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投書》青年時評:交通問題就是南北問題

2021/11/2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文於2020/08/30同步刊登於《自由廣場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再度失言,表示「在南部搭乘公車的人是厭桃(台語發音,指傻瓜),還不知道公車何時會來!」先不論柯市長連最基本的資料查證都沒做到,因為事實上公車app在南部早已行之多年,但這番帶有「天龍」視角的言論,卻也點出了一個歷久彌新的議題 — 南北差距。
從國內經濟發展的脈絡來看,自一九八○年代以降,台灣確定以貿易為主的經濟發展路線後,政府開始強力輔導高科技產業的轉型,並以台北、桃園與新竹作為產業中心,此時政府便開始將大量的經費、人力與租稅優惠投注在北部區域;加上台灣長期以來藍綠在南北政治版圖的分割,形成了一種以台北政治中心為主的發展模式,造成資源分配的不平衡。早期的統籌經費高雄與台北便相差數百億元,導致南部有許多城市淪落為無法轉型的工業之都,徒留污染卻難以得到合理的資源分配。
而我也理解,高雄的公車問題並非是第一天被詬病。但筆者必須提醒柯市長,高雄的公車問題不能也不該被單獨檢視,而是必須被放置在整個南北資源分配不均的結構性因素下討論。
早在一九八九年,高雄規劃建造四條捷運線時,就被中央以沒有必要為由砍到剩兩條線,甚至近年來要規劃黃線時又被國民黨立委給凍結預算,導致高雄在經費不足的狀況下,勉強只蓋了兩條捷運線,並加蓋輕軌去完善整個交通路網,而公車作為串聯各個節點的工具,在經費不足的狀況下自然無法如台北一樣密集完整。
所以我們不禁得問,台北之所以有如此便利的交通,是因為行政中心坐擁大量資源,能夠架設密集的大眾運輸系統,而對於其他經費仍捉襟見肘的城市而言,發展初期以虧損的方式來支撐大眾運輸系統是必然的過程,但如果卻因此被一味地指責交通系統的疲軟無力,不僅不公平,更凸顯了「台北中心」思維的傲慢。
南北發展的不平衡,身為首都市長的柯文哲不僅不該置身事外,更應該收起天龍式的傲慢,學會謙卑地理解台北的資源豐厚並非理所當然。
蘇俊瑜
蘇俊瑜
社論不定期更新,歡迎交流分享意見。 目前是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高雄市政府青年局第二屆諮詢委員、大專辯論比賽裁判、外商獵頭實習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