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念集|《俗女日常》新書會,聽江鵝和黃麗群對談後的小雜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天下午到紀州庵文學森林參加《俗女日常》新書會,聽江鵝和黃麗群的對談。兩位從分享各自的骨裂經驗開始。蛤?對,江鵝新書叫作《俗女日常》,大概就是如此瑣碎又貼合凡人的記事吧。

從骨裂談起

江鵝(簡稱江)在家為了避免對面棟鄰居看到自己邋遢模樣,關燈拉窗簾,卻跌倒到腳小指附近骨裂,大家從三級警戒降到二級,她個人升四級;黃麗群(簡稱黃)在義大利小鎮踩空石階,接著三日忍著骨裂痛,雨傘當拐杖,依然在米蘭逛街購物,後來返臺班機被取消,轉機後得在杜拜多停留,又逛了當地購物中心,覺得自己很堅強。

江提到腳上石膏時,遇過像摩西分紅海一樣,路人們自動讓開,探討起人性是否本善。我想起在馬路上,聽到救護車嗡伊嗡伊,大小車紛紛往旁邊靠,讓救護車先行,每次遇到這種狀況,我都會自動善意化眾人且深受感動,好像所有身分階級都一樣,大家齊心做一件彼此都認為很重要的事。

想太多的樂與不樂

黃說,不是說自己聰明,是說如果聰明一點的、會想太多的人,似乎不會比較愉快,因為人生都在吃屎,這類人吃了屎還會想更多,豈不是更累更煩。江說,應該是會有不同程度的屎要吃吧。

那要衰還是不智慧呢?江選不智慧。大概真的不想再衰到骨裂吧。

想得多這件事是這樣,如果能不斷向內挖掘、探索自己或者各種問題,有時會有拓展認知邊界的感覺,彷彿能將事情看得透徹,藉此有更完善的策略面對外在事物。有時候一個不小心,卻會變得鑽牛角尖,在某個點上卡住,大概就是吃屎吃到噎到吧,這種時候就會特別羨慕另一派人,凡事可以輕易跨越,雲淡風輕。覺得自己應該是在中間值徘徊,稍微想一點、稍微放過一點,也許這是現階段較好的狀態。

馬路到底是誰家的?

黃說,路上的老頭子迎面而來,很多都不會讓路,尤其遇到年輕女子時,展現路是他家的態度。且發現,自己若穿有墊肩的黑西裝、灰色長褲配皮鞋,老頭子就會讓路。自己到了這年紀,已經練就與老頭子狹路相逢時,來個僵持不相讓。若對方仍不讓,她就會撞過去,然後轉身罵他,啊是不會讓路喔。

好喜歡黃的霸氣!如果是我遇到人,都是二話不說直接讓,完全是一種自動、慣性不加思索的行為,自然不會注意到對方有沒有要讓。某些過斑馬線的時候,我還會讓車,有些車會停下讓我,我才又起腳往前。很大程度反映我不喜歡起衝突、不喜歡爭輸贏的個性吧。

討厭「必須」

李屏瑤作為聽眾,提問兩人對於出門、準備出門這件事。江說,出門前的準備,是從得知有某個活動時,就開始的。黃說,她沒有不喜歡出門,而是不喜歡「必須」做什麼事。「必須」出門、「必須」在家,或是「必須」每天出門上班都不喜歡。

我的狀態也近似江的說法,真的會需要很多心理準備呢,尤其對非例行的公事。黃的必須論,稍重整我奴太久的思考方式,當然一樣會不喜歡太多的約束,如「必須」和「應該」如何,但若說到好比必須上班,或更直白的必須賺錢呢?好像無關喜好,太慣常、太無可奈何到得削弱對必須的討厭之情,日子才能過得下去吧。

你是什麼顏色?

讀者提問,如果要選一個顏色代表自己,妳們會選什麼呢?

