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場讀書人選書】複製人與女權 以科幻小說的角度探討生育自主權—《複製人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一刻對於頂尖基因專家伊芙琳而言應該是享受榮耀的時刻,她的學術研究獲了獎,取得無比的成就,但她的個人生活卻一團糟,起因是她的丈夫奈森在外頭有了別的女人,一個比她有耐心、溫柔而順從的「新」對象。所以,他離開她了。
 最令伊芙琳難堪的是,她後來發現這個女人不是別人,而是奈森盜用她辛苦研究成果所製造出來的「她自己的複製人」……
raw-image

「女性不是孵蛋器」,隨著近幾年女性權益受到重視,將女性與單純的生育能力脫鉤,也成為越來越多人能夠接受、支持的論點。然而,身為需要繁殖才能延續的生物,人類又該如何在女權與種族繁衍的矛盾中解套?雨果獎得主莎拉・蓋利提出了一個大膽且令人驚愕的想法—「複製人」。

如同引言所述,《複製人妻》主角伊芙琳,是一位事業有成的科學家,但正當她要迎來人生的巔峰前夕,卻意外發現她的丈夫背著她外遇,而且對象還是盜用她辛苦研究的技術,而製造出來的複製人。因為一通來自「複製品」的電話,讓伊芙琳發現丈夫的背叛,原來是根源於她的拒絕生育,而隨後引發的事件,更讓兩個原本已經分裂的命運,又再度交織在一起。

加入複製人元素 探討生育自主權的科幻小說

在不久前介紹的《簾幕》中,米蘭・昆德拉曾提到,小說家的成就在於「看到前輩所不沒看到的視野」,而《複製人妻》中藉由結合複製人,某種程度上也爲生育自主權的相關討論,提供了另一個更奇幻的視野。此外,儘管複製人很有可能成為現實,但就算把「複製人」視為對如今現實隱喻,也是一種解讀方法。

當伊芙琳(女性主義者)接受教育,進而開始爭取自我權益,丈夫奈森(男性霸權)則著手製造(規訓)另一個「聽話」的複製品(理想的良家婦女),以維持自身的地位。包含男性霸權受到反噬,卻又因為被規訓好的「良家婦女」而苟延殘喘,及女性主義者如何啟蒙「良家婦女」等,隨著故事發展,三人的關係變化與衝突,更象徵了現代社會中,兩種主流性別互動、拔河的過程。

關於女權的思辨 雜揉懸疑、驚悚的作品

和一般小說比起來,比起實際的「動作」,《複製人妻》中關於辯證的內容較多,也因此可能會讓讀者感覺步調較緩慢,但除了關於性別社會的隱喻,幾個出人意料的轉折,也讓它在討論社會議題之餘,又多了一些懸疑、驚悚的成分。

如同筆者是先看到封面上兩個人影,才在某個瞬間發現其中暗藏的子宮意象;除了單純的複製人外,《複製人妻》的各種情節,也存在著許多能夠讓讀者細細品嚐、思考的空間。最後也感謝高寶書版,提供這次試閱機會,讓筆者能夠介紹這部作品。

誠品線上:https://reurl.cc/Mke0q3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reurl.cc/OkOAdr

