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偶然與想像》- 非日常的日常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from https://otello.hatenablog.com/entry/2021/12/23/偶然と想像

以下含有劇透

《偶然與想像》是我近來看過最喜歡的電影。
它由三個短篇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描述著因著偶然契機而起,然後圍繞「想像」一詞發展下去。第一個故事《魔法》始於女生發現閨蜜新歡恰巧是自己的前男友,遂發現自己對他依然有著某種藕斷絲連的感覺,於是突然決定去見他,兩人隨即開始了一輪有點不知所云且矛盾的對話。第二個故事《敞開的大門》描述一名已婚女性扮作書迷去勾引成名的大學教授,過程中被錄音下來,卻因女性失誤而令音頻曝光。最後一個故事《再一次》落在女主角偶然在街上認出自己的舊同學,後來到了對方的家作客,卻發現原來自己認錯人。
這三個故事我都非常喜歡,它們都分別以生活的小事為起點,隨即延伸出以人類情感為基底展開的強烈戲劇衝突。譬如第一個故事當女生去找回她的前度,兩人互相對質,傾吐心底話,一層一層剖開的,是我們於愛情裡面愛與不愛的矛盾;第二個故事透過敘述性來探討人類的道德觀;最後一個故事我最喜歡,是關於活在我們腦海內的想像與現實的差距。各自故事即使看似平凡,但隨著散文式又帶點朦朧感的文本和巧妙的鏡頭設計(尤其是《敞開的大門》把門打開的設計),使電影在許多瞬間打破了空間的限制,把本應是舞台劇式的狹小空間隨著「想像」而變成了一個觀眾可以自由幻想的超現實世界。
而且,雖然三個獨立成章的故事已經足夠精彩,但電影更為難得的是,當它們被整合於《偶然與想像》的這一大命題底下,卻又能夠自成一體,始終地輕盈流動,最後的利落完結甚至可以做到情緒上克制的釋放。
這是因為電影的劇本是如此強大。
本來電影是把文字轉化成影像的媒介,一般而言會更依賴視覺和聲音的結合,但是這部電影最令我喜歡的地方是 —— 它最大化地突顯了文字的魅力。在三個故事裡,正如我剛剛所說,電影的場景設計類似舞台劇,演員在同一場景裡有大量對話,隨即才接續下一個場景,這變成敘事將重度依賴在文本的呈現上。而《偶然與想像》的劇本不但使對話流暢而玩味十足,更善於以此擴大觀眾的想像空間 —— 譬如第二個故事《敞開的大門》單單透過文字的朗讀,卻令整個氛圍頓時比實際性愛更具挑逗性;再加上演員的表演極具日常感卻毫不生硬(第一個故事女生在對話中慢慢的走神及不投入,透露出劇情上的線索,令人印象深刻。),使每個故事就算沒有太多視聽覺震撼,卻因著文字的韻味而令人回味無窮。
所以我一看完是自然地吐出兩個字:精彩。
隨即而來的,是一湧而上的感慨。
嘗試去解構這份餘韻,我想這要拜謝於電影所充滿的,非日常的日常感。在人與人的交集中,我經常有感最神奇的是,不同人之間的對話會形成不同的空間。這種空間指的是隨著氛圍而改變的空間,同事間閒談的輕鬆氛圍,在海邊摯友之間談心所形成的親密感,情侶分別之時的肅殺空氣⋯⋯ 從人口中吐出的話語,其影響力其實完全足以把一個平平無奇的地方轉化成一個我們或會懷念、或會恐懼、或會感慨的空間,因而為何當我們再次舊地重遊時會認為那個地方如此特別,因為我們曾經在那處建造過屬於我們的空間。
而《偶然與想像》把這份在人交集之間而生的空間感做到了極致,坦誠、挑逗、似是而非,人類的情感化成語言,語言再建構出空間,我們在觀看電影時,猶似是像一個旁觀者,就站在那處,聽著他們的對話。然後從那而來的,是電影它指向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因為在我們的生活裡,偶然與想像何妨不是比比皆是?
