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澳洲打工度假的四個迷思:落地就有工、年薪百萬、物價很高以及英文能力提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回歸台灣社會,不到三個月就在疫情嚴峻的狀況下步入職場。
在公司新訓實習,跟不同部門的人接觸,每當聊起我去澳洲打工度假的經歷,才發現澳洲開放簽證以來,已經有10多的歷史了,但是大多數人對打工度假還是抱持許多過往的迷思。不僅是上年紀的中年人(父母幫子女問),連對澳洲打工度假有嚮往的年輕人也是如此。
因此這篇文章來破除一些對於澳洲打工度假常見的幾項迷思:
  1. 澳洲打工,一落地就有工作?NO!
  2. 澳洲打工,是真能年薪百萬?YES!BUT…
  3. 澳洲打工,當地物價高?NO!BUT…
  4. 澳洲打工,英文能力真能變好?ALL UP TO YOUSELF!
話不多說,我們就直接進入正題吧!

澳洲政府只負責簽證,不負責落地後的工作

很多台灣人對打工度假的理解,就像是來台灣工作的外勞,是由當地仲介跟台灣仲介相媒合,然後到台灣來工作。
相對於外勞付錢就媒合好工作,雇主安排好住宿;澳洲打工度假則是澳洲政府只負責發簽證,其他的生活起居、工作安排都是自己處理。
遠渡重洋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比較像是去外地打拼的遊子,生活工作從零開始,房子、工作要自己找,生活要自己顧,三餐要自己照料。
澳洲從零開始的難度,難於北漂打拼的遊子。
光是從前置作業與前置成本的簽證申請、體檢、保險、護照、國際駕照、機票,還有將台灣一切事情給安置好;落地還要用英文找租、找工、申請三大號(銀行帳號、手機門號、稅號)、買車評估等;除了有錢燒完、提前登出澳洲的壓力,還有孤身一人在外擔心受騙、被歧視等壓力;找親友支援,遠水救不了近火,能幫又有限。
北漂遊子,只需一張車票就能周遊台灣,語言也沒有隔閡沒有什麼困難,親朋好友都在國內,一通電話就能相約、相見、相幫助,相對澳洲都簡單許多。
因此打工的背包客跟北漂的遊子所面對的困難是一樣的,只是差別在於北漂遊子的親友、朋友起碼都還在台灣,在澳洲是連親朋好友都沒得依靠,更考驗一個人獨立自主、面對困難時的能耐與抗壓性。
所以與其用外勞的角度看背包客,還不如用北漂遊子的角度看旅澳打工的背包客比較貼切與實際。

第一桶金好賺,但不好存

「賺」到第一桶金很簡單,但「存」到百萬就難上許多。
不論賺多賺少,背包客在稅制上就要先上繳15%的最低賦稅門檻(2017年新制),剩下的稅後薪資,才得以支付當地的食衣住行等生活花費(一個月的生活費落在台幣25000元左右),因此除非身兼多職,或是克制物慾,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存到年薪百萬。
要繳多少稅可以算,生活費可以省,但是澳幣長年貶值的問題卻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澳幣自從2011、2012年的30元(台幣/澳幣1:30)跌到2020年的21元左右(2020年的三月一度跌到16塊!創歷史新低)。
可以說如果是2012年來澳洲打工的背包客,為了等澳幣回升到30元,反而會套牢到2020年,最慘的狀況只會得到縮水近半的澳幣資產(以及越來越低的利息)。
即便再怎麼努力,外匯問題也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最大關鍵變數。(打算留在澳洲打拼拿PR的人無需考慮此問題)
不過與台灣相比,年薪百萬的門檻相對容易達到;認真存,存錢能力也比台灣快上許多。
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能有所作為的
Micro-economics is what we do and macro-economics is what we put up with .-Charlie Munger。
還記得自己在前幾篇文章一直強調:
同樣澳洲一年,
有人賺了稅前百萬;有人賺了稅後百萬;有人稅後百萬,
你說誰比較厲害?
所以說
賺多少錢不是本事,存了多少才是真、本、事!

