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ceps》展場翻拍 ( 攝影:peiwen.k )
創作的朋友問我最近有沒有奇怪的展覽,剛好連假去了高美館看美國錄像藝術之先鋒湯尼奧斯勒《黑盒》展覽,如果用幾個字形容就是『怪誕奇異的體驗』。
湯尼奧斯勒是美國錄像藝術之先鋒,在介紹之前,先初步提到錄像藝術。
大多對於錄像創作的概念,是以一個單頻螢幕就能成立,或是多頻螢幕一起同步播放的影像。
舉例 :倪灝的《結構研究VI》
此為倪灝六頻道同步的影音作品。將Youtube上看到的衝突影像或是生活場景的聲音,與錄音室的鼓手演奏出相似的聲音,幾個不同片段產生的聲音,合奏新的樂曲。其中影片含了暴力,攻擊的片段,諷刺性的居然也能成為樂章。
錄像藝術其實有更多發展空間。包括實驗電影,多屏螢幕,紀錄片,影像雕塑,等等的。
以尊稱為錄像藝術之父的韓裔藝術家白南準的作品為例。
白南準學習背景以古典音樂起家,深受美國實驗藝術家John Cage啟發(以《四分三十三秒》(4′33″)一場環境音的表演,而聞名的音樂家),開始挑戰實驗性的創作。 下圖以白南準與大提琴家Charlotte Moorman合作的作品,演奏一台視覺會變換的大提琴,超越一般人的想像。
「藉著將電視當做胸罩一般來展現⋯⋯這種人類最親近的所有物⋯⋯我們將示範科技的人性化用法;並且,刺激觀眾不要興起什麼惡意的想法,而是透過幻想,去找尋新奇、想像與人性的方式,去運用科技。」 ——白南準 (文字來源)
而湯尼奧斯勒《黑盒》展覽,使用電視、影像雕塑、影像裝置、投影裝置等等,錄像藝術再也不是電視機裡播放的影片層級。以下圖為舉例。將人物投影在畫作上,畫作成為背景,會動的人物來展開故事,演出劇場。
高美館重新開幕的指標性特展 - 湯尼奧斯勒的藝術戰績
高美館閉館整修後,重新啟動的第一個指標性的特展,為什麼是邀請湯尼奧斯勒Tony Oursler ?首先稍稍介紹湯尼奧斯勒這位藝術家。
Tony Oursler ( 圖片來源:Wiki )
湯尼奧斯勒,美國紐約人,1979年於加州藝術大學畢業。 1987年參展德國卡塞爾文獻展,1998參展聖保羅雙年展,2011參展威尼斯雙年展。藝術界最指摽性的三大展都參加過,非常厲害。
當一張照片同時有人臉與靜物,通常我們第一個看到是臉孔。這是被編寫在基因裡的同類辨識機制,因此看到臉自然會有情感投射。而湯尼奧斯勒,將具有生命感的臉孔影像,透過小型投影機投射在格式形狀的介質上。並以怪誕的,陰暗面,又有點幽默的《新哥德派別》風格,呈顯作品。
對於影像投影於各式雕塑上,讓整體空間呈現出一個立體感,交互作用的印象。
湯尼奧斯勒的錄像不再是單一平面的投射,是能立體,讓你投影到想像的地方。而呈現的材質飄忽,更展現了迷幻感。
接下來以個人主觀感受,介紹幾個自己喜歡與感到震撼的作品。
怪誕令人震撼的體驗
《茱蒂》
這是我感到最驚悚的作品之一。
你進入了一個夜的房間,花束,異位的沙發,展示洋裝,電視機,以及在沙發底下的那團布塊,投影的人影在呼喊著。
用小型投影機講臉孔投影於手做布偶的娃娃上,並賦予說話的能力。對這種靈魂的給予我感到恐懼。
「分裂人格的對話」以各種形式呈現在不同載體上。花籃是我,衣服是我,電視是我,娃娃是我,我是我。人的多面性,彼此溝通,彼此衝突。 人的難以理解,連自己也不能完全理解自己。
《藍相-多重障礙人格-25顆頭》
這個作品很像是細胞分裂後的多個自己。然後展開對話。既然是群體,像是連體嬰彼此是無法分割的,需要保持和諧共處才能有容身之處。倘若覺得自己話不投機,又該怎麼辦呢?25顆頭其中一顆忽然轉過頭,影像黑色漸入而臉孔消失。也許這是答案?
《檔案室》之精神病患與電視裡的精神科診療醫生唔談之影片。
患者與電視裡的醫生看似一問一答,但其實毫無交集。醫生像是打發患者,提供一卷預錄好的唔談影片,取代面對面的唔談治療。
『 看得出你沒有聽我說話。』
『重要的是聆聽。』影片裡的醫生說著。
而患者情感依附性的與醫生傾述,毫無回報的!諷刺了許多心靈雞湯的治療,更多的是一廂情願。但還是得治療,無奈的治療持續進行下去。
《莫測高深》
這是一部長達86分鐘的5D沉浸式電影。影片由許多小短片剪接穿插而成。內容環繞著通靈術發生的劇場、科學怪人唱的樂章、魔術師的幻術、與死者對話。並透過『佩伯爾幻象』的手法,你將會看到在主螢幕之上,會又另一層透明物螢幕塗層投影在上。
兩層影像形成了疊影,與幻術的本質呼應。電影很長,但你隨時都可以進入短片裡的狀態。感受人物對話中的奇異詭譎。我不能說這是個感動的電影,但似乎喚出人類對於獵奇事物的好奇心。
我不確定我看了什麼,或看懂了什麼。也許當下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我很喜歡湯尼奧斯勒,作品中談論精神狀態異常與神秘學的系列作品。2020新作的《GeN》則轉而理性的呈現臉部大數據捕捉出來的個體樣貌。
看了許多展覽,有些藝術品換回來的是感動,是內省。令我意外的看湯尼奧斯勒從中得到的那些奇異的感受,這也許或是種恐懼,但神奇的是你會享受於這怪誕的體驗中,而獲得滿足!
展覽資訊
參考資料與衍生閱讀
|關 於 本 專 題 |
Pei do Nothing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Peiwen.k 攝影,插畫,文字創作者。
最近閱讀了《天橋下的魔術師》,結果還是掉到文學的深淵裡。文學這種東西,讀越多真的是越容易無力感。有時想想作家到底是怎麼樣正常生活面對大眾的。想想覺得好累。
週五晚上朋友演奏了一首很好聽的歌,原曲是
《 Fkj - Ylang Ylang 》,聽起來的畫面,像是在晨昏的水面上行走,然後踏著踏著,水面上就產生了漣漪,轉頭回看,水面變成了一幅畫。不會很憂鬱,非常好聽之推薦。
藝文創作生存實屬不易,如果喜歡我的內容,歡迎追蹤我的專題。也都是讓我能持續下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