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珂拉琪《Deus Ex Machina》新專輯 心得感想&我流解析-不被理解的痛楚該如何治癒?儘管用音樂控辯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8 分鐘



更新:12/23發布新曲〈機械降神〉、〈徒花水月〉、〈極樂金花〉、〈鏨頭長命〉、〈千屈菜〉以及新專輯名稱《Deus Ex Machina》,完整了整部專輯最後的內容,將於後續進行整部專輯的分享!





2024年快要過去了,今年5月珂拉琪投稿了〈血母蔭身〉、〈3月桃花〉兩首作品,同樣不講武德在夜半上架,引起不少粉絲的暴動(?)。接著7月上傳修正編曲與細節的舊作兩首〈紅弁慶〉與〈蓮花空行〉,似乎暗示要出成一張專輯的意圖,尤其是〈蓮花空行〉舊名為〈蓮花空行身染愛〉,新版本將歌名剪裁後更適合搭配成系列,也側面印證〈蓮花空行〉在當初就非安排進上一張專輯,珂拉琪有另外的想法。最後是10月登場的〈空華亂墜〉、〈謀殺石蓮〉,讓整體專輯的風格有更強烈的定調。


5月聽新曲的時候就充滿了震撼,一直很想寫些心得,最後因繁忙而作罷。攢存各種想法到了現在,刻意不去翻看相關的評論與解析,只想以最純粹的心情來談談這次幾首新曲,所以這個心得可能理解上有些偏差,但我個人很喜歡單純閱讀的心得,也很適合到時候跟完整的成品互相印證。我猜大概今年底或明年初就會有兩首新曲,以及新專輯封面主題公布了XD


以下心得因我對音樂編曲認識淺薄,偏向就歌詞內容來陳述感想。



導論


這六首曲目的主題,在我聽〈血母蔭身〉與〈3月桃花〉的時候並沒有特別強烈的感觸,但能感受到珂拉琪在寫關於「不被理解的痛苦」這個主題;〈血母蔭身〉乍聽之下與〈蓮花空行〉很相似,都是一種戀人之間的情意,然而細細品味會發現,〈血母蔭身〉給我一種《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的感覺……隱隱覺得裡面的故事沒有那麼簡單。而〈3月桃花〉則帶來自暴自棄的嘲弄,加上老人家常說三月桃花癲,或許是某種雙極性情感障礙的隱喻,讓我覺得這一系列蘊含了某種隱微的沉痛,彷彿蓋在紗布底下的膿瘡。


到了重新編曲的〈蓮花空行〉與〈紅弁慶〉,可以隱隱感受到前段的主角正在承受某種苦痛,一邊是思念之苦,猶如《千年女優》的亙古追尋,或是有更多隱喻,因為有個遂來忘記自己的名,給我一種《神隱少女》的感覺;一邊則是表達身為創作者感受的〈紅弁慶〉,思想被壓抑得脆弱微小,卻仍想發聲的意圖,也奠定後續曲調激昂的控辯。


〈空華亂墜〉讓我想到〈舞女〉這首歌歌詞:「啊哈~誰人會凍瞭解做舞女的悲哀,暗暗流著目屎也是擱甲笑嗨嗨」,在前幾段歌詞腦袋勾勒出「電子花車酬神戲」的畫面,尤其是連結到最後那段「像我這樣的表演者 抱歉真丟臉」,似乎表現出有些不入流的演出者形象,像是展場女郎,或是辣妹舞團,這樣的表演者的自我質疑與被眾人批判的痛苦。在編曲與歌詞中則加入了日式能劇的元素,也隱約有種「被附身」的非自我感受。


〈謀殺石蓮〉則是展現出原住民被掠奪的畫面,是我最喜歡的一首,邊聽邊哭,而且重唱的方式讓時空恍惚交錯,好喜歡後段那個宇宙阿美族戰艦宣戰的反抗景色;即便展現了抵抗他人侵略的氣魄,但這終究是機械降神的想像,在現實中卻沒有實際的成果,這樣的現況令人感到悲傷。


相較前張專輯《MEmento·MORI》,這次的的幾首新曲私人性質更重一點,像是〈3月桃花〉有影射演員阮玲玉與《桃花泣血記》,而其他作品似乎都有其藍本可以探詢,並且都是以人物角度出發撰寫歌詞,蘊含藝術創作表演者的反覆煎熬,更唱響了整個世代的悲傷與痛楚,藉由人物的苦楚來控辯世間。


關於前張專輯這邊當時也有寫一些歌曲心得解析,若有興趣歡迎點擊閱讀:



很喜歡這幾首作品展現不同面向的悲痛,透過隱喻與唱詞,似乎能隔著幕紗嗅聞到後頭的腥血氣味,以及陳舊乾涸卻仍黏稠的膿黃,隨著歌曲行進而擠壓出來,讓人感受到一股股悲傷惆悵,卻對這些現況無濟於事的嘆息。


