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學之作文筆記簿:我是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思考與引導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必然會持續叩問自身存在的意義,也會在人我互動中得到許多既定形象或事實,去重新辨認自己。

身為一個高中國文教師,深刻體認到不同教改理念下的一批批的學子們,其實都同樣處在時代巨輪下。當他們徹夜埋首卻苦無成果時,大人們都會先勵志地告訴他們「再撐一下」,再用媒體上成功人士的專訪佐證(別忘了物以稀為貴),把莘莘學子變成屠宰場前的一頭頭牲口,讓生命追隨一波波明知前面是「死亡」的浪潮。

菁英主義盛行的社會,我們莫不是被這樣推著向前迎去,終至長大。但,我們不是被後浪推著走,是被前浪甜膩的引誘或迫使下,成為屠刀下的亡靈。被升學碾壓的那幾年,學子們不夠格及時行樂,他們(曾經的我們)被賦予的天命就是機械式地向前,永不止息,直至一個「死亡」式的終點。

所有的寒窗苦讀背後,竟是一條比教改還要成功的、不成文的理路脈絡:上了大學,任玩四年、不用學習——這是便是我所謂死亡式的終點。

德國知名哲學家海德格曾提出「向死而生」的理論,人生忽如寄,而逝者如斯,在極其有限的生命旅程裡,在我們做出一個個選擇的當下,海德格要我們正面迎向死亡,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過真實的人生——誠實地活著,並明白生命真正的意義,追尋與辨識自我。

如果,死亡不是終點,也不該是悲劇的本質;如果,我們已經體認到終究會活成舊舊的人,像凋零的春花,紛紛落落,填滿泥濘,可若能專注於自己的理想,燭照自己的盼望,尚且有所愛之人手捧星光一起度過鋒芒畢露或黑暗不止的生命,這必然可以無畏地向死而生,光榮且有目標地迎去。

在芥川龍之介〈竹藪中〉課程中,除了指認「誰是兇手」外,我藉由作文練習,讓學生思考諸位兇手企圖掩蓋的真相是?想要達成的目的?建立的自我形象是?這些都直指「我是誰」巨大哲學命題。我們無法如哲學家般,將諸多現象以抽象理路概論,但我們可以在一個故事中抽絲剝繭,藉故事真誠地剖析自己,讓自己更貼近真實的相貌、誠實地活著。

108國寫作文題目分享(筆者自行命題)

◎ 閱讀以下材料,並依題目指示作答於答案卷上。


黑澤明以電影《羅生門》(1950年)來表現、轉換芥川龍之介〈羅生門〉、〈竹藪中〉(1922年)兩部小說的主題。矛盾的證言不是為了說服他人、獲取利益,是想在鏡中看到理想的自己。電影中多襄丸英勇且盜亦有道;女人雖受辱,卻有貞潔靈魂;丈夫受背叛,為維護名譽而自殺──三人各自表述,完成武勇、貞潔、尊嚴的品格。或許三人都無法接受現實中自己不堪的模樣,只能用自欺蓋住真相。而挑撥離間又背信忘義的女人竟是最後的勝者──真相是最不堪的,不自私就無法生存!

閱聽者在梳理小說與電影的「真相」時,也不自覺摻入自己對現實的期望──真相,其實是內心的投射。你或許會欣賞多襄丸的豪爽,或許憐惜被玷汙的女人,或許與武士同仇氣慨。竹林中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我們似乎可以在交錯的謊言中梳理出一些真實,這也正是芥川龍之介的用意:當看客編織竹林中的真相時,也就走入了撲朔迷離的竹林。


無論你是不是作家,都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來適應自己的形象。用希望自己是誰為基礎作出的錯誤決定,將會導致風格扭曲,選擇的細節也會夾雜著虛偽;相對而言,誠懇而迷人的自白將加強信任感。畢竟,欺騙往往代表一個淺薄的人欠缺自知之明。

無論如何竭力探求真實性,人類的自我都是個鬼頭鬼腦、匍匐前進的混蛋。學會與真正的自己相處,是一輩子心靈上的奮鬥,但關於我們自身,或所講的故事,總有某些地方必須隱藏或否認,甚至並非只有說出口的才是謊言,沉默也可能是種欺騙。

因此,觀點不只是說話的方式,也是一種心態與理解事物的途徑,源於過去的感受與人的內在摸索,這就是自我覺察如此重要之因。若一個人過著未經反省的人生,就難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且多半不擅長建構觀點,因為防衛心態會介入他與必須表達的觀點之間。此外,如果我們憶起的往事並不支持目前對自己的認同,就會阻礙我們想起那些往事,導致我們扭曲事實,只為了符合更自在地自我詮釋,故坦白過去曲解之處是尋找真實自我的第一步。(改寫自瑪莉・卡爾:《寫作的起點》)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閱讀甲文,請簡明闡述小說及電影所透露的人類性格之盲點或缺失。(40字內,4分)

