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工作做久了會有無力感? 該轉型嗎?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不知道你工作做久了,會不會覺得有種無力感,這種無力感不是來自於公司待遇不佳,或是薪水太低等,而是來自於工作上無法施展的無奈。

 工作上常覺得有種無力感?

例如説公司、單位一直要求業績,給的訓練都是過於簡化的資訊、話術等,只為了快速成交交;而你是希望跟客戶建立一種長期信任的關係,你比較喜歡依照客戶的需求,來幫他們做規劃。你客戶的開發需要較久的時間,但是後續爆發力可期,不過這卻跟公司與單位,要求快速有業績的方向有所衝突,因此讓你感到心中鬱悶。

 企業賺錢是應該的,但是可不可以在銷售的同時,多關注一下客戶的需求,不要只是一直在銷售商品,不管客戶的需求?曾經碰過一對年輕夫妻找我做財務諮詢,結果一看他們買的保險。他們二個人一年收入約69萬,保險支出一年是19萬,買的商品是儲蓄險、終身醫療等,說實在的保費貴、保障也不足。我後來建議他們,去找原來的業務員調整他們的保單:把儲蓄險改成定期壽險,增加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等,把保費調低到他們付擔得起的範圍,因為他們那時已經付擔不起,繳不起保費了。

 上述這對夫妻的情形如果他們碰到一個對家庭整體財務規劃有觀念的業務員,願意站在他們的立場著想,他(她)的作法會跟我一樣,去建議他們降低保費支出、去買他們需要的保險商品,而不是買保障低、保費超出他們負擔能力、保障又不足的商品。

 所以我常鼓勵金融從業人員,應該學習財務規劃的專業,有了這些專業,讓你可以用整體財務的角度去對待客戶、關注客戶的需求。這樣的財務規劃,不是叫你不能賣任何商品給客戶,而是根據客戶的狀況與需求,替他們做合適的規劃。財務規劃跟你的銷售工作,其實並不會有衝突,有些業務主管對財務規劃有不好的看法,認為學了它對業務同仁沒有幫助,反而拖累他們的業績。

 其實你應該去思考的是:你真的了解你的客戶嗎?你有沒有想過:你可能只開發了客戶1/10的需求?為什麼這麽說,因為你一直習慣用商品的利益去吸引客戶,客戶也認為你就是銷售人員。這種客戶--銷售員的關係,客戶會跟你購買,主要的是商品本身有吸引客戶的地方。這樣的關係是比較薄弱的: 你不太了解客戶的家庭、財務狀況目標需求..等。如此長久下來,你的客戶大多只能做淺層開發,因為你也不知道怎麽去深耕客戶,於是你就需要不停的去開發新客戶,來應付業績的要求。

如果是另一種狀況你一開始就用財務規劃的方式去開始你的銷售,你先用財務規劃問卷去請問潛在客戶的家庭狀況、財務現況:收入、支出、資產、負債等,還有跟他們討論財務目標,人生的規劃等。這樣的客戶在開發上要多花一點時間,但是你可以跟客戶建立長期信任的關係。客戶覺得你很特別,你跟一般的業務不一樣,不是只會推銷他們商品,也不會去關心他們的需求。因此客戶對你就多了一份信任,在人生不同階段:結婚、生子、買房、退休規畫…等可能都會想到要找你做諮詢。同一個客戶你可以做更深入的服務,他們也可能幫你做推薦介紹等,你在他們的眼中,你是可以幫他們解決問題的財務顧問,而不只是一個銷售業務。

 你會去發掘客戶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嗎?你會整合保險、信托、法律等做主題式的銷售嗎?你知道很多時候商品其實是不用銷售的,因為客戶有問題要解決,而你提供了蠻好的解決方案給客戶,這時商品只是解決客戶問題的工具而已,你根本不用推銷。問題在於你不會用整體的角度去看客戶的需求,你也不會把各個領域的東西:保險、信托、法律等整合在一起。其實我們社會上充斥各種故事,你用故事行銷、讓客戶意識到以後可能面臨的問題,因此現在就可以提早做規劃。例如幾年前今周刊有一期封面寫的是銀色危機、它登出一個實際案例: 吳先生退休後時常外出、他太太後來才發現他有失智的現象、而且他還跟人家簽了一些不動產投資合約遭騙1億多元,後來她花了10幾年打官司只拿回1,000多萬。

