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跟風效應(二):選民的西瓜效應,是人類本性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跟風效應,其實就是台灣人常說的「西瓜效應」,西瓜偎大邊,游移選民如果覺得某位候選人會贏很多,就傾向把票頭給他;相對的,看來會輸很多的候選人,有些支持者乾脆就不出來投票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縣市長大選時,在藍綠各自佔優勢的選區,票數開出來常會有非常大的差距,遠大於該選區的藍綠支持比率。
民主國家選舉時的「跟風效應」,雖然傳頌多時,有許多學者支持,但怎麼驗證?在研究設計上就有許多困難。如果直接用系列民調來推估,因為「回答民調」跟「出來投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行為,有時無法直接估算跟風效應有多大。上一篇介紹的研究,用同一個母群體抽出來的兩群人,第一群人對爭議議題倡議團體的支持當成「民調」,看「公布民調」會不會影響第二群人對這些倡議團體的支持,算是巧妙地避開了許多研究設計上的弱點,但這畢竟不是真實世界的投票。
二〇一三年有個美國學者做的研究,精心挑選匈牙利在二〇〇二與二〇〇六的國會選舉,來分析選民的跟風效應到底有多大。那為什麼是匈牙利呢?
一、匈牙利的選舉制度從一九八九年到二〇一一年沒有太大的變化。
二、匈牙利的「區域立委」是二階段選舉制。如果第一次投票結果有候選人得到超過50%選票,直接宣布當選。如果沒有,選前三位在14天後進行第二次投票。同樣候選人、同樣選民、只有間隔14天,這樣的前後對比,可以藉由選票的流向來觀察跟風效應,盡可能減少干擾因子。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241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1.5K會員
400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