澳洲的物價其實不高

從台灣的薪資水準看澳洲物價的話,會給人東西很貴的第一印象;如果從澳洲當地的薪資水準來看,其實跟台灣的物價水準差沒多少。
同樣一杯珍奶,在台灣50塊台幣,佔每小時最低時薪1/3左右(2020年的法定最低薪資為158元/小時);在澳洲6澳幣,佔每小時最低時薪也是1/3左右(正職為19.84澳幣/小時;臨時工為24.8澳幣/小時)。
同樣是吃一餐,一碗13.5澳幣的蘭州牛肉麵,大概要工作40分鐘才能吃到;台灣一個便當大概要70–100元不等,相當於工作30~36分鐘換一個便當。
對於沒去過澳洲的人,對澳洲沒概念的人來說,下意識都會用台灣的薪資所得去看待澳洲的物價水準。其實到當地打工,領的是澳洲的薪資水準,因此用澳洲的薪資角度來看當地的物價水準,較不會有所偏頗。
「單」看「物價」的話,跟台灣實際上差不了多少,有些商品跟台灣的價格相比,甚至還比台灣便宜。(延伸閱讀:澳洲生活的日常花費:《食》篇&澳洲生活的日常花費:《衣》篇
澳洲的一級產業很發達,所以像是牛奶、肉品都比台灣便宜,又由於當地人不吃內臟(雞肝、豬肝等)、魚頭等物,在當地不受喜愛,因此價格也比台灣低上許多。
還有國際商品,像是賣到全球的SWITCH、APPLE、三星、NIKE等,為防止有心人士做跨國買賣賺價差,破壞價格行情,因此國際商品通常會針對各國匯率,做統一訂價。各國、各地、各通路通常也會限制無法跨國宅配,以防匯差問題導致的價差、或是打折促銷的活動出來時,有心人士透過活動低價取得商品,然後轉寄、或轉賣到其他國家賺價差,導致破壞行情的狀況發生。
所以,同樣一支iPhone 11,在台灣的價格為:
台灣APPLE官網的iPhone 11定價 (Photo Credits)
iPhone 11在澳洲的價格為:
澳洲APPLE官網的iPhone 11定價 (Photo Credits)
以iPhone 11 64GB的規格來看,台幣兌澳幣約為1:21,因此1199澳幣大約為台幣25180元左右,跟台灣官網的24900元相比,只有280元的價差。
但是以薪資水準相比,以台灣目前法定最低薪資24K(月薪)來看,即便一個月不吃不喝行光合作用,終究無法在一個月內買到iPhone 11(除非去借錢);反之在澳洲領最低法定薪資,以稅後每小時21.08澳幣來看,一周38小時就有800澳幣的周薪,2周就能買一支iPhone 11。
以自己實際在澳洲每周存500澳幣的進度來看,不需要一個月,只需要兩周多就能買到一支iPhone 11;反觀在台灣,以25~29歲的薪資中位數來看(澳洲打工度假簽證限制31歲以前,因此取25~29歲的區間相比),38.5K的月薪(46.2萬÷12個月),省吃儉用一點,才可能壓在一個月內存到一支iPhone 11的錢,這還不論其他未達到中位數38.5K,以及租屋族的情況。
可能用iPhone 11舉例有些不妥,畢竟沒有人存到錢就通通拿去買iPhone。因此上面的例子只是想告知國際商品的統一定價下,台灣與澳洲的薪資差異所導致購賣力的差異,更不論是各大運動品牌的球鞋、服飾品牌的衣褲等,概念也都差不多。
因此在國際商品價格普遍都差不多的情況下,薪資所得越高的國家,國際商品的價格更顯得便宜。更不論像澳洲這樣的資源大國,還擁有極低的進口關稅,讓本地貨及舶來品在價格上不像台灣差異巨大。
基本上,從民生用品、3C產品一直到奢侈品,價格都跟台灣差不多,只是用當地的薪資水準去看,就顯得夠有競爭力(就是有夠便宜的意思!)。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背包客來到澳洲後,看到很多在台灣買不起的商品,在澳洲賺到錢後就開始肆意揮霍、買到失心瘋的原因。
因此有些人回到台灣後,終究身無分文。當問起怎麼存不下錢?是澳洲生活花費太高嗎?你會得到類似的回應:
錢沒有不見,它只是變成我喜歡的樣子。
那常常聽到澳洲東西很貴,是在貴甚麼?貴在物價之上,再疊加人的服務或加工費用,像是上館子、看醫生、水電工、這類著重在「人的附加價值」的部分,算成一個總價報給消費者,讓消費者為人的附加價值買單。(延伸閱讀:澳洲生活的日常花費:《住、行、樂與其他》篇
在當地有點檔次的餐館,連當地人都嫌貴,除非遇到假日或特別的日子,通常久久才能吃一次;在澳洲為了跟醫生說話,就必須先付100~300澳幣的掛號費(台幣2000~6000元),問診結束後,醫生會再針對病患的狀況在開一個沒有上下限的門診費用(手術、藥物等等)。

