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為什麼指數化投資不需用停損停利?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今天看了椪柑她爸的訪問,大叔覺得主持人提出的一個問題應該可以碎碎念一下,那就是【為什麼指數化投資不需用停損停利?】。

完整訪問連結:靠超簡單ETF投資!40歲退休當全職奶爸

很多主動投資人就算使用了指數型ETF,因為沒有搞懂市值加權型ETF的優勢,所以還是會被自己的【人性】給影響,他們甚至還會說:沒有人可以抱住股票那麼久的。並且認為投資就是要持續買賣,這才是真實人生的投資方式。

這從頭到尾都是投資行為偏差,就大叔目前所能想到的,指數化投資不需要停損停利有幾個理由與條件:

一、指數化投資使用【定期定額投資策略】。

訪間常說【定期定額】要配合【停損停利】才有效獲取報酬,否則當股價回落之後,獲利就消失了。為什麼投資界會有這種想法呢?主要原因是因為個股本身極容易受短期籌碼改變股價,還有長期的景氣循環也會影響公司獲利。

有些投資人還會堅持定期定額要在股價低點起扣,獲利才會更高。大叔簡單用下表試算真的有幫助嗎?下表有兩種投資策略分別是【定期定額】與【確定反轉後+定期定額】,大叔假設成交股價由90依序下跌到80元....50元之後反轉上漲到100元,兩邊的最後定投的總金額是相同。

raw-image

【定期定額】一共成交了十次,每次定投一萬元,成交股數為1391.2股。
【確定反轉後+定期定額】成交了五次,每次定投二萬元,成交股數為1291.2股。

【確定反轉後+定期定額】就是預計從低點買進到高點時停利的策略,請問在這麼單純的條件來比較兩種策略,它的績效有比較好嗎?我們只要看看同樣的投資金額下,誰持有的股數較多就知道? 是【定期定額】比較多。

在一次股價的V型波動下,【確定反轉後+定期定額】都不一定能打敗單純的【定期定額】,而且股價反轉後才開始定投也不是每次都能掌握的,那一種方法比較簡單不需要精準抓到反轉點,就能複製相同結果?還是【定期定額】。

那停損呢?不需要的原因來自下一點。

二、指數化投資只使用【市值加權指數型ETF】。

建議你先看看這篇【換個尺度看理性與非理性繁榮】,單一個股很容易受炒作因此股價大起大落,或是因為公司本身競爭力落後而步入衰退。投資人認為在虧損擴大之前停損或許是必要的,因為股票有可能變成壁紙。

可是指數化投資使用的是【市值加權指數型ETF】,以台灣股市的加權指數為例,全名為【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這並非單一公司的股價,而是所有上市公司用股價與發行量加權後得到數值,因此我們可以用股價與發行量就簡單推算出股市的市值。

如果單純用價格的角度來看指數,你肯定會覺得指數是妖股。可是大盤指數其實沒有跟妖股一樣亂漲,是你用錯尺度看變化幅度了。

在【換個尺度看理性與非理性繁榮】說到:

一次次的【非理性繁榮】與【理性繁榮】的輪替間,指數最終成長到今天我們看到的高度了,在沒有大盤指數的年代,也同樣是這樣運行。如果你仔細看看改用【對數尺度】來看指數的成長,你有發現走勢變成另一種感覺,有沒有看出指數呈現【均值回歸、往上成長】呢?就像下圖這樣的感覺。

raw-image

【均值回歸、往上成長】會出現代表整體市場的指數上,大叔為什麼會如此肯定呢?你可以看這篇【大叔相信的不是指數ETF,大叔相信的是你們】,如同【國富論】的這段話,基於人的天性使然,追求自利的個體行動能促進社會整體的效率:

