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團遊真的沒有未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提到跟團遊似乎我們印象中首先想到的是大巴團、人數眾多、進購物店、很凶的導遊和很差的體驗,也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未來是自由行的天下”,今天想來聊聊我對跟團遊的一些理解。

— 1—

跟團遊的興起是有歷史原因的,這種產品形態滿足了我國旅遊發展最初期人們的旅遊需求-觀光度假,直到現在,我們的父輩出去旅遊,幾乎都還在選擇跟團,這種產品型態的存在自然有其合理性。換個角度看,今天很多的傳統旅遊批發商也仍然有著不錯的發展,可以預見的是,批發商在未來相當一段長的時間內仍將長期存在。

因為人口基數和各個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培養出了今天不同階段的“旅遊消費需求”,有的人出境次數已經很豐富了,可能有的人還沒來出國或去東南亞旅遊,這個邏輯似乎有點它存在和崛起,在旅遊自由消費市場,自然要允許不同的業態和模式,這是我們旅遊人的機會。

傳統跟團遊顯然不是今天想討論的重點,我想和你分享的是跟團游的未來可能會是什麼?

回到需求的原點,我們旅行的目的大概是為了滿足3層需求:第一層是功能性需求,也就是看風景和休閒,這主要依靠實體層面來滿足,比如景觀和酒店。第二層需求是體驗,希望有獨特的感受和記憶,甚至旅行結束有明顯的獲得感,這主要依靠行中服務來完成。第三層需求是個性,甚至是私密和差異感,這主要依靠產品設計和服務設計來實現。

所以,傳統跟團游正好滿足了人們旅行的功能性需求,只要在未來仍然有旅行用戶基礎的功能性需求需要滿足,傳統跟團遊就仍然會存在,它是我國旅遊發展的階段性產物,但因為消費需求發展的不平衡,這個階段仍然會長期存在。

那跟團遊可以滿足剩下的兩層需求嗎?

如果是基於某一主題有著相同愛好的小團呢,如果是一單一團的私家團呢,如果是圍繞青年輕戶外的7~10人小團呢?

舉幾個例子,每個人都會因為工作或其他的機會,短暫的來到一個城市停留一到兩天,比如你出差來到高雄、台南或其他國外的城市,但你可能缺少深度瞭解和接觸一個城市的解決方案,你要去搜、去找、去比較哪裡好吃好住好玩,對時間稀缺的人來說,這點特別難。

raw-image

如果可以將城市好玩的地方、好吃的美食、不錯的民宿或特色酒店、接近城市自然人文的體驗項目,打包成兩天一晚的多日遊跟團產品或是脆片零散的單一產品,和幾個同齡人一起,在導遊或領隊的帶領下去接近和瞭解,高效地為用戶提供瞭解和接近一個城市的解決方案,這樣的體驗相信不會差。我就好幾次去到國外城市,同樣的...可能去過很多次,但提到有多瞭解,似乎總差了點什麼。

尤其生活在海島型的我們或是這個城市的外來者,常規的生活軌跡就是出租房、地鐵和公司,週末生活也沒有太多打發的選擇,他們大部分缺少認識新朋友的場景和機會。如果有3~5人小團聚集同齡人甚至是有共同話題的人(相同行業、相同愛好、相似年齡)一起去城市的周邊來一場戶外,共赴一場未知晚餐,甚至結束吃一頓火鍋、做個遊戲等等我想還有很多,也許可以度過一個不錯的週末或假期空檔。同齡人的有效社交和“意外”相遇能夠擴展思維,打發週末時光的同時,旅行當中遇到不同處境的同齡人,是一件給自己增加“可能”並且有趣的事。(在台灣市場近期已有創業者推出一款APP【funnow】鎖定城市商家消費預定平台。我們拭目以待。)

還有的例子就是在戶外市場,幾乎都是跟團遊,還包含了深度社交和對團友的信任。

這裡你可能已經發現,人們旅行其實不會拘泥於選擇哪種出行形式,而在於產品和服務的設計有沒有很好的滿足需求,一切對跟團遊的誤解都來源於現有跟團遊的產品設計和服務體驗沒有擊中使用者的需求。

—2—

換個角度看《自由行

想想如果你要去歐洲旅行,從簽證到機票、從酒店到交通、從景點門票到當地玩樂,如果完全自由行,第一次去歐洲得花多少時間去研究才能保證一場還不錯的旅行,才能知道怎麼樣是最節省時間的、酒店訂哪個最方便、體驗有哪個不可錯過、景點怎樣不用排隊...一個去過多次歐洲的人我覺得都很難保證說把歐洲玩的深度,何況一個未曾到訪只靠攻略和谷歌的用戶。

