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連載寫完畢後,有想很認真地開始以戲劇、動漫、圖文、劇聊團這幾個方向去發展,但是無論這幾樣是甚麼,都與「評論分析與感想心得」這種事情脫不了關係。
這期間當然有人很熱心的想來應徵,但是因為希望是找一個「校稿錯字」文章就可以上粉絲團的人,而不是必須從頭教導起。
所以眾人誤解一個以創作戲劇評論為主體的粉絲團小編,是會寫東西就可以擔任,我不知道是很多人不明白戲劇評論這種事情?還是覺得劇情簡介就是戲劇評論?於是與其要說明太多,還不如花一點時間,將此寫成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起源就是如此
如果單純寫戲劇:那可能是個故事、劇本或是演員自己角色側寫。
這些都可以是戲劇評論的一部分,但是絕對不是說「摘要一個故事而已」。純然簡述一個故事,那只是一種轉述,或是劇情簡介而已,這些內容也許在維基百科或是新聞上都可以找到雷同的故事簡介,所以他不是一種戲劇評論,頂多只是引述劇情。
有人會說:我又沒有看過新聞與媒體上面的文字,用自己的話說我看完故事的劇情。
其實我很建議初步寫評論的人可以這麼練習,至少這種東西是自己的文字,但也只算是故事摘要。這是分析引言的很重要部分,因為這會讓沒有看過這部作品的人,透過這個小引言看懂你要說的故事大概是甚麼方向。
只是這樣摘要頂多五百個字,我們當然不能只有戲劇摘要,那麼後面還有五百個字要寫甚麼?
那就是你對這部戲劇的「感受、感想、與感覺」...形容都是一種「感」,但是卻可以有不同層次,甚至層次下面還可以更深的去探索,如此一篇有點內容的評論就此產生。
跟著劇情、配樂與演員等等元素起伏的最直觀感受,也許跟著劇情哭了,也許覺得演員的誰不應該這麼做,或是為什麼不這麼做的感嘆詞。
當然每個層次下面還可以再更深的去探討:
第一層次下面的層次:去感受演員/腳色的感受
走進演員或是該腳色在劇中或演出當下的感受如何?可以從不同專業層面去感受他,也許是心理學,也許是從犯罪推理去推衍,總之,這些的是更進去腳色當中,去感受腳色當下的感受。
也許從演員以前的演技,導演以前的拍攝手法,或是與其他作品比較之下,再與現在作品比較後你的感想,可以從技術層面,也可以從劇情流暢度等等去說明。而在更下面的層次可以是:
為什麼導演編劇會這麼呈現這部戲劇?有人甚至可以從燈光,場景分布去看出來導演的用意是甚麼。有些深入研究的會發現到,為什麼某些導演的風格是這樣?與他的理念背景有關係。
也許不同的演員全是一個腳色就有不同的演繹方式,如同樣的一個《笑傲江湖》的令狐沖,許冠傑版與李連杰版就差很多。
當中有很多是關係到故事背景的核心價值,第一集的許冠傑不羈瀟灑與第二集李連杰的多情糾結,當中就有很多是徐克導演在不同邏輯上,讓演員傳達出來的不同訊息。
一首歌有多重要?也許當這首音樂響起時,大家都會不由自主的緊張或是感動,這是配樂或是主題曲重要性在此。如唐三藏的「伴我取經曲」,當「噹噹噹噹 噹噹噹噹」出現時候,大家腦袋自動帶入歌曲(笑)。
由自己內在引發出來的共鳴,或者是聯想到自己的過往,或者想起某個事件與我自己有關係的自我表露。
這幾種層次沒有誰比較厲害與好壞之分,也沒有誰應不應該出現,所以在這三個層次寫完之後大致上面就可以一千多字達標了,當然也可以再加入如我專業諮商心理或某些獨特「專業角度」的元素,再來說出這些。
當然去感覺自己的感覺是什麼?也是一種更深層的議題。
這個其實是有點深刻的用理論,心理學,或是假設自己在角色裡面反應,與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反應,可以再深入探討。有人看過一個故事就獲得療育,這是戲劇作品帶來的奇蹟,現在其實都可能存在這種效應。
這個就是用你所看的故事,來延伸出出探討社會現象。這層面如果不是文筆成熟者,不建議剛剛開始就用這種方式呈現,因為容易落入自己爽或說教。