在澳洲待個一兩年,不代表英文會變好

各國都有所謂的「唐人街」,墨爾本也有所謂的「亞洲區」,像是越南區的Springvale、華人區的Box Hill、Dandenong的中東區等。
待在跟自己家鄉差不多的環境有什麼好處?講著相同語言、差不多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與觀念文化,可以降低不安全感,相對的只是從原先的舒適圈,轉換到另一個舒適圈待著而已。
就跟台灣的外勞一樣,大部分時間都是自成一群集體行動,很少跟台灣人互樣。有些背包客到了澳洲,會極小化用英文溝通的機會,所以即便來到英文國度,還是跟華人混在一起,有事就靠英文好的朋友扛。
以自己狀況為例:
  • 工作不穩定的時候,曾遇到越南、錫蘭、印度、澳洲的主管;
  • 買車的時候遇到英國、印度、澳洲的車主;
  • 農場當採手的時候,老闆與直屬主管都是當地人、支援其他單位的時候遇到印度、馬來西亞的主管;
  • 採果團隊有來自日本、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等地的背包客;
  • 其他單位則有來自西班牙、英國、德國、所羅門群島的背包客同事;
  • 最後半年都住在60歲的澳洲老婦人家,每天都在用英文聊天、爾偶起衝突還要用英文解釋與吵架。
不論遇到哪國人,大家的共通語言就是英文,再加上一點身體語言當作溝通工具。因此除了多益常見的幾個口音外,各國口音也聽了許多,聽久之後就習慣成自然。
所以去澳洲打工度假英文就會變好嗎?那可不一定!
取決於自己塑造怎麼樣的生活與工作環境。
你可以選擇華人房東、華人房客、華人老闆、華人同事;也可以選擇澳洲房東、新加坡老闆、印度主管、歐洲同事。過個一兩年,不僅英文程度差異出來,比起待在同溫層,將自己放在有著來自不同國家與種族的環境中,也更能學會尊重、包容他人的文化與多樣性。
就像我也簡單學了日文跟泰文的1~10怎麼唸;我也驚訝原來日本、泰國跟台灣對於熟人與陌生人叫名字的方式都有極大不同。
台灣一般都較全名,熟的會省略姓;
日本只會叫姓氏,熟的才能叫名字;
泰國只能叫名字,熟的才能叫姓氏。
我也才知道原來被我們稱為「歐」「美」的西方世界,其實在歐洲非英語系國家來的背包客,其實英文也很差!
歐洲大陸上有許多國家林立,法國、德國、義大利、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瑞士、瑞典等國,各國都有各自的母語。所以在歐洲出生的人,第二語言沒有非要學英文不可,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未來考量,決定要學習哪國語言。一個西班牙人,未來若想去法國學設計,他可能會將法語當作他的第二語言學習,而非英文;一個希臘人,想去德國學技術,甚至移民德國,那他在英文與德文之間,會優先選擇德文當作第二語言。
學英文的方式很多,即便工作面對的都是農作物,無法對著番茄練習英文,常用的專業術語還非常有限。但是透過跟其他國家、種族的人接觸,才發現大家的英文其實都差不多爛!(還是自己的英文爛到聽不出別人英文能力的強弱?!)
所以大家也不太會用艱澀的單字聊天,即便聽不懂印度腔、日式英文,大多時候只要一個句子聽得懂幾個關鍵字,再配合身體語言,就能大致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
就像是我也知道我的口說英文很差,不會用片語,時常會忘記用過去式,問句還甚至忘記要倒裝等等,但我的主管與同事們還是能跟我做溝通。主要是因為他們都聽關鍵字以及我的身體語言,而我也是用相同的方式去理解他們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透過環境的塑造,將自己沉浸在全英文的環境中,即便會的英文單字還是那幾個,長期下來英文能力還是能有所進步。尤其是聽多了各國口音,英文聽力的功力會大大進步!
所以英文爛的人真的不用擔心自己英文爛,來都來了,就當作來補強英文能力。

