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火塘|你真的不屬於殖民陣營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今天是入秋第三天,讓我們繼續探索關於「殖民」的話題。上週我們談到台灣的殖民迷思,今天讓我們看遠方的例子來反思自身。

在許多人類學家和作家筆下,原住民的世界是個時光靜止的世界,這樣的浪漫偏見往往引發原運者的批評,然而這種偏見卻也反映某種不幸的現實。最近我們查看過往資料,讀到二十年前原運者對第三屆美洲峰會(2001)的批評。當時美洲各國領袖在加拿大魁北克面晤商談「美洲自由貿易區」,但會議並未邀請原住民代表。玻利維亞的原運者依納修(Ivan Ignacio)説,「我們不知道〔自由貿易區〕是什麼意思,我們只知道,政府在我們背後搞什麼的話,一定對我們不利。」這種「在我們背後搞什麼」的情況持續至今,幾乎毫無改變。不久前才結束的 2021 國際自然保育倒是邀請了原住民代表與會,但原住民只能表達不同意見,實際上因為缺乏政治權力,很難將抗議聲音轉換為實質影響。

相關閱讀・前期要聞


當年伊納修所批評的「美洲自由貿易區」談判在 2005 年以各國無法達成共識終告全盤失敗,但「自由貿易區」的構想並沒有因此失敗,還在世上活躍至今,堪稱當今世上最具主宰性的機制,其中最重要的成員就是國家和跨國企業,以及維繫這種貿易活動的貿易組織(例如 WTO 等)。成員們的目標是要取用更廉價的資源和勞動力,簡化管制,降低關稅壁壘及各種貿易限制。用最簡單的話來說:

要賺更多的錢,創造更多的財富

若是將二十年前的這個案例與今年的國際自然保育大會相比,我們會驚覺原住民族的困境竟然如此「全面」——既要抗議自己被片面納入一個貪得無厭追逐利益的體系(這種體系往往不惜一切從事開發),又要抗議自己被片面納入一個「目中無人」保育一切的體系(這種體系往往對資本主義的經貿活動一體藐視)。這世上果真沒有原住民立足之地了——傳統領域不僅在現實裡被剝奪(或者被承認但屢受侵犯),也在世界秩序的競賽中被以各種智識方法侵犯掠奪。

意識到這一點以後,每個人都可以自問:

在這世界秩序的權力競逐遊戲當中,你站在哪裡?

你支持一個更加全球化、更有效率的經貿體系嗎?如果你支持的話,你就很難不支持原住民族所反抗的國家和政府。

你支持各種環保和自然保育活動嗎?如果你支持的話,你也很難不支持原住民族所反抗的大型保育組織如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國際自然保育的主辦單位)。

或許你真心想要支持原住民運動,想要矯正歷史不正義,但這些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顯然不只攸關國家、政客和跨國企業的荷包,也關於你的生活品質——你願意為了在全球化的尺度上維繫正義而提高生活支出嗎?假想今天資源的開採或能源設施的土地取得必須認真獲得原住民族的同意,你可能馬上就沒有那麼廉價的水電瓦斯可用了。假想此後資源和勞動力都不再廉價了,你可能也就沒有物美價廉的產品可以消費了。