或許藝術從來改變不了世界,再怎麼控訴都無法得到真正的尊重與理會,但透過這樣的聆聽與傳播,或許多少能在人心裡種下些什麼,同時對有同樣感觸的人,也是一種純粹的治癒吧。音樂是種聲音、心靈毫無保留的呈現,無語訴說著世界另一重樣貌、他人無從得知的苦楚,總是有人會停下來諦聽凝望──儘管無法改變,但這樣就夠了。


接下來會按照喜歡的順序來解讀每首歌的詞曲,非常的我流,有些可能要符合自己認為的脈絡所以強行聯想,可以當作是純粹的異想XD



〈血母蔭身〉




第一次聽以為〈血母蔭身〉是在講與戀人生死離別的一首歌,然而隱約察覺其中幾段歌詞不太對勁,不太像是一般對等情侶會有的形容。後來細細挑出其中比較有暗指的詞句,才驚覺這首歌可能是在講類似《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孩子對高權勢的強暴者從感受痛苦慢慢說服自己這是「愛」的過程。


一開始是從「被糟蹋的過去 全都想起來」開始,下一句卻是「等你最後將我牽起 好嗎?」,讓人覺得這似乎不是一段正常的關係,比較像被PUA後的情緒反應。


而前面的「你有力的手將我牽進你青綠的樹蔭」,彷彿暗示對象是具有權勢與能力者,而青綠的樹蔭我個人認為很像是指涉男性的身體......男性很常會被比喻成樹,尤其青綠代表這個人風華正盛。而後面出現全曲唯一的日文「天啊、我好像染上感冒(風邪)」,更有一種被病毒侵染,卻不願意承認這種意亂情迷是不好的,因此用有些隔閡的日文來隔開這種亂倫感,好讓不適感不會太嚴重。(我覺得這段處理超好的,讓人一開始不會察覺不對勁,後來才會發現其中深意。)


如果是一般不被祝福的戀情,我覺得就不會有開頭的「惡鬼嚎叫」,以及「刀鋒出鞘」、「鎖鏈」的聲音,這些都暗示歌曲中展現的並非簡單的關係。尤其還有「群獸吞月」這段,我覺得被強暴某種意義上也算是被野獸給玷汙了吧......即便如此,所謂的「愛」也讓受害者為加害人獻上了祝福。


〈血母蔭身〉的歌名與歌詞中,可以推測其中一人陷入了死亡狀態:「前陰已謝,後陰未至,中陰現前。」,中陰身便是此生至來世的過渡期,有點類似靈魂在世間徘徊的狀況,而〈血母蔭身〉的血母是子宮的意思,也與孕育小孩有關係,甚至可以引申為「出生前的那段時間」,也與中陰身的概念相吻合。


中間的「銀色繩索」很像是黑白無常拘魂的道具,另外在日本也有祝儀袋上繫上「水引」的文化,用於弔喪的水引只有黑色、白色與銀色。可以猜測開頭的聲音組合(鬼叫、刀出鞘、鎖鏈聲),其實就暗示這是一場審判,由鬼差將人給拖入十王殿的畫面呈現,也就代表強暴者是有罪的……卻也只能在死後給予審判了。


然而被傷害的孩子,儘管過程中是痛苦的,卻同時也因為加害者曾帶來的柔情而感到迷茫,很難意識到自己是受害的一方,甚至會為加害者辯解。當一切戛然而止,就什麼都無法彌補,那些苦痛又需要花多久才能癒合呢?而美化的回憶又要到何時才會揭開傷痛的面紗?這一切都令人感到更加難過。


後來去查了《桃花泣血記》(結尾的兩句歌詞似乎出自於此電影),發現其實有些內容是可以對上的:阮玲玉飾演的林小姐,與青梅竹馬的地主兒子之間的戀情,門不當戶不對的一對自然遭受各種非議,最後地主兒子也被包辦婚姻,顯現出軟弱的脾性。而林小姐則在懷孕生下地主兒子的孩子後,身體日漸虛弱,最後孤獨死去。彷彿只有在死後,才能獲得對方家庭的承認。


其實帶入歌曲裡也是能吻合的,畢竟地主兒子一下要金屋藏嬌,也沒辦法貫徹到底,而林小姐有小孩代表他們之間有親密關係,最後卻落得被拋棄的下場,香消玉殞令人唏噓不已。


很喜歡〈血母蔭身〉中講述一段悲劇的隱晦,最後人生親像桃花枝的感慨,不是花開便是花落,更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悲愴。而且曲調柔和,帶點無奈惆悵。我特別喜歡最後那句「未來」的唱腔,有種腳步虛浮卻又得走下去的力道,挾帶陣陣嘆息,撫過桃花枝後便消失在風中。