2. 同一事實,可能因不同觀點、有利於自己立場的說詞,被編織成不同的故事,因此,真相是不易把握的。甚至,我們也不易覺察到自我,因為我們每日聽到的言語、接受的資訊及報導,都可能讓我們扭曲、虛偽、產生防衛,最後建構出虛假的自我。請以「一則○○○自我辯證的故事」為題(○○○請於多襄丸、女人、武士擇一),結合乙文底線處,或闡揚、或批判,並結合與己相關的內在探索經驗,撰文一篇,文長400-600字。(占21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螢火蟲的沙龍
2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帶著對人生的疑問繼續抱恙生活,結果是週期性的懷疑自己,解藥是閱讀,因為我知道世界上不明白自己人生的人絕不僅僅我一人。可惜藥大多不是萬能,有些人偏愛幸福傷風素,我卻只有必理痛能醫。 我很喜歡龍應台,她像是生命的前輩,總在想她這些關於人類的思考,關於人文精神的理解,到底是從何以來。週期性懷疑自己的時候,
Thumbnail
帶著對人生的疑問繼續抱恙生活,結果是週期性的懷疑自己,解藥是閱讀,因為我知道世界上不明白自己人生的人絕不僅僅我一人。可惜藥大多不是萬能,有些人偏愛幸福傷風素,我卻只有必理痛能醫。 我很喜歡龍應台,她像是生命的前輩,總在想她這些關於人類的思考,關於人文精神的理解,到底是從何以來。週期性懷疑自己的時候,
Thumbnail
一年,我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 我和我的班導師時常探討「哲學」性的話題; 如今再回頭品味當時的對話,又有另一番感受。 2018年跟我老師的談話 我提出自己的看法: 老師,想跟你聊上個話題;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在這兩個禮拜,我一邊感受著「個體」在人生中那所謂使
Thumbnail
一年,我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 我和我的班導師時常探討「哲學」性的話題; 如今再回頭品味當時的對話,又有另一番感受。 2018年跟我老師的談話 我提出自己的看法: 老師,想跟你聊上個話題;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在這兩個禮拜,我一邊感受著「個體」在人生中那所謂使
Thumbnail
再也不能相信大人們了! 一場因霸凌引發的學生自殺疑雲,掀起學校、警方、媒體三方的激烈角力,他們口口聲聲都說是為了孩子好,卻讓事態邁向崩壞… 夾縫中的孩子們,究竟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再也不能相信大人們了! 一場因霸凌引發的學生自殺疑雲,掀起學校、警方、媒體三方的激烈角力,他們口口聲聲都說是為了孩子好,卻讓事態邁向崩壞… 夾縫中的孩子們,究竟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行為只是結果,背後的內心故事才是真正需要被懂、被接住的關鍵。 生命即使只剩微光,也值得被陪伴到最後一刻。
Thumbnail
行為只是結果,背後的內心故事才是真正需要被懂、被接住的關鍵。 生命即使只剩微光,也值得被陪伴到最後一刻。
Thumbnail
岩井圭也的《文身》描寫被譽為「日本最後的文士」的作家,過身後女兒發現遺稿中揭開了他創作生涯驚人的祕密⋯⋯究竟是要活得像你寫的,還是寫得像你活的?人生可以自己決定還是被精心設計?常聽到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我都會想,難道性格不會改變、命運無法翻轉嗎?
Thumbnail
岩井圭也的《文身》描寫被譽為「日本最後的文士」的作家,過身後女兒發現遺稿中揭開了他創作生涯驚人的祕密⋯⋯究竟是要活得像你寫的,還是寫得像你活的?人生可以自己決定還是被精心設計?常聽到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我都會想,難道性格不會改變、命運無法翻轉嗎?
Thumbnail
本文藉由芥川龍之介〈竹藪中〉的課堂作文引導,希望帶領學生反思在升學主義下被碾壓的自我如何思索「我是誰」。此篇作文不是哲學式的推衍,而是文本的細梳與思考,藉由「知性」命題的辯證方式,結合日常己例,完成一則自我辯證的故事書寫。
Thumbnail
本文藉由芥川龍之介〈竹藪中〉的課堂作文引導,希望帶領學生反思在升學主義下被碾壓的自我如何思索「我是誰」。此篇作文不是哲學式的推衍,而是文本的細梳與思考,藉由「知性」命題的辯證方式,結合日常己例,完成一則自我辯證的故事書寫。
Thumbnail
《思考的蘆葦》太宰治,大牌出版,2018。 活下去的力量 將已經厭煩的電影看完的勇氣。
Thumbnail
《思考的蘆葦》太宰治,大牌出版,2018。 活下去的力量 將已經厭煩的電影看完的勇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