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結束的展覽紀錄還會有意義嗎?(一)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攝影 peiwen 展覽翻拍


raw-image


在新年前,許多朋友對於寫作、閱讀、創作皆做了像是年度盤點回顧。而我總是還在後面,緊跟不上這個腳步。

大概隱約感受到,也許有些人會看到他者的回顧反而自歎不如,造成自信失落感。

社群媒體總是會產生比較之心,因此也漸漸地隱藏這些外展性,漸轉為回顧自身。


有天夜晚開啟Lightroom ,驚覺在疫情期間居然也拍了一萬多張照片,瀏覽一下,大部分拍攝除了自作的料理,大自然,還有許多展覽的紀錄照。


我常問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對我自身而言,藉由寫作磨練自己的觀點,或是藉由攝影訓練自己觀看的角度。

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我找不出原因,只好依時間排序,並節錄未曾在方格子介紹過2021年看過的展覽,也許在分享後,或許能梳理出意義與脈絡。



一月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北師美術館

《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國美館

raw-image


2021第一個與最後一個展覽,恰好都是在北師美術館度過。

第一個展覽為台灣藝術家的不朽的青春,以黃土水的雕刻為主場。今年最後則是台灣文協會一百年的重要藝術家特展,同樣也是以黃土水的甘露水為主題。

一個好展覽像是個引子,從北師美展覽以後,我又接續觀看《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陳澄波密碼、台南美術館的陳澄波展覽,像在追尋以往美術課本遺漏的部分,跟隨藝術家的腳步,回到當時的台灣,紅磚色淡水、大稻埕、壯麗的玉山。

梵谷、夏卡爾、惠特尼、高更的時代都離我太遙遠,台灣在地藝術家才更貼近真實生活。


raw-image


raw-image

雪湖派細膩畫法,綠中有紅,繁複不俗艷。畫作的顏色與細緻,需要親至現場才能體會。


raw-image


過去也許是對台灣藝術家的不重視,台府展作品大多佚失,而許多珍貴的作品,留在藏家手中,也許擺放倉庫的某處,久了逐漸被人淡忘。

台展三少年的林玉山的代表作《蓮池》作品,當年原有日籍藏家意願以兩千萬購藏,而林玉山家屬深感此作品無法留在台灣讓後代子民感受,實屬可惜,國美館與家屬匯集民間集資力量(好有意義的募資),將《蓮池》根留台灣。



raw-image

在國家主權變動的那時代,展覽的許多構圖物件,都因當時的政權更替而被迫修改。

陳澄波女兒陳碧女的畫作〈望山〉原作於1943年,那時戰爭與擴及台灣,為了躲避戰火到鄉下寫生,而國旗則是台灣光復後補畫。

「我們已不是日本國民,我們是中國人了。」-陳澄波密碼

身為陳澄波女兒,自然被列入言論監控的對象,因此修改了畫作,被迫在當代政權的壓迫中妥協。

此展覽除了深度了解台灣藝術歷史,也像是紀錄時代動亂的小人物心境。直到民主的今天,仍能感受過去壓抑的不自由,原以為能藉由創作找尋心情的出口,但仍在漫長的隧道走著沒有盡頭。


raw-image

『 台展、府展圖錄非常珍貴,許多藝術家後代看了圖錄才知道有這些畫作。』

-藝術家雜誌創辦人何政廣


日治時期經典的《臺府展圖錄復刻別冊》,據說大多因為當時政治因素而銷毀,國民政府來台,不希望民間留存許多日治的文獻。能有完整一套妥善保存實為難得。(這是不是告訴我們不要丟掉展冊,一百年後會有其價值?)


根據這份圖錄,現今的美術歷史學者才能藉此尋覓民間散落的藏品,因此才有經典再現-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



藝術品存在的最大的價值,莫過於能被後代世人所見,並持續的傳遞感動及理念。


展覽全文回顧:回到1920年台灣美術的光輝時代-談北師美《不朽的青春》之背後歷史脈絡及藝術精神



《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雙年展總是燒腦,很多作品,但真正留得住的又能有幾個?

所以我只介紹一個。


raw-image


《一號與狗》 吳其育

『 走進大狗的身體裡

可以往上面走

就這樣一直往上走

裡面什麼也沒有

最上面一扇窗

卻看不到任何外面的東西。』

笨拙的語氣,像是化身為狗,只能以簡單的話語表達感受。

狗非人無法理解核廢料,無法理解廢棄的夜市、無法理解爲什麼地上的死魚,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強烈的嘔吐。

從狗的角度觀看一號核電廠,只有不解。


二月 怪誕奇異的體驗之旅-美國錄像藝術之先鋒湯尼奧斯勒高美館展覽《黑盒》


raw-image

我很喜歡湯尼奧斯勒,作品中談論精神狀態異常與神秘學的系列作品。2020新作的《GeN》則轉而理性的呈現臉部大數據捕捉出來的個體樣貌。

看了許多展覽,有些藝術品換回來的是感動,是內省。令我意外的看湯尼奧斯勒從中得到的那些奇異的感受,這也許或是種恐懼,但神奇的是你會享受於這怪誕的體驗中,而獲得滿足!