 我們可以設想在法庭上、她太太應該主張吳先生早就失智、因此簽訂的合約無效、法官就會要她提出醫院診斷書等證據,來證明她先生早就失智了、但是她提不出來、因此最後只拿回1/10的被騙金額。事實上在法律上、如果早一點知道、她可以幫她先生申請監護宣告、受到監護宣告的人,在法律上視同無行為能力的人、簽約等事情必須由監護人行使。他們也可以規劃保險金錢信託、監護宣告等、讓吳先生的財產受到保護、錢不在自己銀行戶頭、就不會受到詐騙。

 因此在財務規劃中我們會引導客戶去視覺化他們的目標,或是以後可能面臨的問題,而這個都有賴於即早做財務規劃,避免以後老年失智、失能財產被詐騙等。這樣類似的故事也俯拾即是,問題是你不會用財務規劃的角度去看客戶的問題,你看到這樣的報導,也只是隨手翻閱,你對它無感,你不會在客戶面前把這故事講得活靈活現,讓客戶思考到以後他們可能也會面臨失智失能的問題,可能被詐騙。如果你提供了解決方案中包括了保險、信托、法律等整合方式,客戶也認同這樣的方案,這時如果你用了保險做規劃,保險就只是解決的工具之一,客戶會跟你說保費太貴、不需要嗎?

 所以你說財務規劃跟銷售會有什麼衝突嗎? 有的只是有些人沒有深入地去研究財務規劃,他們把財務規劃當作行銷的工具,為客戶做財務規劃只是要增加產品的銷售,而不是為了完整的解決客戶的問題,因此財務規劃就沒有做到位而已。

 當然要做財務規劃,在實務上是有蠻多需要學習的,如果對這個有興趣,你可以參考以下的課程介紹:

