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斑斕色彩下,作者引領化身的一次回顧:《痛苦與榮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我喜歡佩德羅.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電影,電影中的色彩總是鮮豔飽滿、故事總是精彩艷麗,意亂情迷的角色關係,往往撕裂觀者對現實世界的認知,絕望、執著至濃烈處,即便身犯謀殺重罪,眼也不眨一下。在阿莫多瓦登上 2019 年坎城主競賽舞台的新作品《痛苦與榮耀》(Pain and Glory)中,觀眾可以重新看見導演標誌性的元素綜覽:回憶、創作、母親、毒品、性啟蒙,而在他過往創作歷程被撕裂開來的傷口,在這部作品中卻找到癒合的方式。

年邁的電影導演薩瓦多(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飾)一身病痛,他剛剛失去在世上最後的親人,晚年只留下破碎的人際關係和一屋子的藝術品去與他的悔恨相伴。因緣際會下,他重新連繫上早年決裂的創作夥伴阿爾貝多(Asier Etxeandia 飾),兩人約好一同出席他早年作品的三十周年紀念映後座談,薩瓦多看似因此找到走出家門的理由,他的毒癮、病痛,與創作力乾涸的絕望卻又不斷生出反向力道,將他束縛在自己心裡的牢籠中。

在《痛苦與榮耀》裡,「Pain and Glory」是一把雙面刃,相互交織出薩瓦多色彩斑斕的過去,但所謂的榮耀隨著時間經過,轉化成他的財富、他蒐集的藝術品、他舒適的住宅,在這個空間裡,他安逸地享受漫長的痛苦,並在悔恨中度過晚年。薩瓦多真正的恐懼是對創作的熱情不再,他沒有充分的動力去重新挖掘與整理他的過去,如劇中對白所言,他就是無法再進入那個狀態中,創造虛構元素去呼應他的真實人生。《痛苦與榮耀》不斷地反芻這個問題,薩瓦多在尋找自己創作的能力,而他必須要先走過一段路,去重新認識創作對於自己的意義。

raw-image

所有人都在說,《痛苦與榮耀》有濃厚的自傳色彩,而阿莫多瓦本人對這個說法似乎不置可否,僅是認可他會重新將他人生中的經歷消化進入角色故事中。在電影的開場,我們看到年邁的薩瓦多浸泡在水中,這是一個寬敞而舒適的游泳池,但他身陷回憶的漩渦(稍後,觀者會得知這些回憶片段的真實意涵,與阿莫多瓦慣用的後設技法一致),而他的背上有一道狹而長的傷疤,似乎暗示觀者:這道裂縫就是他的痛苦與榮耀,也是從他身處的真實(安逸而乏味)穿梭到腦中重構之過去(破碎而美好)的一道入口。

在《痛苦與榮耀》中,最有趣的或許是阿莫多瓦帶領角色經歷創作歷程的方式。對照他的早期作品《慾望法則》(La ley del deseo,1987),才華洋溢的電影導演吸引來愛慕他的俊美青年(由當時仍然年輕俊俏的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演出),而牽引出一連串愛慾糾葛的災禍、欺騙與謀殺,最後,在一場如同儀式般神聖的性愛之後,導演近乎瘋狂地將房間中的打字機──也是一切糾葛的起點──扔出屋外;而在他另一部被認為帶有自傳色彩的電影《壞教慾》(La mala educación,2004)中,一位同性戀者回顧童年經歷,創作出劇本,則成為重新連結一段關係的關鍵,但伴隨這則劇本而來的敲詐、欺瞞與愛慾,亦讓他在自己的打字機上送命。

創作牽引來的愛慾情迷,儘管劇力萬鈞,卻也帶有悲劇色彩,如同他那兩次帶有自我形象投射的導演角色:才華洋溢,以睥睨的眼光望向其他沒有才氣的人們。在這個形象中,創作的能力是一種招來災厄的詛咒。然而當《痛苦與榮耀》的老邁導演──也就是沉溺於毒癮與病痛中無法自拔的薩瓦多──抗拒創作時,故事引領他走出這個枷鎖的幽徑,卻出現與以往截然不同的路牌:創作亦是一種被祝福的天分。

raw-image

在電影中,薩瓦多先是將他的早年生活書寫成散文,並打算永遠將這些隨筆封印在電腦裡,卻因為與故友阿爾貝多和解的契機,讓這些隨筆的藝術價值被挖掘,而後成為在舞台上表演的劇本。無獨有偶,這個帶有自傳色彩的劇本吸引來薩瓦多生命中的一位早年摯愛,這個戲劇化發展看似會跟隨阿莫多瓦故事的傳統,成為一連串愛慾殺機的導火線,但薩瓦多卻表現出與以往迷情形象完全相反的克制力,他在愛火高昂處讓浪漫情愫恰如其分地收尾,並繼續帶著這段力量往前走。

