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本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最近很喜歡一位男藝人”陳偉霆“。這位男士,我大概這一兩年都有略略看過這個人的名字,但他始終無法讓我很喜歡他。他甚至讓我覺得,他就是一個喜歡健身的肌肉愛好者。
但最近,看了他的專訪和事業觸角後,我發現我開始很喜歡這個人。喜歡他對自己的真實,喜歡這個人對自己和世界的理解,喜歡他很坦白地說出自己的理解,喜歡他對生命一切可能的嘗試。因為他對自己及生命的細緻體悟,他對生活中困難的自處及幽默以對。我發現,他生命的精彩,不在於做很多事,而是他做的事,有與他的生命連結。而他始終,是很清楚地去問他自己,他的觀察及他的看法,而他可以很堅定的說,縱使別人有很多意見,我也可以很明確的分辨我要的為何。
他人本位與與自我本位的生活方式,我認為處事及思考的邏輯坦言真的很不相同。雖然亞洲社會,會很排斥自我本位的生活方式。我坦白說,自我本位的表面或許與亞洲的生活習性看似衝突,可是自我本位的生活方式,是比較健康以及長久的人生運作。自我本位乍看是十分冷漠的,然而自我本位是對自己的喜好,需求,有充足的理解,而做出的回應。光是這一部分,我就認為是可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
陳偉霆不是一個最紅的藝人。但他用在他成為藝人的時間,把歡樂帶給別人。在自己私下的時間,去嘗試各類他有興趣的事:滑雪,開潮牌店,養貓,買房等。他最不會做的是,就是煮飯。他只會煮泡麵。專專心心地做好,每一次的訪談,說出每一次他的觀察。他是一個情緒很多的高敏感人,剛開始他用刺青記錄他的人生與憤怒。後來,他透過健身,掌握著身體的密碼。他與他的高敏感特質,建立了連結,創作,演出,設計。慢慢的,他可以安然的自處每個當下,也擁有許多朋友。但這樣的歷程,是他花了好長好長的時間才走到的。人們看見他豔麗的外表,但我相信他花了很長的時間自我沉潛及修煉,才有今日從容篤定的他。他曾經逃避過他的恐懼,但他也知道他無法逃離太久,後來他透過每一個出演戲劇的機會,透過演員地工作,面對他生命的恐懼。今日的他,從依附他人的諧星走到可以給人力量藝人,這一段漫長,精彩,痛苦,喜樂的生活,我想步步,都是點滴在心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會員
44內容數
以寫作為核心,整理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好好寫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個人一天可以看見多少事件?有人曾經仔細計算過嗎? 我看見那個女人身穿絨毛短袖上衣。我看見那個男人使用LINE和人對話。我看見他們互動中的情愫與愛意。我看見她和這個男生相處時的輕鬆與喜悅。我看見這個男孩挑戰自我的渴望。我看見他們萌芽中的愛情。我看見他文字背後的恐懼我看見被他們愛情感動的我。。我看見
我最近的愛劇落幕了。心裡惆悵了整整三天。因為劇中的男女主的結局,有點似是而非:男女主因為心懷國家大義,兩人存活,共同輔政幼主,但兩人之間的的距離似遠非近。劇中的男女主為師徒,男主師傅是國家的情報頭子,女主徒弟在奔愛師傅的路途中成長。兩人的命運,從兩個沒有相關的個體,在命運的波折與磨難,慢慢混合成一個
小的時候,很喜歡做生涯規劃。總認為,自己做的生涯規劃會百分之百完成。而長大之後,發現生命的運作方式,似乎不是如此。生命好像會自己繞彎,不論再怎樣做計畫,怎樣都會有巨大的變化。面對這樣的模式,小時候的處理方式,是全身心的僵硬&奮力而戰,努力把變化中的一切,扭轉成計畫方案。隨時間的飛逝,一方面是,漸漸的
聽心裡的聲音 「小事聽從你的腦,大事聽從你的心」(Small things listen to your head, big things listen to your heart)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這件模式成為我做事的參考基準。小的事情可以透過觀察&閱歷快速完成。大的事,會慢點做決定,觀察一下而
我想只要是人,多多少少都會碰到一些無可奈何的時刻。那,這樣的時光,大家是如何度過?是選擇登高一呼?嚎啕大哭?還是就是順流而下? 曾經看過一本書“臣服的力量”,當時會遇到這本書的我,正經歷生命中的無可奈何。心裡很不舒服,對於前面的未來,感到徬徨,渴望與命運抗衡。人很奇怪,越掙扎痛苦的強度越激烈。遇到這
