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演技|演員演技觀察記錄:陸劇

2021/11/07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不曉得喜歡追劇看劇的讀者會不會和我一樣,常常一部戲追著追著就追到了演員身上,演員追著追著就開始重視起演技呢?不只追劇眼光變得越來越犀利,更會期望喜歡的演員能以實力收穫口碑。
我認為這種隨著眼界增廣而苛求起演技的轉變,對評判演員實力、作品價值都是很有幫助的。畢竟劇看多了真的會滿厭煩那些空有流量毫無演技的明星,此時若再看回那些不敗經典,更會明白用演技撐起的作品有多歷久彌新。
所以今天我想來分享一些自己這幾年追劇下來、整理出的演技評判原則。雖然大部分都是個人觀察後的淺見,不太具專業性,但僅作為初步判斷演技的依據我想還是多少有些幫助。

▌聊聊演技──何謂演得好?

演技是門大學問,小至單一角色呈現是否完整、情緒渲染是否到位;大至一眾角色間是否能作出區隔與突破,這些都是可以用來評斷演技的指標。
而我自己在評斷時,通常會將這些指標濃縮為兩個概念──表演深度表演廣度
表演深度指的是「演員對單一角色的表演完整度」。這個角色的性格、姿態、神情、動作究竟合不合理、真不真實;會不會讓人出戲、又是否會讓人入戲等。
表演廣度則是指「演員對不同角色的差異拿捏」。會不會每個角色演起來都一個樣、或是演起來都跟本人一樣等。
單以文字表述可能還是有些抽象,以下我就逐一舉例說明。

▸ 表演深度|角色的立體度

先聊聊考驗單一角色呈現的表演深度這塊吧。
倘若一位演員的表演深度夠深,就會讓觀眾有「角色是真實存在」的感覺,能夠輕易說出角色的名字,記起他在劇中的某個神情、某次落淚、某段劇情,卻可能一時半會說不出演員是誰。
基本上那些經典到能琅琅上口說出名字的角色,都是演員有把他演活的證明。比如《瑯琊榜》的梅長蘇、《延禧攻略》的乾隆和富察容音、《後宮甄嬛傳》的甄嬛華妃皇后、《親愛的熱愛的》的佟年、《步步驚心》的若曦,都是非常經典且具代表性的案例。
總而言之,只要表演深度足夠,觀眾記住的就會是角色而不是演員。
決定一位演員表演深度是否足夠的關鍵,大約會落在兩個指標上,一是立體性、二則是沉浸性。

立體性|設身處地的了解
立體性考驗的是演員對角色的理解,考驗他是否有將角色視為一個複雜個體、設身處地揣摩他的心境,而不只是看著劇本照本宣科地演。
要呈現出一個立體真實的角色,通常會拜賜於演員表演時加入的細節。
就拿《如懿傳》五阿哥薨逝那場戲來說,飾演如懿的周迅在面對視如己出的兒子的死、真心相許的夫君的指責時,沒有掉一滴眼淚、沒有一絲驚慌,只是緩步卻堅定地走向床邊,靜靜地再看他一眼。
那場戲中的如懿,既像個不死心的孩子一般,不想相信眼前的現實;又像個心死的母親一樣,想將兒子最後的模樣烙印在腦海裡。
如此具有層次的表演只有在演員透徹理解角色、甚至完全成為角色後才會出現。周迅的每個眼神、每個動作都只屬於如懿;或者說,這份情感唯有那位曾在深宮經歷癡、樂、苦、痛的孤傲女子才可能擁有。
再舉個更容易理解的例子。近期在《長歌行》飾演皓都而為人熟知的劉宇寧曾在直播中表示,他在飾演病弱公子洛銘西時,並沒有演出一個步履蹣跚、神情虛弱的模樣,因為他認為:一個生病的人,並不會想讓別人看出自己生病,反而會努力撐著病體不讓人看出異狀。
這樣的理解很真實也很簡單,只要多設身處地揣摩就能做到,可現今仍有很多演員連這種程度的努力都不願付出,依舊選用最直白的方式表現情感,這也是為何他們的表演總會讓人感覺流於表象。
演戲並不是把台詞唸出來,要笑就笑、要哭就哭就好,更重要的是必須把藏在敘述背後的那個「人」找出來,讀懂他的性格、經歷,才能完整將這個角色活在觀眾面前。

