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戰略觀點的總體架構(經濟篇)(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未來是孩子的,那麼就不該說藍領勞工不該生,什麼素質太差最好別生,這種徹底歧視的話語居然在現在台灣還能看到。說實在的,台灣有全球最好的義務教育體制是幹什麼吃的,專門替中產階級服務嗎?如果不是,勞工孩子的教育交給國家協助不就理所當然,何必去想補習跟才藝班。

就經濟結構論,移民來協助台灣產業,填補基層工作人口並無不當,但我們是否要考慮開放移民?這個答案顯然是必要的。

問題是,開放的條件,是無條件的接納,還是有條件的?就筆者的認知中,無條件的文化包容是不可能,這只會撕裂原有的社會,最佳的辦法是在經濟條件上,接納願意來台長期工作、移民的人,時間到了給予國民身分,該去服兵役的就去服役。

移工移民已不可或缺,應妥善賦予公民權利與責任

很顯然的,台灣在經濟上對移民的想法完全是衝突的兩造,一種是認為移工搶工作最好別來,另一種則是認為要接納白領專業。

筆者的想法是,兩者都不對。

台灣現在的薪資水準,移工會做的工作,中下階層的民眾也能做,已經不是錢太少,是前景不同。台灣教育多年下來鼓勵學生找尋方向,潛意識中灌輸中產價值,非常的反對藍領黑手職業,媒體也有意無意宣傳「傳統產業在各方面之爛,消滅也無所謂」。要筆者來看,這問題短期內解決不了,貿易商或小公司還好,第一級產業或部分小代工廠,已經處在沒移工就無法生產的狀況。

去接納這些人成為台灣人,早就該做了。如果不放心,那就訂立更嚴格的規矩,必須放棄本國國籍才能入台灣籍,就能確保一定程度的國家忠誠度。以現狀來說,幾十年來的外配早就融入,外配小孩一點都沒有問題,那麼為何我們要反對原有的方式,認為這叫做買新娘,或覺得是奴役外勞?

若覺得是奴役,就不該同時高舉反對調高移工工資,許多團體的兩套標準,只能彰顯其永續社運的背景,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

工資不是一切,能不能看到未來,社會地位都很重要。

以政策讓底層對未來有希望,只著眼中產就是歧視

對筆者所稱,技職體系算後半的人來說,他們想的與我們中產白領完全不同,只要工作穩定,日子還過得去,就會很甘願。筆者的學生中,知道自己沒讀書,只能這樣過生活的人,大多看得很開,反倒不會有過高期望,覺得自己是人中龍鳳。

