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從澳洲畢業,紐西蘭環島之旅也準備就緒之際,卻因為新冠肺炎打亂了整個節奏,來不及跟澳洲的一切好好說再見,紐西蘭最終也變成一樁未解的遺憾。
帶著萬般不捨與不甘的搭著離澳的飛機,看著窗外的澳洲景色最後一眼,嘆著氣想著:不知道下次踏上澳洲要到何年何月。也才知道,
紐西蘭,原來我們的緣分這麼遠。
回歸台灣社會至今過了8個月,工作也剛過半年多一點,但不時還是會關注澳洲相關的社團,看在那邊的背包客又分享了什麼好事、壞事、或是值得紀念的人生大事。
看著有些背包客的故事,讓我開始懷念澳洲的生活,也開始後悔當初沒有好好把握旅澳時光,多去體驗當地的人文風情、眺望各處的自然地理。
曾幾何時,我也從期待出發的那個背包客,在待辦清單上寫下許多到澳洲之後要完成的事;如今已成歸人,看著逐漸泛黃的待辦事項,後悔當初沒有積極的去完成,最後只能在一片慌亂中含恨離開。
不知道有生之年,是否還能再次踏上澳洲這片土地,繼續完成背包客時期未果的夢想,以及解鎖未完成的人生成就。
過於偏安維州一隅處
長期有在追蹤文章的應該都知道,我工作地點在墨爾本郊區的番茄場,大部分的活動範圍都在小鎮周遭,開車最遠頂多到附近城鎮閒繞。
礙於自己開車技術,不敢開車到人多的地方,像是近郊或是市區,唯一一次聖誕節開車到號稱南半球最大的商場Chadston central就是我最大的極限。也因此,車子除了平時通勤外,基本上用途不大,因為都不敢開車往外跑。
光是維州許多知名景點,去過的可說是寥寥可數:大洋路(Great Ocean Rd)十二門徒、威爾遜岬國家公園(Wilsons Promontory Marine Park)、丹頓農蒸汽小火車(普芬比利鐵路, Puffing Billy)、Gippsland Lakes Entrance(吉普斯蘭湖口)、彩虹小屋(Brighton beach)、St Kilda beach看夕陽與企鵝。
還有許多尚未前往的口袋名單,也是維州當地知名的景點:天空之鏡(Lake Tyrrell)、粉紅湖、格蘭坪國家公園(Grampians National Park)、LV集團買下的葡萄酒莊(Domaine Chandon)、亞拉河谷國家公園(Yarra Ranges National Park)、維州第二大城吉朗(Geelong)、雪山滑雪(Mt. Buller)、維州內陸農業大鎮Shepparton等不計其數,這都是在我生活圈內開車可觸達的範圍。
澳洲國土面積之大,是台灣的212倍!光一個維多利亞州就有台灣6倍有餘。台灣即便生活了二十餘年,也沒有到各縣市深度旅遊過,何況是僅有區區幾年的旅澳生活,我卻將活動範圍自我設限在開車技術上,實在慚愧。
小知識:
台灣佔地面積:36,193 平方公里
維多利亞州:227,444 平方公里(約台灣的6.3倍大)
澳大利亞:7,692,300 平方公里(約台灣的212.5倍大)
墨爾本東南的三大半島:Mornington、Phillip、Gippsland,雖然就生活在Gippsland半島,但是鄰近的另外兩個知名觀光半島,在離境之際,卻一步也不曾踏入。
明知時間有限,待在維州一年多的時間,卻沒好好把握機會。如今回台,返澳遙遙無期,剩下一片悔恨的唏噓在內心呼喊:
為何當時不多利用空閒時間多出去走走,多去看看、體驗異國風情?違背自己當初遠渡重洋來澳洲重啟第二人生的初衷。
只在都會圈活動
唯一兩次大規模旅遊,是帶女友一家人到澳洲三周旅遊,旅程規劃在東部幾座大城市之間活動:墨爾本、雪梨、黃金海岸、布里斯本。
除了少數活動包車出去玩,幾乎都是大眾運輸工具、Uber代步,活動範圍也被侷限在都市間穿梭。所以近郊、較偏遠地區的景點,考量到交通費的支出,就會變成旅遊經費的取捨題。
所以女友一家只知道澳洲東部大都會的樣貌,對於都市外的自然美景則是認知有限。
嚮往沿路開著車帶著她們一家眺望澳洲美景的夢想,直到跟他們道別也沒有實踐,只因為女友覺得我的開車技術不夠熟稔,建議不要租車自駕,以免禍害她們一家人(泣)。
另一個情形,是去有「小紐西蘭」之稱的塔斯馬尼亞,一個近台灣兩倍大、40萬人口、也是澳洲唯一的島州。原先想環塔州追極光,但也因為自駕的技術問題,再加上冬天颳風下雪,因此就退而求其此改成跟團環島。
後來才知道原來同個時間,農場有另外兩組同事跟我們差不多時間去塔州環島,只是他們兩組選擇自駕,只有我們是跟團環島。聽他們的故事分享,才發現明明都是一周的時間,但是看到的、感受到的卻差異其大。
主要是因為跟團有時間限制,幾乎都是照表操課,沿途即便有小景點,但表定行程的規劃,幾乎都只能走馬看花,其次是觀光團只去大景點,因此行程幾乎都是在拉車居多,到各處景點晃個30分鐘、一小時就再趕著去下一個景點,雖然少了疲勞駕駛的危險,但觀光體驗、以及時間彈性上相對弱上許多。