沉浸性|感同身受的共情
除了立體性以外,另一個指標沉浸性則考驗演員對情緒的控制能力。考驗他是否有將角色的情緒完整傳遞出來,不會過於浮誇或流於薄弱,該濃烈的要足以牽引觀眾沉浸其中;該平淡的也要顧及眼角眉梢的枝微末節。
比如《錦衣之下》經典的陸繹搶親戲中,譚松韻飾演的今夏從反抗、無助、到最後向陸毅求援所流下的一滴眼淚,即使沒有一句台詞,卻能深刻讓觀眾體會到她的害怕和絕望。
其實我當初正是偶然看到這個片段後,被譚松韻的表演深深震懾才去看了《錦衣之下》,就算那時的我完全看不懂劇情,演員精湛的表現依舊帶我進入了這場戲,這便是情緒渲染的力量。
至於《甄嬛傳》中孫儷詮釋甄嬛第一次滑胎的那段演出,則可以看出一段爆發性哭戲究竟怎麼演才算完美。
甄嬛剛醒時的無助、知道孩子沒了時的呆滯、撕心裂肺的痛哭、看著華(貴)妃時的恨意,由弱漸強的一連串情緒轉折不僅摧折人心,更讓劇情張力富有節奏地層層推展。
這樣濃烈的情緒絕非一味擠眉弄眼就足以讓觀眾共情,而是需要深厚的表演功底及足夠的角色理解才得以演繹出來。
有看過整部《甄嬛傳》的人都知道,甄嬛後期還有另一次小產,不同於第一次是被華妃所害,那次是她自己故意使技小產以嫁禍皇后。一次是痛徹心扉的絕望、一次是故作痛心的算計,兩段類似的場景、截然不同的心境,孫儷卻都詮釋地有聲有色,難怪甄嬛這個角色能塑造地這麼成功。
通常哭戲最能看出演員在情緒演繹上的功夫,因此在我來看,只要演員的哭戲能打動我、共情到我,「沉浸性」這個標準都會過關。
除了上述角色以外,楊紫的佟年、趙露思的李樂嫣、高偉光的東華帝君也都是近年來將哭戲演得非常讓我印象深刻的案例。

▸ 表演廣度|角色的多元性

聊完了考驗單一角色呈現的表演深度,再來要聊的,就是考驗角色多元性的表演廣度了。
如果一位演員表演廣度夠廣,即使他飾演了完全不同色彩的角色,觀眾也不會有跳戲串戲的衝突感;就算這些角色和本人形象截然不同,也不會太受影響,可以很自然地將角色和演員區隔開來。
比如胡歌曾在《射鵰英雄傳》飾演郭靖(武功強大的傻小子)、在《瑯琊榜》飾演梅長蘇(運籌帷幄的病殃子);
袁弘曾在《射鵰英雄傳》飾演楊康(倨傲自私的反...派?)、在《步步驚心》飾演十三爺(肆意瀟灑的王爺);
高偉光曾在《三生三世枕上書》飾演東華(仙氣飄飄的帝君)、在《鬼吹燈》飾演鷓鴣哨(髒兮兮的盜墓者);
蘇青曾在《延禧攻略》飾演爾晴(心機自私反派)、在《美人心計》飾演張皇后(溫婉善良正派);
不曉得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是看完《延禧攻略》後,才後知後覺發現她是張皇后的(笑)
秦嵐曾在《延禧攻略》飾演富察容音(溫柔沉靜的白月光)、在《怪你過分美麗》飾演莫向晚(俐落獨立的鐵血經紀人)。
這些都是我看過的作品中,角色多元程度讓我特別有印象的演員。除此之外,也有幾位是在某部戲的表演實在太精彩,以至於我即使沒看過其他作品,也被角色與本人的反差震驚到的案例。
例如在《變成你的那一天》把女主角余聲聲詮釋地有聲有色的張新成;在《旗袍美探》裡把浮誇小作精表演地生動活潑的馬伊琍。
為不知道劇情的人科普一下,這段是男女主互換靈魂後,女主角(?)對男主角身材犯花癡的現場

▌聊聊演員──誰是好演員?

