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之道讀書心得2—當無法立即解決問題時,怎麼讓自己心平氣和?

2021/08/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神奇之道讀書心得—當拼命努力無法立即解決問題時怎麼辦?
在上一篇文章中,意識到傳統理性之道產生的問題,後來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就發現很多類似的例子,當我們聚焦想解決某件事情的時候,如果這件事情一時之間無法獲得解決(這很常見),真的就很容易出現災難性的想像,並且「另加斤兩」擴散想像更多不幸可能性。
這點其實一直讓我覺得很困擾,畢竟我們不可能每次「馬上」「努力一下」就能把事情解決,如果事件比較嚴重,或是拖延得很久,導致陷入焦慮中就有可能造成問題的反而是焦慮本身,尤其是需要長期努力的重大決定,會更是明顯
原文節錄
期待知性去推理,同時卻否定了它應有的安慰,那即是,知道它並不需要只靠它的知識去做推理,還可依賴直覺廣大的神奇資訊庫藏
對我個人而言,心想事成太過遙遠,雖然會很嚮往,但從聽說這訊息至今,一直都只是「別人家的故事」,對我而言,賽斯所提到這段「給知性的安慰」是比較實際,當下就有用的方式。
神奇之道與理性之道互相支援
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注意到,在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往往都是在有限資訊的情況下做決定,傳統理性之道這種過於偏狹的特性,反而會導致個人能力無法發揮。有時候反而是要去信任相信看不到的領域內也有力量會幫助你,事情反而會進行得很順利。
魯伯約瑟在《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出版時,就碰到這樣的問題。因為書的內容過於「特別」,出版社對書籍的內容有很多的顧慮,不確定要如何決定它的定位,所以又是要加額外醫學上的註,又想加上否認聲明(註明書中說法不代表出版社意見,故出版社不負任何法律上責任云云),兩人被弄得很煩,甚至考慮收回書不出版,約瑟忍不住想像:
原文節錄:
我覺得出版社為我們所計畫的否認說明只不過是這種想法的開端罷了,由於過度反應,我想像我們所有的書再版時,都會加上他們那篇說明。
事實上這個想像並沒有發生,就像賽斯戲稱的「另加斤兩」形容詞,是過度使用的知性所造成的偏狹想像。
出版社的困局
出版社的困局也很有意思,即使一直到如今,市面上書的大致分法還是這樣,這種二分法也常出現在我們的思考之中。
賽斯形容出版社對它的態度
原文節錄
它不知道,我們的作品是事實抑或虛構,但它知道那作品並非偽造。舉例來說,它知道我出現在課裡,但它並不知道,我的概念是否符合更大的實相,或它們是否為非凡心理創造力的結果。
說得白話一點,出版社確定賽斯有透過魯伯說話(這很好驗證),但無法確認,賽斯是真的來自更大次元的存在,還是只是魯伯的想像。看到這段我忍不住笑了,其實我的想法是跟出版社類似的,這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我所生活的時代跟魯伯約瑟差距不是很遠,人類價值觀的進化和試驗,需要很長時間。
就個人而言最現實的原因,我會害怕如果單純去相信了,一昧尋衝動去執行後果不如預期,承擔的是我,而不是解說的老師或傳達訊息的賽斯,所以寧可選擇參考賽斯的思想,慢慢去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實在神奇之道中,也看得到魯柏跟約瑟也是類似作法。何況說的人與聽的人之間,傳達或多或少會出現扭曲,你又怎麼能肯定對方說的就是你解讀的那樣?
原文節錄
出版社…具體而微的代表你們時代的兩極思想,從最傳統到最怪異的。因此它代表了形形色色的公共意見。
其實我們所處的時代在人類歷史中已經算是開明的了,至少是可以討論的,要不賽斯書就不是一個作家書籍的方式出版,而是某個新興教派的聖書經典了。
賽斯對這個事件的建議
原文節錄
那是個「別去做甚麼」的絕佳例子。
(熱切快速地說)你們是受到保護的。你們的作品是受到保護的。當你覺悟到那一點時,就是由自信而行動。………
當你們覺悟到自己是受到保護的時候,你們自己的知性可以憑藉經驗而得到足夠的保證,因此在理性之道行不通的例子裡,就不會覺得需要以它解決問題。
剛開始看到這段段有點似懂非懂,但我後來發現,關鍵在「由自信而行動」這點。
因為相信自己是受到保護的(信任),所以能「由自信而行動」,也因此發現理性之道行不通,就可以放下堅持要解決問題(控制)的執念,「別去做甚麼」切換到神奇之道,用信任樂觀的態度去等待結果出現。
想試試看這樣的思考方式^^,是否能讓自己面對問題時積極樂觀。我始終覺得正向是必要的,但不該是命令自己要正向一點思考這樣的方式,這方式我比較喜歡,感覺較自然。
附註:
這本書節錄的原文是在賽斯書《神奇之道》第十二章—把新概念帶到世界裡。


    2會員
    18內容數
    斷斷續續的學了幾年電腦繪圖和傳統繪圖....對如何練習繪圖有各大概的基本觀念.....試著想給自己派繪圖作業....增進自己想要的技能.....用這個部落格做為思緒整理的地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