我一直覺得自由行這種型態是“流量生意”,適合OTA和大的流量平臺,因為機票、酒店、玩樂、單品都足夠的標準化,只有標準化才可以規模化,這個模式很適合平臺,標品生意的思維就是過流量。

2017年以後的旅遊創業更多的是圍繞跟團遊?直到〈KKDAY KLOOK〉出現在市場甚至在未來,自由行型態創業開始萌啟開起自由行的交易平台的模型。

因為2017年以後流量更貴,融資更難,依靠燒流量拼補貼拉使用者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了。換句話說,自由行也是最容易做的,因為淡化了旅行社的服務價值,依靠技術手段和API對接就完成了標品的覆蓋,這裡面缺少溫度和人的服務。也因為和使用者沒有更深度的服務和交互,無法在旅行社和用戶之間構建起足夠的信任,但KK, KL的產品服務平台補足這幾方面的不足及缺點,自由行產品的平台非常不好搭建。依靠〔補貼〕吸引而來的洶湧流量,補貼過後也毫不留情的洶湧而去。

一個自由行用戶出行結束以後的好評,要區分來看哪些是真的為服務點讚,哪些是為硬體和設施點讚,一個去馬爾地夫歸來的用戶她的體驗不會差,她的好評很可能都是因為馬爾地夫而不是因為服務,你幫使用者預定了安縵,這個好評是安縵不是你的。

朋友圈裡經常看到一些同行朋友曬客人好評的截圖,來表達自己服務的優質,很想提醒是不是真的因為你的服務而有的這個好評,有沒有提供服務的價值,是不是真的因為你服務流程的用心設計,是不是可持續可複製?否則好評只是來源於運氣和偶然,你的好評可能和你沒關係。

— 3—

相反,跟團遊是最難做的,要真正做出一條好的旅行產品,需要從產品設計、服務流程、領隊培養甚至使用者運營下很多的功夫,可能需要產品經理的實地考察和用心挖掘,才能真正找到原創設計、深度好玩的當地體驗,還需要真正和使用者做朋友的長期經營心態,找到價值認同的領隊,不斷傳播溫度和旅行價值觀。

在流量越貴獲客成本更高的今天,跟團遊不再適用“〈過流量〉”的思維,需要的是將流量變留量的經營思維,珍惜每一個面對使用者服務的機會,不斷積累用戶的信任和口碑,堅持長期主義的產品和服務設計,真正做到使用者為先,體驗第一。

raw-image

個觀念的轉變太難太難了,需要創始人具備長期主義的價值觀,在商業的道路上兼具溫度和情懷。具體來說:

對產品和服務:
服務並不難,難的是紮根最後100米,把每一項服務看得精準,看得小,看得深,真正的發內心的服務每一位旅行使用者,無論何時何地和面臨何種情況,將心比心,首先想到的都是用戶體驗怎麼樣。

對旅行的認同:
旅行不僅僅是到達某地,更要新鮮有趣、有個性、有深度、有獲得

對於產品設計:
好產品是一切的前提,也是公司生存的根本,產品設計必須原創、親自踩線和考察,產品一定要好,一定要好,一定要好,不能欺騙和消耗用戶的信任。

所有的產品設計,大到出境跟團小到citywalk,都有明確的產品標準和流程,過程很清晰,方法可複製,哪些能做,哪些傷害用戶信任的事情堅決不能做。

所有的產品都是針對使用者的解決方案,解決的問題是遊客如何快樂,每個用戶每次出行都可能有不用的旅行場景,送給妻子的一次蜜月/帶家人的一次度假/帶孩子的一次親子時光,每一個產品都要有使用者思維考慮背後的需求和心理感受,他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會有這次旅行,我們能不能為他的這次旅行做點什麼,能夠多給他一些快樂。

對待用戶:
和用戶是彼此認同和尊重的朋友,感謝用戶信任並選擇,同時也要值得這份信任,只有信任和靠譜,才能帶給用戶確定性和穩定的預期,因為這個確定性,他才能放心的選擇我們,並且推薦給身邊人,真正把旅行交給我們。

對於運營:
數字的背後是人,所有決策的考慮都是體驗為先。

旅遊行業賺快錢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或者越來越難了,僅僅依靠資訊不對稱的商業模式,會活的一年比一年差。對未來,只要價值觀層面的理解和堅持,才能走的更遠。

如果你正在或即將從事跟團游的創業,有這麼幾個關鍵字分享給你:

產品原創、服務設計、場景社交、深度體驗、純玩有趣、真誠用心、長期主義、信任和價值觀

產品原創:為什麼要強調原創和設計?