當所有人都要為剝削地球付出代價,而不是將這等代價一體推向原住民族,你還看重、堅持正義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1/11/25
我們透過每週一次的原獨火塘向大家推廣觀念:火塘是一個人群生活、聚會、凝練共識、消解分歧的地方,是一個地理上、文化和概念上的共同空間。我們希望向所有不熟悉原住民文化的人說明:把握這樣一個空間理解,也就找到進入原住民的世界門徑。
Thumbnail
2021/11/25
我們透過每週一次的原獨火塘向大家推廣觀念:火塘是一個人群生活、聚會、凝練共識、消解分歧的地方,是一個地理上、文化和概念上的共同空間。我們希望向所有不熟悉原住民文化的人說明:把握這樣一個空間理解,也就找到進入原住民的世界門徑。
Thumbnail
2021/11/18
文明和自然恆常處在競爭狀態,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雖然也和自然競爭,但競爭被層層規範與儀式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像癌細胞蔓延不受控制。文明社會,尤其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文明社會,是以追求成長和富裕繁榮為基調的社會,這就將人類置於一個與大自然作對的危險處境。
Thumbnail
2021/11/18
文明和自然恆常處在競爭狀態,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雖然也和自然競爭,但競爭被層層規範與儀式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像癌細胞蔓延不受控制。文明社會,尤其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文明社會,是以追求成長和富裕繁榮為基調的社會,這就將人類置於一個與大自然作對的危險處境。
Thumbnail
2021/11/11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Thumbnail
2021/11/11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原住民族領域裡之所以環境破壞程度較低,是因為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只從周遭取用生存所必需,對環境只造成底線的擾動,這個大方向才是現代科學和工業文明所應當思考。若我們的文明世界依舊沉溺於開發與經濟成長的迷夢,維護環境、保育生態恐怕終究淪為空談。
Thumbnail
原住民族領域裡之所以環境破壞程度較低,是因為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只從周遭取用生存所必需,對環境只造成底線的擾動,這個大方向才是現代科學和工業文明所應當思考。若我們的文明世界依舊沉溺於開發與經濟成長的迷夢,維護環境、保育生態恐怕終究淪為空談。
Thumbnail
外界往往不注意,原住民族的主張除了「土地」,還有與之不可分割的「主權」。但是當原住民耆老、領袖、學家等人受邀去參與這種「承認土地」的活動,以原住民的方式帶頭祈禱、表示歡迎,等於向外界傳達一種「友善」或「和解」的氣息,甚至讓人因此忽略原住民族是個政治群體,不是文化群體。
Thumbnail
外界往往不注意,原住民族的主張除了「土地」,還有與之不可分割的「主權」。但是當原住民耆老、領袖、學家等人受邀去參與這種「承認土地」的活動,以原住民的方式帶頭祈禱、表示歡迎,等於向外界傳達一種「友善」或「和解」的氣息,甚至讓人因此忽略原住民族是個政治群體,不是文化群體。
Thumbnail
2016 年北領地的這起事件,甚至登上全球各大媒體,因為講母語而被認為是挑釁或不尊重,這想法本身就駭人聽聞。但當前台灣的事件隨著當事人往鬧劇演戲,在媒體上自然也成為一齣鬧劇。照理說,台灣的原住民政治人物最應當在這種場合表示支持母語的使用⋯⋯
Thumbnail
2016 年北領地的這起事件,甚至登上全球各大媒體,因為講母語而被認為是挑釁或不尊重,這想法本身就駭人聽聞。但當前台灣的事件隨著當事人往鬧劇演戲,在媒體上自然也成為一齣鬧劇。照理說,台灣的原住民政治人物最應當在這種場合表示支持母語的使用⋯⋯
Thumbnail
當所有人都要為剝削地球付出代價,而不是將這等代價一體推向原住民族,你還看重、堅持正義嗎?
Thumbnail
當所有人都要為剝削地球付出代價,而不是將這等代價一體推向原住民族,你還看重、堅持正義嗎?
Thumbnail
從原住民的角度來看,「殖民」是一種生活狀態,也是當前全球原住民族尚未脫離的狀態。這對世界上多數人來說,並不是淺顯易懂的道理,因為世界上的多數人都很少在生活裡接觸到原住民,卻經常在歷史課上學到「殖民是歷史」的觀念。
Thumbnail
從原住民的角度來看,「殖民」是一種生活狀態,也是當前全球原住民族尚未脫離的狀態。這對世界上多數人來說,並不是淺顯易懂的道理,因為世界上的多數人都很少在生活裡接觸到原住民,卻經常在歷史課上學到「殖民是歷史」的觀念。
Thumbnail
我們大概都可以同意,差異很大的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都有不滿或不安,任何一方都沒有必要對這種人之常情過度苛求。然而若有一方始終用自己的想像來替代現實,並以假的現實來支持不友善甚至敵意的政策,那就不能責怪他方的憤怒了。
Thumbnail
我們大概都可以同意,差異很大的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都有不滿或不安,任何一方都沒有必要對這種人之常情過度苛求。然而若有一方始終用自己的想像來替代現實,並以假的現實來支持不友善甚至敵意的政策,那就不能責怪他方的憤怒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