回顧文請見:這裏。


五月 《穿越人煙罕至的小徑》 北師美術館


本次展覽策展團隊由藝術家林明弘、藝術史學者及策展人郭昭蘭、安靜(Lee Ambrozy)共同合作。展出顏水龍、林壽宇、林明弘三位藝術家,作品涵蓋平面藝術到裝置藝術,展覽名稱借用法國哲學家、情境主義國際創始人紀德堡1959年的同名紀錄片《On the Passage of a Few Persons Through a Rather Brief Moment in Time》,透過壓縮歷史行動的展覽手法,將多重生命與作品折疊在同一空間之中,把不同世代的歷史、場景及生活於此處展開一系列對話,並在作品與美術館建築的交互作用下,試圖激發出嶄新的觀展視角。

- 北師美術館展覽介紹


raw-image

此展覽觀看的門檻較高,也許太過於現代性,極簡性,機械性。若不看展場文字,很難有情緒性的感受。而當代的作品強調表現手法,或是概念性。

也許超過三十歲就不該風花雪月,開始追求較抽象性、形式性的創作表現。

此展覽也讓我開啟對林壽宇為「極簡大師」的認識。


引此衍生了七月這篇: 當代藝術不再是視覺而是體感。談國美館展覽《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林明弘《永久》

藝術家運用來自上海的永久牌腳踏車,透過買賣交易售出腳踏車,但數量將永遠維持九輛,由腳踏車和行為組合成一套永久的作品。

這想法也非常特別,永遠九台,永久,因此超越了時間。



raw-image

林明弘的作品《空位》

完整記錄了時間日曆,以及一個停車場的空缺,我很喜歡時序的概念。



raw-image

林明弘的作品《日間床》

舒適的榻榻米坐墊,讓人無意識到是個展品。

『當觀眾與作品產生共鳴,在作品前駐足時,時間的主體性既由此證成。』

與展品互動歇息的時候,也是時間性,我很喜歡此時此刻,安靜的博物館,凝視外面的日光流動。

生活即是藝術的一部分。


raw-image


raw-image

這一整面牆都是年表,除了藝術家的創作,並彙集了當時知名的電影及文學作品。那時在街聲聽到雷頓狗重製版夏夜晚風,搭配蔡明亮的<愛情萬歲>的片段,那一眼深情的凝視讓我難以忘懷。


raw-image


好像也該睡了,晚安。

衍生閱讀:展冊電子版


raw-image

Pei do Nothing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Peiwen.k 攝影,插畫,文字創作者。


剛剛看完一本《瑜伽練習者的求生指南》

作者說:『每張瑜珈墊都是一個小宇宙,當我們在練習時,試圖透過呼吸與意念的集中,與廣闊無際的大宇宙相連;戀人們則是打破了自己的疆界,透過溫暖的愛,與身邊另一個美麗的小宇宙結合,彼此合而為一。』

有點浪漫。

買了龜背芋,開始學習照顧植物,然後立志做個溫暖的人。


raw-image


FB :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IG : peidonothing 看到很愛書本的語句都會分享在限時動態,比較常用。

