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需要重振工業(4)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總是講著產業升級轉型,好像這是萬靈丹。對於那些20多歲進入傳產,也只能在這裡討生活的人來說,他的寄望就在這裡,而我們卻覺得工業應該被剷除,最後全部都開發成為住商區?正因為大家都想要趨向好的一面,所以才會讓壞的一面惡化到牽連全體。
要說是誰的錯,這思維太……簡單了,傳產的老闆並沒有突然發大財,他現在有個上億資產,是30年累積下來的,換算每年是300萬,這算什麼暴利資本家?(編:竹科主管都有這薪水,確實不是什麼暴利)有的還是運氣好,30年前工廠買在偏僻處,都市化後擴張開發,廠房價值狂飆,原來他有預知能力,還是官商勾結數十年就等今天?
就是運氣,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真要換算今天的投報率,小孩腦袋夠好,早一點去台積電當工程師,賺錢效率還高幾倍,何苦在傳產拚死活。台灣的轉變是漸進的,一個產業在10年內會起起伏伏,放到30年以上的格局,向上向下都看得出。

社會風向讓科技廠磁吸大量人力,新人入行後美夢破滅

從教育環境,筆者完全可以理解工業沒落的理由,因為學校老師就瞧不起啊,看那精美的大學紅榜,哪些科系會被貼出去,還不就電子業。精準的說法是特定一些科技電子業,媒體愛追風向,學校又保守沒接觸產業現狀,提的都是很極端例子,老師自己看到的也很狹小。
家長自己也看不到——藍領勞工的家長視野本就被限縮,白領階級的從沒往藍領看,整個社會的氛圍就會走到「去做工很奇怪」。
加上高教擴張與少子化,原本100個人只有前10個可以考到工程師相關科系,現在50人有20人能考上,實際上等於擴張4倍,而我們有那麼多科技電子業的職缺?還真的有,台灣產業這些年在電子業的發展很快,連帶讓產業鏈都受益,每家廠都在徵人,但為何薪資沒有相對應的飆升上去?
答案也很簡單,過去是前10%的人在做,現在變成前40%,真正可以做研發的不多,多數都是顧產線,而這會根據不同產業需求,招收不同程度的人。而我們畢業生感到痛苦的點就在此,念了國立大學理工科,怎麼會顧機台?感到一身本領無處發揮。(編:設備工程師就是顧機台的工程師,可以想成產線作業員的頭,要24小時待命,而且待遇沒有比上班族好多少,所以常會自嘲是高階作業員。文章前段說的研發則是指研發工程師,俗稱RD,待遇跟工作環境比設備工程師好很多,但設備工程師是徵才大宗,不是每個去科技廠的都能當上研發工程師。)
呃,現實是,換算起來你是前30%,不是前10%喔。
但同學聽得下去?家長能接受?很難,他們心中所想的,就只是念了怎樣的科系,理應要有那個層級的待遇。

為什麼學長可以我不行?少子化導致高素質人力總量下降

別說家長啦,大學教授也一樣,前陣子不是有國立大學教授,痛陳要拉高理工科訓練標準,不要讓台灣科技能力流失?鬼扯蛋啦,招生名額增加與少子化,以前能收到前1%的學生,現在變成前4%,所以感覺學生變笨,就這麼單純。
這現象放大到國立大學全體,形同過去收前10%變成收前30%,程度掉下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真要筆者提建議,就是依照少子化程度,以前40萬考生一屆,電機系收50個,那現在應屆20萬考生,就只招收25個,保證可以以量制價,來的人程度瞬間提升兩倍。然後教授薪資減半喔,因為學費收入減半了,願意嗎?
少子化是所有問題的根源,人數變少自然會有這些問題,我們把大量的人力往高處訓練,但實際上可以拉升的幅度不大。用數字來講就是,投入大筆教育經費,可以讓前15%的人程度與過去的前10%一樣,前40%的接近前30%。但能不能把前10%的變成1%?
不可能,別幻想了。
  • 延伸閱讀
然而職缺越來越難被填滿,補足的人力素質平均下降,最慘的是誰?不上不下的那批。
以往是專科高職,直接去傳產找工作,現在念了科大,每個人想的都是無塵室白袍工程師,聽到化工機械廠就捏鼻。家長也不願意,我家小孩念國立科大欸,怎麼可以去做黑手?