〈蓮花空行〉




第一次聽到〈蓮花空行〉想到的會是〈苦海女神龍〉的凜然形象,尤其又有〈望春風〉的春風少年,一幅苦戀的形象呼之欲出。後來細細品味之後,又感受到有如動畫《千年女優》那樣千年追尋的輪迴,已經不曉得對方面容如何卻仍思念纏身,陷入無法解脫的苦痛生命。


〈蓮花空行〉中間有插入一段〈這該死的拘執佮愛〉的歌詞,「寫一首歌」這句在意境上也有進行連動,彷彿在為〈這該死的拘執佮愛〉做另一方的補述,用思念來帶入看著遠行的人而無法追上,彷彿懊悔著當時沒有跟上愛人的心情。


很喜歡新版的「愛你的傳說寫在上面 感情於是越飛越高」,中間那段換氣般的停頓,讓那種思念的苦楚愈發顯著。而加入了跟家權的輪唱,彷彿有種生死兩隔的對答感,是一個很優秀的改動。新版的節奏感也更強了,同時加強了主角在論述時的魄力,也讓悲傷的思念更加凸顯。


真的滿喜歡新版加強節奏還有加入細碎的電子鈸聲,鼓聲運用上更加熟練,整體呈現細緻不少,也加強了想表達的意象,能把已經很優秀的作品再修整到更上一層樓,真的很不容易。還有火車的聲音代表遠行的人……這些意象又更加明顯了。


過去曾寫過《千年女優》的相關心得,不知為何〈蓮花空行〉的概念一直讓我聯想到這部作品。其實在《千年女優》裡面也有多次運用蓮花的意象,蓮花的花語是純潔,而《千年女優》想表達的是純粹的追尋,似乎都與〈蓮花空行〉有其呼應之處:都是受情所困,追尋到連自身是誰都忘卻。不過也有可能是我太喜歡這部作品的關係XD


「由本自性清淨故,令諸愛染悉無垢。」第一版本的〈蓮花空行身染愛〉,或許就是取自愛染明王,而愛染所指涉的是「受情感折磨苦痛眾生」,整首歌表達執迷情感的苦楚,跟這段話其實是相違背,卻也顯得就算我們自性無垢,卻也受各種貪嗔癡所迷惑,陷入痛苦而不自知,認為這樣的狀況才是人生的酸甜苦辣,並且繼續執著下去。


我猜猜這首可能會被編到第一首吧……因為編排的方式很像上一張專輯的風格,都是帶有故事感的敘事曲,同時〈蓮花空行〉也帶出了「蓮花」的純粹,覺得這一張專輯真的很適合用蓮花當作主要意象,每一個受到傷害的人們都是純潔的,懷抱著某種單純理想而被現實殘害,也因此才令人覺得更加感慨。



〈紅弁慶〉




〈紅弁慶〉的開頭會讓我想到《Cytus》這部音樂遊戲初期的音樂風格,非常的清新且充滿活力,鼓聲節奏也很歡快,彷彿稚氣的孩子隨意歌唱般的開端。而且這首也運用很多日文的雙關詞,如「青蛙」與「回家」是同音,還有許多音近的地方,整體風格因為文字遊戲而顯得較為俏皮。


然而歌詞展現的彷彿是晚上在練唱被鄰居敲門抗議,雖然只能被迫讓聲音便小聲一點,卻仍不屈服依舊想展現自己心情的堅持,猶如日本武士弁慶即便身中萬箭,卻未曾跪下,直挺挺死去的勇武。這樣的意象套入「即便被人非議,依舊要表達自己想法」的創作者中,是能感受到其中的壯烈的,儘管曲調是如此的歡快。


所以才會有最前面的「隨時都能掉淚的那段日子」,最初創作時的赤誠是最閃耀的,在後面因為受到更多人關注而遭受壓抑,甚至是被吞食、掏空,彷彿都象徵原本閃爍自由的音符被某些看不見的事物給奪去了,必須要更小心翼翼、心懷歉疚地製作作品。


很喜歡用「雨滴」來形容靈感或者說是音樂降臨的時刻,甚至是因為感受悲傷而產生想創作抒發的念頭,無論是「雷雨」般的激昂,抑或是涓滴細雨的流轉浸潤,都是創作者在創作或是演奏時的至福時刻。而無法欣賞的愚鈍心靈,就如同「沙漠」一般乾涸無趣,像是被溫水煮的青蛙渾然不覺,是相當委婉卻也驕傲的嗆聲。


「監視器」跟「ナニモノ」都代表著他人的視線、對作品的評論,加上捕風捉影的眾口鑠金,讓被關注的創作者無法隨心所欲創作,這是屬於創作者的痛苦。可即便這樣,「弱小的心臟」依然想鼓動,以創作證明自己的存在,正如我們想透過創作在世上刻下淺淺一痕。