大致聊完了評判演技的指標後,現在就回過頭來談談演員吧!
其實依我的觀察,表演深度跟廣度只要有一項掌握得好,這位演員的演技就足以被大眾肯定。可若要躋身專業演員的行列,表演的穩定度當然也非常重要。
有些演員可能在詮釋幾個經典角色後,演技便止步不前或甚至退步;也有很多演員表演總是乎好乎差,碰到舒適圈的角色能演得不錯,一脫離舒適圈瞬間變成災難。
因此待會評斷演技時,我都會以這位演員近年來的平均水準為依據,也會盡量抓比較有印象、代表性的作品討論。

▸ 深度廣度盡皆優秀的「專業演員」

最一開始當然就要提一些演技十足優秀,對得起「專業演員」這個名頭的演員們啦!像是憑藉《瑯琊榜》受到肯定的胡歌、王凱;因《甄嬛傳》大紅的孫儷、蔣欣;年紀輕輕就演出不少經典角色的張新成、吳磊、張雪迎等,都是我很有印象的實力派演員。
除此之外,方才提過的周迅、秦嵐、聶遠等人的演技實力當然也不在話下,不過考量到這篇主要會談論 20 - 40 歲的青年演員,這些一出場就勢必秒殺對手的資深老戲骨我就先不著墨啦(笑)。
這裡就拿我最一開始提到的胡歌來仔細聊聊專業演員該有的實力好了。
要說《瑯琊榜》這部作品之所以爆紅,除了極優秀的劇本以外,演員對角色深入的詮釋絕對也是一大關鍵。透過反覆重播這部劇、刷幕後訪談的過程,我看見了胡歌從認識角色熟悉角色,最後成為角色的過程。
一個曲折深沉的角色要被創造出來不容易,要把他演活在觀眾心裡更不容易。那些沒寫在劇本裡的故事,演員只能透過深度揣摩,將它從枝微末節中釋放出來。
「我這雙手,以前也是挽過大弓、降過烈馬的。可是現在,只能在這陰詭地獄裡攪弄風雲了。」
這段梅長蘇懷古傷今的劇情中,從碰了炭火後的刺痛呻吟、悲涼的苦笑,到最後吃力挺起身子、發出微啞嗓音的模樣,整段表演沒有痛哭、沒有嘶吼,卻把梅長蘇心底的寂寞、淒涼、不甘、無奈緩慢沉痛地牽引出來。
讓人心痛、讓人動容、讓人無法不相信眼前這個人就是梅長蘇,那個遭遇過火寒之毒、挫骨之痛的少年將軍。
能夠在成為角色後,引領觀眾一起進入角色,體會他的悲痛、認可他的執著,藉以傳遞故事的價值,是我認為一位優秀的演員最該有的模樣,也是我從胡歌飾演的梅長蘇身上看見的特質。

▸ 深度足夠,廣度不足的「成就型演員」

說完了演技專精的演員們,接著要談的就是比較偏科專精的演員,也就是實力主要奠基在深度廣度其一,另一項略為不足的案例。
首先是專精表演深度,總能深刻演活、成就經典的「成就型演員」。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因《錦衣之下》受到關注的任嘉倫、譚松韻二人。
他們的沉浸式表演可說是無庸置疑的優秀,情緒的渲染、表情的控制、對角色的理解都很深入。陸繹、袁今夏、李尖尖、十一娘、周生辰……都是非常討喜的主角,更別提《錦衣之下》及《錦心似玉》幾乎都是靠著主演的演技在撐起薄弱的劇本,由此可知他們成就角色上的實力確實不容小覷。
只可惜這幾部作品看下來,他們都明顯缺乏了多元性的突破。就算角色與角色之間能感受到不同(比如今夏的活潑 v.s. 十一娘的沉靜、陸繹的冷漠 v.s. 周生辰的溫和等),可差異並沒有大到會讓人認不出是同個演員,追劇時多少還是有串戲感。
(當然這也可能是現今偶像劇的扮相人設都差異不大的緣故。)
就我的觀察,目前陸劇市場中還滿多這樣的「成就型演員」。比如因《琉璃》爆紅的成毅、因《香蜜》為人所知的羅雲熙、在《周生如故》中表演徹底驚艷到我的白鹿等。
他們都成就了好幾個觀眾心中的經典,卻也都面臨角色性質類似、突破性不足的問題。

