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跟風效應(三):拜登當美國總統與陳柏惟罷免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跟風效應(bandwagon effect)對人類行為有非常大的影響,無論對政治人物投票的選擇、對影劇、運動明星的圈粉,以及對流行奢侈品的消費,跟風效應常決定誰快速崛起、誰取得最後勝利。

知道什麼是跟風效應,是理解現今人類社會很基本的第一步。在歐美國家媒體,我們常見到用跟風效應來分析選舉成敗與社會現象,譬如這個匈牙利研究就清楚指出跟風效應讓第一階段勝利者得到更多選票,然後這個美國研究告訴我們發布民調對投票行為的影響。在台灣,以科學角度分析人類大腦心智功能還稱不上主流,揭穿理性思考的假象可能會讓許多人惱羞成怒。

raw-image

在美國,有不少專家討論拜登能贏得總統大選,要從民主黨初選時的跟風效應講起。拜登一開始只是眾多競逐者之一,年紀大又沒有魅力,講話常結結巴巴。當時鋒頭最健的是傾向社會主義的桑德斯,但較為保守的民主黨人會擔心桑德斯無法贏過川普,想集中選票,但應該集中給誰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17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5K會員
539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陳豐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1
不是只有台灣慘,近年來全世界富裕國家(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為代表),普遍呈現「住房負擔滿意度」下滑的趨勢。我們就以蓋洛普(Gallup)最新發表的統計,來瞭解一下世界趨勢。
Thumbnail
2025/05/01
不是只有台灣慘,近年來全世界富裕國家(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為代表),普遍呈現「住房負擔滿意度」下滑的趨勢。我們就以蓋洛普(Gallup)最新發表的統計,來瞭解一下世界趨勢。
Thumbnail
2025/04/30
韓國、英國、澳洲、紐西蘭的報導,清楚呈現來自學生與家長的霸凌,讓老師承受龐大的心理壓力。應對方式之一是「放棄專業」,隨他們去了,應對方式之二就是選擇離職,不做最大。
Thumbnail
2025/04/30
韓國、英國、澳洲、紐西蘭的報導,清楚呈現來自學生與家長的霸凌,讓老師承受龐大的心理壓力。應對方式之一是「放棄專業」,隨他們去了,應對方式之二就是選擇離職,不做最大。
Thumbnail
2025/04/26
你的部門、公司、參加的團體裡的領導者,是否有高度自戀的人呢?對這樣的人,或許你一開始會有些喜歡或佩服,但最後可能會有點討厭或想要避開。企業領導者與政治人物,又有多少是高度自戀的人?
Thumbnail
2025/04/26
你的部門、公司、參加的團體裡的領導者,是否有高度自戀的人呢?對這樣的人,或許你一開始會有些喜歡或佩服,但最後可能會有點討厭或想要避開。企業領導者與政治人物,又有多少是高度自戀的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民調結果顯示兩候選人的喜歡度和討厭度,以及淨支持度有明顯差異。資料顯示拜登的負評遠高於正評,而川普的支持度在槍擊案後出現下降。文章分析這些民調資料對兩位候選人勝出的影響。
Thumbnail
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民調結果顯示兩候選人的喜歡度和討厭度,以及淨支持度有明顯差異。資料顯示拜登的負評遠高於正評,而川普的支持度在槍擊案後出現下降。文章分析這些民調資料對兩位候選人勝出的影響。
Thumbnail
拜登經濟學能否拯救美國社會的對立? 美國總統拜登自從上任以來,就一直在推動他所稱的「拜登經濟學」(Bidenomics),一系列的大規模公共支出計劃,旨在重振美國經濟、創造就業、減少貧富差距、應對氣候變化、提升競爭力等。拜登認為,這些計劃將幫助美國重建更美好的未來(Build Back Better
Thumbnail