我當時第一次聽安溥的《日子》:「我們像所有人一樣謙卑,忙碌與分別,走出家裡,走在日復一日的大街。」,哭得淚流滿面。我想這部電影所帶來的,是類似的感慨。
生活像電影,電影像生活。它們從來都不是能夠完全分割的兩者,當我們在觀看《偶然與想像》的非日常的日常,之所以會被吸引是由於他生於平凡,卻因著人的創造而充滿戲劇感,但回過頭來,其實也是日常對話而已。
所以日常到底是甚麼呢?我們冷眼看著這個世界,其實會發現大部分的事物都是我們創造的,是因為我們是人類,所以我們把情感賦予在許多事物上,我們始終是複雜的動物,於是亦把這份複雜性投射在我們身處的空間,看見的景物中。沒有人的地方是不奇妙的,沒有人的地方是不充滿可能性的。但其實許多東西都十分純粹,只是我們擅長把事情變得複雜。
哈,到頭來我連自己在說甚麼都不知道了,人是何其有趣的生物。
*本文同步於Matters發佈

我是灰太,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下拍手鍵支持我。如果你想更進一步支持我的話,可以按以下連結訂閱我,讓我有更大的動力去寫作。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在 Matters 找到我。
謝謝你!讓我們下次再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但是台風是短暫的,一到早上就沒有了。 然後我們忽然知道,是枝裕和想說甚麼。
在有意識主動提高觀影量以來,我一直在傾向尋求所謂「深刻」的作品 — 即看完後會留有強烈後勁,最好可以帶來發人深省的思考,及使人無法停止浸淫在餘韻當中的作品;於是慢慢,我對好作品的定義,就輕易地與這種「深刻」的呈現劃上了等號。然而,這陣子我越來越覺得,這種想法未免太過於單調了。
《月老》無疑是一套有瑕疵的作品。 但是,我依然會說,我喜歡這部電影,它是我看過最好的九把刀作品。
《小偷家族》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沒有血緣關係,且要靠偷竊維生的家庭 — 裡面的「家人」們所度過的日常故事。電影前半大部分是溫馨的,其中有不少情節感人至極,但後半忽然變得殘酷與黑暗,最後結局流露著絲絲憂傷,所以它顯得很矛盾和雙面。 只是我仍然覺得,它對我來說是美好的。
成年之後我一直在想,我們人生會經歷很多必經階段:開始上學、經歷青春期、學習獨立、儲備出社會的技能等等,這些事情就好像一張清單一樣,是每個人長大前需要完成的項目表,就像是在向你說,完成之後你就是一個標準的大人了。 但是如果就連我此刻欲以反抗的心理也是必經階段的一部分呢?那我該怎麼辦?
《美國女孩》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真誠」,簡單不煽情卻動人,它不像如今許多電影充滿著設計感,你在看這部電影時,就像是在窺看隔壁鄰居一個家庭的故事,甚至是你能夠輕易聯想到,也許你也有過,或正有著同樣的經歷。 但是你能夠簡單從他們的情緒表現來概括他們不愛彼此嗎?我們都知道不能。 白馬始終只是凝視著她。
但是台風是短暫的,一到早上就沒有了。 然後我們忽然知道,是枝裕和想說甚麼。
在有意識主動提高觀影量以來,我一直在傾向尋求所謂「深刻」的作品 — 即看完後會留有強烈後勁,最好可以帶來發人深省的思考,及使人無法停止浸淫在餘韻當中的作品;於是慢慢,我對好作品的定義,就輕易地與這種「深刻」的呈現劃上了等號。然而,這陣子我越來越覺得,這種想法未免太過於單調了。
《月老》無疑是一套有瑕疵的作品。 但是,我依然會說,我喜歡這部電影,它是我看過最好的九把刀作品。
《小偷家族》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沒有血緣關係,且要靠偷竊維生的家庭 — 裡面的「家人」們所度過的日常故事。電影前半大部分是溫馨的,其中有不少情節感人至極,但後半忽然變得殘酷與黑暗,最後結局流露著絲絲憂傷,所以它顯得很矛盾和雙面。 只是我仍然覺得,它對我來說是美好的。
成年之後我一直在想,我們人生會經歷很多必經階段:開始上學、經歷青春期、學習獨立、儲備出社會的技能等等,這些事情就好像一張清單一樣,是每個人長大前需要完成的項目表,就像是在向你說,完成之後你就是一個標準的大人了。 但是如果就連我此刻欲以反抗的心理也是必經階段的一部分呢?那我該怎麼辦?