自駕的時間彈性相對好上許多,沿路忽然看到一個指標,說走就走不囉嗦,想待多久就待多久,也不用跟其他團人去協商改變行程的意願。
差不多的花費,截然不同的體驗,也是跟團以及自駕該去取捨的思考題。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一定選擇自駕。
自駕也有相對應的風險,像是同事就是不熟路況,環島半路就跟當地校車對撞,車子幾乎在半毀狀況下才勉強完成環島。
因為交通問題(嚴格來說,是自己的駕駛技術問題),在買車一年後,即便要進墨爾本市區,還是搭接駁車或是長途火車,車子的作用僅是通勤、採買,以及方便將我們從家中送到小鎮上的火車站而已。
所以即便澳洲地大人稀,因為不開山路、不開遠程、不開車潮擁擠的近郊與都會區,長期下來開車技巧有比較好?我想提升幅度也有限。
因此,我們放棄好多景點沒去,真的是含淚而終,後悔沒有好好學開車。
回台後看到更擁擠的車況,以及從小看到大,至今仍一成不變的交通亂象,只是更增添自己的不安感。何況澳洲跟台灣還有右駕跟左駕、道路行徑方向顛倒、方向燈打成雨刷的差異。
未實現的環澳之旅
就跟許多台灣人有個環島夢一樣,許多到澳洲的背包客,跟我一樣有個環澳夢。許多背包客在離澳之前,都會把環澳當作自己的畢業禮物,為自己的澳洲打工度假之旅畫上完整的句點。
我的生活軌跡幾乎都圍繞在墨爾本近郊活動,即便旅遊,也只限於東澳大都會生活圈。但是澳洲之大、澳洲之美,豈是短短兩、三年就能看盡?
- 沒去到南澳首府阿得雷德(Adelaide)抱無尾熊;
- 沒去到西澳首府珀斯(Perth)看看西澳的人文風情以及自然美景,還有跟世界最小的微笑袋鼠打卡拍照;
- 沒去到北領地首府達爾文(Darwin),一探澳洲原住民居民最集中,以及東南亞和東亞移居的移民的城市,是如何塑造這座城市,締造「澳洲最多元文化」的首府;
- 沒去到有「世界肚臍」之稱,也是澳洲的中心、原住民的聖地的烏盧魯(Uluru),眺望晨曦與日落、以及野宿眺望星光草原(Field of Light);
- 沒去到凱恩斯(Cairns),前往擁有有全世界最大、最長珊瑚礁群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去聖靈群島(Whitsunday Islands)眺望心型礁,以及有著「十大蜜月度假島」知名的漢密爾頓島(Hamilton Island);
- 沒去到澳洲的首都特區坎培拉(Canberra),去看有著國家最密集的最高行政中心、國家級建築(鐘樓、植物園、展覽館、博物館、藝術館、圖書館)、公家機關、住著全國最多公務員的高收入城市是怎麼樣的一個風貌,一覽澳洲的國會殿堂、以及參觀澳洲貨幣的生產製造地皇家澳洲鑄幣廠(Royal Australian Mint);
- 雖然東部的大都會都去過一輪(除了坎培拉):連綿沙灘的黃金海岸、宛如回到高雄愛河河畔的布里斯本、有著宏偉歌劇院,也是澳洲最繁榮的雪梨、以及多年被評選為世上最宜居住的墨爾本,但是附近還有許多景點都還沒有去過,豈能去打卡晃過就算了呢?!豈能去過一次就甘願了呢?!
- 還有塔斯馬尼亞,如果還有機會再去,下次一定要用自駕的方式完成環島,將許多跟團錯過的景點一次補齊。
結語
寫這麼多,一來是希望未來的自己,即便時間沖淡了在澳洲的點點滴滴,起碼還有這篇文章可以留「憶」,待哪天回味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湧現當年旅澳闖蕩的汗水與淚水,以及遺留哪些悔恨跟遺憾在遙遠的異國他鄉。
二來是將過去的遺願交接給未來的自己,當下正在書寫這篇文章的自己,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去銜接自己的過去與未來,為過去與未來的自己,搭建起交接夢想的橋樑。
倘若哪天有緣再次踏上澳洲的土地,有了這份待辦清單,就能延續那些年在當背包客的時候,那些未完成的夢。
三來是過來人給即將出發旅澳、或是已經在打工度假路上的背包客一篇「警世文」。
醒醒吧!你不是澳洲人,也不是澳洲公民,你的澳洲時間有限!
要珍惜短短幾年的旅澳時光,不要像我一樣,等到失去了才在後悔,徒留許多遺憾與後悔,後悔自己虛度有限的澳洲光陰。
人生很短,青春有限,而留澳時間不等人!
最後,如果你是還在猶豫要不要去澳洲打工度假的讀者:
職涯中斷可重來,但是打工度假的年齡限制,錯過就一輩子都沒機會了。
以上都是我時常在澳洲文章所建議的觀點,也是過來人給所有旅澳打工度假背包客的一些「警語」,也是過來人最後的溫柔提醒。
延伸閱讀
農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