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之道讀書心得4—兩種創意的來源

2021/11/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神奇之道13章中,提到約瑟(註一)運用神奇之道的例子,我在這篇文章中抓到三個領悟點,試著分別去描述它。
重點一:小說創意的組織方式
重點二:對焦未來事件產生的創造性張力
重點三:知性會自發性的使用神奇之道,只要你容許
(一)小說創意的組織方式
約瑟半夢半醒間產生的小說靈感圖解
這個事件是發生在約瑟(註一)午睡時,他在半夢半醒間產生一個靈感,描寫一個母親在購物中心,看到一個和自己兒子一模一樣的年輕男人,感到震驚並追尋原因,還同時回想到在出生醫院的畫面,之後偵查發現那天在醫院發生一連串混亂事件,導致有好幾對父母養育的並不是自己的小孩。
在圖中,藍色部分的情節,來自一周前看到的文章,和傳統心理學解讀創意的方式一致---創意來自過去經驗的重新組合
比較特別的是紅色部分,如果沒有之後在晚報上看到相似的新聞,這個「母親在路上遇到與自己兒子相似的年輕男人」的創意,就可能被解讀為偶然,不過在賽斯書的系統裡面,紅色的部分是一種預知。是對未來事件的反應約瑟在產生這個小說點子時,晚報還在郵箱裡面。

原文節錄

人們可能藉由無意識地將未來事件轉譯成畫或電影,而對它反應。
小說點子是來自過去與未來的事件……你的心智直覺的組織那所有資料,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將它放在一起。
也就是說創意的來源有兩個:過去的事件未來的事件,這兩種事件藉由知性重新組合,以圖畫或故事靈感的方式顯現。
小說靈感來源圖解
(二)對焦未來產生的創造性張力
對未來的反應(預知)是可以對現實事件產生作用的
中間有一段寫到三胞胎從分離到相距過程,在心靈層面產生的創造性張力
原文節錄
那三胞胎是在是在他們的過去,現在才追上他們的未來事件反應,他們過去任何片刻的每個行為,都是在他們未來分離這件事和未來重聚這件事之間的一個張力的結果。….那可能性的活力放大了原始的張力
引導雙胞胎相聚的創造性張力圖解
這一段賽斯說的不多,我的理解是:這幾個三胞胎雖然意識層面,並不知道自己有失散的兄弟,但這個隱藏的資訊,產生了一種張力(很像小說中常描寫的似乎少了甚麼之類的感覺?),他們無意識的因此行動反應(如:結交共同朋友),產生了一股創造性張力,讓他們有較大可能性走到重聚的未來,當然也只是較大可能,並非必然。
雖然若用目前普世價值觀來說,會說再相會是偶然,奇蹟,但是個人比較喜歡這說法,他給了眼睛看不到卻存在的層面一個合理的解釋
這個比喻和前面提到的瞄準目標,自然會產生張力引導你往那方向前進的說法一致,只是他的運作是無意識的
(三)知性會自發性的使用神奇之道,只要你容許
這個點呼應了之前「神奇之道一種生活方式」的觀點,主要是在講怎麼讓知性自然而然的使用神奇之道,以約瑟的例子來說,是在半夢半醒間,放鬆的狀態知性自動產生對過去未來的重新組合。
原文節錄:
知性是個重要的組織者,縱使它並沒有覺察到它最佳想法由之浮出的神奇活動層面
知性暫時脫出了侷限信念的束縛,自然地利用(且選擇)神奇之道去答覆…
不去管他的話,知性常常會就以這種方式解決問題—當它被容許去這樣
個人解讀:
知性雖然覺察不到神奇之道的層面,但他會自然的選擇使用,只要你沒有用信念去侷限它。換言之,只要你沒有在一開始就覺得,這不可能,不合理,這樣做會受傷,不切實際……之類的,它在搜尋最佳解決策略時,會自動囊括神奇之道的層面。
這個說法很類似心理學中發現的,在放鬆時候(如睡覺,洗澡,散步等)容易產生靈感的發散模式,重新組合腦中資訊產生靈感,迥異於讀書時的專注模式。科學普遍建議,在學習卡住的時候,可以切換成發散模式幫助提升效率。
做法多半是一致的,就是要放鬆,不限制自己,不過賽斯給了一個更寬廣的解釋。容許這個說法,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包含價值觀上的不自我設限,而不只是一種學習技巧。
個人是覺得,這一章雖是從約瑟的創意經驗出發,但賽斯說的更多的,是提醒我們,藉由容許,讓知性可以暫時脫出信念的侷限,<自由的>選擇神奇之道。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一再迷失的點。
註一: 賽斯書講述者(靈媒)珍 羅伯茲的丈夫羅勃 柏茲,也是賽斯書的紀錄整理者。約瑟是賽斯對他的稱呼。賽斯藉由珍寫書,形容自己是「不再聚焦物質的能量人格元素」。

2會員
18內容數
斷斷續續的學了幾年電腦繪圖和傳統繪圖....對如何練習繪圖有各大概的基本觀念.....試著想給自己派繪圖作業....增進自己想要的技能.....用這個部落格做為思緒整理的地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