「不好意思打擾了」是與眾口妥協,但〈紅弁慶〉的精神是創作不屈的證明。覺得這也是珂拉琪在創作上的心聲,會讓同樣有在創作的人心有戚戚焉。雖然是很輕快的曲調,但整體歌詞內容滿強硬的,連彬彬有禮都有些諷刺的意味,個人很喜歡〈紅弁慶〉這種蘊含嘲弄但更多是表達個人感受的歌曲。



〈3月桃花〉



觀看〈3月桃花〉歌曲影片的留言中,多是說這首歌有許多與知名影星阮玲玉生平呼應的地方,甚至連死因都是吞安眠藥自殺,也與歌詞中的紅色藥丸與藍色藥丸有關。而紅藥丸藍藥丸則是出自於《駭客任務》系列,紅藥丸知曉現實殘酷,而藍藥丸則諭示耽溺於愚昧的和平中,繼續一無所知地生存下去。


尤其歌詞中又有「如果一成不變的明日也將到來,請在另一個世界叫醒我」除了是與阮玲玉服用安眠藥沉沉睡去這點相應外,更揭示了過於狷介的人們最後的抉擇:與其活在虛偽的和平中,不如直視殘酷的真實世界,即便這只會令人感到沮喪痛苦,卻也是不能逃避的真實。


在歌詞中有一句「我不敢相信我曾想變得跟你一樣」,或許暗示著主角在過去也昏庸追逐著名利,後來才漸漸醒覺過來。正因為見證了醜陋的真相,無論是人們獵奇的心理、高談闊論放冷箭的卑劣人性、醜陋城市的虛偽冷漠,都如地獄一般令人難受,也讓人產生了「放棄的話就能變得快樂」的念頭:放棄爭扎選擇同流合汙,跟大家沒有不同就沒有煩惱了。


再說,清醒過來不願與大眾浮沉的少數者,對選擇逃避現實的大多數人來說,無疑就跟瘋子沒什麼兩樣,因為看世界的角度截然不同。或許也呼應了曲名〈3月桃花〉可能蘊含的「三月桃花癲」的指涉,清醒之人像個有躁鬱症的患者一樣,是不受控制、充滿激情同時與自我懷疑,天才與瘋子並存的模樣。


自古有許多罹患躁鬱症的人們成為明星,但大家往往都讚嘆他們充滿激情靈感的一面,當他們展現才華時,表演出大家都能接受的「表面和平」,在這些癲狂背後的清醒絕望,又有多少人會想去了解呢?我想這就是這些直面真相的人所面對的孤獨吧。


覺得〈3月桃花〉不只致敬了阮玲玉這位知名演員,更展示不為人所理解的絕望孤獨,這一切卻用自嘲的曲調悄然帶過,相較〈紅弁慶〉的固執倔強,〈3月桃花〉則展現藝術家自我厭棄的情節,以及對於世人膚淺表面的批判;多少最後選擇自殺的天才,都是受不了這種太過清醒的絕望孤獨呢?



〈空華亂墜〉




比起〈3月桃花〉看透真實而選擇不同流合汙、囿於孤獨的自厭自棄,〈空華亂墜〉則展示另一道選擇的方向:即是為了功成利祿,而選擇讓自己被虛幻的「鬼魂」附身,迎合眾人的期望來去表演,得到不是出自於「自己」本心的榮耀,最終在墮落間心漸漸死去的狀態。


這首歌引用很多印度佛教神話,尤其是其中的「見人如須彌,高崖攀不起」,其中的「須彌」在古印度教對地理的認知中,有「四州說」的說法──大地是像蓮華,須彌山在中間,四大洲像四花瓣圍繞須彌山。


以上資料引用自維基百科:


而引言中的:「一翳在眼,空華亂墜。」覺得就是與佛在講道時「天花亂墜」的場景完全相反的狀況。真正的天花若比作「真理」、「第一義諦」,空華則是「虛妄」、「著相」的狀況,所見的前程似錦都不是真實,追逐的名利到頭來都是虛妄成空。


回到「見人如須彌,崖高攀登不起」大致上是在說看到高頂上的成功者(虛幻的頂點),是那樣遙遠而高攀不起,而象徵真理的「佛」所在之處,則因為執迷過於沉重而邁不開步伐。而對成功執迷的時候,也會產生忌妒成功者的狀態。


「泥眼面現形」這句歌詞,使用了能劇中跟「泥眼」與「生成」的概念,代表著人逐漸從嫉妒產生怨靈,而這怨靈可怖至極,甚至化為「般若無聲」的憤怒恨意形象。(這還是女性專屬的象徵)


