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發生不幸的時候,如果沒有人笑,不就真的變成不幸了嗎?──《淺草小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有一年年末,與紅白歌合戰打對台的《絕對不準笑》節目,熱鬧到了中段,五位主持人面對各種笑出來要打屁股的搞笑攻勢,其中一位搞笑刺客是劇團一人(劇団ひとり)。一出場,現場五位主持人表情瞬間冒出 WTF 感:劇團一人完全沒有打扮,頭髮造型也沒弄,他穿著平常穿的外套與牛仔褲,背著平常在背的側背包,一臉不安地,進到這個一年一度的綜藝盛會裡。
常常不按牌理出牌的劇團一人,緩緩地坐在五人前,像是快哭出來似的,說:我這次受邀來節目搞笑,但是,我什麼都想不出來,也跟製作單位開了好幾次會了,我真的什麼點子也想不到,就這樣兩手空空地來上節目⋯⋯真的不行,我想了很久(一邊講一邊從包包掏出一本厚重的冊子),這個⋯⋯是我的中學畢業紀念冊,「我要是把這個撕掉,你們能笑一笑嗎?」
話一講完,全場五人大笑。
後來想想,這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搞笑場景,笑點有兩處:第一個,從漫才轉到短劇表演的劇團一人,演技太好了。
他失神愧疚的神情,再加上後來情緒爆發,五人阻止不了他,他一邊大喊「這是我的青春!」一邊就真的撕掉有自己大頭照的那頁,最後還略帶哭腔說了幾句「各位,就請您們盡情地笑吧!」、「很好笑吧?」,用「自虐」(他的拿手好招)堆疊戲劇性高潮的編排,這傢伙功力高深。
第二個笑點是,他讓五人以及觀眾相信,他真的把那本每一學年絕對不會重覆內容、只有當年才能得到的畢業紀念冊(不過⋯⋯當然也有可能是製作單位弄出來的複製品)給撕爛了。他用肉眼可見的方式,讓大家看到他喪失青春的神情。
許多人都會說悲劇與喜劇是一體兩面,其實豈止於翻面,當悲劇貫徹到底,就是喜劇。
把自己的真實擺在檯面上搞笑的劇團一人,在那次年度綜藝盛會裡,實踐他奇險的搞笑方式,如此悲喜交加,對照 2021 年劇團一人與 Netflix 合作、編導北野武 1988 年執筆前半生自傳(以及那首名曲)的《淺草小子》,也是相似的。
說起來也許是循序漸進。當 Netflix 在 2016 年推出第一齣自製日劇──改編又吉直樹的芥川賞得獎作、主題為「漫才」的小說《火花》──獲得廣大好評,2019 年與 2021 年再將傳奇 AV 導演村西透在八〇年代泡沫時期的瘋狂事蹟拍成《全裸導演》兩季後,《淺草小子》像是融合兩者,只是將故事時間軸再往前調,調到正要開始起步的日本搞笑黃金期,講述七〇年代末,還未發跡的北野武。
關於「北野武」這號人物,相信對日本影視有一點認知,應該多少都耳聞過這位成就與爭議都是一等一的藝能人。若再加進他的畫家、詩人及小說家身份,其實應該稱他為影響世代的文化人吧(但對於「馬鹿野郎」掛嘴邊的大叔來說,聽到有人說他很有文化,以他的性格,大概只會再吐一句等同於甘你屁事的「馬鹿野郎」送給你)。
