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釀影評|金馬 58|無夢的人──《當男人戀愛時》的狗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管夢從何處開始,首先,往往需要一個巧合。
在任一個「我」走向「我們」之前,故事彷彿早就被安排在那。觀眾暗地期待,卻假裝若無其事,誰都在試圖想像,這次,愛情會為席上閱識無數的雙眼,帶來什麼新的風景。面對此生從沒親歷過的情節,人進到影像裏邊,渴望遇見的,究竟是如何的意料之外?今天長盼的目光和舊日重複的自我,究竟有什麼不同?
我們一直是癡人,對於電影總投注了太多,縱然再美麗的地方它都帶我們去過,但不管多少次,你我依然回到銀幕前。到底說是等待新意,不如說是千帆過盡,人從故事那頭歸返,發現所有昨日終會和自己一起回到這個今天。然而,由千萬昨日複沓的今天亦是新的,畢竟作為「記得」的起點,它給予我所有緬懷的能力。
所以,故事照舊這樣說來:空氣很日常,情節很平凡,可大可小的一樁事件啟動了男人女人的不解之緣。對男人來說,那是處處為人留情的追債工作,對女人來說,這是父親臥病在床的還債生活,巧合寫就,相遇的這天注定來到。《當男人戀愛時》一如所有通俗劇,一切非得這樣說起,非得從你我各自的日常忽然浸透,儘管影幕外早就無人不曉,但在命運令彼此邂逅前,故事的兩人不會明白,一部屬於「我們」的劇本悄然降臨。
「我們」在俗常的愛情電影中,對抗的敵人很巨大也很簡單,唯一的一個,即是全世界。全世界皆與一同漂浪的男女為敵,海角天涯,環境絕不允許兩人延續命定的愛意,更準確地說:絕不允許兩人延續巧合的美夢。在故事裏殘喘,所謂的愛情活得那麼絕對,形同某件我們不曾真的得到過的東西,快樂美好的時光常常就是一首歌的時間,屬於我們的主題曲一旦結束,一切轉瞬消散,沿途的風景僅僅陪襯一段早已確知的結局。
殷振豪花費足足兩個小時勾勒一套俗濫的愛情故事,以一種念舊、復古的口吻複誦觀眾再熟悉不過的男女情調,讓我想起《天若有情》小姐與流氓式的古典命題,戀人的身影一路劃破黑夜,飛越 1990 直至現代:那般復古的情境中,所謂的愛情大抵被消除了歧義,愛人們擁有的是同一張臉,用同一張臉去抵抗世事的多舛、生活的無常,歲月兩字在這張面孔前絲毫無用,一再複寫的夢裏,他們是永遠不老的人。
在那允許為愛聲嘶力竭的時代,身無長物的人們攤開雙手,直面愛情這場最大的賭局,沒什麼再能押上,就以身體為注,人或可以有副殘破不堪的肉身,但不能缺少不死的靈魂。無論如何我們將記取每一筆愛恨,無論如何要留下每一輪前世今生,以此織就兩人的愛情史詩,從今而後夢在前方,離彼此一步之遙,不停趕路的人沒有回首、沒有後悔,說好,就用一輩子去追。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7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沒有人不會因「香港」的死難過,但我們不需要替「香港的死亡」難堪。《時代革命》的九個章節,是辯證法,儘管確實就是煽情、刻板沒錯,也可能成為「政宣片」,周冠威是狄德羅,《時代革命》是新聞大事紀、是百科全書、是懶人包,但它同時也是替人物留下史記列傳般的小傳,建立口號為歷史,《時代革命》就是「結束的開始」。
《少年》裡裡外外皆為「少年」,它有少不更事的莽撞,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坦蕩,也有年少時代的二元對立和黑白分明,煙霧交織雨水,熱血加上衝勁,濃濃瀰漫在鏡頭前後,不偏不倚是這群孩子對此場運動的理解。
片中呈現的梨山是所有鄉民的家,不論是土生土長的梨山人,或從外地移居,甚或幾十年前跨海來到這裡的外省人,如今都屬於同一個梨山,想著如何使這裡更加繁榮,想要留下些什麼給後代子孫。他們重視群體大過個人,互助的同時當然也少不了流傳小道消息,戲謔話語中,又包裹著點滴真情。
電影裡非但不提「民主歌聲獻中華」、也沒有她所支持的「黃雀行動」,在片中聲稱愛港的梅艷芳,彷彿被抽去靈魂的空殼,徒留一個被政治閹割後的虛假形象。劇情相當斷裂地省略其社運經驗,又在九七大限將至時,重提梅艷芳誓死不離開香港的決心。然而,電影未曾言明,梅艷芳向眾人保證的「不離開」,背後反映了港人什麼樣的焦慮
