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育兒謎題#6|如何與難纏的兩歲而化干戈為玉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部分的父母都能發現,孩子到了兩歲至三歲的階段時,他會有特別的堅持,想像大人一樣,獨立做某些事情,但在不熟練的情況下,總是搞砸,最後還是得讓父母收拾殘局。
例如,每當吃飯時,兩歲的女兒總愛自己捧著飯碗,走到她自己的兒童餐椅上,若是有大人想幫她拿,她就會生氣,但若是讓她自己拿,中途很有可能不小心把碗打翻。
如果,我們不了解孩子的發展階段,可能就會誤會孩子調皮搗蛋,或者是「壞壞」,甚至是誤以為孩子就是故意為難父母的。

孩子會期望每件事的順序與方式都是一樣的

我在學校的圖書館裡無意間翻到這本《1-3歲發展與教養對策》書,這是集結自《學前教育月刊》的「兒童發展0-6歲」專欄,裡面邀請幼教相關領域的專家執筆。
其中一篇由黃美湄執筆的〈腦筋不轉彎的兩歲孩子〉,她寫到兩歲的孩子內心較不安定,不容易接受生活中太多的變化,所以他們會期望每件事情都是一致的,包括事情的順序、方式和地點等。但相反地,父母也能夠利用一致性的環境來支持孩子,減少其內心的衝突。
這讓我想起,有次女兒再玩玩具時,整個客廳的地上都放滿了各式各樣的玩具,電視機前還擺著一台小腳踏車,先生見女兒沒有在玩腳踏車,便想把它收到旁邊放,但才收到旁邊沒多久,女兒就發現了,她非常生氣地把腳踏車,再牽到電視機前面擺著,然後繼續去玩其他的遊戲。
後來,先生也生氣了,就把腳踏車再移到旁邊,女兒見狀又更加生氣了,再把腳踏車牽到電視機前。(兩人關係僵持許久)
其實,我們也可以想想看自己,生活中是否也有哪些儀式呢?例如在工作時,一定要喝杯咖啡或茶,或者那些節日一定要過?中秋節要烤肉,端午節要吃粽子,過年要守歲。如果,有人突然不准你做這些事情,像是疫情期間中秋無法烤肉,是否覺得渾身不對勁?因為這些儀式感,會幫助我們更安心或更滿足於生活。
所以,只要孩子的堅持,並不會造成危險,那何不就多給孩子一點安全感,不要再陷入無謂的戰爭當中。這樣想想,是否就能夠更包容孩子的堅持了呢?

為了反對而反對?去除權威,陪他前行

兩歲的孩子,特別喜歡說:「不要」。這時候父母親特別頭痛,叫他吃飯,他會說不要,叫他洗澡,他會說不要,無論叫他做什麼,就是不要。
其實,出現這樣的行為,不是孩子學壞了,而是他正在學「不要」,此刻兒童在學習反抗的發展過程中,很常見的行為。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最初邁向獨立的過程,剛學會走路,學會自己吃飯,學會自己做決定,也練習承擔責任。
《1-3歲發展與教養對策》其中一篇由黃美湄執筆的〈當孩子說「不!」-幼兒的反抗期〉中建議,當孩子出現一大堆「不要」時,父母得沉住氣,千萬別把孩子的反應直接導向親子之間的權威爭奪戰。
一旦進入權威之戰,雙方就會為了贏,而破壞了親子關係,若能夠以協調或討論,來取代輸贏,父母才能輕鬆地陪伴孩子度過這兩歲的反抗期。

閱讀行動:如何面對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幼童?

以下是我的作法,提供給大家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書籍資訊
書名:《1-3歲發展與教養對策
作者:信誼基金出版社
出版社:信誼基金出版社