個人財務規劃服務實務訓練班

及YouTube影片

財務顧問如何進行財務規劃諮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aylor Liao的沙龍
22會員
57內容數
疫情帶來全球的災情,金融業也面臨轉型壓力,網銀蠶食傳統銀行大餅,數位經濟興起,金融從業人員只能走老路,只會銷售商品,無法去了解客戶更多需求? 如此一來可能終究會碰到職涯發展的瓶頸,怎麼做讓自己持續持盈保泰?本專題提供相關的探討。
Taylor Lia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20
有時碰到一些金融從業人員,跟他們提起財務規劃,他們會説:老師 您講的財務規劃我們都已經在做了,我就請問他們是怎麼做的:請問你有收費嗎?答:沒有,我都免費服務客戶。  如果你剛接觸財務規劃這領域, 你不一定要立即做收費諮詢。不過財務規劃跟一般的銷售是不一樣的, 有些公司在推廣財務規劃,不過他們的目的
Thumbnail
2023/09/20
有時碰到一些金融從業人員,跟他們提起財務規劃,他們會説:老師 您講的財務規劃我們都已經在做了,我就請問他們是怎麼做的:請問你有收費嗎?答:沒有,我都免費服務客戶。  如果你剛接觸財務規劃這領域, 你不一定要立即做收費諮詢。不過財務規劃跟一般的銷售是不一樣的, 有些公司在推廣財務規劃,不過他們的目的
Thumbnail
2023/09/10
有人寫信來問,什麼叫提供解決方案,它真的跟銷售不會有衝突? 首先要說的是:你不一定要跟我一樣跟客戶收諮詢顧問費,但是你可以財務規劃的方式,來運用在你的銷售流程中,這一定能夠讓你可以跟客戶建力信任感,也會增加你的銷售業績。因為這二個不會有衝突。以往業績導向的方式做銷售時,你可能背話術、盡量強調產品優點
Thumbnail
2023/09/10
有人寫信來問,什麼叫提供解決方案,它真的跟銷售不會有衝突? 首先要說的是:你不一定要跟我一樣跟客戶收諮詢顧問費,但是你可以財務規劃的方式,來運用在你的銷售流程中,這一定能夠讓你可以跟客戶建力信任感,也會增加你的銷售業績。因為這二個不會有衝突。以往業績導向的方式做銷售時,你可能背話術、盡量強調產品優點
Thumbnail
2022/10/09
退休規畫也許部分人不會把它當成緊急的事來做,畢竟如果你25歲、30歲,退休對你來講還是幾十年後的事情,幹嘛要急著現在做,每個月存5, 000元當退休金? 這麼久以後的事情,倒不如把錢用來去日本看櫻花還實在點!
Thumbnail
2022/10/09
退休規畫也許部分人不會把它當成緊急的事來做,畢竟如果你25歲、30歲,退休對你來講還是幾十年後的事情,幹嘛要急著現在做,每個月存5, 000元當退休金? 這麼久以後的事情,倒不如把錢用來去日本看櫻花還實在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不知道你工作做久了,會不會覺得有種無力感,這種無力感不是來自於公司待遇不佳,或是薪水太低等,而是來自於工作上無法施展的無奈。  工作上常覺得有種無力感? 例如説公司、單位一直要求業績,給的訓練都是過於簡化的資訊、話術等,只為了快速成交交;而你是希望跟客戶建立一種長期信任的關係,你比較喜歡依照客戶
Thumbnail
不知道你工作做久了,會不會覺得有種無力感,這種無力感不是來自於公司待遇不佳,或是薪水太低等,而是來自於工作上無法施展的無奈。  工作上常覺得有種無力感? 例如説公司、單位一直要求業績,給的訓練都是過於簡化的資訊、話術等,只為了快速成交交;而你是希望跟客戶建立一種長期信任的關係,你比較喜歡依照客戶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不要說買保險了,買個手機都會上網爬文,看看一些用戶分享使用心得,然後同類型商品的互相比較 一輩子繳出去的保費可能都比一台車的價值還高,要怎麼能不先做功課呢? 這邊就列出幾個大家在挑選保險業務員可能會在乎的條件,順便分享一下我個人對於這些條件拿出來篩選的看法如何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不要說買保險了,買個手機都會上網爬文,看看一些用戶分享使用心得,然後同類型商品的互相比較 一輩子繳出去的保費可能都比一台車的價值還高,要怎麼能不先做功課呢? 這邊就列出幾個大家在挑選保險業務員可能會在乎的條件,順便分享一下我個人對於這些條件拿出來篩選的看法如何
Thumbnail
我的本業換過幾種工作,櫃台、餐飲服務生、遊戲客服翻譯、網路電銷,到現在業務兼職瑜珈老師。老實說跨領域是滿神奇的一件事,但在現代社會來說應該算是很平常的生活,而當中或許是宇宙要我多去體驗不同的工作累積不同經驗,來豐富人生★
Thumbnail
我的本業換過幾種工作,櫃台、餐飲服務生、遊戲客服翻譯、網路電銷,到現在業務兼職瑜珈老師。老實說跨領域是滿神奇的一件事,但在現代社會來說應該算是很平常的生活,而當中或許是宇宙要我多去體驗不同的工作累積不同經驗,來豐富人生★