旅遊行業的發展很多年來一直圍繞著傳遞價值,也就是管道,解決的是怎麼賣的問題,接下來的行業發展將更多地圍繞價值創造,也就是回歸產品設計和生產本身。

每一條線路都需要合適的人去到目的地挖掘和考察,真正找到有趣好玩的體驗,這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情,需要很多成本,需要長期堅持,還需要產品設計的變現能力,畢竟代理別人的產品是最簡單快速的事情。

服務設計:從首次諮詢、客服對接、領隊服務、用車選擇、活動組織等對客的關鍵環節都要精心設計。

場景社交:也許跟團遊的行程安排中,在相互舒服的情況,可以適當的做社交引導,很多人願意社交但不願意社交的開始,一個領隊將相互不熟悉人的融合在一起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情,但做好了,會增加獲得。

深度體驗:深度體驗有兩點

1是深度:景觀層面要貼近目的地真實一面,自然人文是最真實的樣子,當地人生活是最真實的樣子,今天很多熱門的旅遊景點除了風景其他都“長的差不多”,這不是深度體驗。

2是體驗:深度體驗的使用者需要有參與感,有動手和參與環節。純玩有趣:這是一個不用多說的標準。

真誠用心:和用戶做朋友,和用戶做朋友,和用戶做朋友,一切不會對朋友做的事,都不要對用戶做。

長期主義:在旅遊行業依靠流量思維賺快錢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只有堅持長期主義,才能建立起差異和信任,才能走的長遠。

信任和價值觀:信任是最重要也是最持久的流量,所有的旅行最後都會回到價值觀上的認可和選擇。

總結一下

跟團遊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未來依然會長期存在,只要有旅行用戶基礎的功能性需求需要滿足,傳統跟團遊就仍然會存在。