薩瓦多與舊愛再相遇的片段,似乎道盡觀者對失落的生命遺憾能重新圓滿的最完美想像,它就只能用簡單的語句形容:「好看極了」。因為那便是最好的可能性。時間過去,遺憾仍在,但兩人都還很好,而過去種種儘管是痛苦歷程,卻也都淬煉成美好回憶。這個成熟的薩瓦多,演繹了「創作」從痛苦到圓滿的路徑。

raw-image

他的母親(潘妮洛普.克魯茲飾)、他的性啟蒙,還有值得他擁抱的童年生活經驗,亦在另一個出現過程可謂曲折的「紅衣少年畫作」牽引下,帶領薩瓦多迎向自己的下一次創作。這些巧合與戲劇性時刻是《痛苦與榮耀》的美妙之處,它重疊了薩瓦多看待創作的新可能性,以及銀幕外的阿莫多瓦如何帶來相較以往作品更為溫潤的救贖意涵。

我喜歡電影中阿爾貝多在劇場的「銀幕」前唸誦薩瓦多編寫的獨白,鏡頭對準阿爾貝多,並持續往前推進,觀眾會看到阿爾貝多站在劇場中央的道具銀幕前方,直到電影鏡頭往前推至他的半身,那片道具銀幕便成為背景中能看見的所有畫面。在那一刻,劇場的空間被打破,而只留下「銀幕」的概念,阿爾貝多也就不只是一個在劇場表演「對電影的早年回憶」的劇場演員,而是觀眾如今正在注視著的電影角色。這是阿莫多瓦的《痛苦與榮耀》,一段崎嶇而等待被跨越的斑斕過往,如今煉成電影故事的模樣。

全文劇照提供:ifilm 傳影互動

raw-image

【釀電影】2019 年 7 月號

【劃開家園的膿瘡──奉俊昊專題】
從《殺人回憶》到《寄生上流》:不同故事,相同的無力與惆悵 by 希米露
《寄生上流》:以「社交驚悚」試探階級相處的鴻溝 by 橘貓
《駭人怪物》:誰才是害人/駭人怪物? by 香功堂主
從《殺人回憶》出發,談奉俊昊世界裡的徒勞往返 by Lizzy
《寄生上流》:地獄朝鮮,階級如何翻轉? by 阿潑

【釀影評】專欄
《靠譜歌王》:只有我記得的寶藏 by 黃以曦
《靠譜歌王》:創作,必須來自真實 by 艾莫西
斑斕色彩下,作者引領化身的一次回顧:《痛苦與榮耀》 by 橘貓

【釀選片】專欄 by 釀作者群
2019 年 7 月第 3 週
2019 年 7 月第 4 週
2019 年 7 月第 5 週
2019 年 8 月第 1 週

【釀特務】專欄 X 2019 台北電影節
台灣短 SHOW|三兩刻間,探照台灣的明日新銳 by 橘貓
驚悚劇場|人生是驚悚劇場,但我並不渴望所有人都懂 by 陳太陽
亞洲稜鏡|藍染膚色的時光:《你的鳥兒會唱歌》 by 甜寒

