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雖然獨來獨往,一個人上咖啡廳,一個人吃甜點,但我卻一點也不怎麼覺得孤單。
如果那天的咖啡廳安靜莫名,或者顧客很少,那真是賺到了,我可以靜靜地讀著自己為自己準備的課外書,閒散過個文青的一天。但如果店內客人三三兩兩隨意談天說地,那我也可以索性不做文青,當個好事大媽,興味富饒地豎直耳朵,側聽別桌的八卦——有時是中年婦女絮叨著媽媽經,又或者年輕少女吱吱喳喳地討論待會要讓哪張照片在社群網站亮相,最有趣的,甚至遇過第一次見對方家長的小女朋友,那場面都不禁令我為其緊張,想著什麼樣的話題才不算太失禮,又該用什麼回答應對才能博取未來婆婆的好感。
一個人上咖啡廳我最忌諱兩件事,一是當天人客很多,除了太過喧騰擁擠的環境使我焦慮,覺得一方小世界被一群莽夫粗魯闖入,還有就是店家一旦客滿就意味著我隨時可能面臨店員滿臉歉意地在耳邊提醒:「小姐不好意思,您的用餐時間到了喔!」的窘境——沒什麼危機比隨時準備打包走人更讓人如坐針氈,難以靜下心來好好讀完手中的章節。
再有,就是店內有小孩沒命似的瘋跑,或滔滔不絕,或無理取鬧。
我媽曾不只一次和我講到:「日本的小孩好安靜好安靜。」以前我只當是我媽去日本觀光的人文風景之一,沒太多理會,一笑置之,反正舉凡講到「日本」、「飯店」等等關鍵字我媽就會再不厭其煩地分享一次。如今被惡狠狠地攪擾幾次後倒是感觸良多了起來。
是日籍小孩比較好管教,台籍物種小孩天生基因反骨嗎?肯定不是。
難道是因為日本家長管教小孩有一套或投注較多時間和心力,而台灣家長往往沒輒嗎?也許,未必。
後來我漸漸釐清了一個道理:一個環境的氛圍之所以能被維持,在於顧客是否有「自知」。即便有再好的教育方式,有些孩子可能真的天性活潑不受用,這部分無法掌控,但家長卻可以決定是否將吵鬧的孩子帶離不適合被打擾的空間。畢竟,這是你的孩子,既然生下他,就必須有為他負責、適時退讓的覺悟,他會伴你終老,卻沒有義務供養店內其他顧客,無關緊要的人並沒有義務為孩子的吵鬧買單。再者,若願意暫時抽離手機,勸導孩子盡量避免打擾其他顧客,莫論成效如何,見到你試圖為這個空間盡一份心力,我都將報以讚許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