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都碰過這樣的銷售業務,你:小姐,你們的有機蘋果看起來放很久了,有點不新鮮。店員: 小姐,這你就不知道了,妳不知道這有機蘋果沒農藥,是有機栽培的,這個都是識貨的人在買的。妳:可是它表皮都凹凹的、摸起來有點軟軟的……..。店員:這今天有促銷價喔,要不要帶一袋回去?
有時難免會碰到這種銷售業務:死命捍衛自己的商品,隨便一個批評都會遭到反擊。另外有些業務是不會正面回答你的問題,銷售出去比較重要,你看起來也不是想買的樣子,也不用跟你多說。
在銷售上如何傾聽其實是一門大學問。
在這本: Story selling for financial Advisors How Top Producers Sell(中文翻譯書名:愈難賣愈要說故事,作者: Scott West, Mitch Anthony)。在書中說銷售過程中60秒發言比例中,你說了49秒、客戶說11秒,還是反過來? 我們常碰到這種業務: 一碰到你就拼命一直講,講產品的好處,功能多強等。整個過程中你可以插得上嘴的時間不多,他們不會去尊重客戶,去探詢客戶的需求。所以整個銷售過程,可能他講49秒、你講11秒,最後好像雞同鴨講,你摸摸鼻子離開,他也沒成功銷售你東西。
書中說: “最成功的業務員都是聰明的提問者和真誠的觀眾,他們都更重視滿足客戶的需求而非推銷特定商品”,成功的銷售業務應該是一個既會聽又會問的人。我們常常看到的業務是:聽人家講話到一半就急著插話,他們不會好好的把你的話聽完。或是你在講的時候,他們腦子裡就在盤算,等下要如何回你的話,因此也不會專心聽你在講什麼,這樣的人做銷售是不可能會有好的成績的。
聽話的層次大概可分成:
1. 文字語言(表面的文字)
2. 情緒(善解人意)
3. 動機(話中有話)
4. 信念(心中所把持的意念)
第一項當然是對方直接表達的語言的意思,但是他講這句話時的情緒是平靜的、還是激動的,隱含的意義就不一樣。因此當你聽對方講話時,不是顧著抄筆記或是分心。你除了聽他說的話以外,你還要注意對方的肢體語言。他是眼神看著你說話,還是眼睛看著別的地方,如果是後者你真的就要懷疑他講話的可信度了。同樣的,如果你的準客戶欣賞你、認同你,他們看你的眼神不一樣,嘴角可能微微上揚,這些輕微的變化只要你用心體會,其實都察覺的到。
成功的銷售業務要有三隻耳朵:
一隻聽客戶想講的(明顯性需求)
一隻聽客戶不想講的(隱藏性需求)
一隻聽客戶想講,但講不出來的(隱藏性需求)
我們替客戶提供財務諮詢,首先當然是要了解客戶的狀況,才能為他們提供建議。因此會花約二小時的時間,跟客戶蒐集他們的財務資料、想完成的財務目標等。有一次在詢問客戶上一代有什麼財產、未來他有沒有可能繼承什麼財產時,客戶說老家還有一些房子、土地等。他說都是他哥哥在處理,但是他講這句話的時候,明顯的情緒有點激動。因此我就繼續請問他是什麼狀況,他說土地、房子都是他哥哥在出租利用,但是獲利並沒有分給大家。像這樣客戶可能有些想講、但是沒講出來的,你從他講話的情緒可以去判斷,他也許還有些隱藏性的需求存在,因此如果合適的話,你可以繼續追問下去,它對你了解客戶的需求是有幫助的。
你如果去買鞋子,你應該有這樣的經驗: 你去買上班穿的皮鞋,你指著一雙你喜歡的鞋子,店員就拿你的尺寸給你試穿,穿了你覺得合腳就買了。不過如果有這種店員:她會多聊幾句--先生 請教你是在做什麼樣的工作,需要常常走路嗎? 你買鞋都是買硬底的皮鞋還是氣墊鞋? 一般的鞋店的客戶是隨機來的,他們不會刻意去經營客戶。有些店會留下你的聯絡方式、讓你加入會員,但是基本上也不會有後續的行銷的動作。