結語

關於澳洲打工度假常見的迷思,先前的文章《該不該去澳洲打工度假?破除三個常見的職涯與職場迷思》破除澳洲打工對職涯影響的迷思。
這篇文章再破除澳洲打工常見的四大迷思:
  1. 澳洲政府只負責簽證,不負責落地後的工作
  2. 第一桶金好賺,但不好存
  3. 澳洲的物價其實不高
  4. 在澳洲待個一兩年,不代表英文會變好
對澳洲打工有嚮往,卻還有所恐懼、猶豫的有緣人阿~希望這兩篇文章,甚至是更早以前的澳洲打工度假文,可以改變你躊躇不前的「思想與觀念」。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一瞬間。
青春流逝就跟打工度假的年齡限制一樣,一去不復返,錯過就一輩子都沒機會了。
人生很短,青春有限,留澳時間不等人!
最後,如果還有什麼網路上找不到太答案的問題,也歡迎再文章下方留言,我會「不定期」、盡我所知地做解答。

延伸閱讀

農場生活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8會員
475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想要用一年的時間賺到百萬,並非是不可能的,你不需要周周破千,只需要大概每周平均840元左右,持續52周即可(或是周薪稅前977元左右)。 不一定要找到一個四季穩定的工作,像我就是靠拚一波旺季來補淡季的低薪,只是運氣很好,一下飛機就能找到工作,才能剛好用一年的時間「賺」到「至少」「稅前」百萬。
以前只能看網友分享,現在我也能用自己的經驗來告訴大家,自己在番茄場採了一年番茄,到底有沒有年薪百萬? 自己賺進年薪百萬的前提,是建立在進入農場之後開始算起。 如果不單看農場工作一年,而是登入澳洲開始算起,自己實際上總共花了一年四個月的時間才賺進百萬。
多少有在追蹤我的可能知道,我有個賣地圖資訊的副業。經營的過程中不時會更新資訊,最後一次更新是在四月離澳隔離的時候。時過境遷,轉眼間一年又過去了,是時後來總結一下這兩年來的經營狀況。 跟去年比起來,業績幾乎腰斬一半。除了疫情導致背包客減少跟工作機會流失外,重點是有人冒充我的身分,盜賣我辛苦製作的資訊。
澳洲打工真的很好賺?事實可能沒你我想像的這麼簡單。這篇文章分享與背包客切身相關的三項重要指標:薪資、稅制以及匯率變化。 隨著2021年基本薪資調漲,以及所得稅級距上調,可期望的最低薪資來到近年新高,配合疫情下的缺工潮,目前背包客面臨「天下大亂、局勢大好」的局面。 只差扶不起的澳幣匯率,還在低點徘徊。
「一周賺多少才夠?」這是我來澳洲後,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每當有人問我類似開頭那樣的問題,個人認為這只是個假議題。 畢竟,能發大財誰不要?但如果不能發大財的話,「最起碼要賺多少」卻是很少人有的概念。因此本篇文章來分享一下,根據澳洲2021年最新發布的基本薪資,背包客合理期望的「最低」薪資該有多少。
在墨爾本初期,自己耗費不少時間找工,自己發現一條可能的商機,結合以下三點,: 1.地圖資訊過時; 2.利用資訊不對稱創造資訊價值; 3.背包客棧的收取費用功能。 將自己找工的這段資料整理成一份最新版的地圖資訊,賣個緣分價,讓擁有資訊的人少走許多前人的冤枉路。 於是有了最新版的墨爾本工廠地圖資訊。
想要用一年的時間賺到百萬,並非是不可能的,你不需要周周破千,只需要大概每周平均840元左右,持續52周即可(或是周薪稅前977元左右)。 不一定要找到一個四季穩定的工作,像我就是靠拚一波旺季來補淡季的低薪,只是運氣很好,一下飛機就能找到工作,才能剛好用一年的時間「賺」到「至少」「稅前」百萬。
以前只能看網友分享,現在我也能用自己的經驗來告訴大家,自己在番茄場採了一年番茄,到底有沒有年薪百萬? 自己賺進年薪百萬的前提,是建立在進入農場之後開始算起。 如果不單看農場工作一年,而是登入澳洲開始算起,自己實際上總共花了一年四個月的時間才賺進百萬。