《美國女孩》不替誰解釋些什麼,拍出母女關係裡那種細微難解的無力感,那對彼此都沒辦法、但彼此都很清楚「這就是她愛我的方式」的親密關係,時近時遠。生活,就是在各種悲喜痛苦裡不斷交織,無論過去的記憶、現在的當下,未知的未來,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條路上,一邊撿拾那樣的情感,帶著它,繼續往前走。
在多變且封閉的疫情之年,非常榮幸成為第七屆亞觀團的成員,希望藉由參與亞觀團期間的觀影短評,讓閱讀到這篇文字的影迷,將餘光望向電影市場鮮有人觀注,但早已閃耀的一片星辰。
沒有人不會因「香港」的死難過,但我們不需要替「香港的死亡」難堪。《時代革命》的九個章節,是辯證法,儘管確實就是煽情、刻板沒錯,也可能成為「政宣片」,周冠威是狄德羅,《時代革命》是新聞大事紀、是百科全書、是懶人包,但它同時也是替人物留下史記列傳般的小傳,建立口號為歷史,《時代革命》就是「結束的開始」。
《少年》裡裡外外皆為「少年」,它有少不更事的莽撞,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坦蕩,也有年少時代的二元對立和黑白分明,煙霧交織雨水,熱血加上衝勁,濃濃瀰漫在鏡頭前後,不偏不倚是這群孩子對此場運動的理解。
片中呈現的梨山是所有鄉民的家,不論是土生土長的梨山人,或從外地移居,甚或幾十年前跨海來到這裡的外省人,如今都屬於同一個梨山,想著如何使這裡更加繁榮,想要留下些什麼給後代子孫。他們重視群體大過個人,互助的同時當然也少不了流傳小道消息,戲謔話語中,又包裹著點滴真情。
電影裡非但不提「民主歌聲獻中華」、也沒有她所支持的「黃雀行動」,在片中聲稱愛港的梅艷芳,彷彿被抽去靈魂的空殼,徒留一個被政治閹割後的虛假形象。劇情相當斷裂地省略其社運經驗,又在九七大限將至時,重提梅艷芳誓死不離開香港的決心。然而,電影未曾言明,梅艷芳向眾人保證的「不離開」,背後反映了港人什麼樣的焦慮
《美國女孩》不替誰解釋些什麼,拍出母女關係裡那種細微難解的無力感,那對彼此都沒辦法、但彼此都很清楚「這就是她愛我的方式」的親密關係,時近時遠。生活,就是在各種悲喜痛苦裡不斷交織,無論過去的記憶、現在的當下,未知的未來,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條路上,一邊撿拾那樣的情感,帶著它,繼續往前走。
在多變且封閉的疫情之年,非常榮幸成為第七屆亞觀團的成員,希望藉由參與亞觀團期間的觀影短評,讓閱讀到這篇文字的影迷,將餘光望向電影市場鮮有人觀注,但早已閃耀的一片星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七夕近在眼前,《釀電影》繼多年前整理的〈情人節電影處方籤〉片單,再次為各位善男信女、孤男寡女、曠男怨女精選幾篇近年文章,作為情海的明燈,在悠悠尋覓、維繫戀愛的無垠大海裡,希望助各位的心神,定錨心向。
Thumbnail
《愛的噩夢》透過夢境體現的是男主角對戀愛的完美想像,這也可以視作為導演個人想像/意志的延伸,由此嫁接以男主角的畫外音口白,和手機攝製使至更加貼近生活視角的觀看,都成為觀影時的投射路徑。此作未能入骨地剖析眾生心底的慾望,反倒是以斷裂的夢境連結,貼上極度刻板、流於表面的角色形象,呈現出一種滑稽的樣態。
Thumbnail
那曾是兩人的夢想,最後卻僅有一人抵達。 於是他站在瀑布下暗自傷神, 因為他始終相信「站在這裡的應該是兩個人」。
眼傳情,淚示愛,女人武器,感情深處。 心托夢,思寄意,男人深情,真愛永恆。 心迷亂,魂失守,女人軟肋,愛意難收。 腦震盪,筋打結,男人弱點,感情用事。 想不到我天命之年還要過愛情的關卡。三十年前的青春彷彿回來了。我知道這只是曇花一現,奉道成婚真的沒有聽過,難不成真要發生在我身上?有誰了解我心
Thumbnail
愛有許多種可能,可能跨越階級、可能跨越疾病、甚至跨越生死輪迴,都能因為愛的印記而找到彼此。 我講的其實就是我最近看印度電影的感想。這幾部電影的共通主題都在講「愛」,不管是父子之間的親情或是男女之間的愛情,都因為深刻動人的愛閃耀出人性的光芒。 印象最深一部電影叫「轉世戀曲」,劇中描述一個初出茅蘆的
Thumbnail