【釀影論】專欄
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反抗資本主義時間的可能性(上) by 黃祥昀
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反抗資本主義時間的可能性(下) by 黃祥昀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阿莫多瓦看待人與生命,甚至政治與歷史的視角從不扁平,早期快且重的步伐過渡到近期的緩、慢,顯示年歲的增長帶給他看待世界不一樣的思維,而其中最為可貴的更是他與他的電影中,亙古不變的真誠與寬容之心。這次,仍然挾帶希區考克味道、詭譎神秘的弦樂配樂入耳,以及蘊含濃濃西班牙色彩的華麗片頭躍上銀幕⋯⋯
Thumbnail
阿莫多瓦看待人與生命,甚至政治與歷史的視角從不扁平,早期快且重的步伐過渡到近期的緩、慢,顯示年歲的增長帶給他看待世界不一樣的思維,而其中最為可貴的更是他與他的電影中,亙古不變的真誠與寬容之心。這次,仍然挾帶希區考克味道、詭譎神秘的弦樂配樂入耳,以及蘊含濃濃西班牙色彩的華麗片頭躍上銀幕⋯⋯
Thumbnail
推特140:關於看電影的一些短感想 【痛苦與榮耀】2019 【愛爾蘭人】2019 【獅子王】2019
Thumbnail
推特140:關於看電影的一些短感想 【痛苦與榮耀】2019 【愛爾蘭人】2019 【獅子王】2019
Thumbnail
「迷失的愛人啊,你在哪裡?」 「我在這裡。和你,在這個房間裡。」
Thumbnail
「迷失的愛人啊,你在哪裡?」 「我在這裡。和你,在這個房間裡。」
Thumbnail
上禮拜看了兩部名導的電影,根本經典周。 飽滿、扎實,令人反覆咀嚼的《痛苦與榮耀》。 悲哀的《在黑暗中漫舞》,就算在全然地寂黑之中,仍歌唱著。
Thumbnail
上禮拜看了兩部名導的電影,根本經典周。 飽滿、扎實,令人反覆咀嚼的《痛苦與榮耀》。 悲哀的《在黑暗中漫舞》,就算在全然地寂黑之中,仍歌唱著。
Thumbnail
第72屆坎城影展 最佳男演員獎: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痛苦與榮耀》 人物介紹 左1 主角 左2 主角媽媽 左3 主角爸爸 右1 主角小時候 右2 演員 右3 助理 左1 女演員 左2 主角小時候的學生 左3 主角長大的媽媽 右1 主角家幫傭 右2 主角年輕時男友 右3 修女 主角在
Thumbnail
第72屆坎城影展 最佳男演員獎: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痛苦與榮耀》 人物介紹 左1 主角 左2 主角媽媽 左3 主角爸爸 右1 主角小時候 右2 演員 右3 助理 左1 女演員 左2 主角小時候的學生 左3 主角長大的媽媽 右1 主角家幫傭 右2 主角年輕時男友 右3 修女 主角在
Thumbnail
在今年坎城影展主競賽之列的《痛苦與榮耀》,不論在片名或是劇本故事發想,與其他競賽作品相比,都是一部格局不大又非常「私人」的電影作品。故事述說了創作者,不論是在何種領域、透過何種型式抒發情感,其實都是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做發想,說明了創作即是生活的態度、生活處處藝術的道理。
Thumbnail
在今年坎城影展主競賽之列的《痛苦與榮耀》,不論在片名或是劇本故事發想,與其他競賽作品相比,都是一部格局不大又非常「私人」的電影作品。故事述說了創作者,不論是在何種領域、透過何種型式抒發情感,其實都是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做發想,說明了創作即是生活的態度、生活處處藝術的道理。
Thumbnail
所有人都在說,《痛苦與榮耀》有濃厚的自傳色彩,阿莫多瓦本人對這說法似乎不置可否,僅是認可他會將人生中的經歷消化進入角色中。電影開場,我們看到年邁的薩瓦多浸泡在水中,他身陷回憶漩渦,而他的背上有一道狹而長的傷疤,似乎暗示觀者:這道裂縫就是他的痛苦與榮耀,也是從他身處的真實穿梭到腦中重構之過去的一道入口
Thumbnail
所有人都在說,《痛苦與榮耀》有濃厚的自傳色彩,阿莫多瓦本人對這說法似乎不置可否,僅是認可他會將人生中的經歷消化進入角色中。電影開場,我們看到年邁的薩瓦多浸泡在水中,他身陷回憶漩渦,而他的背上有一道狹而長的傷疤,似乎暗示觀者:這道裂縫就是他的痛苦與榮耀,也是從他身處的真實穿梭到腦中重構之過去的一道入口
Thumbnail
Alfonso Cuarón交出了《羅馬》,Quentin Tarantino交出了《從前,有個好萊塢》;《痛苦與榮耀》,是Pedro Almodóvar對於自我歷史的總結,關於友情、愛情和那未完成的親情。
Thumbnail
Alfonso Cuarón交出了《羅馬》,Quentin Tarantino交出了《從前,有個好萊塢》;《痛苦與榮耀》,是Pedro Almodóvar對於自我歷史的總結,關於友情、愛情和那未完成的親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