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寇是一個很嚴厲的指控。
隨著魏晉風雲的推進,來到了「曹爽時代」。
也是曹魏一朝,由盛轉衰的年代。
檢討文第一條永遠要寫「小皇帝」,彷彿只要皇帝不小,天下就不會倒一樣。
當然,魏明帝曹叡的養子曹芳,那是真的挺小的。
皇帝小,太后說話就大聲,這是先秦兩漢的原罪。
為了防堵這個在東漢過於嚴重的情況,三國時代採用了漢武帝跟漢光武帝的手法:立輔政大臣。
輔政做得好,至少穩兩代。
從這裡我們就不難發現,基本上對於東漢知識份子來說,霍光這個人還是很好的。
兩晉之後就未必這麼認為了。
畢竟,晉朝就是曹魏「兩代」輔政大臣,司馬懿的孫兒所建立。
可司馬懿從來不是像霍光這種獨坐。
輔曹叡,司馬懿80%的時間都在外面負責打仗,活脫脫一周瑜。
輔曹芳,六十多歲的司馬懿仍然是勇敢上前線,擊退來犯孫吳軍。
但他的小夥伴就不開心了。
跟司馬懿一同輔佐曹芳的,是曹叡輔政大臣,虎豹大將軍曹真的兒子,曹爽。
曹爽主導著當時朝廷政軍大事,進行世代交替,為魏朝提拔了一個又一個年輕有為的官員。
其中五個曹爽的親信,就是今天的主角了。
何晏、鄧颺、李勝、丁謐、畢軌。
何晏算是最出名的,就壓到最後,我們倒著來看。
畢軌,東平人,父親曾經在建安年間擔當典農校尉。
小畢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就顯露才名。當曹叡還是平原王,居於太子東宮時,就徵召他進入平原王府。
想當然,等到曹叡登基,畢軌當然也是雞犬升天。
曹叡還滿欣賞畢軌,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畢軌……的兒子。
小畢一開始繼續在黃門(內朝)為皇帝服務,後來調任并州為刺史。
并州可不是個爽肥缺。
曹叡時代,那裡就是直接面對大草原鮮卑的第一線。
鮮卑軻比能,有蠻人的武力,漢人的狡詐。能夠應付他的,絕非泛泛之輩。
所以畢軌很厲害囉?倒也不見得。
畢軌雖是并州刺史,但真正整頓防守邊疆,讓軻比能無法越雷池一步的,乃是老將牽招。
牽招一度跟畢軌訂下了大破鮮卑之計,但還來不及實施就往生了。
畢軌想說,我自己也行啊,就上去跟軻比能打了頭破血流的一仗。
魏軍頭破血流了。
打了敗仗,管你關係再好,也是要論處一下。
這時候,中護軍蔣濟就建議,那個先帝丕有說過,人材有長短,畢軌長於文學,不擅打仗,不是他的錯。
最好是把他調回朝中,善加利用他的才華,不要再讓他鎮守一州了……我們每一個州都是邊疆,禁不起一再失敗啊。
其實真的有點難判斷,蔣濟到底是要保畢軌還是損畢軌。
大概是就事論事吧(笑)。
蔣濟是孤狼司馬懿自曹操時代以來,難得的好朋友。
曹叡時期,領中護軍,一度上書請曹叡不要太過倚賴劉放孫資。
畢軌經此一事,大概就調回家免官了。
不過兒子是駙馬,自己也算家大業大,畢軌的日子還是過得挺不錯。
曹叡也曾訓斥過他,不可太過浮華。
但隨著曹叡過世,曹爽上位,畢軌就被重新起用了。
曹爽跟畢軌,也是平原王府時期的老朋友。
畢軌書讀得多,曹爽向來尊重他的意見,徵召來當個參謀,也是剛好而已。
不過,畢軌復職的第一個工作,就是中護軍。
蔣濟則被調任為領軍將軍。
基本平齊。
從畢軌與蔣濟的調動,我們大致可以注意到,曹爽集團正在逐步要取代老臣。
雖然看得出對老臣派有敵意,可基本上還是相當尊重。
更重要的是,司馬懿跟蔣濟這時候,看起來是一點警覺性都沒有的。
第二位丁謐,沛國人,曹操同鄉是也。
他的父親基本上就是另一個曹洪,貪財,經常犯法,但曹操卻一再容忍。
