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期待的農曆新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走過三百六十五天,在年末可以與親人和朋友聚首,實在是件美事。農曆新年象徵送別過去,有人也感謝過去。然後一轉身向前,期待來年可以迎接新的希望。

在挨近過年前的一個月,大家便忙著開始預備過節,預訂想支持的糕點,送人和自家吃,也買一些年花放在家,增添節日的喜氣。

在耳熟能詳的習俗背後,是有不同的特殊意義,一起來認識吧!

辦年貨

從前農業社會往往是年初五之後才開工,所以需要儲存比平日多些的食物,以免過年期間食物匱乏,因此傳流下來在年關將近之時,各家在置過年食物時都會多買些如海味及肉類雞鴨等等。還有其他賀年的東西,如春聯、糖果、餅乾等。每到快過年前幾周,香港的傳統糕點油器店,出現長長的人龍,都在等好吃的傳統點心。有芋頭蝦、煎堆、笑口酥等等。

貼對聯

除夕貼對聯是很多人的過年必做的事。相傳由桃符演變而來,古早時用桃木板在上面畫上門神的圖案,後來則是用紅紙畫門神,現在則是變化出用文字詞對聯來呈現,而對聯的字詞內容代表對新一年的期許和祝福:身體健康、合家平安、大吉大利、心想事成、學業進步...... 你的新一年期許會是什麼呢?

圍爐年夜及守歲

早期的圍爐除夕夜飯是席地而坐並為著爐子吃飯,有桌子後就將爐子放在桌子下,並在爐子周邊鋪上錢幣,象徵財旺。圍爐的時候也會吃些吉祥菜,全家討吉利,如蘿蔔、長年菜、魚圓、肉圓和蝦圓和魚等等。大家邊吃邊閒聊,一直到通宵達來守歲。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而拿完紅包之後,習俗認為守歲可以為父母長輩添壽,是盡孝道的表現。

壓歲錢(亦稱為給紅包)

壓歲錢的「壓」就是鎮的意思,後來慢慢變成長輩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的,而這由長輩給小孩子的錢就稱壓歲錢,取的就是最初避邪的意思。 另外,歲與崇諧音,也寓意著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在真正歷史上,「壓歲錢」源於北宋時期。小孩子最期待除夕圍爐之後要拿壓歲錢了!最初是用紅線穿的銅錢一百個,取其長命百歲之意,現在則改用美輪美奐,設計別出心裁,燙上祝福字詞的利是封,讓收的人愛不釋手。太精美的紅包真的捨不得丟,可以用想像力來做些手作。

給紅包(派利是)其實是對親友的一種祝福,祈求新的一年順順利利。按照香港的傳統習俗,已婚的會給未婚的人,除了認識的親友外,自己住宅大樓下的保安員、酒樓的服務員也會給,大家圖個高興吉利。

但原來在中、韓、台等地方,給利紅包也有不同的習俗。在韓國只有小朋友可以收紅包,而在台灣更是反過來由晚輩派給長輩,只要有工作,就算未婚也要派利是給父母。

而日本人只會給自己的子女,不會給其他親友,所用的利是封一般是白色底,設計有點像信封,封面會有紅色圖案或卡通,跟中國人傳統的紅包封設計不同。

南方人過年吃魚的習俗

「魚」和「餘」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餘」。

過年食魚的習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區域,似乎有一個潛規則。魚是宴席上最後一道菜,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著「年年有餘」。有些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

擺魚也有講究:魚頭要對著貴賓或長輩,體現尊敬;來客是文人,將魚肚對著他,是稱贊他肚裡有墨水,滿腹文章;若來客是武將,魚脊對著他,是誇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樑。還有魚端上桌時的擺放,魚頭對著誰、尾對誰,擺下後不可再端動。魚頭所對的人與魚尾所對的人,先由二位對飲一杯酒,再由魚頭的人先起筷夾魚吃(所謂「剪彩」),隨後大家才可以動筷。

蒸糕

南方一些地方過春節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徵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心的境界也一年比一年高。年糕的種類很多,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切片後炒和湯煮,味道甜鹹皆有。

如果是炒年糕,上海人在調味品中,喜歡放一點糖。而農村社會於農曆十二月廿五日、廿六日開始製作年糕,以下是其中幾種:

甜年糕(甜粿):有「年年高」、「步步高升」、「吃甜甜,好過年」的含義。 蘿蔔糕(菜頭粿):有「菜頭粿,好彩頭」的含義。 發糕(發粿):有「發財」的意思。 芋頭糕 (芋仔粿、包仔粿):有「鹹的包金,甜的包銀」的吉祥意義。

【番外篇】

放眼亞洲的其他國家,與之相比也有不少新穎的習俗:

日本

日本人會在年前辦年貨及大掃除,與香港的新年類似,而日本 《忘年會》也是特別活動之一,表示忘記一年的辛苦與團年飯雷同,日本新年必吃食物為年糕,象徵堅韌與希望,另外日本新年最著名的節目為《紅白歌唱大賽》,大家會一起守在電視機前面慶祝新年。

韓國南韓新年慶祝活動集中在除夕到初二,除夕當天晚上南韓人會團聚吃年夜飯,初一時會穿上傳統服裝韓服祭祖,祭祀結束後才能吃第一餐──米糕湯,並依照輩分拜年,給壓歲錢及贈禮。而北韓人也會過新年,習俗與南韓相似,但慶祝規格必須低於北韓領導人的生日。

新加坡新加坡過年除了吃年夜飯、發壓歲錢外,還有「撈魚生」,他們會將不同顏色的蔬菜切絲,並加上魚片跟醬子,底下或加些米線,餐桌上的人一起撈起魚生,一邊齊說「撈起撈起」的吉祥話,這個儀式也象徵越撈越旺。

我想農曆新年讓人如此重視和期待的原因,是背後為你煎糕和蒸糕的那一位,是為你花心機煮一道又一道菜的那位;是為家打掃衛生,貼上對聯的那個人。趁節日,在年夜飯時或守歲的當下,向他/她表達你的感恩之情吧!

