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電影是最純真的信仰:阿莫多瓦的⽣命之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義⼤利劇作家盧易吉・⽪蘭德婁(Luigi Pirandello)曾在⼩說《死了兩次的男⼈》中這樣寫道:
⼈⽣中充斥著⼤⼤⼩⼩荒誕不經的事──所幸如此──⼈⽣享有⼀種無法估量的特權,⼈⽣可以無視愚蠢⾄極的逼真原則,但藝術卻認為⾃⼰有義務遵循這個原則。⼈⽣的荒謬不必顯得逼真,因為它們原本就是真的。藝術裡的荒謬正好相反,它們需要顯得逼真。⽽⼀旦顯得逼真,它們就不再荒謬。
在⼩說中初⾒這段敘述時,便感覺這正像是在頌揚導演佩卓・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作品。他的故事,為⼈所熟知的特點之⼀是「情節⼀向⼤膽曲折」,正因他洞悉了⽣命中⼤⼤⼩⼩的更迭是恆常不變,不只庸碌⼀⽣才能顯現真實的特性,才深受我的喜愛。影評總說其關切女性與同性戀議題,可不僅⽌於此,他對於⼈⽣荒謬常態的著眼,更是世上⼀種不可多得的寬闊胸懷。
我們可以從千迴百轉的情節設計裡,看⾒阿莫多瓦⼼中「⼈⽣如戲,戲如⼈⽣」的價值觀,像是《綑著你,困著我》(Tie Me Up! Tie Me Down!)的 A 片女星深深愛上綁架⾃⼰的罪犯、《破碎的擁抱》(Broken Embraces)裡的盲眼編劇竟⽤電影拼湊出⾄死不渝的舊⽇情事。⽽如果遇過令你⼼碎的親⾝經歷成了眾⼈茶餘飯後的笑話,⼜或是,在⼀段親密關係中連兩個⼈都理不清的情感,卻總有⼈不斷為此妄下評語,那你絕對可以從他的作品中讀懂⼀份難⾒的溫柔──在這個多數⼈習於無限放⼤⾃⼰話語權、任意擦去⾔論⾃由應該墨守的線,事事眾說紛紜的時代,阿莫多瓦的電影,理解這些被誤解之情,包容廣袤世界中無計其數的可能性。他接住了千千萬萬,孤獨之⼈受傷的⼼。
不僅如此,阿莫多瓦更從各式荒誕事件中洞悉了「⼈」的本質──沒有⽣來的「惡」⼈,只有「做惡事」的⼈。像是,儘管《切膚慾謀》(The Skin I Live in)的外科醫師進⾏違法不⼈道的⼈體實驗,我們仍明⽩失去⾄親⾄愛帶給他的切⾝之痛,或是《壞教慾》(Bad Education)裡的伊納修沉於毒癮無法⾃拔,那是因為⾃他兒時被神⽗性侵的那一刻起,他已是徒留空殼的亡魂。倘若我們都能夠透過電影的濾鏡理解這些⼩⼈物瘋狂⾏徑下的徬徨與悲傷,在轉⽽⾯對⾃⼰⾝處的現實世界時,豈不也能發揮同等的寬容?
另外,值得⼀提的是,再看現代的超級英雄電影,漫威點明了洛基(Loki)⾝為反派⾓⾊所帶有的悲劇宿命,他就正如在五花八⾨的八卦事件中,那些被惡意攻擊、當作笑柄的⼈物,彷彿在⼀個社會──甚⾄擴⼤說成在⼀個世界裡──總得有⼈承擔錯誤,那他求不得關愛的落寞灰⼼,⼜有誰曾關注,更試圖理解過。
在阿莫多瓦的電影中,每每毫無邏輯可⾔的戲劇性情節發⽣,都催化了⾓⾊在極⼤壓⼒之下的情緒與作為,⽽這往往就反映了他們內⼼深處最渴望、最在意的事物。電影《壞教慾》裡,安利奎儘管知道天使(約翰)藏有的秘密,卻仍裝作不知情,陪他演完這齣戲,因為他思念伊納修,想測試⾃⼰的⼼有無把約翰當成伊納修的能耐。約翰要了⾃⼰哥哥的命,因為他想要在電影業中嶄露頭⾓,他害怕⾃⼰的平凡⽣活,甚⾄是⼤好前程成為伊納修的陪葬品。⾙倫格先⽣親⼿殺害伊納修,因為他渴望和約翰攜⼿共度⼀⽣。伊納修則憑著他有著潰爛⽪囊的⽣命向⾺諾羅神⽗勒索他失去的⼀切,因為他想⽤最好的姿態與安立奎再度重逢。