也許你的研究論文需要引用一些電影影劇資訊另當別論,如果你要以一部作品抒發對於社會現象感想,最好不要只有個人己見,雖然評論可以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加入社會議題,然後只有自己的價值,實在有些可惜。
因為你的價值,不一定是導演像樣呈現的價值,也不一定是讀者想要的價值。如有些人就是不愛同性戀,但是電影影劇中就是這個為主軸,如果劇評借題發揮的說「社會上不應該有同性愛,因為……」我就覺得離題了。
多收集各各層面的資訊再說話,這是我後來比較常做的事情。
當時有人就因為耽美劇中刻意宣傳同性平權的議題,就覺得他的劇好這件事情我不以認同,因為怎麼樣還是要回歸到戲劇本身是否好,可是就像置入行銷一樣,傳達出來的價值或是戲劇本身好壞,我還是會以後者為主體。
當然這已經是我主觀意見之下的社會議題了,因為從電影延伸出去的文章也許這種人可以寫得很好,但是傳達的價值觀不一定讓所有人認同,但是至少做到了「評論」的邏輯,多少還是有人會支持的。
這個可以從各種不同的媒體新聞中,看到拍片、宣傳過程中的小花絮,這些都可以經過整理後,寫到評論中。與前者不同的是,收集資料也許是相關議題的探討,而這個層面通常只針對所有的花邊新聞,有好笑、感人、憤怒的……總之就是新聞性為主。
有些人會有疑惑:其他人依然可以在新聞上看到,為什麼我們還要寫?理由很簡單,因為不是每個人這麼勤奮的所有新聞都看,你幫他整理換取就是時間差的資訊戰。
有演員,就有可能有粉絲團互動,這項就有可能一堆東西可以寫了。與前者不同的是,這裡比較可以去描寫的是觀眾或是粉絲們的反應、聚會、應援等活動,也許與官方沒有太多關係。
這些年來從小說,漫畫改編成的作品不少,當然會被改編通常就是會有很強大的原書粉出現。這其中就會有不同層次的相關比較,這些都可以寫到評論當中。
有趣的是不少是漫畫時期沒有這麼強大,等改編成為動畫時候,紅翻天,如《鬼滅之刃》就是。
這是許多寫評論的最大問題,原因是看一部電影時間上面還是比較划算的,但是一部戲劇,或是一整個系列的作品,若沒有看完可以寫嗎?
答案當然是可以的,
因為也可以寫所謂的「開箱文」推薦大家你看前面幾集的感受,並告知是否願意繼續看下去,這是一種方式。
還有就是可以藉由「一口氣看完全部看完」來輔佐寫劇的後續,只是最好可以的話,還是要開箱看完前面的,後面再來判斷是否要繼續看(有愛的話當然願意花時間看
也可以像我一樣分集寫心得,或是等整個戲劇結束後,再寫總結。
總之你若一集都沒有看,建議不要寫。
那是否可以寫我不想看的原因?我曾經寫過,然後被批到不行,雖然也有一大票人支持,但是不太會跟人吵架人,請不要輕易嘗試
我在現實生活工作,有時要幫一些人寫自傳,然後我都跟他說了可以寫「自我介紹」「學校社團(比賽成績)」「工作經驗」「未來展望」等項目,每一項寫個三百字一個A4紙就滿了。
如果戲劇評論,至少一千多字,隨便用上面幾個來填寫,只要用心一點,不是不能出產作品。
當然我也看過不少劇情簡介複製貼上,加幾句話就上來,而且還可以做到每天更新好幾篇(人氣很旺)。而這套只能在粉絲團幹,若形成專欄的評論,絕對不能這麼寫。
不過我家粉絲團一向不做這個,所以我家粉絲團原來的還在舊小編才可以做到開花結果,甚至自成一派,原因就是他們本身夠強大,平台只是媒介,有了平台當然會越來越強大。
其實光「為什麼我會看這部作品」,我就可以寫個三百字了,劇情簡介三百字,這樣就過了一半,接著說拍攝花絮與原作比較,才四百多個字,用功一點,網路上都有資料。
其實說穿了硬要自己扯出五百多字評論(其實只有劇情簡介),然後四不像的還是有人就這麼幹了。所以有需求就會有產出,就看你們如何經營自己的戲劇評論了。
就好像有人在方格子寫連載,一兩千個字就算一篇,而我足足要寫個七八千個字才算一篇,不能說誰比較好,只能說我自己有我自己的堅持罷了。
從2002年無名小站到現在寫了將近22年的評論,從動漫寫到戲劇,再從戲劇延伸到寫同人或是畫插畫,就是這種莫名的熱血沸騰的堅持,才能夠持續這麼久的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