甚至有一次,老丁丁拿自己家裡的老牛,跟官府的牛對換,被檢舉下獄。
曹操就去看他,問他:「老丁啊,我給你的官印呢?」
老丁跟孟德熟得很,一笑:「拿去換餅吃了啊。」
曹操也笑了,跟左右侍從說:「我啊,不是不知道老丁是什麼樣的人。但用他就像是用一條會偷吃東西的狗,雖然他會偷我的小東西,可卻能為我管理好整個倉庫啊。」
孟德笑了,事情就揭過了。
老丁官復原職,但不久就過世了。
兒子丁謐,卻是一個不愛說話,不善交遊的人。
也還好他連宗族都不往來,在曹丕即位,大殺沛國丁氏(丁儀三族)的時候,也沒丁謐這家什麼事。
丁謐沉穩好學,長年住在鄴城。
隨著曹丕南下遷都,鄴城就多了許多空房子。
這些都是達官大族留下的,丁謐也老實不客氣,一間間的偷住幾天。
可幾年後,曹叡上位,大封宗族,就有人領了鄴城的房產入住。
哪裡曉得一推門進去,大廳一個狂生在那邊蹺腳躺臥,還大聲喝罵來人:「哪來的傢伙,還不給我滾出去!」
貴族生氣氣,這一狀就告上了魏明帝那去。
曹叡當然是先派人就收捕了丁謐。審理之下,才知道這個是老丁丁的兒子。
曹叡是跟阿公混過的,知道曹操對老丁的肯定,就把丁謐召往洛陽為官。
丁謐入了洛陽,當時為武衛將軍的曹爽,對他非常照顧。
更常常跟曹叡提起丁謐,表示這人很有才華。
有才華又怎樣呢?曹叡的朝廷,是曹操直傳,宗室盤踞。
根本就沒有這些小輩發展的餘地。
直到曹爽輔政,才大大的提拔了丁謐一把。
丁謐自己就因老賊們佔據高位,有志不得伸,也經常跟曹爽洗腦。
如今機會到來,性格沉穩的丁謐便提出了「架空司馬懿」計劃,讓曹爽得以掌控尚書台。
自然,丁謐也轉入了尚書台。
不過別看丁謐好像很沉穩又有謀略,真的輪到他入尚書台,那個「還不給我滾出去」的大砲性格就跑出來了。
丁謐意見一堆,但又不是尚書台主管。
雖然跟何晏、鄧颺等同位,但他其實都看不起人家。
對曹爽恭敬,也只是看在形勢比人強的份上。
這邊,就順便說一下曹爽的性格。
要知道,曹叡是個小結巴。而曹爽的小名,叫曹默。
當小結巴碰上小啞巴,你就知道這兩個人為什麼一拍即合。
還有為什麼劉放孫資,都認為曹爽懦弱無能。
曹爽很能聽別人說話。
甚至按照這些有才之士的策略來行事。
說真的,單以性格來說,曹爽這是堪比漢高祖劉邦的成功領導者風範啊。
怎麼就失敗了呢?
或許,就是因為他身邊的謀士,只是丁謐這種眼高手低之輩吧。
第三寇,李勝。
李勝倒不是正統曹操時代出身。
他的父親,是在張魯手下當官的。
李爸爸還曾經建議張魯稱帝,還好張天師沒跟他在那邊瘋,為自己留了一條「歸化大漢朝」的後路。
有趣的是,這支李家,不是漢中當地人,也不是益州四川人。
他們,來自荊州南陽。
就不知道,李勝這家跟東漢初天師李通,李次元有沒有點關係。
李爸爸的專長,就是看風向。
等到曹操打來,李爸立刻就轉頭跟張魯說,不如咱們投降吧?
勸降有功,李爸就被收編為魏國禁軍。
後來曹丕對李爸也頗有信賴,歷上黨、鉅鹿二郡太守,後以年老征還「洛陽」,領個議郎當顧問。
年輕的李勝,就這麼來到洛陽。
也算家學淵源的李勝,結識了總是聽人說話的曹爽,也是相當合得來。
你真別說,曹爽這五大寇,那也是各擅勝場。
但李勝憑什麼接觸到皇宮之內的顯要呢?
因為他跟前面兩個不同。
李勝,和鄧颺是「大魏時尚好朋友」。
前面說了,李勝很可能是東漢初,南陽李通的後代。
而鄧颺,則是明文記錄,東漢初新野鄧禹的後代。
雲台二十八將第一,太傅鄧禹。
將近兩百年前,鄧禹跟李通也談不上有什麼交情。
同樣作為劉秀的智囊,文無第一沒聽過啊?
不過歷經東漢黨事,此番洛陽再見,那就是人不親土親了。
「大魏時尚好朋友」又是什麼?
