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ding List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四年前的現在正在如火如荼的準備婚禮,婚禮的前幾個月簡直忙翻了,英國人在此時還拋下我回了英國一趟,就為了處理在台灣登記所需的一堆英國文件,比如一直搞不懂跟誰申請沒一個標準的單身證明。
主教座堂旁的新娘子和她的伴娘們,2017
好友年底要嫁去西班牙,問了一些我們當初準備婚禮的細節,聊著聊著她突然對我說:「真的好恭喜妳結完婚了!」我說:「我也這樣覺得耶!」我們倆對看一眼後忍不住大笑!記得台灣婚禮結束後隔年的夏天回英國辦了場婚禮派對,累到要虛脫!結束之後我持續好久晚上睡覺都還會出現要辦第三場、第四場、第五場婚宴的夢魘。
為了婚禮花了很多力氣安排事情,問婆婆她當初的婚禮是否也是忙,她說:「就都別人在用啊...我穿漂亮出席而已...」婆婆啊!謝謝您的安慰呢~
記得婚前有一次參加一位台灣朋友的婚宴,上菜後不久,家裡英國人手上的紅酒杯就見底了(對他來講只是餐前酒,還沒進入主菜呢...),服務生經過看到空酒杯就把酒杯給收走了!英國人瞬間急了,追著服務生的後面,想要回自己的酒杯,這輩子還沒被人當面把酒杯收掉(所以現在是要打架了嗎?)工作認真的服務生其實心想:你的紅酒喝完了,當然是要收走啊!不然放著給主管罵嗎?
婚禮花很多力氣的原因就是想避免這種一秒鐘惹怒所有人的情境,花了很多力氣在台灣文化與英國文化之間找平衡。
讓我們折騰許久的其中一項就是Wedding List,顧慮到英國家人在婚宴門口看到收紅包點紅包錢應該會嚇到吃手手,於是我們依西方傳統準備Wedding List給賓客們。
Wedding List 說起來容易,概念也很簡單,就是新人選一些他們喜歡的有需要的禮物清單,然後給賓客刷卡付錢買禮物,既免除了談錢傷感情的顧慮,又可達到送禮送到心坎裡的目的。沒錯,概念一點也不複雜,但在沒有wedding list習慣的台灣,要商家給你一人建立這樣的系統就複雜了。聯絡了幾間台灣的百貨與商店後,我們後來還是決定使用英國網站,即便最後多了國際貨運這個步驟,看起來還是比在台灣建立一個系統來的省力些。
考慮研究了許久,我們決定用John Lewis百貨的系統,主要是滿喜歡他們的選品,也是少數Wedding List有提供運送至海外的服務。我們想像了一個美好的未來,透過John Lewis百貨,我們可以在台灣收到整箱的英國禮物,好美妙!
十幾年前剛到英國工作時,根本沒聽過什麼John Lewis的。有天辦公室有人按門鈴,應門時對方說:“John Lewis, 快遞。”,我跟對方說我不認識什麼John Lewis,你找錯地方了。對方很堅持叫我去問一下同事,一問才知道原來John Lewis是一間百貨,同事訂購的東西送來了。因為這個笑話開了眼界之後,John Lewis成為了我在英國的好朋友,許多時候買東西都是靠John Lewis的。
這樣規模的百貨公司,感覺國際物流對他們而言輕而易舉。我們很迅速的在John Lewis 開了一個Wedding List,禮物選擇有便宜的有精緻的也有捐款的,一切看起來都是那樣的順利,親友們刷卡不管英國卡台灣卡還是國際卡全都刷得過呢!真是賓主盡歡的一次體驗.....
才怪!
婚禮過後處理國際貨運才是真正惡夢的開始,我們當初好像誤會了什麼,對John Lewis的誤會。大公司有國際貨運的經驗,誤會。他們很專業的評價,天大的誤會!
極度難溝通的出口部門,用一堆奇形怪狀的理由折騰了我們好幾個月後終於願意將我們「大部分」的東西寄出,裡面有幾樣非常普通的商品(比如其中一個茶壺與一個法瑯材質的小型花盆),只能寄到英國的家中,不能一起寄台灣(?????),從嘗試溝通到放棄溝通,想說只要大爺你願意把我們「大部分」的禮物寄出就好,不要求了!
幾週後的某天,在家門口收到幾個摔撞得滿嚴重的大箱子,是John Lewis寄來的箱子。打開一看,箱子裡整個慘不忍睹,面目全非,裡面的物品幾乎完全沒有防撞包裝,就是一個大裸裝。其中有一幅畫,完全沒有包裝的放入大紙箱,一個撞凹的大紙箱裡裝的畫當然也是撞凹的。一點也沒有新婚收到期待已久禮物的感覺,心情實在好不起來!
然後還要花時間花力氣每個品項拍照,提供證據,跟客服溝通,請百貨重新寄送毀損的禮品。就這樣來來回回,一次又一次的收到裡面只剩碎玻璃的花器、斷成兩截的鑄鐵鍋、蓋子缺角的糖罐......百貨一共重新寄送了四次,寄到有些商品完全缺貨只能補我們禮券(這種服務我只想要現金啊...),拖延了數個月,每次的包裝方式都是一樣完全沒有包裝,無助的我們只想趕快結束....,最後一次的寄送,商品只有幾樣小凹的包裹,心裡想沒有摔破的物品真是幸運,不想再折騰了!就這樣吧!
沒想到跟John Lewis的孽緣還沒結束...
不久後一位好友自己另外在John Lewis訂購了一個藝術雕刻品要寄到台灣送我們,我們還來不及阻止時就寄出了,第一次、第二次收到時都是從中間裂成兩半。無奈之下,想說大概是出口部門太廢,地址改英國,不用經過海關應該比較有希望,請好友改寄英國婆婆家,還是破,再寄一次,再破!
最後婆婆再也受不了一直在家等著收被摔破的包裹,還要一再的跟好友說「又摔破了,可以麻煩再請百貨公司寄一次嗎?」婆婆說:「最後一次,這次寄倫敦,再破掉我就徒手用白膠幫你們黏回去!不要再跟人家要了!」
最後一次,第五次寄送,寄到倫敦小姑家,幸運的,沒有破!但因為太波折了,我雙手捧回台灣時手還是發抖著的呢....
從此,再也不用John Lewis的服務,國內、國際都一樣!
1會員
11內容數
英國有文化?!不是只有炸魚薯條?? 生活在只要長得白人臉開口說英文都一律等於美國人的台灣,這裡其實只是我的日常紀錄,一些生活瑣事,跟一點點的英國文化碎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