「屠夫、釀酒者和麵包師傅,並不是因為想到我們的晚餐要吃喝什麼,才去做這些東西;他做這些事時,其實只想到自己的利益。」

大叔想說的是:指數化投資人相信的不是冰冷冷的指數數值,而是【人】。如同一開始所說:大叔相信的不是指數,大叔相信的是你們。

既然指數總是能V型反轉,那你想想【停損策略】有必要嗎?你難到不覺得跌越多可以買到更多便宜的ETF嗎?指數型ETF面臨下市的風險極低,而且你還記得第一個理由中的試算嗎?就算你想【確定反轉後+定期定額】也不一定能贏過單純的【定期定額】。

何況你還不一定能抄底成功,大叔在這篇【來說說:閃電打下來時,你必須在場。】,請你先觀察每一列六個月到三年後的績效變化,你會發現多數都是一個【微笑】的型態,譬如最慘的2007/8/1與2008/1/22這兩天,如果你是使用【定期定額】加【買進並持有】指數化投資的勇敢投資人。這正好讓你沿路往下買到便宜貨,然後在三年後可以賺到更多。

市值加權指數型ETF能真實反應出【股票的價值】,大叔在這篇【從時間看投資股票方法的選擇】有提到股票的獲利來源:股息、公司盈餘成長、最後則是交易市場波動。

什麼是公司盈餘成長的好處呢?來看看目前最方便代表台灣股市的ETF:0050。

raw-image

你有發現0050的股價還有股息都成長了嗎?指數成分股的整體盈餘成長逐年反應到ETF的股價,而且不只是股價成長,連股息也從平均1~2元成長到2~3元,因為公司賺到更多錢了,自然會提高配息金額。

只是獲利能力(EPS)通常都直接反應到股價上,就算股息增加了50%的幅度(由平均2元上昇到平均3元),但是因為股價反應更快速,所以當年殖利率並不高。

來個相反的舉例吧,如果失去公司盈餘成長會怎樣?我們來看看非市值加權指數型ETF,例如這檔策略型ETF 0056吧。

raw-image

指數成分股的整體盈餘成長會逐年反應到ETF的股價,而高股息個股的成長性通常不高,所以0056的股價只從2x元成長到3x元,同時間0050已經從5x元成長到14x元了。

成長性不高也反應到股息的成長性,公司賺的錢並沒有變多,所以自然不能配發更多的股息,你看看0056的股息始終維持在2元不到的水準。

有了以上兩點的認知後,我們清楚指數化投資會採用【定期定額投資策略】與【市值加權指數型ETF】,所以讓我們回到原來想討論的主題:為什麼指數化投資不需用停損停利?

1、【不用停損】
因為市值加權指數有最高的機率可以股價均值回歸並且持續往上,當出現虧損時你不旦不該停損,反而應該要持續定期定額,這樣才能買到更便宜的市值加權指數型ETF。

2、【不用停利】
市值加權指數會反應市全體股市經濟體的成長,這些公司盈餘成長將創造出更高的股價與股息,持續推昇市值加權指數型ETF的股價與股息。在一次次的【非理性繁榮】與【理性繁榮】的輪替間,指數將持續進行均值回歸往上成長。

指數化投資人可以將【定期定額、買進並持有、市值加權指數型ETF】這三個策略組合在一起,就不用靠停損停利策略來控制風險,而且年化報酬率也足夠多數人達成自己投資計畫。

只有擇時選股的投資方法才需要考慮停損停利,因為個股不具備市值加權指數型ETF的種種均值回歸特性。

那有沒有可能出現例外的情況,例如:代表一國經濟的指數不在成長?當然,一切都有可能,所以指數化投資有第三個理由。

三、指數化投資配合【資產配置】。

投資單一國家的指數型ETF也有可能面臨衰退的風險,南美洲就有很多國家是這樣的情況,那要如何避開這種風險呢?答案再簡單不過了,就是不要投資單一國家的指數型ETF。

指數化投資的投資標的會以廣泛且分散的全市場指數型ETF為優先,雖然0050過去績效表現良好,但是僅僅投資0050就有可能遇上單一國家衰退的風險。於是我們會建議選用最【廣泛且分散】的全市場指數型ETF,例如VT。