寧願沒工作也不去工廠,傳產工作環境的惡性循環

這是我們遇到的實況,而要家長認清小孩的程度,其實並沒有他想像的好,真的很痛苦,做老師的也講不下去。
別說筆者好像瞧不起什麼,各位唸過研究所做研究的自己摸著良心說,到了一個程度以上的世界,像是量子力學與奈米材料等微觀領域,這是可以「硬操」到懂的嗎?
現實很殘酷,但扣除科技電子業,還有哪些產業可以提供職缺?也不多了,這些被嫌棄的傳產,有的外移後只剩下老員工,新人進去被當師徒制操到離職的比比皆是,有的則是吊著一口氣在經營,只求讓幾個員工維持家計。
那筆者的學生去哪了?以相同程度來說,幾乎都去了跟業務有關的行業,不管是保險、銷售、服務業,製造業則幾乎沒有。
倒不是說真的製造業都消失了,而是家裡附近的小工廠都沒了,只剩下工業區的可以找,考慮交通費不見得划算。留在家鄉的工廠若不是地點更偏僻,就是薪資狀況更糟糕,還不如去打零工。
真的不能怪學生,因為環境就這樣,訓練就如此。再加上台灣人對學歷應對的職業有偏執,好像你讀了什麼就不該去做哪些行業,社會壓力也讓學生打一開始就不會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0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請讀者謹記,若想要寫出有理路的東西,必定要大量閱讀,閱讀還要寫作。若沒有經歷這個過程,最大的弊病是「將別人有理路的文章看成前後矛盾的廢文」。寫作能組織自己散亂的知識,不練習寫作長文,會習慣拆解他人長文,自以為可以各自擊破,成為詭辯家。
欠缺工業的後遺症很多,這幾年台灣開始重視防災,卻屢屢買不到台灣製造的產品,或是零組件很難全台灣製,說穿了就是產業崩掉的原因。確實沒有必要為了喝牛奶去養一頭牛,但產業邏輯是欠缺這些技術勞工,過幾年台灣若有需要,有錢也造不出來。
這些支持者真的是很慘,比政治貴族都要慘。政治貴族們即使階級降低,起碼還有資本,小孩成績一極棒,高中第一志願去美國留學的比比皆是。支持者往往只會痛罵教改,卻對怎樣栽培下一代沒有概念,既無解決方法,更無探討問題能力,只能回歸寄望某個聖君來解決一切,例如韓國瑜。
最早前進中國的,多屬非技術核心類產業,在台灣本就競爭力薄弱,沒中國人搶生意,遲早也被東南亞追上。所以幾年下來,在台灣整個產業大概就剩下那兩家廠,勉強可以提供國內本土產能,剩餘的進口。這是供需平衡,技術差的競爭者西進,降低成本拉高競爭力,留在本地的依靠品質取勝,往其他國家找訂單,使得市場處在一個平衡。
簡言之,黨組織缺錢,透過台商慢慢滲透成功,在提名階段動手腳,讓親美派人士一一中箭落馬。基層支持者深信德行論,但資訊戰讓他們只接受到仇恨與極化新聞,焦躁感讓支持者逼迫政治人物做出不願意的行為。劣幣逐良幣,留下的是連政治工作都懶的人,反正支持者透過新聞講幾句就信,那直接站在極化端就好,越極端就越能贏啊。
過去近20年,每過一陣子,筆者跟友人想到一些事業能做,開始去評估成本時,總會遇到一個典型的狀況。不管是小東西、大機台,全部都外移了,對方還很好心的要介紹西進中國的廠商。而當我們閒聊產業局勢時,都不免發現基本邏輯的一致性,中國具有低廉的成本,不去設廠的就會沒競爭力。
請讀者謹記,若想要寫出有理路的東西,必定要大量閱讀,閱讀還要寫作。若沒有經歷這個過程,最大的弊病是「將別人有理路的文章看成前後矛盾的廢文」。寫作能組織自己散亂的知識,不練習寫作長文,會習慣拆解他人長文,自以為可以各自擊破,成為詭辯家。
欠缺工業的後遺症很多,這幾年台灣開始重視防災,卻屢屢買不到台灣製造的產品,或是零組件很難全台灣製,說穿了就是產業崩掉的原因。確實沒有必要為了喝牛奶去養一頭牛,但產業邏輯是欠缺這些技術勞工,過幾年台灣若有需要,有錢也造不出來。
這些支持者真的是很慘,比政治貴族都要慘。政治貴族們即使階級降低,起碼還有資本,小孩成績一極棒,高中第一志願去美國留學的比比皆是。支持者往往只會痛罵教改,卻對怎樣栽培下一代沒有概念,既無解決方法,更無探討問題能力,只能回歸寄望某個聖君來解決一切,例如韓國瑜。
最早前進中國的,多屬非技術核心類產業,在台灣本就競爭力薄弱,沒中國人搶生意,遲早也被東南亞追上。所以幾年下來,在台灣整個產業大概就剩下那兩家廠,勉強可以提供國內本土產能,剩餘的進口。這是供需平衡,技術差的競爭者西進,降低成本拉高競爭力,留在本地的依靠品質取勝,往其他國家找訂單,使得市場處在一個平衡。
簡言之,黨組織缺錢,透過台商慢慢滲透成功,在提名階段動手腳,讓親美派人士一一中箭落馬。基層支持者深信德行論,但資訊戰讓他們只接受到仇恨與極化新聞,焦躁感讓支持者逼迫政治人物做出不願意的行為。劣幣逐良幣,留下的是連政治工作都懶的人,反正支持者透過新聞講幾句就信,那直接站在極化端就好,越極端就越能贏啊。
過去近20年,每過一陣子,筆者跟友人想到一些事業能做,開始去評估成本時,總會遇到一個典型的狀況。不管是小東西、大機台,全部都外移了,對方還很好心的要介紹西進中國的廠商。而當我們閒聊產業局勢時,都不免發現基本邏輯的一致性,中國具有低廉的成本,不去設廠的就會沒競爭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青年面臨低薪問題,儘管科技業如晶圓代工等提供較高薪水,但扣除生活成本後,壓力依然不小。服務業、設計業及教育業的年輕人薪資增長緩慢,難以應付物價與房價的上漲,職場發展受限。為解決此問題,政府應推動產業升級與薪資改革,企業需提供更合理的薪資增長機制,讓年輕人在不同產業中獲得長期發展機會。
Thumbnail
