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限時免費公開
這一集緣起,來自我在4/18到新竹上了一堂合理調整的講座
白天參加一門主題是「合理調整」的課,其實這個議題,我已經參加過好幾堂類似的課程,但每一次聽不同夥伴分享,都讓我覺得自己對「合理調整」的概念好像又有不同的看法。
然而,包括這次的課程在內,多數講座都比較是只有在講概念,或是談某些指標性的大企業怎麼做,然而,我們服務的企業多數仍以中小企業為主,我所聽到的許多概念,不是太抽象就是太高空,或是具體可以怎麼跟企業互動,還是不太清楚。
於是,趁著剛上完課印象還比較深刻,一下課後我就馬上找最常跟我瞎聊、也是人資主管、近期也有實際聘用過身障者的 Star哥一起來聊聊合理調整這個話題。
當然,這裡還是要先來個免責聲明,和Star哥的聊天內容都是從我們自身的工作經驗出發,觀點和角度都不可能完美,但肯定是有別於大家在公開講座中聽到的內容,有些時候對實務工作者來說,也希望這些想法能夠更接地氣,假如可以因為我們的看法和想法,而引發專業服務人員在工作上產生有幫助的思考,那就算達到我錄製 Podcast 的初衷了(大笑)。
結論:我認為合理調整,真的是像極了愛情!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事實上,我根據課堂中學員間的討論,對Star哥做了三個提問,希望從不同的觀點來思考關於合理調整這件事情的看法,然後講來講去,啊!這不就是像在談戀愛嘛!
提問一、聘用身障者,以及聘用後要做的合理調整(友善職場),到底是決心的問題,還是準備好了沒?
之前,我們有一集podcast的內容提到,聘用身障者應該要做足準備,否則就會是災難一場(詳情可收聽第95集節目,如果沒有做到「這些事」,建議你不要聘用身障者)。在這集節目中我們談到,聘用身障者之前需要做好準備。可是,在今天的課程討論中,我其實有聽到另外一個不同的聲音:由於障礙者需要調整的地方相當個別化,常常會聽到雇主跟你說,我還沒有準備好要雇用,而且目前的配套措施不足,所以關於進用身障者、合理調整這件事,需要先緩緩,等我們準備好了再說。
其實我們覺得「等我們準備好了再說」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其實我不想要這麼做啦!」,但因為不好意思當面拒絕你,只好說我還沒準備好。事實上,有決心聘用、作合理調整的雇主該值得鼓勵,決心讓我們可以跨出第一步(有意願),可是真正促成一段正向聘用經驗的,卻是源自於有「一定程度的準備」。至少,在身障者開始上班的時候,要能調整到可以讓他能「勝任」工作,而不會在上班第一天就凡事「卡卡」,然後面臨和同事/老闆面面相覷的尷尬局面。又假如能做好這些準備,即便雇主本來其實沒甚麼決心,或最初其實是有點勉強的聘用,至少新人能發揮應有的效能,都不至於讓這段聘用對雙方產生太過負向的經驗。
但綜觀目前職重體系最大的挑戰,仍舊是來自於希望能「說服」更多的職場願意聘用身障夥伴、以及聘用後可能隨之而來的配套措施(合理調整),那實務上我們該怎麼說服職場呢?
提問二、如何說服雇主聘用身障者(及合理調整)
基本上,「身障就業」和「合理調整」兩個概念很難單獨來探討,通常要合在一起討論才有意義。你要先有一份「工作」,才有辦法談後續的調整,你也不太可能不去想後面可能的配套措施就先趕鴨子上架。因此,我們先把重點移到較前端的任務,到底該如何說服雇主聘用身障者呢,這題真的不好回答,也有非常多的課程和單位都在討論這個議題。
還是一樣先說我們討論後的看法:答案肯定不止一種!(廢話)
應該說,與其討論說服,不如先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來找答案。當我們在找尋發展親密關係的另一半時,除了一見鍾情外,其實我們也常常在內心思考雙方的「門當戶對」,假如雙方的適配性落差太大,也許你根本就不會考慮這段關係。業務在開發新客戶也是一樣,有經驗的業務總是會找雙方有機會創造雙贏的客戶作為切入點,針對這些有機會的客戶分析雙方可能的共同點、利基點後,接著再擬定可能的行動方案,而不是亂槍打鳥式的用一招半式闖江湖。
因此,比起說服雇主聘用身障,除了定額進用的壓力外,先試著分析那些較有潛力、可能有意願聘用身障的單位,這些分析可能包括目標職位與身障夥伴具有連結性、雇主可能本來的接受度就比較高...等,這時候再針對雇主的需求量身打造行動方案,包括邀請他們參加特定的講座、特定的輔導活動、特定的參訪...。簡單來說,門不當戶不對時,既花力氣效果又差,共同點多時,則更容易透過 foot in the door 搭配政府的補助等加值方案來促成聘用。
提問三、對「合理調整」的看法
最後,Star哥從自己聘用身障者的經驗分享他,其實合理調整需要考慮的面向很多很多。包括老闆的態度、調整所需花費的成本、以及身障者本身的想法意願等等。我們常常覺得這樣的調整沒甚麼,但也許產生的花費足以勸退老闆聘用身障者、也許這個做法會和職安的規定牴觸、或許這樣會犧牲其他同事的權益、或許外部專家覺得可行,但其實身障同仁本身並不買單。講來講去,調整從來都不會只是單點思考,而是需要綜合考量各方的需求,才長出來的最終方案,一不小心雇主還要擔心被貼上歧視的標籤、員工還要擔心被汙名化、甚至是表面上看起來滿足員工的需求,實際上這個職場以後再也不願意聘用身障者(因為覺得很麻煩),所以這樣描述下來,是不是像極了愛情呢?
勞資雙方,要從每一次的互動、約會中慢慢磨合,接下來彼此調整,如果互相都能夠接受且喜歡這段關係,才有辦法在進階到下一階段 ─ 結婚,那如果磨合失敗,就會走到「分手」的局面。但其實分手也沒什麼不好的啦!因為,或許下一個戀愛對象,會更好,哈!就像是工作一樣,如果這個職場沒辦法調整,那就換一個吧!相信在帶著每一個歷練而前進的下一份工作,一定會更好!
總之,關於合理調整,我認為它,像極了愛情~
那讀到文章這裡的你,覺得呢?

我們都在等那隻主動靠過來的貓,和那段不用強留下來的愛情。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想法,我是Cary,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訂閱、按愛心、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求職、就業、助人工作、個案服務相關的議題,歡迎寫信給我,非常歡迎! [email protected]
或追蹤我的IG : peiwens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