現實很殘酷,人真的就是有天生智愚,認為可以依靠教育跟努力解決的人,請先去說服半導體業,讓他們用教育訓練,把全台失業人口都訓練成科技工程師如何?如果做得到,全世界到處都半導體業,不會只有台灣這種特殊文化,讀到碩博士還甘願過著軍事化管理生活,全天候待命只為了保持高良率。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05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6.7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
有人常說,筆者似乎太過保守,不懂看待新經濟、新社會結構的樣貌。  呃,也許吧,讓我們先看一下,上週講的產業結構,對應到人口與教育結構的狀況,然後筆者用簡單的數學,整數的去計算,便於各位讀者理解。 
開工廠要賺大錢很難,尤其是民生輕工業,目前來說最難取得的是廠房,要說下去就是房租問題最嚴重。這不是居住正義喔,恰恰好相反,因為都市化後的直轄市周邊土地價值上漲,地主多不願意繼續做工業區,想的是住商土地開發,相較廠房租金,蓋大樓才是一本萬利。
欠缺工業的後遺症很多,這幾年台灣開始重視防災,卻屢屢買不到台灣製造的產品,或是零組件很難全台灣製,說穿了就是產業崩掉的原因。確實沒有必要為了喝牛奶去養一頭牛,但產業邏輯是欠缺這些技術勞工,過幾年台灣若有需要,有錢也造不出來。
更別說職校裡面,也是有不少人混到畢業,根本沒想待這行的,所謂教改大學變多毀滅技職體系,這是對職校學生的認真求學程度,有錯覺還是幻覺。鼓勵學生適性探索,讓同學追求興趣來挑科系是近年的事情,而且副作用變成,現在多是挑簡單好走的路,然後以為興趣就在此。
當我們每一個人都知足,社會整體資源才有辦法累積,促成下一次技術進步。工業革命打破大自然宰制人類,讓人類可以主掌自己命運,也不過數百年前。若我們在此停步,認為累積是錯的,每一個人都要追求最大的快樂,且快樂指標物質化,那累積的資源很快就會被揮霍,二戰後的數十年和平即將結束。 我們近年最常聽到,做OO政策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
有人常說,筆者似乎太過保守,不懂看待新經濟、新社會結構的樣貌。  呃,也許吧,讓我們先看一下,上週講的產業結構,對應到人口與教育結構的狀況,然後筆者用簡單的數學,整數的去計算,便於各位讀者理解。 
開工廠要賺大錢很難,尤其是民生輕工業,目前來說最難取得的是廠房,要說下去就是房租問題最嚴重。這不是居住正義喔,恰恰好相反,因為都市化後的直轄市周邊土地價值上漲,地主多不願意繼續做工業區,想的是住商土地開發,相較廠房租金,蓋大樓才是一本萬利。
欠缺工業的後遺症很多,這幾年台灣開始重視防災,卻屢屢買不到台灣製造的產品,或是零組件很難全台灣製,說穿了就是產業崩掉的原因。確實沒有必要為了喝牛奶去養一頭牛,但產業邏輯是欠缺這些技術勞工,過幾年台灣若有需要,有錢也造不出來。
更別說職校裡面,也是有不少人混到畢業,根本沒想待這行的,所謂教改大學變多毀滅技職體系,這是對職校學生的認真求學程度,有錯覺還是幻覺。鼓勵學生適性探索,讓同學追求興趣來挑科系是近年的事情,而且副作用變成,現在多是挑簡單好走的路,然後以為興趣就在此。
當我們每一個人都知足,社會整體資源才有辦法累積,促成下一次技術進步。工業革命打破大自然宰制人類,讓人類可以主掌自己命運,也不過數百年前。若我們在此停步,認為累積是錯的,每一個人都要追求最大的快樂,且快樂指標物質化,那累積的資源很快就會被揮霍,二戰後的數十年和平即將結束。 我們近年最常聽到,做OO政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臺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已經超過70萬人,其中東南亞移工佔了絕大多數。然而,這些移工面臨著歧視和不公待遇的挑戰。本文將著重探討東南亞移工在臺灣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NGO組織。閱讀本文可以讓你更瞭解臺灣重要的勞動市場。
Thumbnail
👩‍🏫【台北移工學校】支持在地移工學習,提供彈性多元的學習方式,結合實體及線上課程,為移工與聘僱移工家庭打造一個全面的學習系統。這不僅豐富了學習環境,也提升了移工在台灣的適應能力,促進勞雇雙方和諧相處。
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的逐漸緩和,越來越多的台灣人開始關注大陸的就業市場。對許多渴望在大陸發展的台灣人來說,擁有一張台胞證無疑是實現夢想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將探討台胞證帶來的大陸就業市場開放機會與趨勢。 首先,台胞證的便利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持有台胞證的台灣人可以合法在大陸進行工作和生活,這為許
Thumbnail
談到軍事怎麼改,一般人的想法多是買武器,而且越大越好,似乎沒想過事情沒那麼簡單。 好比說,我們買了防空飛彈,一組兩台車,最低人力4個,所以一百組就是400人?當然不是啊,國軍一個愛國者三型飛彈連有8台車,一個連有100多人欸,怎麼可能全部去開車。
Thumbnail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何謂台灣建築危機?台灣建築從用人舉才開始(教育、考試)到職業環境(法規、制度)、再到未來的發展性(薪資、能力)等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問題。但什麼才是台灣建築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   要了解台灣建築未來的走向,不可不先思考建築學的起源。唯有藉由思考建築學的起源,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附上資源,希望給需要幫助的人 校園 反霸凌專線:1953 法律扶助基金會:(02)412-8518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筆者講這些,已經有體悟到會被罵不尊重市場,但也必須要講清楚,自己學生越多就越感到不能這樣下去。 主要原因是產業消失,尤其是製造業,學生畢業後進到製造業的比例非常低,這有兩層意義,一層是製造業正在消失,另一層是現在的職缺很難釋出。哪一個才是答案?兩者皆是。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臺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已經超過70萬人,其中東南亞移工佔了絕大多數。然而,這些移工面臨著歧視和不公待遇的挑戰。本文將著重探討東南亞移工在臺灣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NGO組織。閱讀本文可以讓你更瞭解臺灣重要的勞動市場。
Thumbnail
👩‍🏫【台北移工學校】支持在地移工學習,提供彈性多元的學習方式,結合實體及線上課程,為移工與聘僱移工家庭打造一個全面的學習系統。這不僅豐富了學習環境,也提升了移工在台灣的適應能力,促進勞雇雙方和諧相處。
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的逐漸緩和,越來越多的台灣人開始關注大陸的就業市場。對許多渴望在大陸發展的台灣人來說,擁有一張台胞證無疑是實現夢想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將探討台胞證帶來的大陸就業市場開放機會與趨勢。 首先,台胞證的便利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持有台胞證的台灣人可以合法在大陸進行工作和生活,這為許
Thumbnail
談到軍事怎麼改,一般人的想法多是買武器,而且越大越好,似乎沒想過事情沒那麼簡單。 好比說,我們買了防空飛彈,一組兩台車,最低人力4個,所以一百組就是400人?當然不是啊,國軍一個愛國者三型飛彈連有8台車,一個連有100多人欸,怎麼可能全部去開車。
Thumbnail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何謂台灣建築危機?台灣建築從用人舉才開始(教育、考試)到職業環境(法規、制度)、再到未來的發展性(薪資、能力)等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問題。但什麼才是台灣建築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   要了解台灣建築未來的走向,不可不先思考建築學的起源。唯有藉由思考建築學的起源,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附上資源,希望給需要幫助的人 校園 反霸凌專線:1953 法律扶助基金會:(02)412-8518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筆者講這些,已經有體悟到會被罵不尊重市場,但也必須要講清楚,自己學生越多就越感到不能這樣下去。 主要原因是產業消失,尤其是製造業,學生畢業後進到製造業的比例非常低,這有兩層意義,一層是製造業正在消失,另一層是現在的職缺很難釋出。哪一個才是答案?兩者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