VT已盡可能按照市值加權的方式,投資了全世界九千多檔個別股票,你也可以透過更大範圍的持股,例如VTI+VXUS的搭配共可持有11367支股票,這可以讓指數化投資人更有可能獲取均值回歸往上成長的動力。

另外資產配置透過股債比的配合,增加了不需要使用停損停利的最大理由,資產配置是透過【再平衡策略】來積極面對停損停利的情境。

當股價波動到足以觸發再平衡的比重時,例如:投資組合中的股票上漲許多,再平衡策略會賣出上漲資產的部分比重,然後要求買進相對下跌的資產類別,讓比重恢復成預測值。

再平衡策略會嘗試買進相對便宜的投資標的,而買進更低就意味著;更有可能替未來創造出更多報酬的機會。但是這個前提是:只有廣泛且分散的指數型ETF有更高均值回歸的可能性。

一樣是賣出股票,停利策略將會使資金離開市場,沒有更明確的未來投資規劃。但是再平衡策略已經將賣出與買進規劃成一個簡單的機械化操作,這確保了這個方法可以明確的被執行與運用。

只有那些隨意混用投資策略的投資人,或是不明白市值加權指數型ETF的投資人,才會認為沒有人可以抱住股票那麼久的。並且認為投資就是要持續買賣才是真實人生的投資方式。

這論點錯的真離譜。

身為一個指數化投資人,大叔跟你說:只要你完全遵守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採用定期定額買進並持有市值加權指數型ETF,根據以上的種種原因條件,自然不需要考慮停損停利策略。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604會員
287內容數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2024/11/27
比較的資料來源是"國富統計報告",財富數字是多數人很反感的算術平均值。因為很多人都覺得這數值被高估了,所以這個地方我特別用"平均值"來美化這個財富成長率。平均的年化成長率大約是3.83%,比100%持有債券還差... 你當然可以說自己是因為低薪的關係,所以財富成長比平均值低,但是你不是會主動投資或
Thumbnail
2024/11/27
比較的資料來源是"國富統計報告",財富數字是多數人很反感的算術平均值。因為很多人都覺得這數值被高估了,所以這個地方我特別用"平均值"來美化這個財富成長率。平均的年化成長率大約是3.83%,比100%持有債券還差... 你當然可以說自己是因為低薪的關係,所以財富成長比平均值低,但是你不是會主動投資或
Thumbnail
2024/11/25
關於"退休提領分析"我是建議找個回測網站跑跑啦,只用一種條件來判斷結果沒多少意義,下圖是跑一萬種不同股市變化的資產提領結果。以下圖為例,有31.35%的機率會在預期時間內資產歸零,反過來說就是你退休計畫有69%的成功率。 如果覺得成功率很低,就要思考是否透過延後退休時間、增加本金、降低提領率或是改
Thumbnail
2024/11/25
關於"退休提領分析"我是建議找個回測網站跑跑啦,只用一種條件來判斷結果沒多少意義,下圖是跑一萬種不同股市變化的資產提領結果。以下圖為例,有31.35%的機率會在預期時間內資產歸零,反過來說就是你退休計畫有69%的成功率。 如果覺得成功率很低,就要思考是否透過延後退休時間、增加本金、降低提領率或是改
Thumbnail
2024/11/25
為什麽有“平庸指數仔”會偏離指數化投資的中位數? 因為在不同的資產配置、股債比、再平衡的條件下,年化報酬率還是會有差異的,不然怎麽會有人想搞因子、小型股、價值股、愛台灣...等指數型ETF來提高報酬率,還有時代紅利也會有很大的落差,壞年份開始投資,好年份剛好退休,年化報酬率自然會高很多。 但是無
Thumbnail
2024/11/25