《淺草小子》讓我們看到二十來歲的年輕北野武:那時的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只知道自己不想做什麼(於是從名校工學院中輟),為了尋求有趣有意思的事物,他在被稱作「淺草的師匠」、多才多藝的舞台表演人深見千三郎經營的「法蘭西座脫衣舞劇場」當電梯小弟。
當然,在電影裡,大泉洋飾演的深見師匠,很快就看見柳樂優彌飾演的年輕北野武的才華,收他為弟子,並傳授後來被他用在電影《座頭市》結尾的「踢踏舞」。但時代流轉,傳統舞台表演式微,北野武決定朝電視圈發展──從師匠覺得不入流的「漫才」說起。兩人大吵後,北野武離開淺草,破釜沉舟的他,果然憑著一身技藝與才華,很快就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藝能人。正當北野武功成名就後,回到淺草,師徒兩人在居酒屋一起暢聊當年糗事,喝到爛醉,而那夜,深見師匠發生不幸⋯⋯。
雖然一開口就是限制級的北野武(但劇團一人與柳樂優彌的演繹方式,將他變成能稍微闔家觀賞的保護級),在這個更常用政治不正確性來搞笑的時代已經有些格格不入,但劇團一人把《淺草小子》的重點,放在新與舊交織相連的「技藝」傳承,放在擅長喜劇的深見師匠的人生悲劇。
在劇團一人的電影裡,若說深見千三郎傳授他的「踢踏舞」代表「傳統技藝」,那麼不受任何事物拘束、開啟另一個電視綜藝黃金世代的北野武,則是「新潮」的象徵。
深見師匠鄙夷只靠一個小畫面就想逗笑觀眾、觀眾根本感受不到現場表演熱度的電視表演,但是不受控的北野武,則讓「小畫面」塞滿他揮灑才華的魄力,連環炮般的漫才表演(與他沉默寡言的黑幫電影風格,天差地遠),沒有什麼是不能開口調侃的。辛辣刺激的話語,反映了當時炙熱的社會風貌。
氣勢要大到能吞下「鯨」(也是〈淺草KID〉原曲提到的小食堂「鯨屋」),於是他用代表傳統的踢踏舞鼓動自己、將舞台踩熱,唯有踏實自己的根基,才能在新潮的電視裡,說著新潮又刺激的漫才,不斷突破往前;而師匠在一場意外大火中,結束自己一身技藝的一生(儘管他還抱著滿腔熱血)──像是意外,卻也像是必然。
在《淺草小子》裡,柳樂優彌高明地演出北野武著名的「貶眼」及「扭肩」特徵細節(儘管當時北野武沒有這麼嚴重),再加上大泉洋本身那種能搞笑也能演正戲的藝能人氛圍,透過兩人一來一往的師徒情(頗有日劇《火花》的味道,而這次電影也有《火花》戲份吃重的門脇麥),告訴觀眾何謂「喜劇的品格」:不是讓觀眾覺得自己可笑所以發笑,而是要拿出真本事來,「逗人笑」。
在《淺草小子》最末,用了一個神似他當年有份參演的《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的收尾方式,透過超現實的長鏡頭運鏡,讓那些悲傷的、喜悅的事物再一次流轉在北野武(與觀眾)的眼前。當然,你可以說這種手法很煽情很不北野武(其實關於北野武的自我解剖電影,在《阿基里斯與龜》就已經拍完了),因為劇團一人要講述的,也許已經不單單只是北野武這個人了,而是將北野武當年投射個人情感寫下的那句歌詞,在電影裡再深刻一次:「不要說什麼拋棄夢想,我們兩個已經沒有其他的道路了/不要說什麼拋棄夢想,我們兩個已經一無所有了。」
是的,悲劇貫徹到底就是喜劇,要讓別人笑的人,即使生活再怎麼悲劇,都不可以讓別人恥笑,而是要用真功夫,逗笑別人。所以時時刻刻都要裝傻,引人發笑,因為發生不幸的時候,如果沒人笑,不就真的變成不幸了嗎?