我有兩天沒有更新文章。因為我跑去追劇了。我很喜歡追劇的原因,因為可以透過戲劇說出人的故事。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各式各樣的故事。與其說感動別人,不如說,我們都曾在別人的故事裡,感動的原因,通常都是一個主角,在一個漫長的旅程當中,發現與克服自己的未知盲點。而盲點之所以稱為盲點,就是因為自己也不知道。而且
一個人一天可以看見多少事件?有人曾經仔細計算過嗎? 我看見那個女人身穿絨毛短袖上衣。我看見那個男人使用LINE和人對話。我看見他們互動中的情愫與愛意。我看見她和這個男生相處時的輕鬆與喜悅。我看見這個男孩挑戰自我的渴望。我看見他們萌芽中的愛情。我看見他文字背後的恐懼我看見被他們愛情感動的我。。我看見
我最近的愛劇落幕了。心裡惆悵了整整三天。因為劇中的男女主的結局,有點似是而非:男女主因為心懷國家大義,兩人存活,共同輔政幼主,但兩人之間的的距離似遠非近。劇中的男女主為師徒,男主師傅是國家的情報頭子,女主徒弟在奔愛師傅的路途中成長。兩人的命運,從兩個沒有相關的個體,在命運的波折與磨難,慢慢混合成一個
小的時候,很喜歡做生涯規劃。總認為,自己做的生涯規劃會百分之百完成。而長大之後,發現生命的運作方式,似乎不是如此。生命好像會自己繞彎,不論再怎樣做計畫,怎樣都會有巨大的變化。面對這樣的模式,小時候的處理方式,是全身心的僵硬&奮力而戰,努力把變化中的一切,扭轉成計畫方案。隨時間的飛逝,一方面是,漸漸的
聽心裡的聲音 「小事聽從你的腦,大事聽從你的心」(Small things listen to your head, big things listen to your heart)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這件模式成為我做事的參考基準。小的事情可以透過觀察&閱歷快速完成。大的事,會慢點做決定,觀察一下而
我想只要是人,多多少少都會碰到一些無可奈何的時刻。那,這樣的時光,大家是如何度過?是選擇登高一呼?嚎啕大哭?還是就是順流而下? 曾經看過一本書“臣服的力量”,當時會遇到這本書的我,正經歷生命中的無可奈何。心裡很不舒服,對於前面的未來,感到徬徨,渴望與命運抗衡。人很奇怪,越掙扎痛苦的強度越激烈。遇到這
我有兩天沒有更新文章。因為我跑去追劇了。我很喜歡追劇的原因,因為可以透過戲劇說出人的故事。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各式各樣的故事。與其說感動別人,不如說,我們都曾在別人的故事裡,感動的原因,通常都是一個主角,在一個漫長的旅程當中,發現與克服自己的未知盲點。而盲點之所以稱為盲點,就是因為自己也不知道。而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便你要喜歡什麼,真喜歡,都是欄不住的。】 開頭先來一段中國大藝術家-陳丹青的經典訪談 記者提問:「請問陳老師,出於興趣接觸繪畫的人,該如何起步比較好?」 陳丹青回答:「你喜歡你畫就是了嘛,就跟本能一樣,肚子餓了得吃飯,喜歡畫畫就畫畫,不要問任何人。你喜歡就是了,看樣子你不是很喜歡畫畫……真
Thumbnail
這是陳盈潔與歌迷之間音樂的共感,曾經在陳盈潔歌裡獲得慰藉和力量的,歌迷回報以真誠的愛。
Thumbnail
平衡中庸的生活,才是真正的道,在身體感覺最放鬆的狀態。
Thumbnail
男主角奇善謙曾經問過自己:「為什麼我喜歡的事物裡,沒有我自己呢?」而針對這部分吳薇朱則是回應:「我不是靠著工作和學習累積履歷,我代表我自己,所以人生也只為堅守自己。」 這段話呈現了兩個不同靈魂碰撞,奇善謙世界裡,缺少了自己,而吳薇朱則是完全相信這世界不會有奇蹟,只有相應的回報。
Thumbnail
如果可以選擇,你會希望自己成為跨領域青年嗎?出身音樂世家的Chienn Tai,喜愛藝術但意識到純藝術工作者就業較受限,在 生理(顧肚皮) 與 心理(顧興趣) 中抉擇,找到自我的出路。
「他人真的很nice耶。」 「誰呀?」 「一個叫作張以文的新偶像,本人超nice的啦!」指著娛樂新聞,我忍不住興奮的尖叫:「呀呀,就是他就是他!」 果真張以文在電視上比本人酷很多,冷冷的、不太愛講話,或許正如他所說的,只是面對攝影機還很不自在的關係吧。 真是好奇妙的感覺,好像只是長了同一張相