擢髮難數的惡⾏背後也不乏善的信念,亦正亦邪的⼈性描繪讓⾓⾊更為立體,使阿莫多瓦豔麗多彩的電影世界更為真實。這些⼩⼈物們企盼的未來與現實間的巨⼤鴻溝,是因著飄忽不定的情感才碰撞出了⼈的離散──安立奎的⼼碎、約翰的假⾯、⾙倫格的潦倒與伊納修的死亡,像無解的數學習題,歷經了無限輾轉的公式辯證,仍對證明⾃⼰的存在無奈宣告失敗。遑論當旁⼈對這樣的故事提出無情的控訴與質疑,正像是指著當事⼈的額頭評判我們起初就雙⼿⼀攤、等待命運之⼿來⽇的撰寫。怎料,故事的⼼臟絕非莽撞的⾏為和不歡的終局,⽽是在其之下暗湧的,那沮喪與絕望之感受與⼈⽣中的荒誕無常。是以,沒有⼈得以對這些苦果道聽塗說、任意斷⾔。
在劇中劇《造訪》的最後⼀顆鏡頭,飾演莎哈拉的約翰聲淚俱下,再次印證了作為⼈所懷有的變幻莫測情感的真實性,唯獨存在當下⼀刻,⽽在毀滅性局⾯的時點遙望過去,費盡唇舌都已無法辯駁在世俗判定的惡⾏之下,曾有過善念──約翰明⽩了這點,當他回想起與毒蟲兄長共享那末⽇逼近般的⽣活危機感,⼜透過扮演,同理了伊納修無從改寫悲劇⾝世的悵然,所有「真實」感受迎⾯⽽來,集於⼀⾝,於是約翰在安立奎的電影鏡頭下,體驗了哥哥伊納修的第三次死亡時,習於藏⾝於⾯具之下的他,便再也沒有容⾝之處,只能潰堤。
「我從電影中學到真正的教育,遠遠超過任何⼀位牧師。」──阿莫多瓦
不只愛、慾望和死亡是阿莫多瓦筆下長期專注探索的領域,觀眾能夠在虛構故事中⼀窺⽣命荒謬的本質,是這些邊緣族群⾓⾊鮮活起來的原因。幼年便對宗教產⽣不解和疑惑的阿莫多瓦,將⾃⼰的⼈⽣困境重構成各種形式的藝術,從現實⽣活中修剪出愛與恨,⾃⽣命旅程中揀選出那些步履維艱的為難與取捨,比起框框條條的教義,⿊暗戲院中光的乍現,才指引了他⼈⽣道路的⽅向,為他開拓謙遜無際的眼界,向他展現何謂⼭容海納的胸懷。電影,是阿莫多瓦⼼中最純真的信仰。
全文劇照:IMDb、ifilm 傳影互動

𓏬 感謝閱讀!離開前別忘了在方格子按下「追蹤」與「喜歡」🖤
𓏬 也歡迎追蹤我的 InstagramFacebookLetterbox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透過「憤怒」這共融於世界的情緒,不論是以剪輯拼貼的手法,作為力抗遺忘的工具,或通過大量檔案搜集,形塑成一部抗爭編年史;還是以自己的身體作為武器,勇敢地去衝撞歪斜的政權體制。以上種種皆因憤怒,所產生成不同的行動,都兼具運動形式的多樣性和多元的批判思考。也看見當人民面對威權之時,堅信著雞蛋總有一天能打倒
《倒數時刻》音樂劇當時演出的影像紀實,長度僅有二十多分鐘,他隻身一人坐在鋼琴前,彈著唏噓,唱出詰問,時而憤怒,時而溫柔,他的眼神卻總是堅定,甚至有些滑稽幽默。這是個用糖都能寫出歌來的男孩,我相信他絕對有許多困惑,對現實有很多不滿,但那些人生的傷疤,他一一包紮好,變成音符,然後回覆給這個社會。
本月份【電影釀的酒】podcast 主題是 Disney+,主編與釀編細細地翻攪這個新平台上的電影與影集,翻出童年回憶,也翻出新的趣味作品,快加入片單!