▸ 廣度足夠,深度不足的「劇拋型演員」

再來就是與上述成就型演員相反的「劇拋型演員」,也就是接演的角色類型相當廣泛,性格差異也拿捏得宜,不容易有串戲感,但容易有情緒不夠深入或表演過於失控的演員們,最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上面提過的高偉光跟蘇青。
他們都是屬於可塑性極強、可以將不同角色特質明顯區隔出來,卻容易在某些情緒張力大的場面失手的案例。這不代表他們的演技實力不佳,只是細微火侯的拿捏還不太穩定罷了。
跟「成就型演員」相比,「劇拋型演員」在目前陸劇市場中較為少見,畢竟要做到劇拋,就勢必得有跳出舒適圈和好球帶的勇氣。也就是說,他們得冒比較高的風險去淬鍊,不能一直徜徉在安逸現狀中賺快錢。
不過我認為這類演員也最容易晉升到專業演員的行列,因為他們更容易從表演中獲得不同的經驗、精進自己的不足,自然更有實力把這條路走得長遠。

▸ 深度廣度及格,但都不到優秀的「明星演員」

最後就是在這個偶像劇當道的時代,最常見的「明星演員」,也就是給人的感覺比起演員,更像明星的藝人們。
這些演員無論表演深度或廣度都不到特別優秀,又常在偶像劇市場打滾,角色缺乏突破,因而特別容易受到演技上的質疑。像是最近因為《你是我的榮耀》再度火起來的楊洋跟熱巴,我覺得都算在這裡。
楊洋表演上最大的問題就是「過於平淡」,當然他氣質本就比較適合高冷寡淡的角色,可無論肖奈、葉修、于途,這些角色讓觀眾看到的大多還是演員本人的帥氣,而不是用演技豐富的層次。尤其肖奈和葉修這種設定上就不太真實的角色,更是很難透過他的詮釋感受到立體感。
三者相較之下,《榮耀》裡的于途的確真實了許多,被現實折磨的疲憊、對自己的自卑、晶晶離開後的後悔等,許多神情跟姿態能看出演技有進步,不過情緒渲染仍然偏弱,無法單靠表演引導觀眾情緒。
熱巴也類似,只不過她的問題並非是表演平淡,而是表演痕跡過重導致深度不足,容易讓人出戲。特別是哭戲的詮釋常讓人無法共情,像《枕上書》跟《長歌行》裡許多哭戲都有明顯的瑕疵,表現比較優秀的大概只有《榮耀》中被于途拒絕後那場內斂的哭戲,有將喬晶晶隱忍的悲傷傳達出來。
另外,榮耀夫婦共有的一個問題就是表演廣度非常不足,簡單來說就是演什麼都像自己,缺乏不同角色間的辨識度
像熱巴飾演的喬晶晶確實是設定上很適合她的一個角色,女明星演女明星自然再貼合不過,可作為觀眾,我常會無法分辨眼前的人究竟是喬晶晶還是熱巴本人。就如同網路上一位觀眾的評論:無法理解到底是熱巴演活了喬晶晶,還是喬晶晶成為了熱巴。
也就是說,這類明星演員在演戲上最大的阻礙,就是個人特色過於鮮明的自己,這就像鞠婧禕在不同戲裡給人感覺都像同個人一樣,難以區隔角色和演員的不同。
如若這些個人特色鮮明的演員沒有持續打磨演技,只單純靠顏值走這條路,類似的問題也仍會出現在未來的作品中,無法脫離演技屢屢遭人質疑的困境。
就如前頭所說,這類明星演員其實占了目前市場的多數,而且不乏已經出道好幾年、身具代表作品的演員,比如楊冪和劉詩詩。
楊冪早期的演技是不錯的,像是《神鵰俠侶》的郭襄、《宮》的晴川都是我很喜歡的角色。然而自從《十里桃花》的白淺再創神話後,我就幾乎看不到楊冪飾演角色的差異,又回到了「怎麼演都像自己」的輪迴裡,有些可惜;
而劉詩詩從一開始就屬於表演深度廣度都不是很高的演員,《步步驚心》的若曦可說是她生涯的最高峰,無論角色塑造或情緒感染都很到位。可從那之後,她也同樣回到了「怎麼演都一個樣」的囚籠,情緒感染力也明顯退步,無法再塑造出如若曦一樣經典的角色。

