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超級業務的印象是:
1.任何事都能侃侃而談。
2.很會四處周旋。
3.運用話術應對客戶。
然而看完《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這本書後,我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作者丹尼爾.品克提到,過去的銷售人員,就像是上述的超級業務一樣,都很會「講」產品的特點,這種特點能為那時的人帶來不錯的成績,但現今的銷售人員,需要的則是「聽」。
自己擔任業務的經驗中,總認為說服客戶買公司產品,尤其客戶買越多,代表自己越成功,當遇到客戶不購買時,總想盡辦法說服客戶,給出各種數據,強調自家商品很好賣。然而,客戶的反應卻是越來越疏離,漸漸發覺產品似乎不是最大的那個問題,有問題的是賣產品的這個人,人通常會跟自己喜歡的人購買商品,如何得到信任,是銷售中非常重要的,當對方覺得自己被了解時,信任感能提升許多。
當自己只注重在「講」,根本沒有聽到對方的資訊,對方也覺得聽了一堆沒興趣的資訊,回想自己過往就因為只希望對方購買產品,對方怎麼想,從沒好好了解,反而讓對方更排斥,而當你開始願意聽對方說時,就能收集更多對方的情報,也能更了解對方。
丹尼爾在書中整理了三個守則,讓每個人對銷售更得心應手。
調整自己的頻率,與對方的頻道同調。
銷售中,先拿掉自己的權力,假設自己是無權的人。
若無法放掉權力,就不會想好好地了解他人,而了解對方的想法,是銷售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不過需要注意,不要因同情對方的感受,而過度犧牲自己的利益。
除了了解對方,在這次銷售中,也要了解跟對方有關的人,這點跟談判中了解對手的利害關係人非常相似,書中提到例子是:你為了說服瑪麗購買,花了一年,最後發現做決定的人是戴夫,之前做的努力都白費了。
銷售時會面對排山倒海的拒絕,如何應對這些拒絕的海浪中,繼續浮在水面上,也是銷售需要具備的人格特質。
一般銷售書會請大家告訴自己: 「我很強,我一定做得到。」
用這種宣示性的話,對自己說出正面的話,得到激勵,但是當覺得自己一定做的到時,下意識會認為已經準備充足,反而會疏忽了準備工作。
書中有提到另一種更有效的方式,
在準備銷售時,不是對自己說正面或宣示性的話,而是改成自問自答。
我能成功推銷嗎?
如果可以,是為什麼呢?
如果不行,是不是哪邊還準備不夠呢?
宣稱性話語跟自問自答,兩者相較之下,自問自答能讓自己探討出更深層的東西,也幫助自己分析各個面向,並做更多的準備。
釐清要解決的正確問題。
書中講述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研究創造力的重量級人物,在一場實驗中,找了美術班的學生,並請學生選出第一張桌子上有的物品,在第二張桌子擺出構圖,然後畫出來,他發現學生分兩種,第一種人選了些少少的東西,快速擺盤後,就開始畫了起來,第二種人則是思考要如何擺盤和構圖,花的時間也較久,第一種人歸類在「解決問題者」,第二種人則歸類在「找出問題者」,他請了不知實驗目的美術專家來做評分,兩種人中,第二種「找出問題者」的畫,比第一種人更富有創意。
套用在銷售上,過去銷售人員幫客戶解決既有問題,就能擁有不錯的業績,現今除了解決既有問題,幫客戶找出潛在議題,更為重要,就像是上述所說的找出問題者。
要找出正確問題,知道如何問問題非常重要,透過問問題,找出客戶沒察覺得到潛在問題,然後再幫客戶解決這個問題。
問問題又分為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各有利弊。
與客戶對談前,先寫下自己想要問的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然後評估是否需改成上述的開放式或封閉式問題,並從中找出三個最重要的問題,透過這些問題來幫你找到客戶的潛在需求。
以上是我看完這本書的心得,自己也還在嘗試應用在生活上,大家若有不同的想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