《鳥是海與樹的孩子》沒有完整的故事劇情,也沒有強烈說教性與批判,有的是如同遠古神話的原初精神,一種強烈的「補償精神」,也就是卡西勒《人論》中將生命視為一個「綜合的」「不分解」的觀點。生命被人類感知為一個連結不斷的全體,於是形體的缺席與消亡,都將被補償為另一種存在天地間,流動和波盪不止的精神與綿綿情絲
《青春弒戀》甫上映就面臨口碑兩極化,意欲展現青春的迷茫與困惑,卻將人物的形塑呆板化。男主角被描繪為沈迷電玩、色情影像中的宅男,一遍遍強調電玩與暴力行為間的連結,簡化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反倒更加污名化喜愛電玩的邊緣群體。女性角色如Monica也相當扁平地被想像為愛面子的拜金女,反倒合理化大眾對她的偏見。
時隔多年,角色隨著演員而變,看似問題已有方法解決,答案卻又引發另一層問題,環環相扣。先後觀看兩部電影,總感覺角色是往上疊加,卻又不斷修正發展軌跡。陳湘琪飾演的嚴太建築在玲子的基礎之上,同時拋出反饋,質詢一路上的決定。也因此,《修行》看似是對《迴光》的解套,卻其實是拖著這層關係,走進更幽微封閉的牢籠中
透過「憤怒」這共融於世界的情緒,不論是以剪輯拼貼的手法,作為力抗遺忘的工具,或通過大量檔案搜集,形塑成一部抗爭編年史;還是以自己的身體作為武器,勇敢地去衝撞歪斜的政權體制。以上種種皆因憤怒,所產生成不同的行動,都兼具運動形式的多樣性和多元的批判思考。也看見當人民面對威權之時,堅信著雞蛋總有一天能打倒
《倒數時刻》音樂劇當時演出的影像紀實,長度僅有二十多分鐘,他隻身一人坐在鋼琴前,彈著唏噓,唱出詰問,時而憤怒,時而溫柔,他的眼神卻總是堅定,甚至有些滑稽幽默。這是個用糖都能寫出歌來的男孩,我相信他絕對有許多困惑,對現實有很多不滿,但那些人生的傷疤,他一一包紮好,變成音符,然後回覆給這個社會。
本月份【電影釀的酒】podcast 主題是 Disney+,主編與釀編細細地翻攪這個新平台上的電影與影集,翻出童年回憶,也翻出新的趣味作品,快加入片單!
《鳥是海與樹的孩子》沒有完整的故事劇情,也沒有強烈說教性與批判,有的是如同遠古神話的原初精神,一種強烈的「補償精神」,也就是卡西勒《人論》中將生命視為一個「綜合的」「不分解」的觀點。生命被人類感知為一個連結不斷的全體,於是形體的缺席與消亡,都將被補償為另一種存在天地間,流動和波盪不止的精神與綿綿情絲
《青春弒戀》甫上映就面臨口碑兩極化,意欲展現青春的迷茫與困惑,卻將人物的形塑呆板化。男主角被描繪為沈迷電玩、色情影像中的宅男,一遍遍強調電玩與暴力行為間的連結,簡化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反倒更加污名化喜愛電玩的邊緣群體。女性角色如Monica也相當扁平地被想像為愛面子的拜金女,反倒合理化大眾對她的偏見。
時隔多年,角色隨著演員而變,看似問題已有方法解決,答案卻又引發另一層問題,環環相扣。先後觀看兩部電影,總感覺角色是往上疊加,卻又不斷修正發展軌跡。陳湘琪飾演的嚴太建築在玲子的基礎之上,同時拋出反饋,質詢一路上的決定。也因此,《修行》看似是對《迴光》的解套,卻其實是拖著這層關係,走進更幽微封閉的牢籠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電影」刻墓誌銘,絕對比為真實生活的人或人生容易;這甚至要延伸到已年屆高齡的阿莫多瓦,或許是在用電影為自己寫自畫像,你可以說那是《隔壁的房間》是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遺書(有人說,最好的遺書都是情書)。為了對抗死亡的恐懼,為了尊嚴擁抱死亡,為了再一次有尊嚴的宣告:死神不存在。愛與性,在我手中。
Thumbnail
《靈魂急轉彎》(Soul)為皮克斯動畫電影,探討生命意義和個人存在價值。哲學角度分析虛無主義和存在主義,心理學角度分析弗洛伊德、榮格、馬斯洛的理論應用,結合電影角色及故事內容,探討生命價值或意義。
Thumbnail
《三流之路》裡頭,沒有什麼大起大落的情節,只有你我熟悉的日常:面試屢屢受挫、面對愛情的受傷、理想與現實的掙扎、被金錢困擾地喘不過氣……活在如此現實的殘酷現狀之中,如果「驚奇四傻瓜」沒有彼此的陪伴,相信他們沒辦法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而這也是讓我如此深愛這部劇的理由——堅韌生命力的展現。
Thumbnail
「一如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是一門藝術。」-佛洛姆 正好在閱讀《愛的藝術》的這段時間裡,看了文溫德斯和役所廣司的電影《我的完美日常》,重新去認識愛也重新認識禪。