──「泥眼」這種面具主要用在高貴的女性因嫉妒而憤怒,同時又壓抑著怒意的瞬間。一般來說,化為「生靈」(恨某人恨到入睡後會靈魂出竅去詛咒他)的場合都是使用泥眼。


──其中的「生成」比較不同於其他四者的是:這個階段已長出短短的角跟利牙,嘴角開始裂開開始有了鬼的形貌。根據記載,該面之所以稱為「生成」是因為「比般若稍微缺少一點點,角開始”生成”的面」。換言之,它所描繪的是接近般若的前一個瞬間。(大概是女友或老婆核爆前最後0.001秒)


以上資料引用自〈怨靈系「能面」概論:生成、中成、真成〉:


而如上資料所示,戴上能面具不稱戴上,而是某種「附身」的狀態,「心臟填滿了聲,失去控制」展現了在追求極高成就時,那種喪心病狂的狀態,已經漸漸化為惡鬼,與醒覺越來越遠,隨濁世浮沉,失去自我。


其實一直覺得這首歌很像《藍色恐懼》的主角未麻的心境與表現……都是在追逐夢想的途中,漸漸失去自我:想要變成「完美」的演員,又得拋下多少的自我?


不免再來推推過去寫關於這部作品的相關心得解析:


然而〈空華亂墜〉的主角真的是對自己的狀態無動於衷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人就不會感到痛苦了。人會產生解離狀態的原因,據說是因為現實與自我認知差距過大,是一種心理的保護機制,於是在對真實世間隱約清楚的狀況下(歌詞前段提到「拔掉眼睛你就比較輕鬆」,其實代表想要對那些世人目光視而不見),即便一直很想自我了斷,卻不斷用「若是開始就一定要成功」的自我催眠,來讓自己達到無視一切批評的「惡鬼」形象,成為最終站在頂點的女王,不可一世的加冕與永恆墮落。


即便已經站在高點了,在地獄裡尋得自己追求許久的事物,爛成一朵最美麗的花,最後卻仍是清楚這樣拋棄本心的表演者,是最丟臉的存在。


超喜歡〈空華亂墜〉純熟運用各種不同典故暗喻,呈現出人心幽微的變化與掙扎,將最強烈的措辭猶如遊戲一般以音樂編排,讓人可以細細品味。我覺得這首在充滿玩味上製作得超好,而且除了佛教典故與能劇之外,還有像「水中月」這樣出自於李白詩詞的化用,真正做到不著痕跡將不同文化的內涵給縫合在一起,天衣無縫的針法令人驚嘆。



〈謀殺石蓮〉




壓軸就是最喜歡的〈謀殺石蓮〉……喜歡這首歌的原因無他,就是裡面的沉痛控訴聽了我會哭,而且一直哭停不下來,尤其是在輪唱的時候整個噴淚。我覺得這是一首很悲傷的歌,在聽的時候一直想到〈是誰殺了知更鳥〉,在美好的事物死去之時,只剩下萬物哀悼跟審判,卻怎樣也拯救與補償不了原先美好而殞落的事物。


這不禁讓我想到排灣族少女的「阿臺」的故事。阿臺是清領時代時牡丹社的排灣族少女,據說才12歲,在1874年日軍攻打牡丹社時(牡丹社事件),就被生擒活捉並帶到日本東京,接受日語教育與日式品德教育,最後在幾個月後送「阿臺」回到部落,阿臺卻因為適應困難而終日恍惚,不久後便死去。


詳細資訊可以參考「聚珍台灣-周婉窈老師專欄-〈牡丹少女小台「被」渡日留學記〉」:


據說當時的日本人認為「生蕃」生性本就兇蠻,難以教化,因此俘虜當時反抗者的女孩,希望透過自以為「高等」的文明來改變「阿臺」的本性,藉此闡揚文化的優越感。當時我看到這個故事相當震驚,也為阿臺覺得難過,明明只是文化不同,孰優孰劣之有?而無論是清領時期、日治時期,抑或國民政府佔台,無一不貶低原住民的文化,甚至剝奪語言與文化,直到現在依然存在著許多歧視與刻版印象。


所以我會覺得「長得像花的草」,那個草字或許是日治時期對原住民稱呼為「蕃」,到後來又改為「番」,就像是開頭的「他們來我這裡採走我的草」,就像是砍掉了頭(靈魂),摘掉了文化的根源(身體),是最為殘暴的無知,同時也是最為沉痛的控訴:你已經砍掉我的頭了,又要奪去我的身體,將所有一切啃食殆盡。


然而即便控訴又怎麼樣呢?「你怎麼哭啦?」「為什麼不反抗?」加害者總是一遍又一遍用開玩笑的語氣,去說自己沒有歧視啦~然後一邊又在嘴「原住民都靠加分上台大不公平」、「你們原住民不是很會唱歌跳舞嗎?」這種歧視不斷發生在原住民的周遭。(我甚至不願意稱為這些刻板印象為微歧視,因為這已經是很嚴重的不尊重了。)


「你要我怎麼辦?」、「你還想要我怎麼做?」即便發出了這樣沉痛如狂風的吶喊,既吹不進城市,腐壞的文明人又何曾聽見?只會說「你們為何不努力振興啦」、「學族語又不實用」,繼續抱持文化優越感。這是現在社會中仍存在的不平等,我也能理解原住民青年對擁抱傳統文化的遲疑,也替這樣的現況感到悲哀。


這樣令人難過的文化除根,讓以往在族群傳說中閃耀的星體蒙塵、原本充滿生命的星球崩毀,原先熱燙的淚水都變為冰冷的現代機器,與所謂文明愈趨同化。這又讓人怎麼有能力去反抗呢?