祝願你好好生活,好好過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enny Lai的沙龍
1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活動日期:12月22日(五)~12/25(一) ◆節氣活動:12月22日(五)/節氣慶典:12月25日(一) 「冬至」晝最短,夜最長,嚴冬來臨。古代農耕時期,一年辛苦,期待秋收冬藏,穀物糧食積滿倉庫,人們在此時節休養進補恢復生息,準備過年的物品。民間習俗在冬至日吃湯圓,象徵圓滿、豐碩,並增添一
Thumbnail
◆活動日期:12月22日(五)~12/25(一) ◆節氣活動:12月22日(五)/節氣慶典:12月25日(一) 「冬至」晝最短,夜最長,嚴冬來臨。古代農耕時期,一年辛苦,期待秋收冬藏,穀物糧食積滿倉庫,人們在此時節休養進補恢復生息,準備過年的物品。民間習俗在冬至日吃湯圓,象徵圓滿、豐碩,並增添一
Thumbnail
我們將揭露立冬的神秘面紗,從古老的傳統到現代的實踐,一起來發掘這個節氣背後的豐富內涵和對我們生活的深遠影響。 立冬,不僅象徵著冬季的開始,更蘊藏著一系列改善運勢和健康的智慧。我將分享幾個簡單卻極其強大的立冬轉運法,從擺放鮮花到吃糯米食品的背後含義,每一個動作都有其特別的意義。
Thumbnail
我們將揭露立冬的神秘面紗,從古老的傳統到現代的實踐,一起來發掘這個節氣背後的豐富內涵和對我們生活的深遠影響。 立冬,不僅象徵著冬季的開始,更蘊藏著一系列改善運勢和健康的智慧。我將分享幾個簡單卻極其強大的立冬轉運法,從擺放鮮花到吃糯米食品的背後含義,每一個動作都有其特別的意義。
Thumbnail
農曆新年是華人文化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它不僅代表著一個新的開始,更是一個家庭團聚和社區慶祝的時刻。在這個節日裡,就是要吃好東西~
Thumbnail
農曆新年是華人文化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它不僅代表著一個新的開始,更是一個家庭團聚和社區慶祝的時刻。在這個節日裡,就是要吃好東西~
Thumbnail
辭歲賀年,玉兔迎春。伴隨年關將至,年節小食觸發新年滋味的食物記憶,與其定調少了它無法構築年節,不如說道九選食味喚醒新年儀式感,馨香氣息益發飽滿,酣然饜足馥郁甜鄉,完整獨有美好年味。
Thumbnail
辭歲賀年,玉兔迎春。伴隨年關將至,年節小食觸發新年滋味的食物記憶,與其定調少了它無法構築年節,不如說道九選食味喚醒新年儀式感,馨香氣息益發飽滿,酣然饜足馥郁甜鄉,完整獨有美好年味。
Thumbnail
明天就農曆新年了哦🎉🎉 小編先祝大家龍馬精神、事事如意...💕 如果要向不會中文的外國朋友拜年傳達你的祝賀,那要講甚麼呢😱 快來看一下這篇,英文拜年沒難度⭐ 同場加映賀年食品和賀年活動的英文哦
Thumbnail
明天就農曆新年了哦🎉🎉 小編先祝大家龍馬精神、事事如意...💕 如果要向不會中文的外國朋友拜年傳達你的祝賀,那要講甚麼呢😱 快來看一下這篇,英文拜年沒難度⭐ 同場加映賀年食品和賀年活動的英文哦
Thumbnail
走過三百六十五天,在年末可以與親人和朋友聚首,實在是件美事。農曆新年象徵送別過去,有人也感謝過去。然後一轉身向前,期待來年可以迎接新的希望。 在挨近過年前的一個月,大家便忙著開始預備過節,預訂想支持的糕點,送人和自家吃,也買一些年花放在家,增添節日的喜氣。 辦年貨 貼對聯 圍爐年夜及守歲 蒸糕
Thumbnail
走過三百六十五天,在年末可以與親人和朋友聚首,實在是件美事。農曆新年象徵送別過去,有人也感謝過去。然後一轉身向前,期待來年可以迎接新的希望。 在挨近過年前的一個月,大家便忙著開始預備過節,預訂想支持的糕點,送人和自家吃,也買一些年花放在家,增添節日的喜氣。 辦年貨 貼對聯 圍爐年夜及守歲 蒸糕
Thumbnail
過年快到了,是不是要開始採買年貨?還是準備年菜呢?這次介紹應景的兩本新書《食平安過好年》和《米食料理72變》,看書名就知道是關於食育的繪本。
Thumbnail
過年快到了,是不是要開始採買年貨?還是準備年菜呢?這次介紹應景的兩本新書《食平安過好年》和《米食料理72變》,看書名就知道是關於食育的繪本。
Thumbnail
農曆新年向來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大年初一到初四,俗稱新正頭,在大年初一時會全家人到長輩和親友家串門拜年。和中國一樣,同樣十分注重輩份的韓國,新年稱作歲首(세수)或新元(신원),公眾假期有3日(2月11日至2月13日),在大年初一都需要向長輩拜年。
Thumbnail
農曆新年向來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大年初一到初四,俗稱新正頭,在大年初一時會全家人到長輩和親友家串門拜年。和中國一樣,同樣十分注重輩份的韓國,新年稱作歲首(세수)或新元(신원),公眾假期有3日(2月11日至2月13日),在大年初一都需要向長輩拜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