同場加映:送給孩子突然變小惡魔的你
同場加映:送給真心想理解孩子的你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有同感,請你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按下追蹤或分享,或是送給我愛心哦!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1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閱讀成長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了孩子後,我特別容易注意到身旁的人,經常罵孩子:「哭什麼哭!哭就有用嗎?這麼愛哭。」通常越罵,還是就越哭得大聲,越難以收拾。 孩子是自己生的,也是自己養的。從親子教養來看,通常父母的教養方式,會決定孩子的行為模式,我們如何對待孩子,孩子就會習得如何對待我們,這是雙向的,孩子就是從我們的身上,學習
寶寶還在母親肚子裡時,母親大腦分泌的褪黑激素,會透過胎盤進入他的身體,但一出生後,臍帶剪斷,他跟母親的關係就切斷了。寶寶必須自己呼吸,自己分泌褪黑激素,自己獨立生活,但不幸的是,他自己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 新手媽媽是一份很容易焦慮的職業,尤其是與寶寶有關的「睡眠議題」。然
之前,我帶女兒回娘家的時候,經常和家人玩Swicth,放女兒在一旁玩耍,然而我的目光若是一直專注在螢幕上,她就會用哭鬧抗議,直到我把我的目光都放在她身上。 那陣子,我更加意識到,子女多麼重視父母的眼光。 《我好想好好理解你》這本書,是以神經科學為基礎,對同理心進行討論及分析。 作者提及同理心的七個關
目前,女兒一歲又九個月。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大部分都會盡量滿足她的需求,因此我並不擔心自己給小孩的愛不夠多,但在隱約之間,總忍不住懷疑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否容易過渡溺愛孩子了? 隨著女兒年紀漸大,有了自我意識,每次不如她意時,她總會用哭鬧的方式,試圖取得些什麼。於是,讓我開始思考,我要用甚麼樣態度,或
隨著孩子越來越有自我的意識時,父母親愈無法控制孩子,就愈容易感到憤怒。 前幾日,我在房間處理公務,婆婆勤勞地在拖地,她從二樓拖到一樓沒多久,就聽見「碰」一聲,是女兒的後腦杓撞地的聲響。 「我特地為妳只拖那邊的角落,妳就是硬要走過去。」婆婆怒道後,先生跟著附和。 這類的事情,經常在家中上演,那些不想孩
在諮商室裡,我遇到很多害怕失敗的孩子。 他們都會說,如果有任何失敗的機會或風險,我就不願意去做,萬一失敗怎麼辦?為什麼我要承擔這些呢!多丟臉,也浪費時間!倒不如,什麼都不要做。 他們不敢嘗試任何挑戰,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們不會輕易出手,然而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行動方法。他們只要有一點點的不確定
有了孩子後,我特別容易注意到身旁的人,經常罵孩子:「哭什麼哭!哭就有用嗎?這麼愛哭。」通常越罵,還是就越哭得大聲,越難以收拾。 孩子是自己生的,也是自己養的。從親子教養來看,通常父母的教養方式,會決定孩子的行為模式,我們如何對待孩子,孩子就會習得如何對待我們,這是雙向的,孩子就是從我們的身上,學習
寶寶還在母親肚子裡時,母親大腦分泌的褪黑激素,會透過胎盤進入他的身體,但一出生後,臍帶剪斷,他跟母親的關係就切斷了。寶寶必須自己呼吸,自己分泌褪黑激素,自己獨立生活,但不幸的是,他自己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 新手媽媽是一份很容易焦慮的職業,尤其是與寶寶有關的「睡眠議題」。然
之前,我帶女兒回娘家的時候,經常和家人玩Swicth,放女兒在一旁玩耍,然而我的目光若是一直專注在螢幕上,她就會用哭鬧抗議,直到我把我的目光都放在她身上。 那陣子,我更加意識到,子女多麼重視父母的眼光。 《我好想好好理解你》這本書,是以神經科學為基礎,對同理心進行討論及分析。 作者提及同理心的七個關
目前,女兒一歲又九個月。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大部分都會盡量滿足她的需求,因此我並不擔心自己給小孩的愛不夠多,但在隱約之間,總忍不住懷疑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否容易過渡溺愛孩子了? 隨著女兒年紀漸大,有了自我意識,每次不如她意時,她總會用哭鬧的方式,試圖取得些什麼。於是,讓我開始思考,我要用甚麼樣態度,或
隨著孩子越來越有自我的意識時,父母親愈無法控制孩子,就愈容易感到憤怒。 前幾日,我在房間處理公務,婆婆勤勞地在拖地,她從二樓拖到一樓沒多久,就聽見「碰」一聲,是女兒的後腦杓撞地的聲響。 「我特地為妳只拖那邊的角落,妳就是硬要走過去。」婆婆怒道後,先生跟著附和。 這類的事情,經常在家中上演,那些不想孩
在諮商室裡,我遇到很多害怕失敗的孩子。 他們都會說,如果有任何失敗的機會或風險,我就不願意去做,萬一失敗怎麼辦?為什麼我要承擔這些呢!多丟臉,也浪費時間!倒不如,什麼都不要做。 他們不敢嘗試任何挑戰,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們不會輕易出手,然而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行動方法。他們只要有一點點的不確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孩子在2歲左右即可開始參與簡單廚房工作,如洗菜、打蛋。在2.5歲後,引導他們進入備料階段,使用兒童專用工具,培養安全使用刀具方式。然而,接觸燙的爐具則需視技能和安全意識而定。家長應先在旁協助,共同創造安全有趣的烹飪體驗。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孩子在2歲左右即可開始參與簡單廚房工作,如洗菜、打蛋。在2.5歲後,引導他們進入備料階段,使用兒童專用工具,培養安全使用刀具方式。然而,接觸燙的爐具則需視技能和安全意識而定。家長應先在旁協助,共同創造安全有趣的烹飪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