(Ecce Deus ex machina)(快看,天外救星)

這一段的轉折是我最喜歡,同時也最難過的地方。因為這件事的解決方式,居然是要祈禱一個天外救星──也就是最沒邏輯的機械降神,起死回生來為文明發聲,試圖吹奏反抗的號角,用雷射炮掃滅一切文明的入侵者,守護最初的純潔。


而怒火化作太陽,或許是因為阿美族最主要的信仰,便是太陽神,也象徵著萬物之母,太陽圖騰更是最具代表性的。


──阿美族基本的信仰為太陽,太陽被稱為ina,是母親的意思。如太陽般的8角星圖騰,是阿美族最具代表性的圖騰之一,阿美族圖騰意義象徵宇宙星辰的力量,如同母親一樣的偉大,時時守護在子女身旁!


以上引用自「看見太陽-原住民產業平台」中阿美族介紹:



再者光束槍也讓我想到排灣族傳說中的毒眼巴里,那紅色的眼睛會發出有毒的射線,毀滅敵人。因為巴里太危險了,因此自己閉關在山洞中,最後也為了族人挺身而出,用射線消滅了侵略者們,最後也化為了檳榔樹。也是個令人難過的故事。


然而即便擁有復仇與反抗的怒火、雷射槍炮,天外救星這件事又是可能發生的嗎?一切或許都只存在幻想之中,現況只能讓人抱持著虛幻的祈禱,文明的踐踏者依然毫髮無傷,高高在上。


最後運用輪唱方式來呈現,真的是神來一筆。我覺得很像在表達文化生死的疊加態,既是生而為原住民的驕傲,擁有力量去捍衛自己的文明,吞下紅色的糖果覺醒獲得真理智慧,而另一面又是連最重要的太陽母親都被消滅,即便見證了真實智慧又如何?依然會被強勢文明踐踏消滅,可憐純真的石蓮花,純淨的文化的根。


想起以前為三地門撰寫專刊時訪問到了磊勒丹‧巴瓦瓦隆(ReretanPavavaljung)(排灣族藝術家)老師,就聽到一段印象很深刻的理想:大意是老師很希望原住民的藝術創作,能夠飛向宇宙與萬有心電感應,因為我們就是宇宙中誕生的;藝術是探索的媒介,唯有向外甚至向宇宙探尋,人才能找到自己的真實。雖然當時因為字數限制沒辦法寫入鄉刊內,但我真的很喜歡這段訪談,藉此銘記一下。


或許是因為這樣,我覺得原住民神話跟宇宙星體的契合度超級高,加之傳說中總是有各種星體的奇妙故事,信仰也與太陽星星世界萬物有關,擁有許多非常美麗的故事,因此這首歌也如故事歌一般,隱喻著令人難過的現實,歌詠無奈的詠嘆調。



尾聲


這次新曲六首,包含重新編曲的〈紅弁慶〉、〈蓮花空行〉,在曲調變化上更加豐富,之前聽《MEmento·MORI》這張專輯時,其實有發現編曲可能音樂敘事性的關係,所以比較不耐聽,對我來說是無法一直重複播放的歌曲,其中的敘事詩性質讓我只能挑個時間靜下心好好聽完一張專輯。


然而這些之前會覺得略顯沉悶的部分,在新曲六首中改善超多,每首歌因為本身完整度非常高,加上豐富多變的旋律,以及各種恰到好處的裝飾音效、情境聲效塑造,讓歌曲各自的獨立性非常高,且同質性降低,整體而言更加耐聽,是可以來個一小時馬拉松作業曲程度!