Thumbnail
人生岔路口的抉擇,有時連自己也不一定清楚原因。
Thumbnail
《愛情失控點》(Irrational Man)是伍迪‧艾倫(Woody Allen)作品中我最喜愛的一部(沒有之一),本片融合了哲學、愛情、謀殺等人性各種面向的投射,結局更是充滿伍迪式幽默。 「我想不起活著的理由,想到了又沒有說服力。」一位對生活沒有目標的哲學系教授 ─艾比·盧卡斯(瓦
Thumbnail
準備好皮衣和行囊,進入希臘鬼才導演尤格藍西莫的獨特世界,換腦重生,享受、遊歷、成長,探索如何”生而為人……
Thumbnail
尤格藍西莫是很有意思的導演,在我看來他的電影處於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平衡,兼顧風格與戲劇張力。大家都知道《聖鹿之死》的典故是在希臘神話中阿加曼農得罪女神的故事,但尤格藍西莫不是單純地重現這個故事,而是藉由這個故事,配合電影的媒介來展現出人際關係裡的某種恐怖,這種恐怖的外表是復仇,內裏是父權與公正的觀念。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導演伍迪艾倫利用愛情的陳腔濫調,同時透露作者尖酸刻薄、帶點犬儒般(Cynicism)對於電影中描述角色的愛情觀,對應著導演的世界觀。但《情遇巴塞隆納》倒是成功地從歐洲和美國之間文化差異與民族想像的觀點切入,過渡到愛情與權力的身體及政治性,與最後透露(導演)自身的見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電影」刻墓誌銘,絕對比為真實生活的人或人生容易;這甚至要延伸到已年屆高齡的阿莫多瓦,或許是在用電影為自己寫自畫像,你可以說那是《隔壁的房間》是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遺書(有人說,最好的遺書都是情書)。為了對抗死亡的恐懼,為了尊嚴擁抱死亡,為了再一次有尊嚴的宣告:死神不存在。愛與性,在我手中。
Thumbnail
《靈魂急轉彎》(Soul)為皮克斯動畫電影,探討生命意義和個人存在價值。哲學角度分析虛無主義和存在主義,心理學角度分析弗洛伊德、榮格、馬斯洛的理論應用,結合電影角色及故事內容,探討生命價值或意義。
Thumbnail
《三流之路》裡頭,沒有什麼大起大落的情節,只有你我熟悉的日常:面試屢屢受挫、面對愛情的受傷、理想與現實的掙扎、被金錢困擾地喘不過氣……活在如此現實的殘酷現狀之中,如果「驚奇四傻瓜」沒有彼此的陪伴,相信他們沒辦法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而這也是讓我如此深愛這部劇的理由——堅韌生命力的展現。
Thumbnail
「一如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是一門藝術。」-佛洛姆 正好在閱讀《愛的藝術》的這段時間裡,看了文溫德斯和役所廣司的電影《我的完美日常》,重新去認識愛也重新認識禪。
Thumbnail
人生岔路口的抉擇,有時連自己也不一定清楚原因。
Thumbnail
《愛情失控點》(Irrational Man)是伍迪‧艾倫(Woody Allen)作品中我最喜愛的一部(沒有之一),本片融合了哲學、愛情、謀殺等人性各種面向的投射,結局更是充滿伍迪式幽默。 「我想不起活著的理由,想到了又沒有說服力。」一位對生活沒有目標的哲學系教授 ─艾比·盧卡斯(瓦
Thumbnail
準備好皮衣和行囊,進入希臘鬼才導演尤格藍西莫的獨特世界,換腦重生,享受、遊歷、成長,探索如何”生而為人……
Thumbnail
尤格藍西莫是很有意思的導演,在我看來他的電影處於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平衡,兼顧風格與戲劇張力。大家都知道《聖鹿之死》的典故是在希臘神話中阿加曼農得罪女神的故事,但尤格藍西莫不是單純地重現這個故事,而是藉由這個故事,配合電影的媒介來展現出人際關係裡的某種恐怖,這種恐怖的外表是復仇,內裏是父權與公正的觀念。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導演伍迪艾倫利用愛情的陳腔濫調,同時透露作者尖酸刻薄、帶點犬儒般(Cynicism)對於電影中描述角色的愛情觀,對應著導演的世界觀。但《情遇巴塞隆納》倒是成功地從歐洲和美國之間文化差異與民族想像的觀點切入,過渡到愛情與權力的身體及政治性,與最後透露(導演)自身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