曹叡後期,嚴禁浮華之風……幹那就是因為他早年生活奢華啊。
皇上喜歡,自然蔚為貴族風潮。
不過走浮華風,很重要是「不逾矩」。
如何拿捏這個尺度,很看你的士人功力。
而真正飽學之士,根本又不和你來這套……
這就是「家學淵源」的官宦子弟發威的時刻啦。
特別鄧颺這個人,在當時已經是尚書郎,非常努力的想要搭上這班「時尚列車」,拉幫結夥,在曹叡面前顯顯本事。
這一下,重現了東漢末年黨風。
以夏侯玄為首,組成了四聰八達小團體。
更有趣的是,劉放孫資的兒子,當時也想要跟四聰八達打對臺,但始終人氣票選就是輸人家。
老臣們本來就看不慣這種時尚競賽,終於,董昭上書曹叡,表示像這種人應該要處罰。
阿叡也真的免了鄧颺的官。
李勝當時也被牽連下獄。
從鄧颺的資料綜合來看,在曹叡的餘生中,鄧颺再也沒有任過官。
又是曹爽,再次起用了這個人。
曹爽的青年革命小團隊,只差何晏了。
何晏,大將軍何進的孫子。
他的母親,也是曹操的寡婦人妻戰利品之一。
何晏跟曹丕一樣,喜歡老莊學說。
就連服飾裝扮,也跟曹丕像了九成。
小心眼的曹丕,自然不喜歡這個乾弟弟。
加上曹操很喜歡這個清秀的孩子……甚至把女兒嫁給他,親上加親。
結果就是魏文帝曹丕完全把這個人架空掉。
但時來,運就轉。
兩漢以來,以長鬚髯,男子氣概為美。
那正是因為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都是這般相貌。
可魏明帝曹叡,卻是個女性化長相的人。
曹叡引領了一波全新時尚風潮,清秀俊美的何晏,也跟著成為當代頂尖的美男子。
何晏從小聰慧,目中無人。
沒什麼官職,索性幹起了品評人物的勾當。
雖然他不被曹丕曹叡所喜,但他的所學所行,在在都符合魏朝文明二帝的主流。
以何晏為中心,士人論道清談之風,就這麼茁壯起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倒著介紹了。
何晏可說是當代名士黨魁,論出身背景,更不下曹爽。
其他四大寇,都是與曹爽有交情,得以高升。
而何晏,則是曹爽「必須」主動拉攏的對象。
從大魏時尚圈出身的鄧颺,連結了何晏加入團隊。
何晏的人脈,決定了這次青年革命的成敗。
性格謙退敬賢的曹爽,原本十分敬重司馬懿。
但何晏等五大寇悶了十幾二十年,一朝得志,可不會再想著忍耐退讓。
眾人建議曹爽架空司馬懿,奪其軍政大權。
何晏,則掌握了選官舉科的審核權。
魏蜀吳,三國敗亡的原因跟重點是什麼,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
但陳壽的重點很明顯:選舉不實,則亡。
東漢從一開國,就有著選舉不實的問題。
簡單說,當人們靠著關係靠著賄賂,而不是憑著真才實學當上政府官員,那你的政府機制就會被癱瘓掉。
很有道理,對吧?
你有你的道理,人家有人家的道理。
對何晏等人來說,這就是改革。
改革需要大量的人力,徹底的翻轉。
國民黨不倒不會好。
寸草不能留。
啊,中國史上最有名的例子,應該是王安石變法。
有名的原因,是安石留下了改革的方向與內容,可受公評。
曹爽跟何晏等人的改革,留下了些什麼嗎?
以《曹爽傳》的角度來看,我們只知道,五大寇架空了司馬懿,拉下了廷尉盧毓。
強占了國家的土地中飽私囊。
把原本還算中規中矩的曹爽,搞成了驕淫奢華的敗類。
就連曹爽的阿弟,當初上書保薦司馬懿為太傅大司馬的曹羲,都看不下去了。
從這方面來說,就是曹羲規勸曹爽不成之後,採取的各種行動,才讓司馬懿等老臣展開了「推翻曹爽」的布局。
但《三國志》是這樣的。
欲評一事,不可單看一傳。
在五大寇的介紹中,有注意到另一個與曹爽何晏同樣出身「曹魏宗室」的黨魁人物嗎?
如果說,何晏等五人只是造成國家動亂敗亡。
曹爽只是無能的罪魁禍首。
那麼,我們更應該認識這場改革的核心。
四聰八達之首。
夏侯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