如果,真有一個人,是自己命中注定的存在,今生今世,你們是用什麼樣的話語當作憑依,去和那個命中註定的人相會? 大夥兒的反應興許是搖頭晃腦一問三不知,但是至少這部作品的男女主角知道,這就夠了。 “你的茶涼了,我再去給你續上。”——這一句話,貫穿了整部電影,也貫穿了前世今生。 我不曉得三
Thumbnail
天沒有永遠放晴,親密關係也是。老夫老妻,婚齡雖長,但不等於甜蜜,相處更不等於相愛。說實話,要搞懂自己都已經不容易,何況是兩人成雙? 英國電影《愛在巴黎破曉時》(Le Weekend,2014)不是一部讓人太愉快的電影,卻值得所有年過半百的觀眾來一趟心靈對話,因為它揭開了很多人不願面對的真相。
Thumbnail
春節以來看了一些影片,都是老電影(而且真的非常老),包括《神通情人夢》、《麥迪遜之橋》、《IRIS》(《愛莉斯的情書》,另譯:《長路將盡》),還有 《美麗境界》,都留下很多可以延伸思考的空間。情書》,另譯:《長路將盡》),還有 《美麗境界》,都留下很多可以延伸思考的空間。
Thumbnail
《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描述了一段處處似曾相識的人生。 「如果兩個陌生人在街上走過,他們的衣服不小心擦到了一起,這就是因緣,因爲這意味著他們的前世一定有什麼關係。如果兩個人結婚了,解釋是說在他們八千次生命中,有八千層因緣。」
Thumbnail
七夕近在眼前,《釀電影》繼多年前整理的〈情人節電影處方籤〉片單,再次為各位善男信女、孤男寡女、曠男怨女精選幾篇近年文章,作為情海的明燈,在悠悠尋覓、維繫戀愛的無垠大海裡,希望助各位的心神,定錨心向。
Thumbnail
《愛的噩夢》透過夢境體現的是男主角對戀愛的完美想像,這也可以視作為導演個人想像/意志的延伸,由此嫁接以男主角的畫外音口白,和手機攝製使至更加貼近生活視角的觀看,都成為觀影時的投射路徑。此作未能入骨地剖析眾生心底的慾望,反倒是以斷裂的夢境連結,貼上極度刻板、流於表面的角色形象,呈現出一種滑稽的樣態。
Thumbnail
那曾是兩人的夢想,最後卻僅有一人抵達。 於是他站在瀑布下暗自傷神, 因為他始終相信「站在這裡的應該是兩個人」。
眼傳情,淚示愛,女人武器,感情深處。 心托夢,思寄意,男人深情,真愛永恆。 心迷亂,魂失守,女人軟肋,愛意難收。 腦震盪,筋打結,男人弱點,感情用事。 想不到我天命之年還要過愛情的關卡。三十年前的青春彷彿回來了。我知道這只是曇花一現,奉道成婚真的沒有聽過,難不成真要發生在我身上?有誰了解我心
Thumbnail
愛有許多種可能,可能跨越階級、可能跨越疾病、甚至跨越生死輪迴,都能因為愛的印記而找到彼此。 我講的其實就是我最近看印度電影的感想。這幾部電影的共通主題都在講「愛」,不管是父子之間的親情或是男女之間的愛情,都因為深刻動人的愛閃耀出人性的光芒。 印象最深一部電影叫「轉世戀曲」,劇中描述一個初出茅蘆的
Thumbnail
如果,真有一個人,是自己命中注定的存在,今生今世,你們是用什麼樣的話語當作憑依,去和那個命中註定的人相會? 大夥兒的反應興許是搖頭晃腦一問三不知,但是至少這部作品的男女主角知道,這就夠了。 “你的茶涼了,我再去給你續上。”——這一句話,貫穿了整部電影,也貫穿了前世今生。 我不曉得三
Thumbnail
天沒有永遠放晴,親密關係也是。老夫老妻,婚齡雖長,但不等於甜蜜,相處更不等於相愛。說實話,要搞懂自己都已經不容易,何況是兩人成雙? 英國電影《愛在巴黎破曉時》(Le Weekend,2014)不是一部讓人太愉快的電影,卻值得所有年過半百的觀眾來一趟心靈對話,因為它揭開了很多人不願面對的真相。
Thumbnail
春節以來看了一些影片,都是老電影(而且真的非常老),包括《神通情人夢》、《麥迪遜之橋》、《IRIS》(《愛莉斯的情書》,另譯:《長路將盡》),還有 《美麗境界》,都留下很多可以延伸思考的空間。情書》,另譯:《長路將盡》),還有 《美麗境界》,都留下很多可以延伸思考的空間。
Thumbnail
《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描述了一段處處似曾相識的人生。 「如果兩個陌生人在街上走過,他們的衣服不小心擦到了一起,這就是因緣,因爲這意味著他們的前世一定有什麼關係。如果兩個人結婚了,解釋是說在他們八千次生命中,有八千層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