全文海報提供:Netflix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但所謂優點與缺點本是一體兩面,當《月老》在開頭得益於形式優勢的同時,其挑戰的點,就是作者是否有能力在故事的中後段補足角色動機與背景,同時還要發展劇情副線,最後將劇情完整收尾。而很可惜,《月老》並沒有完成這個任務。
到了《麥特與麥斯》,我們看見一位敏感纖細的年輕創作者,慢慢走向內斂成熟,懂得放之後學著收,輕巧涵蓋一個人成長過程可能經歷到的愛情、親情、友情。麥斯無疑就是多藍,他的憂傷與脆弱緊緊牽動觀者的神經,畫面則為視線的盡頭,極力壓抑的愛從眼神一躍而出,同樣毫無保留,依舊真誠赤裸。
青春耀眼卻也刺眼,在青春時期充滿追尋的渴望,無法安於平凡,無法接受平庸,而青春特有的執著與桀驁不馴,卻使用力追尋與衝撞現實生活的自己遍體鱗傷,那些出於戀慕生命而執著衝撞的本質,甚至會產生弒人般的力量與傷害。但終究,人是在生活之中的,許多框架就是生活本身。
「因為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在前方還有等著你的人/你會哭會笑會愛會傷神/你會不會敲我的門」——筆者在看《鈦》的時候一直想到葉倩文這首〈愛的可能〉。什麼是「愛的可能」呢?對《鈦》的文森,和扮作「阿德里安」的艾利西亞來說,都是找到那個願意「敲你的門」的人。門,是心門。
總有幾個時候,對待電影會是盲目的,看見它一切的美好感動,自動忽略了不足,縱然悠悠之口對其有微詞,仍無損這部電影在生命中佔據的重量,只因角色和劇情已根植於我們的血肉魂魄,那份特別只有自己能懂,旁人無法置喙。《蜘蛛人:無家日》對我而言,正是如此的存在。 過往的寬恕與救贖 英雄之道
簡單地說,《駭客任務:復活》是一部「『關於』《駭客任務》三部曲的電影」,它用這個「關於」去跟三部曲本身進行互動。它既不是前傳、不是後續、也不是番外篇、也不是平行的彼個宇宙,而是:三部曲本身是有邊界的,指出這個邊界,就可以重新再把玩和凝視這個我們原本以為已經通透了的故事。
但所謂優點與缺點本是一體兩面,當《月老》在開頭得益於形式優勢的同時,其挑戰的點,就是作者是否有能力在故事的中後段補足角色動機與背景,同時還要發展劇情副線,最後將劇情完整收尾。而很可惜,《月老》並沒有完成這個任務。
到了《麥特與麥斯》,我們看見一位敏感纖細的年輕創作者,慢慢走向內斂成熟,懂得放之後學著收,輕巧涵蓋一個人成長過程可能經歷到的愛情、親情、友情。麥斯無疑就是多藍,他的憂傷與脆弱緊緊牽動觀者的神經,畫面則為視線的盡頭,極力壓抑的愛從眼神一躍而出,同樣毫無保留,依舊真誠赤裸。
青春耀眼卻也刺眼,在青春時期充滿追尋的渴望,無法安於平凡,無法接受平庸,而青春特有的執著與桀驁不馴,卻使用力追尋與衝撞現實生活的自己遍體鱗傷,那些出於戀慕生命而執著衝撞的本質,甚至會產生弒人般的力量與傷害。但終究,人是在生活之中的,許多框架就是生活本身。
「因為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在前方還有等著你的人/你會哭會笑會愛會傷神/你會不會敲我的門」——筆者在看《鈦》的時候一直想到葉倩文這首〈愛的可能〉。什麼是「愛的可能」呢?對《鈦》的文森,和扮作「阿德里安」的艾利西亞來說,都是找到那個願意「敲你的門」的人。門,是心門。