《美國女孩》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真誠」,簡單不煽情卻動人,它不像如今許多電影充滿著設計感,你在看這部電影時,就像是在窺看隔壁鄰居一個家庭的故事,甚至是你能夠輕易聯想到,也許你也有過,或正有著同樣的經歷。 但是你能夠簡單從他們的情緒表現來概括他們不愛彼此嗎?我們都知道不能。 白馬始終只是凝視著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伊莎娜奈沙馬蘭的處女作《窺探者》透過最小的佈景和聲音技巧,成功地打造出限制的空間的幽閉感,展現了驚悚片導演的才華。然而,該作品在故事規則和設定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也未能清晰解釋角色動機,以及引入了一些矛盾和瑕疵。未來希望伊莎娜能專注於真正想要傳遞的訊息,發揮出真正不同凡響的實力。
Thumbnail
導演巴沃邱寧多傑的前作《不丹是教室》,坦白說我並沒有看,因為題材看起來過於說教,而《不丹沒有槍》很好地調和了這個問題:「和尚與槍」帶來衝突感,「和尚拿槍要幹嘛」則帶來懸念,使觀眾期待接下來的劇情。在黑色幽默的手法背後,這部電影想探討的是「民主」,或者更精確來說,是民主的開頭,也就是「民主化」的問題。
Thumbnail
自由的界線在哪裡?對於一位處在20世紀現代主義全盛時期的女作家托芙·迪特萊夫森來說,自由就是擁有一個可以隨心所欲創作的房間。 . 「我非常渴望有一個自己的房間,四面牆以及一扇可以關上的門。一間裡面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台打字機,或者只是一枝鉛筆和一本簿子的房間,這樣就夠了。還有,門
Thumbnail
《當殺手戀愛時》的導演是愛在三部曲的李察.林克雷特,再加上主角既是哲學教授,又是臥底殺手,完全是我偏愛的題材。本來是衝著題材去看的,對於電影深度並沒有太大期待,結果中了大獎:導演不只是端出了有趣的食材,還把這些食材料理得相當出色。這部電影表面上是愛情喜劇,探討的其實是自我的問題。
Thumbnail
看到很多人讚揚《九龍城寨之圍城》,甚至拿來和《功夫》相提並論。那真的是很有力的宣傳,不免讓人想進電影院「朝聖」。然而,看完後我是有點失望的。不能說是拍得很差,只能說和《功夫》是不同類型的電影,在我看來,甚至不能算是武術片。在武術的招牌背後,它賣的是香港情懷。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導演阮鳳儀的自傳性作品,整部電影細膩的描述了家庭的日常,以及面對衝突之間不同家庭角色之間的情緒應對。我喜歡這部片的畫面有一種沈靜的美,沒有太多的配樂,反而更能靜下來感受角色的心境,而片中角色面對事情的態度和情緒用語,其實也呼應了多數台灣家庭的日常。
Thumbnail
日常(《日常》)的終結,在於死亡。死亡帶來的終結,不僅是生命的結束,而是那難以接受的荒謬成為人們認知的新常規,一種不正常的常規。經歷了兩年下來,數不清的,無可疑的死亡,他們的屍首與環境彷似裝置藝術,回應了片首和片尾的兩段行為藝術,置於公眾地方的字卡和死屍。這些死屍既是可見的,也是不可見的,真假亦然。
Thumbnail
在現實世界的我們,常常羨慕電影世界的魔法與奇幻,甚至希望自己成為男女主角,進到電影世界體驗那充滿想像力的劇情與世界。然而獲得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的日本電影《偶然與想像》僅是拍攝日常的相遇與對話,就能夠使觀眾掉進魔法比不上的虛幻故事。導演濱口龍介究竟是如何揉合「想像」與「現實」,打造出「偶然」事件下人們
Thumbnail