「旅遊行業未來機會回歸到人的服務價值上」

真正做好跟團遊需要創始人有旅行價值觀上的長期堅持和認同,拿出和用戶做朋友的心態,堅持長期主義,也許在跟團遊這件事上,慢慢走比較快。

關於跟團旅遊,你有什麼精彩的觀點,身邊有沒有做的不錯的公司,歡迎留言。

-En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opli-avatar-img
2022/01/14
團遊還是會繼續存在,只要是交通比較不方便,或是管制較嚴格的地方,都還是會需要跟團的。
avatar-img
新旅遊/K社長的沙龍
23會員
84內容數
疫情的反復導致旅行社業務的持續低迷,今天的話題并非討論開展副業來保證企業的持續生存,而是聚焦旅行社的核心產品,團隊遊業務該如何發展,如何最大程度的避開疫情的影響…… 疫后旅行社市場的變化值得我們細心觀察小心應付
2022/05/31
不僅僅是2022年,今后幾年的旅游業宜整合、盤活、提升,輕投資,少建設,重運營,多保護,高創意,軟推廣。 2022年,老項目宜整合,老資產宜盤活,老景區宜提升,新項目把握好方向和路徑,務要精準定位,唯獨不要輕易重投資。
Thumbnail
2022/05/31
不僅僅是2022年,今后幾年的旅游業宜整合、盤活、提升,輕投資,少建設,重運營,多保護,高創意,軟推廣。 2022年,老項目宜整合,老資產宜盤活,老景區宜提升,新項目把握好方向和路徑,務要精準定位,唯獨不要輕易重投資。
Thumbnail
2022/05/28
摘要 在觀光旅遊時代國家地方級景區極大地啟動並推動了旅遊業的規格化發展,但是,隨着休閑渡假旅遊時代個性化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非標準化、高品質化、個性化的旅遊體驗及旅居渡假生活本身已成大勢所趨。 (朋友)
Thumbnail
2022/05/28
摘要 在觀光旅遊時代國家地方級景區極大地啟動並推動了旅遊業的規格化發展,但是,隨着休閑渡假旅遊時代個性化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非標準化、高品質化、個性化的旅遊體驗及旅居渡假生活本身已成大勢所趨。 (朋友)
Thumbnail
2022/05/27
同為東亞,無論是台灣地區,還是日本,當下他們的一些小創意、小情感、小藝術在農業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值得大陸學習。在當下農文旅結合的情勢下,“農業+文化+藝術”跨界合作具有極其廣闊的前景,當農業遇上文化創意,農耕文化、現代藝術、地域文化會給農業開啟一扇無比想象的空間,會給農業注入可思議的活力。
Thumbnail
2022/05/27
同為東亞,無論是台灣地區,還是日本,當下他們的一些小創意、小情感、小藝術在農業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值得大陸學習。在當下農文旅結合的情勢下,“農業+文化+藝術”跨界合作具有極其廣闊的前景,當農業遇上文化創意,農耕文化、現代藝術、地域文化會給農業開啟一扇無比想象的空間,會給農業注入可思議的活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你喜歡自由行嗎?了解自由行嗎?這篇文章告訴你我10年來自由行的體悟與心得。
Thumbnail
你喜歡自由行嗎?了解自由行嗎?這篇文章告訴你我10年來自由行的體悟與心得。
Thumbnail
在旅遊方式中,自由行已經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選擇,相較於團體旅遊,自由行具有更大的彈性,可以更自由地安排時間和行程。
Thumbnail
在旅遊方式中,自由行已經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選擇,相較於團體旅遊,自由行具有更大的彈性,可以更自由地安排時間和行程。
Thumbnail
摘要 在觀光旅遊時代國家地方級景區極大地啟動並推動了旅遊業的規格化發展,但是,隨着休閑渡假旅遊時代個性化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非標準化、高品質化、個性化的旅遊體驗及旅居渡假生活本身已成大勢所趨。 (朋友)
Thumbnail
摘要 在觀光旅遊時代國家地方級景區極大地啟動並推動了旅遊業的規格化發展,但是,隨着休閑渡假旅遊時代個性化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非標準化、高品質化、個性化的旅遊體驗及旅居渡假生活本身已成大勢所趨。 (朋友)
Thumbnail
為什麼選擇了團建話題進行討論? 旅行團建是一個疫情期間比對容易起量的業務,選地接交流群內有過很多次激烈的討論。 面對團建這麼大的增量市場,我們也看到很多旅行社確實不知如何下手,不夠了解用戶,也缺少策劃能力。
Thumbnail
為什麼選擇了團建話題進行討論? 旅行團建是一個疫情期間比對容易起量的業務,選地接交流群內有過很多次激烈的討論。 面對團建這麼大的增量市場,我們也看到很多旅行社確實不知如何下手,不夠了解用戶,也缺少策劃能力。
Thumbnail
你也可以用聽的😀 一直在想,旅遊業發展到今天,到底還有哪些創業機會? 時至今日,大家發現還有的創業機會已經不多了,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很多細小的領域和機會都被人寫去,無論你想到的沒想到的方向,隨便搜一下都有好幾個APP在做。 從線上遊客數量來說: 從旅遊需求來說: 從產品供給來說: 總結:
Thumbnail
你也可以用聽的😀 一直在想,旅遊業發展到今天,到底還有哪些創業機會? 時至今日,大家發現還有的創業機會已經不多了,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很多細小的領域和機會都被人寫去,無論你想到的沒想到的方向,隨便搜一下都有好幾個APP在做。 從線上遊客數量來說: 從旅遊需求來說: 從產品供給來說: 總結:
Thumbnail
提到跟團遊似乎我們印象中首先想到的是大巴團、人數眾多、進購物店、很凶的導遊和很差的體驗,也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未來是自由行的天下”,今天想來聊聊我對跟團遊的一些理解。 — 1— 傳統跟團遊顯然不是今天想討論的重點,我想和你分享的是跟團游的未來可能會是什麼? 那跟團遊可以滿足剩下的兩層需求嗎?
Thumbnail
提到跟團遊似乎我們印象中首先想到的是大巴團、人數眾多、進購物店、很凶的導遊和很差的體驗,也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未來是自由行的天下”,今天想來聊聊我對跟團遊的一些理解。 — 1— 傳統跟團遊顯然不是今天想討論的重點,我想和你分享的是跟團游的未來可能會是什麼? 那跟團遊可以滿足剩下的兩層需求嗎?
Thumbnail
此時進場相對成本低 就看你敢不敢 回顧2020年,對旅遊業來說是沒有人經歷過的戰爭 以往的SARS所累積的經驗,只能對應短時間的攻堅戰.....
Thumbnail
此時進場相對成本低 就看你敢不敢 回顧2020年,對旅遊業來說是沒有人經歷過的戰爭 以往的SARS所累積的經驗,只能對應短時間的攻堅戰.....
Thumbnail
👉首先說:我個人不這麼認為 上篇我們談到「旅行社的存在價值清楚明確,同時也環環相扣密不可分」這篇來深入談談Why?
Thumbnail
👉首先說:我個人不這麼認為 上篇我們談到「旅行社的存在價值清楚明確,同時也環環相扣密不可分」這篇來深入談談Why?
Thumbnail
這是產業微觀系列文的第二篇,也是前文 ”產業微觀系列文章﹙一﹚ 觀光旅遊業的演化與轉變” 的續章,主要是要介紹因應旅遊業的演變而衍生出的一個新興附屬產業 – 自由行包車旅遊。   前文提到,旅遊業 ...
Thumbnail
這是產業微觀系列文的第二篇,也是前文 ”產業微觀系列文章﹙一﹚ 觀光旅遊業的演化與轉變” 的續章,主要是要介紹因應旅遊業的演變而衍生出的一個新興附屬產業 – 自由行包車旅遊。   前文提到,旅遊業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