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父母都能發現,孩子到了兩歲至三歲的階段時,他會有特別的堅持,想像大人一樣,獨立做某些事情,但在不熟練的情況下,總是搞砸,最後還是得讓父母收拾殘局。
例如,每當吃飯時,兩歲的女兒總愛自己捧著飯碗,走到她自己的兒童餐椅上,若是有大人想幫她拿,她就會生氣,但若是讓她自己拿,中途很有可能不小心把碗打翻。
如果,我們不了解孩子的發展階段,可能就會誤會孩子調皮搗蛋,或者是「壞壞」,甚至是誤以為孩子就是故意為難父母的。
孩子會期望每件事的順序與方式都是一樣的
我在學校的圖書館裡無意間翻到這本《1-3歲發展與教養對策》書,這是集結自《學前教育月刊》的「兒童發展0-6歲」專欄,裡面邀請幼教相關領域的專家執筆。
其中一篇由黃美湄執筆的〈腦筋不轉彎的兩歲孩子〉,她寫到兩歲的孩子內心較不安定,不容易接受生活中太多的變化,所以他們會期望每件事情都是一致的,包括事情的順序、方式和地點等。但相反地,父母也能夠利用一致性的環境來支持孩子,減少其內心的衝突。
這讓我想起,有次女兒再玩玩具時,整個客廳的地上都放滿了各式各樣的玩具,電視機前還擺著一台小腳踏車,先生見女兒沒有在玩腳踏車,便想把它收到旁邊放,但才收到旁邊沒多久,女兒就發現了,她非常生氣地把腳踏車,再牽到電視機前面擺著,然後繼續去玩其他的遊戲。
後來,先生也生氣了,就把腳踏車再移到旁邊,女兒見狀又更加生氣了,再把腳踏車牽到電視機前。(兩人關係僵持許久)
其實,我們也可以想想看自己,生活中是否也有哪些儀式呢?例如在工作時,一定要喝杯咖啡或茶,或者那些節日一定要過?中秋節要烤肉,端午節要吃粽子,過年要守歲。如果,有人突然不准你做這些事情,像是疫情期間中秋無法烤肉,是否覺得渾身不對勁?因為這些儀式感,會幫助我們更安心或更滿足於生活。
所以,只要孩子的堅持,並不會造成危險,那何不就多給孩子一點安全感,不要再陷入無謂的戰爭當中。這樣想想,是否就能夠更包容孩子的堅持了呢?
為了反對而反對?去除權威,陪他前行
兩歲的孩子,特別喜歡說:「不要」。這時候父母親特別頭痛,叫他吃飯,他會說不要,叫他洗澡,他會說不要,無論叫他做什麼,就是不要。
其實,出現這樣的行為,不是孩子學壞了,而是他正在學「不要」,此刻兒童在學習反抗的發展過程中,很常見的行為。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最初邁向獨立的過程,剛學會走路,學會自己吃飯,學會自己做決定,也練習承擔責任。
《1-3歲發展與教養對策》其中一篇由黃美湄執筆的〈當孩子說「不!」-幼兒的反抗期〉中建議,當孩子出現一大堆「不要」時,父母得沉住氣,千萬別把孩子的反應直接導向親子之間的權威爭奪戰。
一旦進入權威之戰,雙方就會為了贏,而破壞了親子關係,若能夠以協調或討論,來取代輸贏,父母才能輕鬆地陪伴孩子度過這兩歲的反抗期。
閱讀行動:如何面對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幼童?
以下是我的作法,提供給大家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同場加映:送給孩子突然變小惡魔的你
同場加映:送給真心想理解孩子的你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有同感,請你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按下追蹤或分享,或是送給我愛心哦!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
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