多少有在追蹤我的可能知道,我有個賣地圖資訊的副業。經營的過程中不時會更新資訊,最後一次更新是在四月離澳隔離的時候。時過境遷,轉眼間一年又過去了,是時後來總結一下這兩年來的經營狀況。 跟去年比起來,業績幾乎腰斬一半。除了疫情導致背包客減少跟工作機會流失外,重點是有人冒充我的身分,盜賣我辛苦製作的資訊。
澳洲打工真的很好賺?事實可能沒你我想像的這麼簡單。這篇文章分享與背包客切身相關的三項重要指標:薪資、稅制以及匯率變化。 隨著2021年基本薪資調漲,以及所得稅級距上調,可期望的最低薪資來到近年新高,配合疫情下的缺工潮,目前背包客面臨「天下大亂、局勢大好」的局面。 只差扶不起的澳幣匯率,還在低點徘徊。
「一周賺多少才夠?」這是我來澳洲後,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每當有人問我類似開頭那樣的問題,個人認為這只是個假議題。 畢竟,能發大財誰不要?但如果不能發大財的話,「最起碼要賺多少」卻是很少人有的概念。因此本篇文章來分享一下,根據澳洲2021年最新發布的基本薪資,背包客合理期望的「最低」薪資該有多少。
在墨爾本初期,自己耗費不少時間找工,自己發現一條可能的商機,結合以下三點,: 1.地圖資訊過時; 2.利用資訊不對稱創造資訊價值; 3.背包客棧的收取費用功能。 將自己找工的這段資料整理成一份最新版的地圖資訊,賣個緣分價,讓擁有資訊的人少走許多前人的冤枉路。 於是有了最新版的墨爾本工廠地圖資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擁有五年在澳洲打工度假的經驗,分享自己的農場工作心得與生活消費情形。介紹外場與內場工作的差異,以及時薪、加班費相關資訊。此外,也提及自己在澳洲的語言能力挑戰與成長。
Thumbnail
自助旅行者分享在澳洲的多樣旅程經驗,從收入管理到和不同旅伴的邂逅,以及在旅途中的美食體驗和旅行心得。
Thumbnail
最近滑 threads 看到許多剛登入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都在說工作不好找,就算有找到去面試,對方也會嫌棄打工度假的工簽只能為同一雇主工作六個月是沒什麼人會用的這類內容,因此想就這的主題來寫一篇內容給近期剛登入或即將打算出發的背包客參考!
這篇文章介紹了打工度假簽證和準備澳洲工作生活所需的事項,包括簽證類型、地點選擇、資金準備、工作準備、住宿、電信、語言能力和交通相關準備。文中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小提示,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
Thumbnail
距離我出發到澳洲開始打工度假的旅程已經是九年前的事了,當時有幾個國家可以選擇,日本、加拿大、愛爾蘭、澳洲等,澳洲在條件上沒有人數相關限制,唯有30歲以下這個要求而已,相較於其他需要抽籤的國家,澳洲是很多人的首選,也真的是打工度假人數最多的國家,我必須非常認真發自內心的感謝自己,感謝自己踏出那一步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畢業後前往澳洲打工度假,一開始生活不順遂,找不到收入,但逐漸調整心態並開始接受小時數的打工,變得更有韌性。文章會提到如何降低支出、尋找工作的策略、與不同工作的體驗。作者回顧十年前的心態,希望再次擁有「better than nothing」的心態,敢於嘗試,建立新生活。
Thumbnail
澳洲打工渡假工作者需瞭解自己的工作權益和薪資標準,保護自身利益。文章分享了作者在澳洲打工遇到的薪資糾紛經歷,並提供各種相關連結和說明,幫助讀者瞭解澳洲工資標準和如何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
Thumbnail