也發現說合作的技術人員更多了,讓珂拉琪的音樂注入更多豐富的細節變化,搭配夏子與佳權本就意涵豐富的歌詞與呈現的概念,都讓這塊「百衲被」完成度與藝術價值更高,相信每首歌都能吸引到與以往不同的客群!連我以前不聽珂拉琪的朋友,都能發現他的歌單裡默默出現珂拉琪的這幾首新曲XD


而且不得不說這幾首歌中,語種的混用技巧更加成熟,已經達到無論是台語、英語、日語或是阿美族語,其實聽到都不會有異樣感的程度,代表說這個語言在編排時,就已經跟音韻達到共鳴,愈發渾然天成,而能讓我的耳朵自動接受,並且沒有更好的呈現方式,真的是讓人感到驚嘆。


另一方面我不太在心得中區別語種的原因,是我並不覺得不同的語言有什麼過於特別的地方;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與溝通的橋樑,我想更注重的是「透過這個語言的文化底蘊」所傳達的意涵。而阿美族語的美並非陌生的語感,而是其中所想傳達的意念,吸引他人並與他人溝通、帶人進入那個世界觀的最佳媒介。對此,我真的覺得熟稔運用語言的珂拉琪,真的帶我進入了另一重的世界,透過音樂領略了所傳達的念想,在聆聽的時候都能感受到其中的誠意與澎拜的思緒,真的很喜歡這樣認真創作的珂拉琪。


一邊撰寫本文章的途中,也因為不斷聯想到新的資訊,而去透過意象安排來修正自己的想法,試圖去推想歌詞更深一層的本意,這或許是聽珂拉琪歌曲的趣味,可以不斷挖掘到新鮮的想法!而延續上一張專輯的意象,雨水、花等意象反覆出現,這次也增加了象徵真實的「紅色藥丸」,意象所蘊含的意義更加豐富多變,雨水用各種面向來呈現悲傷,而花的美好甚至一體兩面:虛幻名利的空華,與真實純潔的蓮花,很享受這樣各種不同意象交織的音樂世界,也很期待新專輯的面世!


最後引用很喜歡的一首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的詩:


