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與我共同在隔離防疫旅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隔離旅館有大面窗可以天天看見車潮人往,卻是聽不見人們聲、車輛行進的聲音,一切完全是與你的生活隔絕。
退休滿一年之後,又重新在一所私立國際學校擔任行政一職,在這COVID-19疫情嚴峻的時刻,出境遠赴越南平陽市。
所有能證明個人資歷的文件都需要經過教育部、外交部及越南辦事處的認證這是基本條件。我在越南政府公布社會隔離解封之刻獲得入境許可,這趟飛行完全不同於出國旅行。
入境後,隔離旅館人員找到了我,直接將我單獨一個人載到了陌生的空間與社會隔離一星期,在那個還算精緻、設備齊全的小空間除了被要求PCR檢測2次之外,這段期間完全不能離開房間半步,7天24小時只能待在一個幸好算是舒適的房間,但是即便是三餐都有人照料,即便這是一個金碧輝煌的房間,失去自由的日子只剩下呼吸是自由的而已!此期間有一件料想不到的事,住進隔離旅館的第三天,突然幻想自己發燒了,喉嚨也開始不舒服,莫不是自我毀滅式的懷疑自己被病毒感染了,這是自我意識考驗的開始。幸好,我的意志力也在運作對抗這種幻覺,這個時候,你必須相信自己的免疫力是有能力能夠對抗病毒的。果然,到了第四天晨起,對著鏡子和自己對話,想著7天之期已經即將過去。之後,心理便開始充滿信心與希望,發燒、喉嚨痛只是心理承受壓力時的反應,只要能夠克服心理因素症狀自己就會消失。7天的考驗所承受的只是其他多數人一半的里程,那些必須被隔離14天的旅人是怎麼熬過這一段期間的呢?
我在入境的第九天便被帶離防疫旅館,原來重獲自由所看見的藍天白雲和在旅館的陽台上所看見的是不一樣的呀!這個時候就連呼吸到的空氣都是甜美的。
然而,隔離的旅程並未終止,我得繼續在居所自我健康管理,這是另一個階段的7天,但是自我健康管理期的七天相較在旅館隔離時的惶惶不安,顯然在自己居所後的心裡狀態,至少是踏實與欣喜這個時候是正處在越過了另一個關口的地方。
avatar-img
3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話說早一、兩年疫情期間封關,被迫囚在香港的居民會訂遠離自己區的酒店,看到和居住不一樣的環境當作去了旅行。我就一直不解這種行徑,因為性價比低之餘好像沒有什麼必要有自己家不回又要住酒店。倒不如等到疫情過後再到外地旅遊,酒店錢應該也比物價高昂的香港便宜。但本月初我訂了自己區的酒店入住四晚,今天就寫一下這個
Thumbnail
生病後發現有長新冠 我最近吃吃喝喝,這一年來有嚴重腰傷 常常一個人在台北晚上哭 假日只能躺在租房休息 上班壓力很大 工作、醫院、家 就是我一年多的生活 最近比較能站(主要是休息) 前兩週流感躺一週 目前是「長新冠症狀」 還是咳嗽、沒有食慾、一直睡、疲憊 但比之
Thumbnail
Day9 投宿飯店的對面整晚開趴踢,再加上空氣不怎麼好,有很多奇怪的味道,我們跟店家商議直接果斷退房。 經過這件事,我們學到一個教訓,訂房前要先確認飯店本身有沒有在施工,還有周遭店家的營業時間是否太晚。如果住在都是酒吧、夜店的地方,就要禁得住吵鬧才行,否則會強烈影響睡眠品質。
為了擺脫香港的吵鬧環境,我來到泰國尋找安寧,卻沒想到,即使換了地方,噪音問題依然糾纏著我!這次住進的 Airbnb 位置便利,卻有著鄰居小孩玩耍聲、施工聲、街頭喧鬧等各種噪音。
Thumbnail
這是我給自己作為職涯過渡期的畢業旅行,用三十九天從越南的南部一路到北部,最後則是泰國的清邁。 雖然不是第一次自助旅行,卻是獨自旅行最久,也是穿插著許多結束的一次,包含人資生涯的結束、三年諮商的結束、職涯諮詢實習的結束(還在等待取證審核中)。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住進病房的過程,受疾病影響,有許多錯覺,也有因疫情的預防措施,影響太太看護的安排等。整篇文章描述混淆,且許多錯覺感。
Thumbnail