總有幾個時候,對待電影會是盲目的,看見它一切的美好感動,自動忽略了不足,縱然悠悠之口對其有微詞,仍無損這部電影在生命中佔據的重量,只因角色和劇情已根植於我們的血肉魂魄,那份特別只有自己能懂,旁人無法置喙。《蜘蛛人:無家日》對我而言,正是如此的存在。 過往的寬恕與救贖 英雄之道
簡單地說,《駭客任務:復活》是一部「『關於』《駭客任務》三部曲的電影」,它用這個「關於」去跟三部曲本身進行互動。它既不是前傳、不是後續、也不是番外篇、也不是平行的彼個宇宙,而是:三部曲本身是有邊界的,指出這個邊界,就可以重新再把玩和凝視這個我們原本以為已經通透了的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從題材的殘酷程度,乃至炸彈使用的頻繁程度,其實都超乎預期。劇情尾聲,當最後一個尚未被回收的炸彈包裹送至單親家庭的小女孩手中時,我甚至無法肯定到底會如何收尾。雖然過往野木亞紀子總會替角色們留下一絲曙光,但此次整體基調實在太過尖銳,讓人一度懷疑最終會否再次賜死角色,藉由悲劇強化作品的批判性。
Thumbnail
在《正發生》裡,白天或黑夜,鄉間或城市,都是安妮的背影。就這麼獨自走著,彷彿不知盡頭在哪。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最終考試那幕,老師引用雨果:「信念,勇氣,渴望。」「願能指引你們。」表面上是在祝福考生,但放入整個電影,是在祝福安妮。信念,勇氣,渴望。指引她一路以來,獨自走過的荒涼。
Thumbnail
多元成家擁有許多不同的面向與形式,在同婚法案通過後,現代社會正在重新賦予「家庭」二字新的意義。無論在這些同志影像中所提出的話語是曖昧或狂放,憂鬱或抵抗,都是試著將 LGBTQ+ 族群的故事從被主流異性戀歷史給邊緣化的支流中一一找回,並重新放置在平等的位置,同樣學習面對婚姻、家庭的生命課題與對話交流。
Thumbnail
披頭四大概是最適合被用完整時長直接呈現錄音現場的樂隊了,他們抽菸、吵架、談戀愛,真正地「玩」音樂。在那因燈光而呈現紫粉色、湖水綠,與血橙色漸層的佈景中,在那些牆上蒼蠅式自由游移、靠近遠離的攝影機運動下,每一個音符與歌詞被任何人創造出來時,幾乎能感受到它魔幻地飄蕩在空間中,變形幻化著。
Thumbnail
《新天堂樂園》是懷舊電影的萬花筒,也是多多的生命河流。人生時光與電影時間相互纏繞,我們也像在一場又一場的夢裡醒來。洞穴寓言和沙瓦托的人生一樣,回應了「為什麼我們需要電影」──電影雖是虛構,但作為現實世界的反映,它是讓我們拼湊、理解真實,也瞭解自己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其實我一直都不是會看漫畫的人,但在電影上映前朋友強力建議我應該先把漫畫看過,於是乎花了半小時就看完漫畫了(一百多頁而已,大家可以嗑完再去看)。當時想法是這麼短篇卻後座力好強,分鏡圖也真的好神,在雨中雀躍的主角之一藤野超級浪漫、超級可愛!