江說,不知道耶,可以是任何一種顏色,沒有一種可以代表自己。黃說,切開都是黑色的。

雖然似有關也無關,想起在臺生活好多年的美國人畢翰靜(小畢)前兩天在臉書上,發了一篇〈關於favorite colors和美國人的「曖昧」〉(這篇很有趣,推薦收看),該文提到美國人在認識新朋友的時候,都會問對方最喜歡什麼顏色,算是一個基本的資訊。

如果是我突然被問最喜歡什麼顏色,好像會瞬間無法肯定、回答出來,更何況是代表自己的顏色。這種無法,有點近似江的回答,不太確定是否與了解自己有關,或許是知道自己的變動而無法定義,也或許就是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定義,以致於沒有一個確切的回答。

綜觀這場兩人的回應,江的回答讓我覺得較近似自己,黃則是與我相反,雙雙呈現不同的魅力,都滿喜歡。

後記

今日大家都戴口罩,就沒留下口罩限定版的現場照片,乖乖聽講。結束之後,與友人前往用餐前,經另外朋友介紹,買了這家瀹八仙製茶公司,金萱茶果然好喝,推推!順口又散發奶香味,一大杯才35元,實在感到心滿意足,推薦給大家(以及作為此篇文章附圖)。

瀹,唸ㄩㄝˋ。目前該店在全臺只有一家。友人點的水果茶(左),表現普通,還是大推金萱(右)!