淺談臺灣職場的低薪問題,探討勞工面臨的挑戰以及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調查,數百萬名勞工的薪水仍低於三萬元,無法抵抗日益上漲的物價。文章揭示了因市場壓力導致的勞工過勞及產品與服務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並指出在此情境下,老闆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加劇。呼籲改善勞工待遇,以創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臺灣工程師面臨薪資調高的挑戰,但隨著永續發展和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將有更多就業機會和更好的薪酬待遇出現。臺灣工程師的角色也將在全球工程市場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最近是蠻奇怪的,台灣目前的經濟是世界第一,但失業缺工也是居高不下,可能未來的台灣人,人人開始啃食晶圓、太陽能、房屋,再也沒有人想要工作,因為【騙的比較快,且毫無罪責】。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最新台灣房價所得比(去年-2023)第3季全國來到9.86倍 相當於要近10年不吃不喝才買的起房,而房價爆貴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 更是高達15.67倍 台灣人才流失,加上少子化嚴重,2021年已經開始進入「大缺工時代」 高薪職位只集中在科技業和少數製造業 閱讀完以上的資訊我只能說「每一個世代
這陣子常聽到雇主找不到人來工作, 甚至應客戶的請求幫忙找供應商。   目前看到報導是這樣說的: “由於少子化,畢業生越來越少,企業需求不斷增加,特別是科技產業,又以半導體需求最大。每年台成清交工程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全部加起來,尚無法滿足台積電一家人力需求。許多半導體大老擔憂數理人才不足,而傳統
我很喜歡現在的電子科技業,並不是羨慕他們的高薪,而是除了後勤跟人事以外,這是個一定要看專業能力才能決定位置的行業。基本上平庸無能的人,是出不了頭。 而傳統產業呢?只要能熬夠狗,就可以爬到一個位置,所以常見到小人得志的嘴臉! 我是最受不了這種狀況的人,在我眼中,傳統產業並不是夕陽產業,而是這樣的文
Thumbnail
台灣青年面臨低薪問題,儘管科技業如晶圓代工等提供較高薪水,但扣除生活成本後,壓力依然不小。服務業、設計業及教育業的年輕人薪資增長緩慢,難以應付物價與房價的上漲,職場發展受限。為解決此問題,政府應推動產業升級與薪資改革,企業需提供更合理的薪資增長機制,讓年輕人在不同產業中獲得長期發展機會。
Thumbnail
淺談臺灣職場的低薪問題,探討勞工面臨的挑戰以及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調查,數百萬名勞工的薪水仍低於三萬元,無法抵抗日益上漲的物價。文章揭示了因市場壓力導致的勞工過勞及產品與服務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並指出在此情境下,老闆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加劇。呼籲改善勞工待遇,以創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臺灣工程師面臨薪資調高的挑戰,但隨著永續發展和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將有更多就業機會和更好的薪酬待遇出現。臺灣工程師的角色也將在全球工程市場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最近是蠻奇怪的,台灣目前的經濟是世界第一,但失業缺工也是居高不下,可能未來的台灣人,人人開始啃食晶圓、太陽能、房屋,再也沒有人想要工作,因為【騙的比較快,且毫無罪責】。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最新台灣房價所得比(去年-2023)第3季全國來到9.86倍 相當於要近10年不吃不喝才買的起房,而房價爆貴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 更是高達15.67倍 台灣人才流失,加上少子化嚴重,2021年已經開始進入「大缺工時代」 高薪職位只集中在科技業和少數製造業 閱讀完以上的資訊我只能說「每一個世代
這陣子常聽到雇主找不到人來工作, 甚至應客戶的請求幫忙找供應商。   目前看到報導是這樣說的: “由於少子化,畢業生越來越少,企業需求不斷增加,特別是科技產業,又以半導體需求最大。每年台成清交工程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全部加起來,尚無法滿足台積電一家人力需求。許多半導體大老擔憂數理人才不足,而傳統
我很喜歡現在的電子科技業,並不是羨慕他們的高薪,而是除了後勤跟人事以外,這是個一定要看專業能力才能決定位置的行業。基本上平庸無能的人,是出不了頭。 而傳統產業呢?只要能熬夠狗,就可以爬到一個位置,所以常見到小人得志的嘴臉! 我是最受不了這種狀況的人,在我眼中,傳統產業並不是夕陽產業,而是這樣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