拜登經濟學能否拯救美國社會的對立? 美國總統拜登自從上任以來,就一直在推動他所稱的「拜登經濟學」(Bidenomics),一系列的大規模公共支出計劃,旨在重振美國經濟、創造就業、減少貧富差距、應對氣候變化、提升競爭力等。拜登認為,這些計劃將幫助美國重建更美好的未來(Build Back Better
Thumbnail
拜登缺乏川普的獨創性格,作為要領導自由世界的美國總統,大多數觀眾對他頻頻看讀稿機這點印象深刻,且演講的內容極度近似他在2008年副總統提名的演講,加上拜登在整段談話中只提到中國一次,這些都可能讓他的脆弱浮上檯面、他的副手賀錦麗形同正位。 (本文已在2020年11月5日收錄於新頭殼。 願大家平安幸福。
Thumbnail
拜登缺乏川普的獨創性格,作為要領導自由世界的美國總統,大多數觀眾對他頻頻看讀稿機這點印象深刻,且演講的內容極度近似他在2008年副總統提名的演講,加上拜登在整段談話中只提到中國一次,這些都可能讓他的脆弱浮上檯面、他的副手賀錦麗形同正位。 (本文已在2020年11月5日收錄於新頭殼。 願大家平安幸福。
Thumbnail
川普後來因為疫情擴大,選情漸漸落後輸給拜登。拜登從一開始不被看好,到最後成為美國總統,讓人意外連連,但這會不會是一些精心設計的結果?「訊息」會影響我們的政治選擇,不純粹是「選賢與能」。一個讓許多人意外的小勝利,最後對世界局勢帶來非常巨大的變化。
Thumbnail
川普後來因為疫情擴大,選情漸漸落後輸給拜登。拜登從一開始不被看好,到最後成為美國總統,讓人意外連連,但這會不會是一些精心設計的結果?「訊息」會影響我們的政治選擇,不純粹是「選賢與能」。一個讓許多人意外的小勝利,最後對世界局勢帶來非常巨大的變化。
Thumbnail
在美國,主流媒體過早宣佈拜登獲勝,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媒體不負責任地扮演「造王者」角色,也會助長中共破壞美國的民主制度及其在自由世界的地位。
Thumbnail
在美國,主流媒體過早宣佈拜登獲勝,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媒體不負責任地扮演「造王者」角色,也會助長中共破壞美國的民主制度及其在自由世界的地位。
Thumbnail
拜登和川普總統在普選中的得票其實都破了美國選舉史上的紀錄,然而,就連一些傾向拜登的支持者都承認,投給拜登的選民很多可能並非真心支持這位一輩子都在華府政治圈打滾的老政客,而是基於長期以來對川普的不滿、加上疫情與 Black Lives Matter 抗議活動的催化,才讓拜登的得票數火箭升空...
Thumbnail
拜登和川普總統在普選中的得票其實都破了美國選舉史上的紀錄,然而,就連一些傾向拜登的支持者都承認,投給拜登的選民很多可能並非真心支持這位一輩子都在華府政治圈打滾的老政客,而是基於長期以來對川普的不滿、加上疫情與 Black Lives Matter 抗議活動的催化,才讓拜登的得票數火箭升空...
Thumbnail
美國大選出現重大爭議,正式進入法律戰這樣的延長賽。接下來可能發生什麼情況?
Thumbnail
美國大選出現重大爭議,正式進入法律戰這樣的延長賽。接下來可能發生什麼情況?
Thumbnail
美國大選的紛擾在正要開始,從這次選擇中,美國人應該可以發現,對新世界來說,他們運行已久的制度受到了許多挑戰,這是一項危機,但若能帶來改革的決心,也能視為一項轉機,美國人民作出了選擇,可以觀察到以下幾個點。 美國主流媒體和社交平台的立場與言論審查 美國主流媒體似乎因為立場或是利益考量,而製作一面倒的負
Thumbnail
美國大選的紛擾在正要開始,從這次選擇中,美國人應該可以發現,對新世界來說,他們運行已久的制度受到了許多挑戰,這是一項危機,但若能帶來改革的決心,也能視為一項轉機,美國人民作出了選擇,可以觀察到以下幾個點。 美國主流媒體和社交平台的立場與言論審查 美國主流媒體似乎因為立場或是利益考量,而製作一面倒的負
Thumbnail
美國大選的奇特現象是:有左派傾向的主流媒體民調,早就在說拜登是領先的。然而拜登真的有領先嗎?
Thumbnail
美國大選的奇特現象是:有左派傾向的主流媒體民調,早就在說拜登是領先的。然而拜登真的有領先嗎?
Thumbnail
川普確診之後,整個媒體焦點與大選辯論的議題拉回疫情,而不是停留在拜登個人或川普個人身上。
Thumbnail
川普確診之後,整個媒體焦點與大選辯論的議題拉回疫情,而不是停留在拜登個人或川普個人身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