▸ 明星演員中的「潛力型演員」

最後的最後我也想特別聊一下看了《長歌行》後,被徹底圈粉的趙露思和劉宇寧兩位演員。
他們在我心中都屬於「雖然目前演技不夠成熟,但很看好未來發展」的「潛力型演員」,由於定位特殊,所以想特別抓出來聊。
趙露思普遍被認為是 95 後女明星中最有潛力成為新晉流量的藝人。作為演員她最為人熟知的,就是能把非常容易翻車的古靈精怪演得既自然又討喜,《傳聞中的陳芊芊》的陳芊芊、《我,喜歡你》的顧勝男都十分經典。
不過趙露思最一開始打動我的,是她的情緒感染力真的很厲害!眼神很有戲,尤其哭戲的感染力很強,記得《長歌行》裡面有一幕樂嫣跟長歌衝突的對戲,那場戲裡趙露思的眼神真的比熱巴好很多。
只是她在細微演繹這塊還是略微不足,像樂嫣性格上比較文靜、優雅的一面沒有呈現地很完全,特別是驚訝時的瞪眼很容易讓人出戲。
若撇除這個問題,單就她勇於突破舒適圈接演不同類型角色這點,我仍是給予肯定的,更何況她的確把李樂嫣這個怯懦卻富有成長曲線的公主演得很好,讓人無法聯想到她過去塑造的那些經典角色。
而且在待播的《且試天下》中,她也再次打破印象,飾演了一個瀟灑率性的俠女白風夕,單看預告給人的感覺就跟之前完全不同,所以我還是滿期待的!
再來就是前面有提過的劉宇寧,他應該算是我有關注的演員裡最新人(?)的一個,但也是我目前看好的演員之一。
若單就目前成績來看,劉宇寧也是屬於廣度足夠、深度不夠的類型。黑眼鏡(嘴碎搞笑)跟皓都(冷漠嚴肅)就算是兩個角色類型的極值,再加上他本人的性格也很反差,因此表演廣度算是不錯。
而我說的表演深度不足並不是指他細節掌控力不好,畢竟就像我前面提的,他在描摹角色上其實很用心,洛銘西的姿態、皓都的神情等都看得出他都有特別下過功夫揣摩。
劉宇寧表演上最大的問題是出在情緒渲染不夠細膩。比如皓都劇情前後的轉變有些過於倉促(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劇本問題),某些情緒張力大的場面也容易用力過猛,表情變得太過猙獰而導致觀眾出戲等。
話雖如此,可我依舊很看好他未來的表現,並不是看好他的實力或學歷,而是他對演戲的態度
從他的直播當中,我能感受到他對「演員」這個職業的敬重,不是好像自己有些名氣就可以胡亂演戲,為了賺錢絲毫不在乎自己是否對得起角色及劇本。
他很清楚知道,非科班出身的自己現在還不適合接演男主角,因而選擇飾演各種配角去累積經驗,慢慢學習成長;他也清楚知道,表演中重要的是眼神、是呼吸,而不是一味用臉去演戲。
能做到這樣的自我覺察、踏實規劃,都顯現了他作為演員對這個行業的敬重,這個態度是我在如今明星演員輩出的時代鮮少看見的。所以我真的很期待他在持續磨練累積經驗後,能作為一名專業演員為人熟知、讚揚的那天。
雖說「潛力型演員」這塊我只有先挑自己近期較熟悉的趙露思跟劉宇寧來舉例,不過像《御賜小仵作》裡飾演王爺的王子奇、《長安十二時辰》裡飾演李必的易烊千璽也都是我很期待的新生代演員。或許他們的演技都還尚待琢磨,但我更看重的,還是他們對待這個職業的態度。
我一直認為無論什麼工作,唯有抱持謙卑的心去經歷、學習,才能攀得越高、走得越遠。
真的很期待這些抱有熱忱的新星們未來能繼續發光發熱,一步步走向專業演員的領域。

▌後記

洋洋灑灑寫了七千多字,可我還是要再提醒一次,以上評論都是我個人的主觀想法!沒有任何專業性。若要感受演員演技的優劣,還是建議直接找劇來細細品味,演技這種東西親自感受還是最準確的。
另外,由於我也不是每個演員每部戲劇都有涉足,如果有哪些演員曾有精湛的演出,卻因我沒有接觸而有所誤差,都歡迎留言或 e-mail 通知我一聲!只要是理性的建議我都會欣然接受。
23會員
92內容數
喜歡分享感動的小小寫作者。喜好很多、話也有點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