美國、英國、澳洲提供打工度假及長期志工機會。文章分享在美國打工度假的心得及資訊,提到工作內容、報名費用、工作時間、薪資等細節,並附上機構相關資訊。此外還介紹了在英國與澳洲的志工工作,包括工作內容、機構資訊和個人心得,並提供參考網址供讀者查閱更多詳細資訊。
從大學時期萌芽的打工度假夢想, 在畢業後職場打滾幾年,歷經存款起伏的生活, 2019年終於踏上袋鼠紅土大陸,開始了充滿回憶的旅程。 預計會分成出發前準備、工作經驗跟當地生活篇章。 澳洲打工度假簡介 打工度假(Working Holiday)是在18-30歲期間,向澳洲政府申請簽證,
Thumbnail
有不錯的收入卻還是選擇離澳?在澳洲生活一年半後,因為這四個原因我們做出了這個決定。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擁有五年在澳洲打工度假的經驗,分享自己的農場工作心得與生活消費情形。介紹外場與內場工作的差異,以及時薪、加班費相關資訊。此外,也提及自己在澳洲的語言能力挑戰與成長。
Thumbnail
自助旅行者分享在澳洲的多樣旅程經驗,從收入管理到和不同旅伴的邂逅,以及在旅途中的美食體驗和旅行心得。
Thumbnail
最近滑 threads 看到許多剛登入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都在說工作不好找,就算有找到去面試,對方也會嫌棄打工度假的工簽只能為同一雇主工作六個月是沒什麼人會用的這類內容,因此想就這的主題來寫一篇內容給近期剛登入或即將打算出發的背包客參考!
這篇文章介紹了打工度假簽證和準備澳洲工作生活所需的事項,包括簽證類型、地點選擇、資金準備、工作準備、住宿、電信、語言能力和交通相關準備。文中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小提示,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
Thumbnail
距離我出發到澳洲開始打工度假的旅程已經是九年前的事了,當時有幾個國家可以選擇,日本、加拿大、愛爾蘭、澳洲等,澳洲在條件上沒有人數相關限制,唯有30歲以下這個要求而已,相較於其他需要抽籤的國家,澳洲是很多人的首選,也真的是打工度假人數最多的國家,我必須非常認真發自內心的感謝自己,感謝自己踏出那一步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畢業後前往澳洲打工度假,一開始生活不順遂,找不到收入,但逐漸調整心態並開始接受小時數的打工,變得更有韌性。文章會提到如何降低支出、尋找工作的策略、與不同工作的體驗。作者回顧十年前的心態,希望再次擁有「better than nothing」的心態,敢於嘗試,建立新生活。
Thumbnail
澳洲打工渡假工作者需瞭解自己的工作權益和薪資標準,保護自身利益。文章分享了作者在澳洲打工遇到的薪資糾紛經歷,並提供各種相關連結和說明,幫助讀者瞭解澳洲工資標準和如何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
Thumbnail
美國、英國、澳洲提供打工度假及長期志工機會。文章分享在美國打工度假的心得及資訊,提到工作內容、報名費用、工作時間、薪資等細節,並附上機構相關資訊。此外還介紹了在英國與澳洲的志工工作,包括工作內容、機構資訊和個人心得,並提供參考網址供讀者查閱更多詳細資訊。
從大學時期萌芽的打工度假夢想, 在畢業後職場打滾幾年,歷經存款起伏的生活, 2019年終於踏上袋鼠紅土大陸,開始了充滿回憶的旅程。 預計會分成出發前準備、工作經驗跟當地生活篇章。 澳洲打工度假簡介 打工度假(Working Holiday)是在18-30歲期間,向澳洲政府申請簽證,
Thumbnail
有不錯的收入卻還是選擇離澳?在澳洲生活一年半後,因為這四個原因我們做出了這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