博客來:https://reurl.cc/52m50G

讀冊生活:https://reurl.cc/0x3pV6

讀冊二手書:https://reurl.cc/xERQxE

👉 追蹤 IG:https://www.instagram.com/thak_tsheh_lan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52會員
453內容數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2025/05/01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5/01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但是對於願意或有機會誕下新生命的女性而言:她當了媽媽,她生了,她變成孵蛋器了嗎?她是父權的犧牲品嗎?
Thumbnail
但是對於願意或有機會誕下新生命的女性而言:她當了媽媽,她生了,她變成孵蛋器了嗎?她是父權的犧牲品嗎?
Thumbnail
米雅推薦書名: 化學課 作者: 邦妮.嘉姆斯 譯者: 白水木 出版日期: 2022/09/05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故事發生於女孩還必須穿著束腰洋裝去上園藝課、汽車安全帶未普及的年代 主角—伊莉莎白.佐特 美若天仙、聰慧過人、女性主義堅強 即便生活困苦 充滿刁難挑戰 她絲毫不畏懼 更勇敢挺身抵禦男性
Thumbnail
米雅推薦書名: 化學課 作者: 邦妮.嘉姆斯 譯者: 白水木 出版日期: 2022/09/05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故事發生於女孩還必須穿著束腰洋裝去上園藝課、汽車安全帶未普及的年代 主角—伊莉莎白.佐特 美若天仙、聰慧過人、女性主義堅強 即便生活困苦 充滿刁難挑戰 她絲毫不畏懼 更勇敢挺身抵禦男性
Thumbnail
看書追求枕上馬上廁上(亂講,但搭火車真的很適合看書。去趟美不勝收的錐麓,來回板橋花蓮,小說就這麼讀完了。是老哏了點沒錯,在前半就大概猜到劇情,但親情、婚姻、種族、性別的問題硬派的塞進小說裡,甚至還有神棍的橋段,故事還能繼續峰迴路轉,那肯定是個值得女性一讀,也鼓勵其他性別一起讀的小說。 從一位單親媽媽
Thumbnail
看書追求枕上馬上廁上(亂講,但搭火車真的很適合看書。去趟美不勝收的錐麓,來回板橋花蓮,小說就這麼讀完了。是老哏了點沒錯,在前半就大概猜到劇情,但親情、婚姻、種族、性別的問題硬派的塞進小說裡,甚至還有神棍的橋段,故事還能繼續峰迴路轉,那肯定是個值得女性一讀,也鼓勵其他性別一起讀的小說。 從一位單親媽媽
Thumbnail
作者劉中薇說:「結婚十年如果還不能體悟男女大不同,那日子沒有最糟,只有更糟。」 其實,若是真的想知道男女大腦有何不同,去看看日本人工智能與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的所有著作,大概就能釋懷許多了!猶記得當我看完《老公使用說明書》及《男女溝通使用說明書》之後就像是恍然大悟般地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造物者的巧
Thumbnail
作者劉中薇說:「結婚十年如果還不能體悟男女大不同,那日子沒有最糟,只有更糟。」 其實,若是真的想知道男女大腦有何不同,去看看日本人工智能與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的所有著作,大概就能釋懷許多了!猶記得當我看完《老公使用說明書》及《男女溝通使用說明書》之後就像是恍然大悟般地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造物者的巧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是不同時代那些打破框架的女性,但說到框架,又是如何產生的呢?若多數人所認為的「男女應該要怎樣的正常」不要強勢到壓住那些不一樣的人,所謂的「打破框架」,也不過那些人正在做自己罷了。透過這些小說,反而更讓尊重的觀念深植我們心中,很多事情不要那麼習以為常,也希望性別不該規定我們「應該」怎樣,而是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是不同時代那些打破框架的女性,但說到框架,又是如何產生的呢?若多數人所認為的「男女應該要怎樣的正常」不要強勢到壓住那些不一樣的人,所謂的「打破框架」,也不過那些人正在做自己罷了。透過這些小說,反而更讓尊重的觀念深植我們心中,很多事情不要那麼習以為常,也希望性別不該規定我們「應該」怎樣,而是
Thumbnail
若未來,複製人技術成真,這是個禮物還是無盡的噩夢。 啟動備份=本尊已死 康思坦絲(康兒),她以為自己是自己,本尊。 以為自己這段時間的意志消沈是因為經歷一場車禍中受了嚴重的傷、人生摯愛成為植物人,最愛的樂團也解散。當她稍微振作的去醫院探視男友時,卻發現自己竟然已經隔了十八個月沒來看他,允許的探訪名單
Thumbnail
若未來,複製人技術成真,這是個禮物還是無盡的噩夢。 啟動備份=本尊已死 康思坦絲(康兒),她以為自己是自己,本尊。 以為自己這段時間的意志消沈是因為經歷一場車禍中受了嚴重的傷、人生摯愛成為植物人,最愛的樂團也解散。當她稍微振作的去醫院探視男友時,卻發現自己竟然已經隔了十八個月沒來看他,允許的探訪名單
Thumbnail
如果你明天即將死去,最放不下的會是什麼? 還沒完成為人生訂下的目標? 無法接受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 不能忍受錯過孩子往後的成長? 捨不得摯愛的伴侶心碎的模樣? 哪一種執念,能讓你願意以複製人的樣態繼續存活? 「人類非常善於發明解決之道,卻非常、非常不善於預期後果。」
Thumbnail
如果你明天即將死去,最放不下的會是什麼? 還沒完成為人生訂下的目標? 無法接受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 不能忍受錯過孩子往後的成長? 捨不得摯愛的伴侶心碎的模樣? 哪一種執念,能讓你願意以複製人的樣態繼續存活? 「人類非常善於發明解決之道,卻非常、非常不善於預期後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