Thumbnail
我的工作時間最短都有個2年,最長應該是現在在職的第8年,常常在想,薪資一直無法調漲,是不是必要離職的原因?最近聽了好多關於職場的Podcasts,聽到這句「一間公司如果一直無法幫你加薪,那這間公司沒有必要再待下去。」 【離職,確實很簡單,難的是,再找下一份工作。】 好像是一場夢。
Thumbnail
我的工作時間最短都有個2年,最長應該是現在在職的第8年,常常在想,薪資一直無法調漲,是不是必要離職的原因?最近聽了好多關於職場的Podcasts,聽到這句「一間公司如果一直無法幫你加薪,那這間公司沒有必要再待下去。」 【離職,確實很簡單,難的是,再找下一份工作。】 好像是一場夢。
Thumbnail
我那時聽到這個的反應是蠻震驚的,居然聽到這麼活生生的例子。另一個想到的是:天啊,業務員責任真的重大,如果你沒有盡到該有的責任,去照顧到客戶的權益,你可能不是在替客戶解決問題,而是在製造他們的問題。
Thumbnail
我那時聽到這個的反應是蠻震驚的,居然聽到這麼活生生的例子。另一個想到的是:天啊,業務員責任真的重大,如果你沒有盡到該有的責任,去照顧到客戶的權益,你可能不是在替客戶解決問題,而是在製造他們的問題。
Thumbnail
在創建這個粉專時,設定的寫作主題中,有一系列是「小人物大故事」(之前真的寫過一篇-他是我老公),主要是想寫寫我遇到的那些有故事的人們。 這些故事很可能剛好是你現在的狀況,但也有可能是你這輩子都無法經歷的人生,無論是哪一種,這些故事都很值得被記錄下來。而如果有一天,當你面臨一樣的狀況...
Thumbnail
在創建這個粉專時,設定的寫作主題中,有一系列是「小人物大故事」(之前真的寫過一篇-他是我老公),主要是想寫寫我遇到的那些有故事的人們。 這些故事很可能剛好是你現在的狀況,但也有可能是你這輩子都無法經歷的人生,無論是哪一種,這些故事都很值得被記錄下來。而如果有一天,當你面臨一樣的狀況...
Thumbnail
這系列文章都是以親身與旁人所說經歷及學到的再去整理出的內容,所以有些部分會比較實際,可能會讓人覺得怎麼都在說缺點?但就我個人而言,「與其知道再多優點不如知道更多缺點」,能幫助我們更了解這行業到底適不適合自己。 此專題第一篇文獻給為未來煩惱的社會新鮮人與想轉金融業的各位。
Thumbnail
這系列文章都是以親身與旁人所說經歷及學到的再去整理出的內容,所以有些部分會比較實際,可能會讓人覺得怎麼都在說缺點?但就我個人而言,「與其知道再多優點不如知道更多缺點」,能幫助我們更了解這行業到底適不適合自己。 此專題第一篇文獻給為未來煩惱的社會新鮮人與想轉金融業的各位。
Thumbnail
願景最能打動別人,所以我想來說說自己進入保險行業的願景是什麼? (相信你也不是第一次聽身邊業務員講說自己入行的原因,但原因不等於願景,願景是希望透過進入這個行業達成什麼改變?) 過去從事的都是銷售工作,銷售過投資性商品、賣過消費型商品,怎麼賣高價?怎麼讓客戶心甘情願掏錢出來? 以前銷售過讓工作效率提
Thumbnail
願景最能打動別人,所以我想來說說自己進入保險行業的願景是什麼? (相信你也不是第一次聽身邊業務員講說自己入行的原因,但原因不等於願景,願景是希望透過進入這個行業達成什麼改變?) 過去從事的都是銷售工作,銷售過投資性商品、賣過消費型商品,怎麼賣高價?怎麼讓客戶心甘情願掏錢出來? 以前銷售過讓工作效率提
Thumbnail
前言 離職這個念頭其實存在心中很久很久了~我本身是一名銀行職員,就是招考進去的那種,非單純只需要面試的業務職。 在老一輩的那種年代,銀行員或許是鐵飯碗,工作穩定、薪資待遇不錯等可能都讓外界投以羨慕的眼光。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句笑話【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到現在還是一堆人想進去,每年都有一堆
Thumbnail
前言 離職這個念頭其實存在心中很久很久了~我本身是一名銀行職員,就是招考進去的那種,非單純只需要面試的業務職。 在老一輩的那種年代,銀行員或許是鐵飯碗,工作穩定、薪資待遇不錯等可能都讓外界投以羨慕的眼光。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句笑話【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到現在還是一堆人想進去,每年都有一堆
Thumbnail
於是,保住了「面子」,傷了「裏子」 。時日一久,面子的包袱越來越重,心裏的委屈越來越多。銀行存款增加了,那個不快樂的自己也越來越憂愁了。
Thumbnail
於是,保住了「面子」,傷了「裏子」 。時日一久,面子的包袱越來越重,心裏的委屈越來越多。銀行存款增加了,那個不快樂的自己也越來越憂愁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