金融從業人員如果像鞋店這樣不去經營客戶,其結果就是每個客戶都是點頭之交,每個客戶都了解不深,記不起他們的臉,下次看到還是想不起來。但是金融產品跟買一般的商品不一樣,不管是基金、保險、股票…等等,對一般的消費者來說,這些都有一定的門檻,多數人對金融商品並不是那麼了解。它是需要解說的,進一步會需要從業人員為他們提供建議。但是你如果只是賣給他,當下他想買的東西,你完成了交易,客戶拍拍屁股走人之後,你們大概很少會連絡。他也不會有需要找你的時候,因為你就像只是幫客戶挑出合腳的鞋子的店員。你做到了你本分該做的事,你沒有錯,只是如此一來,你往後就很少跟客戶有所交集,自然這個客戶也不會有後續生意的機會。不過就像前面的另外一種店員,她會問你的工作性質、你以前買鞋的偏好等等。如果碰到這種店員,我有時間的話,我會跟她多聊幾句。因為她會了解客戶的需求,她會建議適合的鞋子等,我會覺得她蠻專業、蠻尊重客戶的,下次要買鞋子時我可能會再去找她。
她做到了什麼?
她把客戶當一個獨立的個體看,不會一視同仁
她了解客戶的需求
她會客觀建議適合你的商品
所以如果你是金融從業人員,你可以怎麽做?金融商品牽涉到的金額比較大,它可能跟客戶的退休理財等有影響,你如果好好處理,對客戶是有好處的。第一點把客戶當一個獨立的個體看,不要一視同仁,這講的是客戶的家庭、財務狀況、需求等往往是不一樣的,你不能用同樣的商品套用在所有人身上。你也許沒辦法像我們做財務規劃一樣,可以跟客戶坐下來,好好請問他們的財務狀況、需求等,不過你還是可以盡量去知道客戶的狀況,為他們提供較適當的建議。
例如: 如果你要賣保單,你可以先問一下客戶,他已經買了什麽樣的保單,買的是否符合他的需求。我們看到有客戶每年繳不少保費,但是買了一些儲蓄險,醫療險方面只有買終身醫療,基本的實支實付都沒買。如果是投資方面,客戶可能一整筆錢就單買一支基金,績效不好,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如果你能跟他們多聊一下,了解他們的狀況,你可以提供他們更完整的建議。例如:已有的保險 、投資現況,建議以後的規劃方向等。如果你能拋下只做產品銷售的觀念,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他們需要的是什麼。你關心的是客戶的需求,而不只是你這個月要完成業績目標,競賽還差多少等。你能夠把每一個客戶當獨立的個體看,去發掘他們的需求,而不是一視同仁,都只是在賣商品。這會比較花時間,不過客戶可以感覺到你的用心,後續延伸的業務機會是會比較多的。
金融業者提供的産品蠻多元的,商品沒有好壞,端看從業人員是如何做銷售的。你可以包裝商品話術,只講商品的好處,甚至是誇大優點。但是你也可以了解完客戶的需求後,挑選出適合的商品給客戶。
在愈難賣愈要說故事一書中說: “最成功的業務員都是聰明的提問者和真誠的觀眾,他們都更重視滿足客戶的需求而非推銷特定商品”這是一個銷售上不變的真理:了解你的客戶、滿足他們的需求,你才能做到成功的銷售,而好好傾聽客戶,搭配適當的問話技巧,去多了解客戶的需求,便是踏出成功銷售的第一步。
IFA財務顧問學院 https://ifacfp.com
個人財務規劃實務訓練班: https://ifacfp.com/advisercourse/
email: ifa88862@gmail.com
Line: taylor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