Thumbnail
陳志遠(1950年2月16日-2011年3月16日),曾經製作過蘇芮、黃鶯鶯、王傑、張雨生、張惠妹等人的專輯,也創作出無數暢銷的國語金曲,生平編曲及作曲的歌曲共超過兩千首,作品橫跨1970-2000年代,國語流行樂壇封號為編曲大師、音樂教父。
不然我會在全國觀衆面前社死。 季懷風關了我和他的麥,蓋上攝像頭,心情看起來極度愉悅。 他甚至哼起了小曲。 隨意散漫地靠在沙發上,修長的手指有一下沒一下地劃拉屏幕。 我如坐鍼氈之際,他又開口了: 「哥哥爲什麼那麼帥,好想在你的腹肌上洗衣服。」 「你的腹肌治好了我多年的斜視,我看得眼都直了。
Thumbnail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被提名人、罕病律師陳俊翰離世,享年40歲。他是所有人的楷模,不畏身體的障礙,努力向上。天妒英才,還沒貢獻社會一己之力,就離開,令人感到惋惜。但他也可以好好休息,離開這個限制住他的軀體,自由翱翔了。
自愛是愛自己, 但有同理心, 也能夠愛別人. 自愛是尊重自己, 也尊重他人. 自愛是基本的人格品質. 自戀是愛自己, 但缺乏了同理心, 對其他人無法感同身受. 自戀是尊重自己, 但不會尊重他人, 而認為自己比其他人優越. 自戀不會承認自己犯錯, 永遠是別人的錯.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便你要喜歡什麼,真喜歡,都是欄不住的。】 開頭先來一段中國大藝術家-陳丹青的經典訪談 記者提問:「請問陳老師,出於興趣接觸繪畫的人,該如何起步比較好?」 陳丹青回答:「你喜歡你畫就是了嘛,就跟本能一樣,肚子餓了得吃飯,喜歡畫畫就畫畫,不要問任何人。你喜歡就是了,看樣子你不是很喜歡畫畫……真
Thumbnail
這是陳盈潔與歌迷之間音樂的共感,曾經在陳盈潔歌裡獲得慰藉和力量的,歌迷回報以真誠的愛。
Thumbnail
平衡中庸的生活,才是真正的道,在身體感覺最放鬆的狀態。
Thumbnail
男主角奇善謙曾經問過自己:「為什麼我喜歡的事物裡,沒有我自己呢?」而針對這部分吳薇朱則是回應:「我不是靠著工作和學習累積履歷,我代表我自己,所以人生也只為堅守自己。」 這段話呈現了兩個不同靈魂碰撞,奇善謙世界裡,缺少了自己,而吳薇朱則是完全相信這世界不會有奇蹟,只有相應的回報。
Thumbnail
如果可以選擇,你會希望自己成為跨領域青年嗎?出身音樂世家的Chienn Tai,喜愛藝術但意識到純藝術工作者就業較受限,在 生理(顧肚皮) 與 心理(顧興趣) 中抉擇,找到自我的出路。
「他人真的很nice耶。」 「誰呀?」 「一個叫作張以文的新偶像,本人超nice的啦!」指著娛樂新聞,我忍不住興奮的尖叫:「呀呀,就是他就是他!」 果真張以文在電視上比本人酷很多,冷冷的、不太愛講話,或許正如他所說的,只是面對攝影機還很不自在的關係吧。 真是好奇妙的感覺,好像只是長了同一張相
Thumbnail
陳志遠(1950年2月16日-2011年3月16日),曾經製作過蘇芮、黃鶯鶯、王傑、張雨生、張惠妹等人的專輯,也創作出無數暢銷的國語金曲,生平編曲及作曲的歌曲共超過兩千首,作品橫跨1970-2000年代,國語流行樂壇封號為編曲大師、音樂教父。
不然我會在全國觀衆面前社死。 季懷風關了我和他的麥,蓋上攝像頭,心情看起來極度愉悅。 他甚至哼起了小曲。 隨意散漫地靠在沙發上,修長的手指有一下沒一下地劃拉屏幕。 我如坐鍼氈之際,他又開口了: 「哥哥爲什麼那麼帥,好想在你的腹肌上洗衣服。」 「你的腹肌治好了我多年的斜視,我看得眼都直了。
Thumbnail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被提名人、罕病律師陳俊翰離世,享年40歲。他是所有人的楷模,不畏身體的障礙,努力向上。天妒英才,還沒貢獻社會一己之力,就離開,令人感到惋惜。但他也可以好好休息,離開這個限制住他的軀體,自由翱翔了。
自愛是愛自己, 但有同理心, 也能夠愛別人. 自愛是尊重自己, 也尊重他人. 自愛是基本的人格品質. 自戀是愛自己, 但缺乏了同理心, 對其他人無法感同身受. 自戀是尊重自己, 但不會尊重他人, 而認為自己比其他人優越. 自戀不會承認自己犯錯, 永遠是別人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