為什麽有“平庸指數仔”會偏離指數化投資的中位數? 因為在不同的資產配置、股債比、再平衡的條件下,年化報酬率還是會有差異的,不然怎麽會有人想搞因子、小型股、價值股、愛台灣...等指數型ETF來提高報酬率,還有時代紅利也會有很大的落差,壞年份開始投資,好年份剛好退休,年化報酬率自然會高很多。 但是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這一個內容其實是我在聽股癌 EP387的時候的內容,當中提到為什麼指數投資者不需要做停損的原因,會認為本來就有一個汰弱留強的機制在那邊,如果不清楚你自己投資要什麼的人,買ETF就不需要額為的停損操作。 當然這是因為聽他 Podcast的人很多人屬於買指數跟聽氣氛沒有在交易的人
Thumbnail
這一個內容其實是我在聽股癌 EP387的時候的內容,當中提到為什麼指數投資者不需要做停損的原因,會認為本來就有一個汰弱留強的機制在那邊,如果不清楚你自己投資要什麼的人,買ETF就不需要額為的停損操作。 當然這是因為聽他 Podcast的人很多人屬於買指數跟聽氣氛沒有在交易的人
Thumbnail
前幾天看到喬王寫了一篇"定期定額存股好不好"的文章,內容很長很有料,各位可以去看看,我自己看完後也有一點小心得,自己再寫一篇補充我的想法。 不管是基金或股票,大多數專家都建議定期定額持續買進,說是可以攤平成本,創造微笑曲線,獲利機會高,但我認為這只是被簡化,方便推金融商品的說法。 如果第一筆買進後,
Thumbnail
前幾天看到喬王寫了一篇"定期定額存股好不好"的文章,內容很長很有料,各位可以去看看,我自己看完後也有一點小心得,自己再寫一篇補充我的想法。 不管是基金或股票,大多數專家都建議定期定額持續買進,說是可以攤平成本,創造微笑曲線,獲利機會高,但我認為這只是被簡化,方便推金融商品的說法。 如果第一筆買進後,
Thumbnail
我會透過本篇文章討論股息策略的陷阱、潛在的獲利原因和各界討論,相信各位讀者朋友看完後,對於「指數型和高
Thumbnail
我會透過本篇文章討論股息策略的陷阱、潛在的獲利原因和各界討論,相信各位讀者朋友看完後,對於「指數型和高
Thumbnail
開始投資及分享文章後,多少會遇到投資策略跟你有所差異的人,順勢會被「教導」如何地策略才會更好,可以獲得最大的報酬。有時還會遇到更積極的投資者,更深入地「指點」你的標的。若你一直處於在意他人的說法,沒有堅持自己的個性及風險偏好屬性,很容易會因別人的看法,因而改變自己的投資策略…
Thumbnail
開始投資及分享文章後,多少會遇到投資策略跟你有所差異的人,順勢會被「教導」如何地策略才會更好,可以獲得最大的報酬。有時還會遇到更積極的投資者,更深入地「指點」你的標的。若你一直處於在意他人的說法,沒有堅持自己的個性及風險偏好屬性,很容易會因別人的看法,因而改變自己的投資策略…
Thumbnail
最近很流行投資ETF,總會有些疑問,到底是每個月定期定額好,還是到達自己所認定的價格再買好,其實這沒有絕對的答案,只有適不適合自己,以及所選擇的標的。 定期定額是什麼? 定期定額是指在某個時間點投入固定金額,利用長期投入平均價格分攤風險 例如:每個月月初固定投入5000元。
Thumbnail
最近很流行投資ETF,總會有些疑問,到底是每個月定期定額好,還是到達自己所認定的價格再買好,其實這沒有絕對的答案,只有適不適合自己,以及所選擇的標的。 定期定額是什麼? 定期定額是指在某個時間點投入固定金額,利用長期投入平均價格分攤風險 例如:每個月月初固定投入5000元。
Thumbnail
偶爾會看到網友跳出來說:「你們是在堅持什麽?這麽強調指數化投資的意義,有那麽重要嗎?」。 首先如果不堅持的話,指數化投資早就會變成網紅口中的懶人無腦沒時間研究股票時的一種低端投資方法。 KD波段買賣ETF也可以是一種指數化投資。 同時存0050與0056各50%,也可以是一種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
Thumbnail
