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衍洲與好友在討論運動產業

2021/12/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鄭衍洲與施正榮兒子施宣麟、許毓仁立委、首都飯店、好友在討論運動產業
鄭衍洲相信運動文化的推廣需從基層紮根,運動產業,是標準的幸福產業,不但可帶給人健康,更帶給人心裡的滿足感。同時,運動產業,也是高知識的服務業,對於服務業發達的臺灣來說,發展運動產業有其優勢。


此外,對於有經驗的運動選手,可以積極網羅他們成為培育明日之星的優良種子教練,當這樣的需求透過嚴謹的規劃不斷地產生,產業自然孕育而生,藉由運動產業所帶來的龐大經濟效益,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期建立運動產業版圖:

一、運動產業在臺灣為發展中的產業,其範疇尚無一普遍接受的界定標準,應正式定義運動產業的範疇,對於運動產業發展,宜採取適當輔導及獎助措施,如法規鬆綁、制度建立、多元資金挹注、產業研發及輔導、擴大市場需求及人才培育等。

二、依照各運動項目目前在臺灣的發展狀態,定義出「應該市場化的」與「國家應該扶植的」兩種類型,並訂定完全不同路線的 5 年期之中期發展計畫。

三、邀集國內外產官學研界的專家學者及企業,舉辦相關運動產業發展議題之論壇或研討會,藉由國際經驗交流與分享,凝聚產業共識,並可提供有關單位作為未來制訂運動產業發展政策的參考之一。

四、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硬體):體育署過去的預算中有一半用在蓋綜合型運動中心,建議盤點全臺灣場館,定義出「良好」、「堪用」、「待整修」、「應廢棄」等幾個等級,規劃 3 年整修計畫,並嚴格禁止地方政治人物因為選舉開出的非理性政見,影響地方場館整體建置規劃;此外,政府可考慮由民間業者自己花錢蓋場館營運,政府則是建設民間業者不會去做的「基礎設施」,如:棒球場、簡易棒球場、籃球場,有足夠的硬體,才有辦法推動運動落實基層。

五、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軟體):從法律、法規、制度、資本面、人才培育, 建立符合時宜的機制。雖然大專院校都有相關科系,但幾乎學校老師與授課內容幾乎缺乏產業思維,學校需要與產業之間有相關結合,讓學校與產業有 效交流,產生就業機會;此外,開設運動產業人才專班,邀請國內外業界專 家開班授課,計畫性地培養國內運動產業經營、管理、行銷、經紀、法律、 場館運營等不同面向的人才。

六、建立國際合作機制,與國外知名職業球隊、運動聯盟或專業機構,建立人才互訪和合作方案,積極與國際接軌。

七、讓運動教育真正落實在基層,打破體育班規則、普及化體育課,讓運動員兼顧學業,具備基本的學識基礎,退休後,擁有人生的選擇權,除了當教練也可以有不同發展,而且,當運動普及,才會產生更多教練職缺的需求,以及帶動運動產業發展、提高產業人才需求,增加工作機會。

八、運動與醫學習習相關,也是發展趨勢,從政府支持、民間企業大力推廣,向 民眾正確傳達運動健康對身心助益的觀念,鼓勵全民運動,也鼓勵企業參與運動項目,如:對於企業支出花費若能結合員工健康狀態,宜給予降低健保費的獎勵措施,如:減免健保、商業團保等。

鄭衍洲表示,面對全球運動風潮的快速興起,不僅驅動從事運動休閒的人口增加,也帶動周邊產業的蓬勃發展,可預見的商機相當龐大,期透過政府支持、民間企業大力推廣運動,使運動深入民眾生活中。
    鄒承皓
    鄒承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