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職重服務時的補充教材

2022/01/0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初任職管員的小D,提出了三類疑問,這一系列問題,預計分三篇文章(以及三次的 podcast)來分享我的看法:
1.新手職管員有甚麼可以參考的補充教材?
2.要如何確認個案的工作意願/動機?
3.要如何了解個案的工作能力?
一切,還是要從基本開始做起
  其實到今天我都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當職管的徬徨心情,第一次跟個案晤談、第一次寫評估表、第一次上線寫紀錄、第一次跟就服員討論個案的狀況…,現在回頭看看過往這些歷程,我認為最重要最重要的還是政府安排的職管36小時的培訓,絕對要認真、紮實的好好上課、勤作筆記,上完課後真的就能讓自己有一個大致完整的概念了。其次,是職管手冊,手冊可以直接在網路上下載,最好把它印出來隨時放在手邊,有問題馬上翻閱、有心得馬上在上面寫下筆記,它就像是職管工作的「聖經版」般,幾乎所有行政流程、規定等都可以在上面找到參考的資料,上述兩項資源只要好好利用,應該就能基本勝任職管的工作。
從基礎邁向進階工作者
  具備基礎能力的工作者大概就是「懂得照 SOP操作」的狀態,約莫是60分的概念,但對於每項流程背後的原因(或原理)並不是很清楚,也不太有能力從原理的角度去變化對個案的服務。對個案來說,你就好像是一個只會按表操課、照規定來的人;由政府的角度來說,你好像也沒甚麼大問題。然而,個案的穩定就業率、你對個案的了解程度、和各個資源單位的合作狀況可能會出現差強人意的現象。
為了讓自己能更上一層樓,有幾項資源對於提高服務的專業度和視野有很大的幫助:
  1. 專業人員系統,可以在上面參考其他職管(包括其他縣市)寫的 0C 紀錄,即便你沒有遇到很棒的督導給你建議、即便你的同事寫的紀錄其實也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但你一定可以在上面找到真的寫的很棒的人的紀錄,從記錄中馬上就可以瞭解和個案互動時有哪些重點常會被考慮進來,怎麼樣的寫法對於其他服務人員接手的時候最有參考價值。
  2. 職重相關的期刊,像是復健諮商期刊、特教期刊等等,這些期刊我特別推薦可以優先看看由實務工作者(例如:單位督導、特教老師、社工師、心理師...等)所寫的文章,這些文章能幫助你快速瞭解你可能會合作的對象(如:庇護工場),他們是怎麼看待個案、他們的工作場域風氣怎樣、他的專業用語是甚麼,這樣你未來在和他們互動的時候就能快速和他站在相同的頻道上。
  3. 各區職重中心的網站,裡面有許多給專業人員參考的補充教材和文章,而且已經幫你分門別類好,方便你有系統的查找資料。
從進階工作者,邁向不斷成長的專家之路
職重服務雖然是一條能透過經驗的累積成長的領域,但要成為很專業、讓人欣賞的專家,我有以下兩點看法:
  1. 服務的初衷和職重的目的,我的想法是從服務的第一天開始,就要把「把有限的資源,提供給真正需要的對象」放在心裡,不要一直去看績效指標,當你一直專注在表面的績效指標時,很容易會做出偏離服務初衷的判斷,我始終相信只要秉持這樣的初衷好好服務個案,績效指標的達成其實只是隨之而來會自然達成的狀態,假如真的沒有達成,你也不會愧對自己的服務。試想假如個案真的不需要某項資源,但你為了呈現出「自己有利用這項資源」的表象,一來浪費個案的時間、二來也浪費政府的資源(納稅人的資源)。
  2. 用開放的心態瞭解跨領域,好好的去瞭解跟職重服務可能有關的各種領域的知識、趨勢、概念,目的不是讓自己成為具有兩種專業的服務人員(太花時間也不太容易),而是讓自己有能力和不同領域的專家合作、解決問題。想看看,一位很懂「行銷、業務」的就服員,一定更容易把個案推薦給雇主,一位和人資很熟的職管,可能更容易協助個案找到自己優勢能力...。
保持謙遜的心態,讓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
  即便已投入職重領域有十年工作經驗,但每次在服務過程中,總是能再看見一些還能再更好的地方,這次做不好沒關係,下一位個案再調整就好了,來來回回修正,慢慢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服務風格及方式。每次看到別的專業人員有不同的服務方式,我都會思考有沒有自己可以再學習、參考的地方,從一開始的制式服務、我也嘗試了視訊服務(疫情期間)、家訪;連結過特教資源、也連結過人資的資源;從使用制式表單、到建立專屬自己的表單(快速鑑別個案需求)...等,隨著經歷累積、科技的進步,我覺得職重服務的未來一定還有很多很多各種不同的可能性,現在的我一樣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也跟小D一起共勉之。
每個人準備的材料都不一樣,到底要如何搭配才能做出一道好菜呢?
我是Cary,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訂閱、按愛心、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求職、就業、助人工作、個案服務相關的議題,歡迎寫信給我,非常歡迎! [email protecte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0會員
131內容數
我是職務再設計專員。職務再設計是政府為了協助身心障礙者、中高齡或特殊的對象能夠更好的融入及適應職場而推動的一項重要的政策。前面提到的這些對象,只要在找工作、或是正在就業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工作適應上的困難而可能透過輔具、改善工作流程、或是改善工作環境...等方式來克服的時候,就是屬於我能服務的範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