偶爾會看到網友跳出來說:「你們是在堅持什麽?這麽強調指數化投資的意義,有那麽重要嗎?」。 首先如果不堅持的話,指數化投資早就會變成網紅口中的懶人無腦沒時間研究股票時的一種低端投資方法。 KD波段買賣ETF也可以是一種指數化投資。 同時存0050與0056各50%,也可以是一種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
Thumbnail
你對你的投資了解多少?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ETF的指數化投資,也有不少人正在用這套方法來累積資產,但未必每個人都真的理解其優缺點、限制、與風險。 碰到FED準備要升息,股市開始下跌,就開始問是不是應該要減少持股了。過幾年股市又開始飆漲,又會問是不是不需要持有債券了,我的備用金可不可以進場加碼。
Thumbnail
你對你的投資了解多少?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ETF的指數化投資,也有不少人正在用這套方法來累積資產,但未必每個人都真的理解其優缺點、限制、與風險。 碰到FED準備要升息,股市開始下跌,就開始問是不是應該要減少持股了。過幾年股市又開始飆漲,又會問是不是不需要持有債券了,我的備用金可不可以進場加碼。
Thumbnail
今天看了椪柑她爸的訪問,大叔覺得主持人提出的一個問題應該可以碎碎念一下,那就是【為什麼指數化投資不需用停損停利?】。 很多主動投資人就算使用了指數型ETF,因為沒有搞懂市值加權型ETF的優勢,所以還是會被自己的【人性】給影響,他們甚至還會說:沒有人可以抱住股票那麼久的。並且認為投資就是要持續買賣,這
Thumbnail
今天看了椪柑她爸的訪問,大叔覺得主持人提出的一個問題應該可以碎碎念一下,那就是【為什麼指數化投資不需用停損停利?】。 很多主動投資人就算使用了指數型ETF,因為沒有搞懂市值加權型ETF的優勢,所以還是會被自己的【人性】給影響,他們甚至還會說:沒有人可以抱住股票那麼久的。並且認為投資就是要持續買賣,這
Thumbnail
定期定額買了0050或VTI後,如何讓自己不要去理會股市漲跌?說真的錢投進去後,不想看一下真的需要很大的意志力。是否可提供一些方法? Hi, Li: 首先感謝你觀看這部乏人問津的影片...^^|| 這部影片基本上講的是:投資標的只要正確,其他的事情就讓時間去運作。若採用的是主動選股的策略,我們可能還
Thumbnail
定期定額買了0050或VTI後,如何讓自己不要去理會股市漲跌?說真的錢投進去後,不想看一下真的需要很大的意志力。是否可提供一些方法? Hi, Li: 首先感謝你觀看這部乏人問津的影片...^^|| 這部影片基本上講的是:投資標的只要正確,其他的事情就讓時間去運作。若採用的是主動選股的策略,我們可能還
Thumbnail
大叔相信的不是指數ETF,大叔相信的是你 多數不瞭解指數化投資真諦的散戶,總會說指數化投資人迷戀與崇拜【ETF】,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但是散戶會提出這種看法也反映出一個事實,指數化投資的投資理念已經被投資業透過'ETF'工具給混淆了。 會演變成這樣是不正常的發展嗎?不是的,這才是應該發生的事,如果這
Thumbnail
大叔相信的不是指數ETF,大叔相信的是你 多數不瞭解指數化投資真諦的散戶,總會說指數化投資人迷戀與崇拜【ETF】,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但是散戶會提出這種看法也反映出一個事實,指數化投資的投資理念已經被投資業透過'ETF'工具給混淆了。 會演變成這樣是不正常的發展嗎?不是的,這才是應該發生的事,如果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