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1 / 10 / 15 )
小英總統的國慶演說中,有一段提及「2050 淨零」的目標【註 1】,根據立委洪申翰的整理,這是小英總統今年以來第三次宣示減碳、甚至淨零的決心【註 2】。
對此議題,我們不妨循下述三條線索來思考 :
【一】小英總統的競選承諾 : 2025 年再生能源達 20 %
【二】其他 80 % 的電力也要轉為零碳排
【三】靠石油驅動的交通部門也要全部轉為零碳排
可以想見,要做到後兩點的難度,應該不會低於第一點。那麼,第一點的進展順利嗎 ? 前幾天剛好有一則報導提及,按原先規畫的進度,今年的再生能源占比應該達到 12 %,可直到八月僅只達成 5.5 %【註 3】。當然,所有關心再生能源發展的朋友都知道,這一路上有很多的困難,但我們也得客觀地承認,未來後兩點的工程啟動後,必定也是困難重重的。
同時,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災難實例已經明示我們 : 氣候真的在異常化、極端化。「2050 淨零」的目標若沒能達成,代價我們可能承受不起。
所以,我們都得調整思維,來因應變局。例如,台灣民眾早已習以為常的二元對立,用在某些政治議題上,也許還能以選舉結果來定義勝負,若面對氣候議題仍堅持如此,我們又該如何定義誰是贏家 ? 誰是輸家 ?
而對執政者而言,自然得擔起更重的責任,「宣誓決心」恐怕還不夠,「怎麼做到 ?」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