瀹,唸ㄩㄝˋ。目前該店在全臺只有一家。友人點的水果茶(左),表現普通,還是大推金萱(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指指的沙龍
37會員
145內容數
生活雜感,很雜的那種。
指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17
新關係下,反思寫作對自己的意義,寫作成為記錄心情、想法的方式,如何找到平衡?同時也分享新學到的新詞語及感受。
Thumbnail
2024/06/17
新關係下,反思寫作對自己的意義,寫作成為記錄心情、想法的方式,如何找到平衡?同時也分享新學到的新詞語及感受。
Thumbnail
2024/02/26
寶可夢中心店內提供生日花束,憑證件可領取,讚讚的生日氛圍。順便分享了33歲的心情和期許。
Thumbnail
2024/02/26
寶可夢中心店內提供生日花束,憑證件可領取,讚讚的生日氛圍。順便分享了33歲的心情和期許。
Thumbnail
2024/01/30
日子太飄浮,需要落字,找回一點踏實感。最近的興趣是洗好澡,抱狗看劇或看書,邊抱邊培養睡意,用填充娃娃充填安全感。狗娃來自IKEA,跨年那時看到特價短短一兩天,終於完成一直以來的想望:等到特價,要買。心想事成。
Thumbnail
2024/01/30
日子太飄浮,需要落字,找回一點踏實感。最近的興趣是洗好澡,抱狗看劇或看書,邊抱邊培養睡意,用填充娃娃充填安全感。狗娃來自IKEA,跨年那時看到特價短短一兩天,終於完成一直以來的想望:等到特價,要買。心想事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愛自己」令人厭煩的原因之一,大概是因為很難吧。
Thumbnail
「愛自己」令人厭煩的原因之一,大概是因為很難吧。
Thumbnail
從莊祖宜《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到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從食物中嚐盡百味,人生中體悟苦澀,人生與食物長伴良久,漫漫人生路還得要合得來的食物扶持之下才能常保心理層面上的健康。 食物總是能輕易的撫慰人心,而書上的文字亦可療癒。作者洪愛珠的文字有動作有畫面還有香氣,暖心暖胃。 老實熬湯,室內都是香暖的
Thumbnail
從莊祖宜《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到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從食物中嚐盡百味,人生中體悟苦澀,人生與食物長伴良久,漫漫人生路還得要合得來的食物扶持之下才能常保心理層面上的健康。 食物總是能輕易的撫慰人心,而書上的文字亦可療癒。作者洪愛珠的文字有動作有畫面還有香氣,暖心暖胃。 老實熬湯,室內都是香暖的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江鵝的作品,很喜歡她的文字風格,尤其在敘述情緒感受時,她不會用華麗浮誇的詞彙(對理工人而言,華而不實的文字會讀得很頭疼,因為完全不知所勻),因此我在細細品味閱讀時更能感同身受,讓我讀著讀著也掉入幼時回憶的漩渦,回過神後只有心裡酸酸的惆悵。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江鵝的作品,很喜歡她的文字風格,尤其在敘述情緒感受時,她不會用華麗浮誇的詞彙(對理工人而言,華而不實的文字會讀得很頭疼,因為完全不知所勻),因此我在細細品味閱讀時更能感同身受,讓我讀著讀著也掉入幼時回憶的漩渦,回過神後只有心裡酸酸的惆悵。
Thumbnail
閱讀有時很吃頻率,江鵝的文字,無論讀得懂讀不懂(嗯?)全都打在我的頻道上。
Thumbnail
閱讀有時很吃頻率,江鵝的文字,無論讀得懂讀不懂(嗯?)全都打在我的頻道上。
Thumbnail
今天下午到紀州庵文學森林參加《俗女日常》新書會,聽江鵝和黃麗群的對談。兩位從分享各自的骨裂經驗開始。蛤?對,江鵝新書叫作《俗女日常》,大概就是如此瑣碎又貼合凡人的記事吧。
Thumbnail
今天下午到紀州庵文學森林參加《俗女日常》新書會,聽江鵝和黃麗群的對談。兩位從分享各自的骨裂經驗開始。蛤?對,江鵝新書叫作《俗女日常》,大概就是如此瑣碎又貼合凡人的記事吧。
Thumbnail
書名:俗女日常 作者:江鵝 出版: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本:初版一刷 日期:2021 年 7 月 31 日 ISBN 978–957–13–9268–4
Thumbnail
書名:俗女日常 作者:江鵝 出版: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本:初版一刷 日期:2021 年 7 月 31 日 ISBN 978–957–13–9268–4
Thumbnail
現代社會的女生真的已經「很自由」了嗎?七十年前,張李德和得是上流社會的大家閨秀;七十年後,江鵝則要成為有教養的「淑女」。我們從《俗女養成記》原著的童年往事,搭配高中課綱新選文張李德和〈畫菊自序〉,照見不同時代、身分的女子,如何一同在「乖女孩」的社會期待下,掙扎出能夠「做自己」的小小夾縫地帶。
Thumbnail
現代社會的女生真的已經「很自由」了嗎?七十年前,張李德和得是上流社會的大家閨秀;七十年後,江鵝則要成為有教養的「淑女」。我們從《俗女養成記》原著的童年往事,搭配高中課綱新選文張李德和〈畫菊自序〉,照見不同時代、身分的女子,如何一同在「乖女孩」的社會期待下,掙扎出能夠「做自己」的小小夾縫地帶。
Thumbnail
一開始是在課堂上讀到她的<忘以及種種>裡的一段 「那時,我就忽然明白了:比遺忘更狠更乾淨的,恰恰相反,正是不忘。 而比不忘又更狠更乾淨的,叫做不懷念。」
Thumbnail
一開始是在課堂上讀到她的<忘以及種種>裡的一段 「那時,我就忽然明白了:比遺忘更狠更乾淨的,恰恰相反,正是不忘。 而比不忘又更狠更乾淨的,叫做不懷念。」
Thumbnail
濕冷的午後四處尋覓奶酒咖啡與鹹派安撫鬼叫的腸胃。沐鴉店內播的唱片宛如拖吊一根舌頭,唱的不知是「我走進官場的震央」還是「我走進棺材的正中央」。會知道這兒是因為讀了黃麗群一篇拍攝地選在此處的雜誌採訪。追隨這個機智又頹廢的散文作家已久,每每她雙手一攤散出點字來,就覺得是魔法,酒變成水水變成貓反正都是液態。
Thumbnail
濕冷的午後四處尋覓奶酒咖啡與鹹派安撫鬼叫的腸胃。沐鴉店內播的唱片宛如拖吊一根舌頭,唱的不知是「我走進官場的震央」還是「我走進棺材的正中央」。會知道這兒是因為讀了黃麗群一篇拍攝地選在此處的雜誌採訪。追隨這個機智又頹廢的散文作家已久,每每她雙手一攤散出點字來,就覺得是魔法,酒變成水水變成貓反正都是液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