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英國、澳洲、紐西蘭的報導,清楚呈現來自學生與家長的霸凌,讓老師承受龐大的心理壓力。應對方式之一是「放棄專業」,隨他們去了,自業自得;應對方式之二就是選擇離職,不做最大。
台灣教師是否也遭受一樣的問題?我在看診時,如果遇到當國中小老師的病人,同理地對他們說:「現在小孩子越來越難帶喔!」他們都會點點頭。如果再同理說:「現在的家長也越來越不好處理齁!」,通常也會表示認同。不過真實狀況不知如何?
台灣需要政府、媒體與相關團體來做出可信的調查與報導。國外的數據,可引為借鏡。我是先注意到澳洲教師的短缺問題,澳洲教師回報超過先進國家三倍的霸凌發生率。澳洲教師有50%在入行五年內離職,而現在願意當老師的年輕人也在減少。
2018年的調查發現,超過70%的澳洲老師表示,在過去12個月內曾遭受學生霸凌或騷擾。83%的受訪者表示,因為學生和家長的霸凌行為而想要離開教育行業。
西澳大利亞的調查,64.3%的中小學教師在過去兩年中至少經歷過一次針對教師的暴力。昆士蘭州的數據顯示,僅在2023學年,學校就報告了近76,400起霸凌事件。
在一份報告裡,超過70%的教師說在過去12個月內曾遭學生霸凌,近60%的教師說在過去12個月內至少經歷過一次家長霸凌和騷擾事件。在小學,老師遭遇的霸凌主要來自家長,最常見的包括言語貶低教師(15.2%)、吼叫(14.4%)和為孩子辯護(13.4%)。
不過,回報了這麼高的霸凌行為,也就表示他們對「教師在課堂遭遇的霸凌」很重視。
這些霸凌行為包括:
- 言語與肢體暴力:包括辱罵、威脅和直接的身體攻擊。
- 財物破壞:針對教師個人財物的惡意破壞行為。
- 科技騷擾:通過手機訊息進行的騷擾和網路霸凌。
- 入侵個人空間:脅迫或站在教師面前,入侵他們的個人空間。
- 組織性霸凌:學生團體針對特定教師攻擊,或讓家長參與爭論來支持學生。
- 專業能力質疑:系統性地質疑和攻擊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方法
另一個霸凌教師嚴重、世界有名的是韓國。
韓國犯罪學會2024年研究顯示,全國1,240名受訪教師中,82.3%曾直接經歷至少一種霸凌,67.5%的案例涉及學生施暴,48.9%涉及家長施壓。高達96%的教師表示,曾間接目擊同事遭受霸凌。
源自家長的霸凌以惡意投訴與濫用兒童保護法成為主要手段。統計顯示:
- 29.6%的小學教師曾遭家長以「兒童虐待」名義虛假舉報,較中學高出7.8倍
- 單一家長重複投訴案件在2023年達到平均每校4.7件,耗費教師每月18.3小時處理文書作業
- 言語暴力形式包括威脅公開教師隱私(占38.2%)、在工作時間外持續撥打電話(占25.7%)
- 經濟地位較高的家長群體傾向採取法律手段施壓。首爾江南區某中學的案例顯示,家長聘請律師對教師提起「業務妨礙」訴訟的成功率達43%。
常見的學生霸凌模式則包括:
- 肢體挑釁:故意碰撞教師身體、搶奪教學用具
- 科技騷擾:透過匿名社群帳號散佈教師個人資訊
- 課堂對抗:組織性拒絕服從指令,例如集體沉默或故意錯誤回答問題
韓國教育部2023年統計顯示,教師離職率創下7.8%的歷史新高,其中38%明確將「校園暴力」列為主因。擁有15年以上資歷的資深教師,離職比例在過去五年增加4.3倍。這種「經驗斷層」直接導致73%的學校面臨課程安排困難。
而霸凌壓力會直接影響教師的專業表現:
- 遭受霸凌的教師平均每節課減少9.2分鐘的實質教學時間
- 學生在這些課堂的標準化測驗成績下降11.7%
- 創意教學法的實施率降低至14%,多數教師選擇「照本宣科」以降低衝突風險
其他紐西蘭、英國的資料都差不多,就不重複寫了。歡迎台灣的國中小老師來補充你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