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四伏,考驗重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2 / 03 / 02)


最近全球的目光焦點都集中在烏克蘭,不過,其他考驗並沒有因為新的危機突然「插隊」就放緩。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發布的報告,暖化情勢仍在加遽,2040年之前全球就可能升溫達攝氏1.5 度【註 1】。

其實,這不太令人意外,畢竟去年底的 COP26 氣候峰會談判時,媒體就有過類似報導【註 2】。不過,也不能「在意料中」就這樣接受了,畢竟,升溫攝氏 1.5 度及 2 度的差別,有可能攸關生死【註 3】。

除這個難題外,依我的判斷,還有多個難題已經排好隊,隨時會跳出來搶版面。面對不斷冒出來的考驗,即便政府都已備妥對策,也可能因為心力及資源被迫分散,而影響到解決問題的成效。

怎麼辦 ? 答案當然不是兩手一攤。我的建議是,要努力思考一舉多得的可能性。需要解決的難題越多,這一點就越重要。

換個角度講,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卻期待未來每一關都能過關,我認為太一廂情願,達成的可能性很低。




【註 1】

全球暖化加劇 聯合國研究:2040年前恐升溫1.5度


【註 2】

格拉斯哥協定措辭減弱 「控制升溫1.5℃內」目標難達成


【註 3】

遏止暖化 摄氏0.5度之差就是生死之别

全球暖化差攝氏0.5度 專家:恐有攸關生死之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文晏的沙龍
6會員
84內容數
.
劉文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09
在前篇貼文所引用的中時社論裡,有這麼一句話: 但政府的「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對風電和太陽光電以外的綠能,居然只以「發展非傳統地熱發電,並導入波浪、海流發電等海洋能技術,另擴大生質能使用,規畫2050年前瞻能源設置裝置量達 8~14GW」幾句話輕輕帶過,並嚴重低估其潛力值......【註 1】
Thumbnail
2022/05/09
在前篇貼文所引用的中時社論裡,有這麼一句話: 但政府的「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對風電和太陽光電以外的綠能,居然只以「發展非傳統地熱發電,並導入波浪、海流發電等海洋能技術,另擴大生質能使用,規畫2050年前瞻能源設置裝置量達 8~14GW」幾句話輕輕帶過,並嚴重低估其潛力值......【註 1】
Thumbnail
2022/02/24
雖然淨零路徑圖尚未正式公布(預計三月),部分政策方向已在媒體上提前釋出【註 1】。在引文中,下面這段話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官員表示,若用既有技術,2050 年要達到淨零碳排可能性很低,因此這十年要趕快投入技術研發,包含發展綠氫、地熱、CCUS等,力拚 2030 年前節能、綠能、減碳極大化;透過
Thumbnail
2022/02/24
雖然淨零路徑圖尚未正式公布(預計三月),部分政策方向已在媒體上提前釋出【註 1】。在引文中,下面這段話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官員表示,若用既有技術,2050 年要達到淨零碳排可能性很低,因此這十年要趕快投入技術研發,包含發展綠氫、地熱、CCUS等,力拚 2030 年前節能、綠能、減碳極大化;透過
Thumbnail
2021/12/11
之前寫文時碰上一個問題:台灣的「淨零碳排路徑」由哪個部會來負責研擬 ? 後來我在媒體上看到了,答案是國發會,預計將會在明年初提出【註 1】。 我猜,國發會內負責相關業務的同仁最近應該壓力很大,因為除了社會各界正引頸企盼外【註 2】
Thumbnail
2021/12/11
之前寫文時碰上一個問題:台灣的「淨零碳排路徑」由哪個部會來負責研擬 ? 後來我在媒體上看到了,答案是國發會,預計將會在明年初提出【註 1】。 我猜,國發會內負責相關業務的同仁最近應該壓力很大,因為除了社會各界正引頸企盼外【註 2】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nail
你聽過IPCC嗎?或者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所發布的氣後報告甚至成為了巴黎協定主要的科學依據⁉️ 在今年初時IPCC發布了一項氣候變遷報告,其中提到了些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Thumbnail
你聽過IPCC嗎?或者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所發布的氣後報告甚至成為了巴黎協定主要的科學依據⁉️ 在今年初時IPCC發布了一項氣候變遷報告,其中提到了些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Thumbnail
預備好氣候硬著陸了嗎? 硬著陸這個詞最近很熱門,隨著美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甚囂塵上,你有擔心過勢不可擋的世界氣候硬著陸嗎? 如報導內文: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攜手多家專業機構,在9月中發表最新一版《United in Science》聯合科學報告,開宗明義地表示,人類正朝著錯誤方向前進 (We
Thumbnail
預備好氣候硬著陸了嗎? 硬著陸這個詞最近很熱門,隨著美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甚囂塵上,你有擔心過勢不可擋的世界氣候硬著陸嗎? 如報導內文: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攜手多家專業機構,在9月中發表最新一版《United in Science》聯合科學報告,開宗明義地表示,人類正朝著錯誤方向前進 (We
Thumbnail
2021年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COP26,是眾所矚目的一場會議,這場會議關乎了未來國際經濟與永續的方向,也連帶影響台灣的政策走向,以下將簡單快速帶您了解COP26聯合國變遷大會的開會結果與影響。
Thumbnail
2021年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COP26,是眾所矚目的一場會議,這場會議關乎了未來國際經濟與永續的方向,也連帶影響台灣的政策走向,以下將簡單快速帶您了解COP26聯合國變遷大會的開會結果與影響。
Thumbnail
最近全球的目光焦點都集中在烏克蘭,不過,其他考驗並沒有因為新的危機突然「插隊」就放緩。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發布的報告,暖化情勢仍在加遽,2040年之前全球就可能升溫達攝氏1.5 度【註 1】。
Thumbnail
最近全球的目光焦點都集中在烏克蘭,不過,其他考驗並沒有因為新的危機突然「插隊」就放緩。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發布的報告,暖化情勢仍在加遽,2040年之前全球就可能升溫達攝氏1.5 度【註 1】。
Thumbnail
備受矚目的 COP26 氣候峰會已於上週落幕,經過艱辛的談判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格拉斯哥氣候協定」終於出台【註 1】。但,在取得了部分可貴成就的同時,也有些妥協性環節受到強烈質疑,留待世人日後繼續努力。 首先將有進展的部分簡要筆記如下: 【一】甲烷減排:目標是 2030 年前降低甲烷排放量 30
Thumbnail
備受矚目的 COP26 氣候峰會已於上週落幕,經過艱辛的談判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格拉斯哥氣候協定」終於出台【註 1】。但,在取得了部分可貴成就的同時,也有些妥協性環節受到強烈質疑,留待世人日後繼續努力。 首先將有進展的部分簡要筆記如下: 【一】甲烷減排:目標是 2030 年前降低甲烷排放量 30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