Thumbnail
《配角人生》改編自綠葉演員松尾諭的真實經歷,講述一個普通男人如何掌握機緣,成為演員的故事。此部作品由同樣出演多部日劇配
Thumbnail
若是以北野武的創作年表來檢視,性愛狂想曲可以被視為是火花、奏鳴曲等被國際認可的「成熟」作品之前的創作嘗試和醞釀。但若是撇開如此來看,這部電影只是在名為「電影」的框架當中故意溢出,以致於不能被視為「成熟」的作品。這部電影當中所謂北野武的「風格」:他總是後設的意識到電影的虛構性並以此玩弄真實和虛構的界線
Thumbnail
這是我前往東京看林遣都主演的《淺草小子》歌舞劇的紀錄,就算無法完全理解劇情,但舞臺劇的視覺和聽覺體驗以及整個演出的精美度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Thumbnail
狂言師的表情、肢體語言、聲調相當豐富,即便聽不懂台詞,也能從其中感受到人類共通的情感,更配合動作大量出現狀聲詞,只要沉浸在劇場中用心感受,就可以體會狂言的有趣之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從題材的殘酷程度,乃至炸彈使用的頻繁程度,其實都超乎預期。劇情尾聲,當最後一個尚未被回收的炸彈包裹送至單親家庭的小女孩手中時,我甚至無法肯定到底會如何收尾。雖然過往野木亞紀子總會替角色們留下一絲曙光,但此次整體基調實在太過尖銳,讓人一度懷疑最終會否再次賜死角色,藉由悲劇強化作品的批判性。
Thumbnail
在《正發生》裡,白天或黑夜,鄉間或城市,都是安妮的背影。就這麼獨自走著,彷彿不知盡頭在哪。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最終考試那幕,老師引用雨果:「信念,勇氣,渴望。」「願能指引你們。」表面上是在祝福考生,但放入整個電影,是在祝福安妮。信念,勇氣,渴望。指引她一路以來,獨自走過的荒涼。
Thumbnail
多元成家擁有許多不同的面向與形式,在同婚法案通過後,現代社會正在重新賦予「家庭」二字新的意義。無論在這些同志影像中所提出的話語是曖昧或狂放,憂鬱或抵抗,都是試著將 LGBTQ+ 族群的故事從被主流異性戀歷史給邊緣化的支流中一一找回,並重新放置在平等的位置,同樣學習面對婚姻、家庭的生命課題與對話交流。
Thumbnail
披頭四大概是最適合被用完整時長直接呈現錄音現場的樂隊了,他們抽菸、吵架、談戀愛,真正地「玩」音樂。在那因燈光而呈現紫粉色、湖水綠,與血橙色漸層的佈景中,在那些牆上蒼蠅式自由游移、靠近遠離的攝影機運動下,每一個音符與歌詞被任何人創造出來時,幾乎能感受到它魔幻地飄蕩在空間中,變形幻化著。
Thumbnail
《新天堂樂園》是懷舊電影的萬花筒,也是多多的生命河流。人生時光與電影時間相互纏繞,我們也像在一場又一場的夢裡醒來。洞穴寓言和沙瓦托的人生一樣,回應了「為什麼我們需要電影」──電影雖是虛構,但作為現實世界的反映,它是讓我們拼湊、理解真實,也瞭解自己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其實我一直都不是會看漫畫的人,但在電影上映前朋友強力建議我應該先把漫畫看過,於是乎花了半小時就看完漫畫了(一百多頁而已,大家可以嗑完再去看)。當時想法是這麼短篇卻後座力好強,分鏡圖也真的好神,在雨中雀躍的主角之一藤野超級浪漫、超級可愛!
Thumbnail
《配角人生》改編自綠葉演員松尾諭的真實經歷,講述一個普通男人如何掌握機緣,成為演員的故事。此部作品由同樣出演多部日劇配
Thumbnail
若是以北野武的創作年表來檢視,性愛狂想曲可以被視為是火花、奏鳴曲等被國際認可的「成熟」作品之前的創作嘗試和醞釀。但若是撇開如此來看,這部電影只是在名為「電影」的框架當中故意溢出,以致於不能被視為「成熟」的作品。這部電影當中所謂北野武的「風格」:他總是後設的意識到電影的虛構性並以此玩弄真實和虛構的界線
Thumbnail
這是我前往東京看林遣都主演的《淺草小子》歌舞劇的紀錄,就算無法完全理解劇情,但舞臺劇的視覺和聽覺體驗以及整個演出的精美度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Thumbnail
狂言師的表情、肢體語言、聲調相當豐富,即便聽不懂台詞,也能從其中感受到人類共通的情感,更配合動作大量出現狀聲詞,只要沉浸在劇場中用心感受,就可以體會狂言的有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