藝文創作生存實屬不易,如果喜歡我的內容,歡迎追蹤我的專題或是FB及IG,或是表達你的喜歡,也都是讓我能持續下去的動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eiwen K的沙龍
849會員
99內容數
無所事事盡情,讀書、寫字、畫畫、攝影、聽音樂 看似無用的興趣,卻能填補心中的缺口。過度理想浪漫主義的靈魂,無從抒發的情感。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用影像書寫情感,勾勒出一則一則的故事。主角可能是我,也是你,或是那個你也想著的那個人。喜歡的、討厭的、乖張的、壓抑的,放在這裡等待風乾。 #用影像書寫情感
Peiwen K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28
葉石濤的名言:「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這次去南美術館是為了看『春源畫室』潘麗水的門神作品,看葉石濤紀念館,順遊文學館卻又想起袁哲生。 最後再到第一間廟宇設置的文物館:普濟殿文物館觀看潘麗水的門神畫作的修復展示。 兩天六個展覽,完美達成。
Thumbnail
2023/12/28
葉石濤的名言:「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這次去南美術館是為了看『春源畫室』潘麗水的門神作品,看葉石濤紀念館,順遊文學館卻又想起袁哲生。 最後再到第一間廟宇設置的文物館:普濟殿文物館觀看潘麗水的門神畫作的修復展示。 兩天六個展覽,完美達成。
Thumbnail
2023/12/25
台南被譽為眾神之都的台南具有歷史人文的博物館、文學性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本文介紹了台南歷史博物館和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並提供了大眾運輸交通規劃和用餐建議。想讓您的週末台南之旅更充實嗎?不妨參考這篇文章,體驗一次看完六個展館的文化之旅!
Thumbnail
2023/12/25
台南被譽為眾神之都的台南具有歷史人文的博物館、文學性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本文介紹了台南歷史博物館和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並提供了大眾運輸交通規劃和用餐建議。想讓您的週末台南之旅更充實嗎?不妨參考這篇文章,體驗一次看完六個展館的文化之旅!
Thumbnail
2023/10/20
I普及後,人要如何更有價值能不被AI取代?上次去某個電商場合,有學員用AI寫社群貼文,讓我倒抽一口氣。這樣文學作品會被取代嗎? 問問你,還在工作嗎?
Thumbnail
2023/10/20
I普及後,人要如何更有價值能不被AI取代?上次去某個電商場合,有學員用AI寫社群貼文,讓我倒抽一口氣。這樣文學作品會被取代嗎? 問問你,還在工作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旅途・新進典藏作品展】 以「旅途」為名,臺北市立美術館的新進典藏作品展,藉由「旅者的凝望」、「別樣的時光」、「人間注目」和「回看日常」4項子題,展出38位藝術家的油畫、水墨、素描、版畫、攝影、錄像、動力雕塑、機械裝置等共78組件作品。 展品非常豐富多元,儘管有些作品值得深思,有些作品新穎有趣,但因
Thumbnail
【旅途・新進典藏作品展】 以「旅途」為名,臺北市立美術館的新進典藏作品展,藉由「旅者的凝望」、「別樣的時光」、「人間注目」和「回看日常」4項子題,展出38位藝術家的油畫、水墨、素描、版畫、攝影、錄像、動力雕塑、機械裝置等共78組件作品。 展品非常豐富多元,儘管有些作品值得深思,有些作品新穎有趣,但因
Thumbnail
這次在台北世貿中心展出的藝術盛會,不僅匯集了89家台灣畫廊與38家的國際畫廊(跨越8個國家),整個展場還呈現許多藝術家個人特色、獨特創作風格、主體奇趣的精彩傑出作品。經過專業導覽人員的仔細解說,原來藝術創作有如此迷人的魅力,讓我更能理解藝術欣賞的入門觀點。
Thumbnail
這次在台北世貿中心展出的藝術盛會,不僅匯集了89家台灣畫廊與38家的國際畫廊(跨越8個國家),整個展場還呈現許多藝術家個人特色、獨特創作風格、主體奇趣的精彩傑出作品。經過專業導覽人員的仔細解說,原來藝術創作有如此迷人的魅力,讓我更能理解藝術欣賞的入門觀點。
Thumbnail
欣賞水墨名家李義弘老師的作品,這篇心得卻盡談寫作之事,把大師的大作做為己用,實在不好意思。只是論畫作鑑賞,我肯定不及行家,與其班門弄斧,不如以個人經驗跟這場畫展締造更獨一無二的連結。 這麼一來,當我寫作,我將恆常銘記這些畫作對我的啟發。儘管展期結束,它們依然存於我心中的美術館,光彩奪目,不墜不朽。
Thumbnail
欣賞水墨名家李義弘老師的作品,這篇心得卻盡談寫作之事,把大師的大作做為己用,實在不好意思。只是論畫作鑑賞,我肯定不及行家,與其班門弄斧,不如以個人經驗跟這場畫展締造更獨一無二的連結。 這麼一來,當我寫作,我將恆常銘記這些畫作對我的啟發。儘管展期結束,它們依然存於我心中的美術館,光彩奪目,不墜不朽。
Thumbnail
本篇主要是有章美術館《現在幾點鐘》描述時間性的展覽,及其他小展覽的觀看紀錄。以鐘錶數字指稱時間之外,你該如何描述時間? 時間這抽象的概念透過藝術展現,又會是什麼模樣?
Thumbnail
本篇主要是有章美術館《現在幾點鐘》描述時間性的展覽,及其他小展覽的觀看紀錄。以鐘錶數字指稱時間之外,你該如何描述時間? 時間這抽象的概念透過藝術展現,又會是什麼模樣?
Thumbnail
常問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對我自身而言,藉由寫作磨練自己的觀點,或是藉由攝影訓練自己觀看的角度。 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常問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對我自身而言,藉由寫作磨練自己的觀點,或是藉由攝影訓練自己觀看的角度。 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複調神話如同變調的神話,也許前一世都人類都是犯了罪的天使,天神逞罰將我們變成了人類,承受者生老病死輪迴之苦,不斷遊歷在人間,而這些痛苦,在藝術家的轉化,成為作品。
Thumbnail
複調神話如同變調的神話,也許前一世都人類都是犯了罪的天使,天神逞罰將我們變成了人類,承受者生老病死輪迴之苦,不斷遊歷在人間,而這些痛苦,在藝術家的轉化,成為作品。
Thumbnail
在一幅又一幅的畫作間駐足,我透過畫家的筆觸回到過去的台灣島。但每看了一幅,我就感慨了一下,為什麼當年我的美術課沒有介紹過這些畫家讓我知道呢?
Thumbnail
在一幅又一幅的畫作間駐足,我透過畫家的筆觸回到過去的台灣島。但每看了一幅,我就感慨了一下,為什麼當年我的美術課沒有介紹過這些畫家讓我知道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