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落落長、流水帳的方式講述一個人的生平,我比較偏愛《史賓賽》這種,聚焦在黛安娜史賓賽在1991年的三天皇室聖誕聚會,勾勒出面對丈夫外遇、狗仔襲擊以及王室規則束縛時,內心瀕臨崩潰的心理狀態,而更高明的傳記電影,還可以藉此讓觀眾看到這個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史賓賽》恰好運用三段劇情:前往聖誕聚會、在聖誕聚會、離開聖誕聚會。反映了史賓賽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過去-將死的鳥
電影的開頭非常有趣,是一輛輛車開往聖誕聚會的豪宅路途,而觀眾看到一隻快要死去的鳥倒在路邊,而每台車看似要輾斃牠,卻又沒有真的輾到牠。短短幾秒的開場畫面仿佛映照出史賓賽嫁到皇室這將近10年的處境—備受流言蜚語折磨、只差一個引爆點。之後導演花了一段時間側寫廚師準備宴會的過程,以及每個王室成員如何到達的情況。把聖誕節宴會塑造成戰場,史賓賽孤獨地前往戰場,沒有老公小孩陪伴,周遭的人也因為她的王室身分而有所驚嚇。正當她不知道是因為迷路,還是面對戰場而裹足不前時,她看到了兒時家中稻草人身上的父親衣服,仿佛是她的盔甲。她領走這個父親遺留給她的禮物,進入了戰場(豪宅)。「spencer」劇名接著登場,告訴了觀眾這不是黛安娜的故事,而是史賓賽的故事。
現在-安妮鬼魂
第二段聖誕聚會則要正面描繪史賓賽現今感受到的壓力與痛苦,也因此佔了全片九成時長。導演透過大量的獨角戲、張狂的配樂與貼身的攝影,勾勒出史賓賽的慌張、不安、悲戚與憤怒,那些看不到的流言蜚語、皇室傳統都像珍珠項鍊壓著史賓賽喘不過氣。而18世紀安妮的鬼魂,儼然是她逃不掉的未來。電影建構了心理驚悚片的氛圍,刻意省略與王室成員衝突的戲碼,搭配了很多幻想的情節來表達史賓賽的不適與格格不入,啃食老公送她的珍珠,宛如她想著擺脫的宿命。這樣的手法讓觀眾專注在史賓賽的情緒上,體會那些看不見的壓力。在這浩大房子內每一秒都是折磨、每一秒都在被人窺視、每一秒都有人想看你的笑話,這讓我想起國中曾遭遇的霸凌事件。「你只能屏住呼吸,故作堅強,等待著等待著等待著⋯⋯結束的那一天」
當然電影沒有一直保持喘不過氣的壓迫感,史賓賽與兒子、換衣服女僕的相處,是本片幾處療癒的時刻。然而療癒的時刻越美好,就代表悲傷的時刻會更痛苦。因為一點小錯誤就換掉她的女僕成為她崩潰的第一步。她希望兩個兒子能更自由的生活,卻依舊敵不過王室的傳統束縛(獵鴨),而她第二天晚上讓兒子看見自己的大崩潰,一切的武裝都在一瞬間瓦解,痛苦、噁心、憤恨都只能向馬桶發洩。兒子一句無心的「媽還好嗎」,更像一把利刃插在她心裡。儘管她深愛兒子,但她依然是孤獨的、她的狀態沒有辦法治癒、她等待的是黑洞般的未來。導演在史賓賽崩潰後,給予這個角色一個奇幻時刻。她穿戴著父親的衣服,像是穿上鎧甲般得到了勇氣,她不顧一切地破壞圍籠、前往自己的家、面對隱藏在心中的安妮鬼魂、拆下珍珠項鍊、掙脫王室的束縛。這也讓她能在隔天帶著孩子擺脫王室傳統,並脫下了王室給她的華美衣裳。
「她,自由了」
未來-自由身軀
接著第三段史賓賽帶著小孩離開聖誕聚會的豪宅,開心地在車上唱歌跳舞,並在街頭上吃著平民速食時,象徵她擺脫王室束縛的自由身軀,也揭示了她的未來—與查爾斯王子離婚。雖然史賓賽之後還會遇到很多狗屁倒灶的事,但導演在這一刻帶來了強大的溫暖,也像《瀑布》說的「我會努力讓自己過得好好的」。《史賓賽》的結局不只是表現了女性可以脫離傳統美德的自主意識,也是痛苦之人如何找到生命救贖的解答—那就是像平民百姓一般生活著。
《史賓賽》的故事看似簡單,但導演卻安排很多象徵元素,給觀眾去拆解。而女主角克莉絲汀史都華的表現,不只是神韻相像,更是把史賓賽面臨的崩潰與壓力詮釋地非常到味。如果克莉絲汀史都華沒有憑著《史賓賽》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真的沒天理,已經是規格外的演技。看得我頭皮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