趁著雲端上班的最後一段時間,我在一月底訂了青年旅館。旅館離火車站步行有一段距離,邊看著地圖,冬天傍晚的花蓮,在寒流來襲的這一周,收留了我。 旅館的一樓是大廳,小幫手和管家在桌上工作,介紹了洗衣機和廚房,幫我提了行李到三樓。單人房裡面只有簡單的床和書桌,共用廁所在外面。
前幾年的疫情,補習班莫名其妙放了兩個半月的無薪假,真是段超黑暗的時期,雖然挺過疫情,但危機意識一直在的,現在似乎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昨天過客跑了趟勞保局,櫃台人員蠻親切的,也幫過客講解的非常清楚,還幫我做了一張試算表,依過客目前的年紀只能一次退(以三十年計),到六十歲可以打八折領月退,
Thumbnail
兩側的門關閉,列車緩緩開動,至於要去的目的地,無人知曉。我和兩位夥伴們抱著塞滿六天五夜需要用到的物品的背包,忐忑地望著窗外。山、海、田、屋、樹、人——看著好多的風景,我悄悄地跟他們說:“我先睡一會,到了記得叫醒我。” 展翅營好像就是我大學時光的縮影。 在疫情爆發那年,我從家鄉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話說早一、兩年疫情期間封關,被迫囚在香港的居民會訂遠離自己區的酒店,看到和居住不一樣的環境當作去了旅行。我就一直不解這種行徑,因為性價比低之餘好像沒有什麼必要有自己家不回又要住酒店。倒不如等到疫情過後再到外地旅遊,酒店錢應該也比物價高昂的香港便宜。但本月初我訂了自己區的酒店入住四晚,今天就寫一下這個
Thumbnail
生病後發現有長新冠 我最近吃吃喝喝,這一年來有嚴重腰傷 常常一個人在台北晚上哭 假日只能躺在租房休息 上班壓力很大 工作、醫院、家 就是我一年多的生活 最近比較能站(主要是休息) 前兩週流感躺一週 目前是「長新冠症狀」 還是咳嗽、沒有食慾、一直睡、疲憊 但比之
Thumbnail
Day9 投宿飯店的對面整晚開趴踢,再加上空氣不怎麼好,有很多奇怪的味道,我們跟店家商議直接果斷退房。 經過這件事,我們學到一個教訓,訂房前要先確認飯店本身有沒有在施工,還有周遭店家的營業時間是否太晚。如果住在都是酒吧、夜店的地方,就要禁得住吵鬧才行,否則會強烈影響睡眠品質。
為了擺脫香港的吵鬧環境,我來到泰國尋找安寧,卻沒想到,即使換了地方,噪音問題依然糾纏著我!這次住進的 Airbnb 位置便利,卻有著鄰居小孩玩耍聲、施工聲、街頭喧鬧等各種噪音。
Thumbnail
這是我給自己作為職涯過渡期的畢業旅行,用三十九天從越南的南部一路到北部,最後則是泰國的清邁。 雖然不是第一次自助旅行,卻是獨自旅行最久,也是穿插著許多結束的一次,包含人資生涯的結束、三年諮商的結束、職涯諮詢實習的結束(還在等待取證審核中)。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住進病房的過程,受疾病影響,有許多錯覺,也有因疫情的預防措施,影響太太看護的安排等。整篇文章描述混淆,且許多錯覺感。
Thumbnail
趁著雲端上班的最後一段時間,我在一月底訂了青年旅館。旅館離火車站步行有一段距離,邊看著地圖,冬天傍晚的花蓮,在寒流來襲的這一周,收留了我。 旅館的一樓是大廳,小幫手和管家在桌上工作,介紹了洗衣機和廚房,幫我提了行李到三樓。單人房裡面只有簡單的床和書桌,共用廁所在外面。
前幾年的疫情,補習班莫名其妙放了兩個半月的無薪假,真是段超黑暗的時期,雖然挺過疫情,但危機意識一直在的,現在似乎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昨天過客跑了趟勞保局,櫃台人員蠻親切的,也幫過客講解的非常清楚,還幫我做了一張試算表,依過客目前的年紀只能一次退(以三十年計),到六十歲可以打八折領月退,
Thumbnail
兩側的門關閉,列車緩緩開動,至於要去的目的地,無人知曉。我和兩位夥伴們抱著塞滿六天五夜需要用到的物品的背包,忐忑地望著窗外。山、海、田、屋、樹、人——看著好多的風景,我悄悄地跟他們說:“我先睡一會,到了記得叫醒我。” 展翅營好像就是我大學時光的縮影。 在疫情爆發那年,我從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