〈鑽石就是雨滴〉


「我從生下來就知道

人生只有現在

悲傷會延續到永遠

淚水卻每一次都是新的

我沒有可以講給你的故事


孩提時只消凝視眼前的樹木

就會笑得渾身發顫

一天的結束便是夢的開始

人人都無緣無故地活著

我沒有可以講給你的故事


我覺得什麼時候死都無所謂

鑽石就是雨滴

分別的寂寥也如同電影

即使決不會忘記明天也照樣來臨

我沒有可以講給你的故事


河流的源頭深藏大地

因為相愛才看不到未來

受傷的昨天是日曆的標記

如今正波紋般地擴散

我沒有可以講給你的故事」


——〈鑽石就是雨滴〉,谷川俊太郎



我們的悲傷是與生俱來的,鑽石就是雨滴,不斷流下淚水苦痛掙扎是我們的人生。

即便沒有講給誰聽的故事,我們依然有自己內心的音樂,流轉浸潤著那傷透的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晨年古倉:藝文評論創作、專案企劃分享
11會員
71內容數
以文學、電影、遊戲不專業評論為主, 標案企劃撰寫分享為輔, 加上一點詩做為調料。
2024/12/09
蓮花,我想也是屬於主角的象徵,就像最後一幕升向宇宙那句:「或許我喜歡的是,一直在追尋他的自己。」是對於這番極力追逐的無悔,對於這段旅程的義無反顧,一個最為純粹的渴求,在無止盡的奔跑中呈現。
Thumbnail
2024/12/09
蓮花,我想也是屬於主角的象徵,就像最後一幕升向宇宙那句:「或許我喜歡的是,一直在追尋他的自己。」是對於這番極力追逐的無悔,對於這段旅程的義無反顧,一個最為純粹的渴求,在無止盡的奔跑中呈現。
Thumbnail
2024/12/01
《沉沒意志》的背景設定在2049年的台灣,有著濃重賽博龐克氛圍。比起大多賽博龐克背景的作品,探討主題大多聚焦在生命倫理、人工智慧與人類的區別、大時代下小人物創造的傳奇,本作更多是著重在「自由意志與立場選擇」的探討,運用賽博龐克背景來展現更加極端殘酷的立場衝突,也讓每個角色的價值觀更加突出。
Thumbnail
2024/12/01
《沉沒意志》的背景設定在2049年的台灣,有著濃重賽博龐克氛圍。比起大多賽博龐克背景的作品,探討主題大多聚焦在生命倫理、人工智慧與人類的區別、大時代下小人物創造的傳奇,本作更多是著重在「自由意志與立場選擇」的探討,運用賽博龐克背景來展現更加極端殘酷的立場衝突,也讓每個角色的價值觀更加突出。
Thumbnail
2024/12/01
——要怎麼紅?鬼才知道。妳做自己就好。 《鬼才之道》選用一個戲仿演藝圈的題材,來呈現整部電影的氛圍,而且還特意選用80年代的風格作為「鬼界」娛樂圈的背景,能讓人感受到復古氛圍之外,似乎也暗示這些死去的鬼比較多都是那個時代的人,因為透過類似集體潛意識的方式,塑造出那時代「綜藝節目」的效果。
Thumbnail
2024/12/01
——要怎麼紅?鬼才知道。妳做自己就好。 《鬼才之道》選用一個戲仿演藝圈的題材,來呈現整部電影的氛圍,而且還特意選用80年代的風格作為「鬼界」娛樂圈的背景,能讓人感受到復古氛圍之外,似乎也暗示這些死去的鬼比較多都是那個時代的人,因為透過類似集體潛意識的方式,塑造出那時代「綜藝節目」的效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就算世界擋在我前面猖狂的說/別再奢侈浪費」那種「被世界甩下」不願包容你心情的感受,與自己也不願放棄和世界溝通的心,僵持之下,成為若即若離的遊盪存在,每當進入充滿矛盾和無力感的情緒時,都會用〈尋人啟事〉安慰自己,至於還找不到情緒釋放點的話,請來聽聽這五首推薦歌。
Thumbnail
「就算世界擋在我前面猖狂的說/別再奢侈浪費」那種「被世界甩下」不願包容你心情的感受,與自己也不願放棄和世界溝通的心,僵持之下,成為若即若離的遊盪存在,每當進入充滿矛盾和無力感的情緒時,都會用〈尋人啟事〉安慰自己,至於還找不到情緒釋放點的話,請來聽聽這五首推薦歌。
Thumbnail
生活處處是創作,我們既是觀眾,也是作者。對故事的嚮往,與想著環遊世界、踏遍各地人文如出一轍,而故事的好壞,來自於是否能去蕪存菁,讓人吸睛。本週推薦歌曲,是生活,卻擁有獨特的觀察視角,這便是創作者可貴的地方。
Thumbnail
生活處處是創作,我們既是觀眾,也是作者。對故事的嚮往,與想著環遊世界、踏遍各地人文如出一轍,而故事的好壞,來自於是否能去蕪存菁,讓人吸睛。本週推薦歌曲,是生活,卻擁有獨特的觀察視角,這便是創作者可貴的地方。
Thumbnail
繼上次發行《路過人間》已過了三年,這次的新專輯滿滿十三首,完滿而真誠,相比於上張《路過人間》經歷年紀與人生的反思與幽微,《Dear Life》更像是涅槃重生,心境上轉變了許多。
Thumbnail
繼上次發行《路過人間》已過了三年,這次的新專輯滿滿十三首,完滿而真誠,相比於上張《路過人間》經歷年紀與人生的反思與幽微,《Dear Life》更像是涅槃重生,心境上轉變了許多。
Thumbnail
我之前聽了伍佰老師的《斷腸詩》 因為第一次沒有聽出個所以然 所以我沒有特別注意它 直到有一天 我看了朱宥勳老師和陳茻老師對於《斷腸詩》的專業分析影片 或許我是一個異類 或許我特別難搞 我總覺得心中有個癢處沒有被搔到 所以我重複聽了很多遍 閱讀並理解歌詞 然後 我得到了一個 非常自私的詮釋.....
Thumbnail
我之前聽了伍佰老師的《斷腸詩》 因為第一次沒有聽出個所以然 所以我沒有特別注意它 直到有一天 我看了朱宥勳老師和陳茻老師對於《斷腸詩》的專業分析影片 或許我是一個異類 或許我特別難搞 我總覺得心中有個癢處沒有被搔到 所以我重複聽了很多遍 閱讀並理解歌詞 然後 我得到了一個 非常自私的詮釋.....
Thumbnail
https://streetvoice.com/collage7275/songs/album/97317793/ Memento mori,拉丁語,意指「記住你終將一死」。 擷取自專輯介紹頁面。這段介紹就直接奠定了整張專輯的調性:我們是怎麼活著向死的過程。
Thumbnail
https://streetvoice.com/collage7275/songs/album/97317793/ Memento mori,拉丁語,意指「記住你終將一死」。 擷取自專輯介紹頁面。這段介紹就直接奠定了整張專輯的調性:我們是怎麼活著向死的過程。
Thumbnail
  你覺得開頭的腳步聲是什麼?我覺得是在佛堂裡,走到這裡敲響這個法器,走到那裡撥弄那個法器。選擇是西北雨大概是絕對必要的,曾經經歷過的,知道那種雨下到讓你覺得好像孤立無援,雨傘徒具形式。
Thumbnail
  你覺得開頭的腳步聲是什麼?我覺得是在佛堂裡,走到這裡敲響這個法器,走到那裡撥弄那個法器。選擇是西北雨大概是絕對必要的,曾經經歷過的,知道那種雨下到讓你覺得好像孤立無援,雨傘徒具形式。
Thumbnail
推薦恆月三途Crescent Lament的《噤夢 Land of Lost Voices》專輯,以及個人聽歌的心得感想筆記,例如兩首歌詞中關於「時間感」的討論。
Thumbnail
推薦恆月三途Crescent Lament的《噤夢 Land of Lost Voices》專輯,以及個人聽歌的心得感想筆記,例如兩首歌詞中關於「時間感」的討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