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職業重建專業服務

42公開內容

概括來說,職重個管員在求職者前端的服務過程,約能分為三階段,包含申請、評估、擬訂計畫,透過晤談觀察了解求職者目前正處於何種階段,了解求職者當時的支持需求,提供相對應的資源連結或輔導服務。角色功能包含:諮商者、管理者、協調整合者、倡導者的角色與任務。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這篇文章討論了職業輔導評量對學習障礙者的影響,並介紹了學習障礙和職業輔導評量的定義。作者分享了不同觀點,提出了對專業服務人員的影響和建議。最後強調了每個生命都有屬於自己的韌性,呼籲保持彈性和支持障礙者。文章內容豐富,涵蓋了多個相關關鍵字。
Thumbnail
終於等到佩雯姐更新啦!目前我們到大專院校進行轉銜,也會跟學障生進行諮詢,關於學障生進行職評的部分,我覺得從需求的角度面來看,本來也就不是每一為學障生都有職評與職涯探索的需求,從以往到學校進行轉銜的經驗,有些學障生其實很清楚自己的弱項,而進行就學科系的選擇,在就學階段的工讀也能因應自己的弱項使用策略減少影響,通常這樣的學生就不會是有職評需求的個案。但確實也可能有學障生,需要協助職涯探索,這樣的人數需求可能不多。基本上如果依照職評的服務流程,第一關由職管員進行職評需求評估,我想應該也會篩出真正有需求的個案,才進入職評中。如果運用了職評,協助一個人探索清楚自己的方向,了解如何運用自己的優勢強項及避開自己的弱項,能在後續就業的路上更為順利,這樣服務的CP值挺高的。如果透過職評發現,有可能不只是學障的影響,其實需要多元支持需求,能即早確認即早想辦法引入適切資源,避免重複的挫折,那也是挺好的。自從開啟這個議題後,聽到的擔心,往往都是擔心「職管端被這樣的個案塞爆」、「擠壓到身障失業者的職評案量」、「職評建議無後續可用資源可連結」等等。我覺得這樣的擔心有點多餘,從目前大專院校轉銜的經驗中,多數的學障生已有自己明確的職涯方向,只有少數的個例願意進入轉銜諮詢。職評服務會由職管員先進行需求評估,如果可以透過職涯諮詢及現有資源的引介即開展職涯行動的,也不會進入職評。職評最重要的目的是協助人進行職涯探索,了解自己後做自己生涯的主人,即便沒有可用的職重資源,也能在過程中針對弱項提供可行的策略。我的結論是,服務本來就是因應需求而產生,不要拘泥舊有的思維框架思考人的需求,而是要看見「人」的需求,著眼服務。(被職評員罵有聖母情節但自覺理性判斷的職管員留)
一件讓我非常感動的事 最近我在新聞報導上面,看見自己從事職管工作時候的「第一位」開案服務的個案,獲得了傑出優秀身障就業者的殊榮,不知道為什麼在看到這個消息的那瞬間,突然有種莫名的感動湧上心頭
Thumbnail
「主題是協助身障學生的自傳履歷撰寫和面談技巧,學員以資源教室老師為主」 「妳確定嗎?」,我不經意地脫口而出這句話! 還記得中原大學特教中心給了我這個主題的時候,我的心裡充滿了許多的疑惑
Thumbnail
我們對友善職場的判斷,往往會從新人就開始感受。尤其是第一天上班的體驗,初來乍到一個陌生的工作環境,如果公司已經預先幫你準備好各種你需要的軟、硬體設備,例如專用的電腦啦、文具啦、筆記本以及比較完整的培訓和帶領你的夥伴,肯定會讓你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然而,對於身障就業而言,這裡談到的往往只是工作的基本門檻
Thumbnail
有一位聽友私訊我,想了解職重人員未來還有別的職涯道路嗎?他覺得自己已經當就服好一段時間,相關業務也都很熟悉,但每天除了行政工作、完成服務紀錄以外,好像看不到自己有甚麼專業價值,內心深處也隱約感覺現在的工作沒辦法做一輩子,覺得有點徬徨。
Thumbnail
最近陸續有好幾位會所的社工問我,要怎麼判斷在會所「復原中」的精障者準備好重返職場工作了呢?事實上,多數社工夥伴都覺得從表面上看起來,精障者的狀態感覺隨時都能「上工」了,但往往推薦到職重窗口的時候,又很容易被評估為「還沒準備好」。...
Thumbnail
工作中自我權益受損的情況其實很常見,不論在甚麼樣規模的企業中都會遇到。這次由資源教室的老師提問,學生畢業後進入職場時,常常遇到勞工權益受損的情況而向老師求救,到底身為打工仔的我們可以怎麼辦呢?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雨非
妳說的這些公司,遇到機率很高,而大部份員工都敢怒不敢言,讓資方永遠凌駕勞方之上,在他們眼中,人走了再找就有,你不做還有別人想做,沒有自省能力的資方是很難改變的。
曾有個案在家長的強烈請託下,孩子帶著不情願的心情去工作,但後來卻從工作中體驗到了工作的好處和意義,最後居然也穩定就業了。所以真的是要試了才知道,然而「試試看的過程」就是一門藝術,步調太快會引起個案的反彈,太慢又會擔心沒辦法保持求職熱度,而失去就業動機。
Thumbnail
身為專業人員的我們,卻能選擇自己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如果我們能多雞婆一些,就有可能讓眼前這位身障學生,他的未來的職業、生活、甚至是他的家庭產生不同的可能性,影響是非常非常的巨大,.......,想到這裡,還有甚麼好不努力去為他們想方設法、用力拚搏看看的呢?
Thumbnail
原本以為很簡單的教學,在頭一兩次的指導過程中,就讓我感到莫大的挫折和沮喪。在第一次的課程中,我發現個案居然學不會我們以為的基本動作,是理解有問題嗎?或是他自身的體耐力限制根本無從得知,反正就是一直失敗,結果就是個案和我兩個人都很累,包括身體和心理都很疲憊的那種累和無助感!
Thumbnail
互相學習~ 我有發現,有些不錯的教練,其實都跟你一樣會很細心的在課後給自己回饋 每堂課程的執行,多少都會跟原先設計的有落差,可能是因為經驗不足,設計得太難,也可能是因為學生的狀況自己沒碰過,導致設計的內容難度過高(或過低) 漸漸的,沒碰過的問題一定會越來越少,同時累積經驗及自信。 在我的教練生涯中,其實只會發現越來越多問題,因為自己懂得越來越多XD 但我仍可以發現過去的自己,有許多現在缺乏的面向,這些就需要靠我們現在的紀錄,讓以後的自己可以回來複習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