時隔多年,角色隨著演員而變,看似問題已有方法解決,答案卻又引發另一層問題,環環相扣。先後觀看兩部電影,總感覺角色是往上疊加,卻又不斷修正發展軌跡。陳湘琪飾演的嚴太建築在玲子的基礎之上,同時拋出反饋,質詢一路上的決定。也因此,《修行》看似是對《迴光》的解套,卻其實是拖著這層關係,走進更幽微封閉的牢籠中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伊莎娜奈沙馬蘭的處女作《窺探者》透過最小的佈景和聲音技巧,成功地打造出限制的空間的幽閉感,展現了驚悚片導演的才華。然而,該作品在故事規則和設定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也未能清晰解釋角色動機,以及引入了一些矛盾和瑕疵。未來希望伊莎娜能專注於真正想要傳遞的訊息,發揮出真正不同凡響的實力。
Thumbnail
導演巴沃邱寧多傑的前作《不丹是教室》,坦白說我並沒有看,因為題材看起來過於說教,而《不丹沒有槍》很好地調和了這個問題:「和尚與槍」帶來衝突感,「和尚拿槍要幹嘛」則帶來懸念,使觀眾期待接下來的劇情。在黑色幽默的手法背後,這部電影想探討的是「民主」,或者更精確來說,是民主的開頭,也就是「民主化」的問題。
Thumbnail
自由的界線在哪裡?對於一位處在20世紀現代主義全盛時期的女作家托芙·迪特萊夫森來說,自由就是擁有一個可以隨心所欲創作的房間。 . 「我非常渴望有一個自己的房間,四面牆以及一扇可以關上的門。一間裡面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台打字機,或者只是一枝鉛筆和一本簿子的房間,這樣就夠了。還有,門
Thumbnail
《當殺手戀愛時》的導演是愛在三部曲的李察.林克雷特,再加上主角既是哲學教授,又是臥底殺手,完全是我偏愛的題材。本來是衝著題材去看的,對於電影深度並沒有太大期待,結果中了大獎:導演不只是端出了有趣的食材,還把這些食材料理得相當出色。這部電影表面上是愛情喜劇,探討的其實是自我的問題。
Thumbnail
看到很多人讚揚《九龍城寨之圍城》,甚至拿來和《功夫》相提並論。那真的是很有力的宣傳,不免讓人想進電影院「朝聖」。然而,看完後我是有點失望的。不能說是拍得很差,只能說和《功夫》是不同類型的電影,在我看來,甚至不能算是武術片。在武術的招牌背後,它賣的是香港情懷。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導演阮鳳儀的自傳性作品,整部電影細膩的描述了家庭的日常,以及面對衝突之間不同家庭角色之間的情緒應對。我喜歡這部片的畫面有一種沈靜的美,沒有太多的配樂,反而更能靜下來感受角色的心境,而片中角色面對事情的態度和情緒用語,其實也呼應了多數台灣家庭的日常。
Thumbnail
日常(《日常》)的終結,在於死亡。死亡帶來的終結,不僅是生命的結束,而是那難以接受的荒謬成為人們認知的新常規,一種不正常的常規。經歷了兩年下來,數不清的,無可疑的死亡,他們的屍首與環境彷似裝置藝術,回應了片首和片尾的兩段行為藝術,置於公眾地方的字卡和死屍。這些死屍既是可見的,也是不可見的,真假亦然。
Thumbnail
在現實世界的我們,常常羨慕電影世界的魔法與奇幻,甚至希望自己成為男女主角,進到電影世界體驗那充滿想像力的劇情與世界。然而獲得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的日本電影《偶然與想像》僅是拍攝日常的相遇與對話,就能夠使觀眾掉進魔法比不上的虛幻故事。導演濱口龍介究竟是如何揉合「想像」與「現實」,打造出「偶然」事件下人們
Thumbnail
時隔多年,角色隨著演員而變,看似問題已有方法解決,答案卻又引發另一層問題,環環相扣。先後觀看兩部電影,總感覺角色是往上疊加,卻又不斷修正發展軌跡。陳湘琪飾演的嚴太建築在玲子的基礎之上,同時拋出反饋,質詢一路上的決定。也因此,《修行》看似是對《迴光》的解套,卻其實是拖著這層關係,走進更幽微封閉的牢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