外的原住民抗議人士之兩例

▼來自厄瓜多和巴西的亞馬遜居民,要求還我土地,並呼籲銀行撤出雨林開發計畫,沒有獲得國際媒體的報導。
▼來自查德的原運者易布拉辛(Hinduo Oumarou Ibrahim)於 11 月 2 日在 COP26 會議發表演說。但她之所以能在會議上對全球政治領袖說話,主要是因為她擁有森林復育及土地永續管理的博士學位,屬於受到現代國家所承認的專業科學家。她以學者及查德女權組織代表的身份與會演講,在此之前她也不只一次參與聯合國全球氣候變化大會。今年她對各國領袖提出的建議跟往年差不多:要保護環境,要傾聽原住民族的聲音。

原獨語錄047|原獨不是一個被誰肯認的意義,而是自決的過程,是「個體」走出扭曲權利的過程,「到達」群體的關係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1/11/25
我們透過每週一次的原獨火塘向大家推廣觀念:火塘是一個人群生活、聚會、凝練共識、消解分歧的地方,是一個地理上、文化和概念上的共同空間。我們希望向所有不熟悉原住民文化的人說明:把握這樣一個空間理解,也就找到進入原住民的世界門徑。
Thumbnail
2021/11/25
我們透過每週一次的原獨火塘向大家推廣觀念:火塘是一個人群生活、聚會、凝練共識、消解分歧的地方,是一個地理上、文化和概念上的共同空間。我們希望向所有不熟悉原住民文化的人說明:把握這樣一個空間理解,也就找到進入原住民的世界門徑。
Thumbnail
2021/11/18
文明和自然恆常處在競爭狀態,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雖然也和自然競爭,但競爭被層層規範與儀式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像癌細胞蔓延不受控制。文明社會,尤其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文明社會,是以追求成長和富裕繁榮為基調的社會,這就將人類置於一個與大自然作對的危險處境。
Thumbnail
2021/11/18
文明和自然恆常處在競爭狀態,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雖然也和自然競爭,但競爭被層層規範與儀式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像癌細胞蔓延不受控制。文明社會,尤其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文明社會,是以追求成長和富裕繁榮為基調的社會,這就將人類置於一個與大自然作對的危險處境。
Thumbnail
2021/11/04
大家都忽略了,原住民在自己的祖傳土地上安居樂業,本來是理所當然,就算原住民不加入拯救地球的行列,或者加入了但無能為力,難道就不能保有傳統領域嗎?
Thumbnail
2021/11/04
大家都忽略了,原住民在自己的祖傳土地上安居樂業,本來是理所當然,就算原住民不加入拯救地球的行列,或者加入了但無能為力,難道就不能保有傳統領域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原住民族要求將原住民族領土訂定為一種特別的保護區,希望能夠藉由這種方式,免於國家經營的保護區(如國家公園等)驅逐掠奪,很可惜這個要求沒有被 COP15 全盤接受。這代表原住民族不能免於被國家以保育之名剝奪土地、人身安全甚至生命。國際特赦組織形容 COP15「錯失維護原住民族權利的機會」。
Thumbnail
原住民族要求將原住民族領土訂定為一種特別的保護區,希望能夠藉由這種方式,免於國家經營的保護區(如國家公園等)驅逐掠奪,很可惜這個要求沒有被 COP15 全盤接受。這代表原住民族不能免於被國家以保育之名剝奪土地、人身安全甚至生命。國際特赦組織形容 COP15「錯失維護原住民族權利的機會」。
Thumbnail
蘇蓋烏提人的成功有其前提,那就是他們維持著傳統部落律法,有強大的領導和治理體系。換句話說,原住民治理體系是原住民土地管理成功的要件。
Thumbnail
蘇蓋烏提人的成功有其前提,那就是他們維持著傳統部落律法,有強大的領導和治理體系。換句話說,原住民治理體系是原住民土地管理成功的要件。
Thumbnail
今年巴西自由土地營的主題是「奪回巴西:劃定領土及政治本土化」。來自巴西各地一百二十個原住民族共計五千多名領導人,譴責現任總統波索納洛的不當政策,也譴責聯邦國會「用筆墨來屠殺我們」(亦即透過傷害性立法)。
Thumbnail
今年巴西自由土地營的主題是「奪回巴西:劃定領土及政治本土化」。來自巴西各地一百二十個原住民族共計五千多名領導人,譴責現任總統波索納洛的不當政策,也譴責聯邦國會「用筆墨來屠殺我們」(亦即透過傷害性立法)。
Thumbnail
今年二月的軍事政變使緬甸驟然成為全球焦點,各界關注緬甸被打斷的民主進程和軍政府掌權後的戕害人權事件,但很少有人關注整體亂局當中緬甸原住民族的情況,即使注意到了,焦點往往不在原住民族的權利和福祉本身,而在於維護原住民族權利能夠帶來的好處。
Thumbnail
今年二月的軍事政變使緬甸驟然成為全球焦點,各界關注緬甸被打斷的民主進程和軍政府掌權後的戕害人權事件,但很少有人關注整體亂局當中緬甸原住民族的情況,即使注意到了,焦點往往不在原住民族的權利和福祉本身,而在於維護原住民族權利能夠帶來的好處。
Thumbnail
Iva Rajović on Unsplash 氣候下的政治,喔——不,應該說是氣候下的政治,加上了疫情,改變了整個氣候生態,以及我們的生活。有環境專家說,地球變得更不一樣了,確實,就算我們這一年都在疫情中度過,都不外出,以及用更少的資源減碳,「好像」不能改變地球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與甲烷。 是嗎?
Thumbnail
Iva Rajović on Unsplash 氣候下的政治,喔——不,應該說是氣候下的政治,加上了疫情,改變了整個氣候生態,以及我們的生活。有環境專家說,地球變得更不一樣了,確實,就算我們這一年都在疫情中度過,都不外出,以及用更少的資源減碳,「好像」不能改變地球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與甲烷。 是嗎?
Thumbnail
去年全球共有 227 名環境運動者/土地維護者遭到殺害,其中高達三分之一是原住民,哥倫比亞、墨西哥和巴西三個拉丁美洲國家造成的死亡最多,是前三名的「最致命國家」。
Thumbnail
去年全球共有 227 名環境運動者/土地維護者遭到殺害,其中高達三分之一是原住民,哥倫比亞、墨西哥和巴西三個拉丁美洲國家造成的死亡最多,是前三名的「最致命國家」。
Thumbnail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Thumbnail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