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雲-魏朝五大寇】

【魏晉風雲-魏朝五大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五大寇是一個很嚴厲的指控。

隨著魏晉風雲的推進,來到了「曹爽時代」。
也是曹魏一朝,由盛轉衰的年代。

檢討文第一條永遠要寫「小皇帝」,彷彿只要皇帝不小,天下就不會倒一樣。

當然,魏明帝曹叡的養子曹芳,那是真的挺小的。
皇帝小,太后說話就大聲,這是先秦兩漢的原罪。

為了防堵這個在東漢過於嚴重的情況,三國時代採用了漢武帝跟漢光武帝的手法:立輔政大臣。

輔政做得好,至少穩兩代。
從這裡我們就不難發現,基本上對於東漢知識份子來說,霍光這個人還是很好的。

兩晉之後就未必這麼認為了。
畢竟,晉朝就是曹魏「兩代」輔政大臣,司馬懿的孫兒所建立。

可司馬懿從來不是像霍光這種獨坐。
輔曹叡,司馬懿80%的時間都在外面負責打仗,活脫脫一周瑜。
輔曹芳,六十多歲的司馬懿仍然是勇敢上前線,擊退來犯孫吳軍。

但他的小夥伴就不開心了。

跟司馬懿一同輔佐曹芳的,是曹叡輔政大臣,虎豹大將軍曹真的兒子,曹爽。
曹爽主導著當時朝廷政軍大事,進行世代交替,為魏朝提拔了一個又一個年輕有為的官員。

其中五個曹爽的親信,就是今天的主角了。

何晏、鄧颺、李勝、丁謐、畢軌。
何晏算是最出名的,就壓到最後,我們倒著來看。

畢軌,東平人,父親曾經在建安年間擔當典農校尉。


raw-image

小畢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就顯露才名。當曹叡還是平原王,居於太子東宮時,就徵召他進入平原王府。

想當然,等到曹叡登基,畢軌當然也是雞犬升天。
曹叡還滿欣賞畢軌,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畢軌……的兒子。

小畢一開始繼續在黃門(內朝)為皇帝服務,後來調任并州為刺史。
并州可不是個爽肥缺。

曹叡時代,那裡就是直接面對大草原鮮卑的第一線。
鮮卑軻比能,有蠻人的武力,漢人的狡詐。能夠應付他的,絕非泛泛之輩。

所以畢軌很厲害囉?倒也不見得。

畢軌雖是并州刺史,但真正整頓防守邊疆,讓軻比能無法越雷池一步的,乃是老將牽招。
牽招一度跟畢軌訂下了大破鮮卑之計,但還來不及實施就往生了。

畢軌想說,我自己也行啊,就上去跟軻比能打了頭破血流的一仗。
魏軍頭破血流了。

打了敗仗,管你關係再好,也是要論處一下。
這時候,中護軍蔣濟就建議,那個先帝丕有說過,人材有長短,畢軌長於文學,不擅打仗,不是他的錯。
最好是把他調回朝中,善加利用他的才華,不要再讓他鎮守一州了……我們每一個州都是邊疆,禁不起一再失敗啊。

其實真的有點難判斷,蔣濟到底是要保畢軌還是損畢軌。
大概是就事論事吧(笑)。

蔣濟是孤狼司馬懿自曹操時代以來,難得的好朋友。
曹叡時期,領中護軍,一度上書請曹叡不要太過倚賴劉放孫資。

畢軌經此一事,大概就調回家免官了。
不過兒子是駙馬,自己也算家大業大,畢軌的日子還是過得挺不錯。

曹叡也曾訓斥過他,不可太過浮華。

但隨著曹叡過世,曹爽上位,畢軌就被重新起用了。
曹爽跟畢軌,也是平原王府時期的老朋友。

畢軌書讀得多,曹爽向來尊重他的意見,徵召來當個參謀,也是剛好而已。

不過,畢軌復職的第一個工作,就是中護軍。
蔣濟則被調任為領軍將軍。

基本平齊。

從畢軌與蔣濟的調動,我們大致可以注意到,曹爽集團正在逐步要取代老臣。
雖然看得出對老臣派有敵意,可基本上還是相當尊重。

更重要的是,司馬懿跟蔣濟這時候,看起來是一點警覺性都沒有的。

第二位丁謐,沛國人,曹操同鄉是也。
他的父親基本上就是另一個曹洪,貪財,經常犯法,但曹操卻一再容忍。

甚至有一次,老丁丁拿自己家裡的老牛,跟官府的牛對換,被檢舉下獄。
曹操就去看他,問他:「老丁啊,我給你的官印呢?」
老丁跟孟德熟得很,一笑:「拿去換餅吃了啊。」

曹操也笑了,跟左右侍從說:「我啊,不是不知道老丁是什麼樣的人。但用他就像是用一條會偷吃東西的狗,雖然他會偷我的小東西,可卻能為我管理好整個倉庫啊。」
孟德笑了,事情就揭過了。

老丁官復原職,但不久就過世了。

兒子丁謐,卻是一個不愛說話,不善交遊的人。
也還好他連宗族都不往來,在曹丕即位,大殺沛國丁氏(丁儀三族)的時候,也沒丁謐這家什麼事。

丁謐沉穩好學,長年住在鄴城。
隨著曹丕南下遷都,鄴城就多了許多空房子。

這些都是達官大族留下的,丁謐也老實不客氣,一間間的偷住幾天。
可幾年後,曹叡上位,大封宗族,就有人領了鄴城的房產入住。

哪裡曉得一推門進去,大廳一個狂生在那邊蹺腳躺臥,還大聲喝罵來人:「哪來的傢伙,還不給我滾出去!」

貴族生氣氣,這一狀就告上了魏明帝那去。
曹叡當然是先派人就收捕了丁謐。審理之下,才知道這個是老丁丁的兒子。

曹叡是跟阿公混過的,知道曹操對老丁的肯定,就把丁謐召往洛陽為官。
丁謐入了洛陽,當時為武衛將軍的曹爽,對他非常照顧。
更常常跟曹叡提起丁謐,表示這人很有才華。

有才華又怎樣呢?曹叡的朝廷,是曹操直傳,宗室盤踞。
根本就沒有這些小輩發展的餘地。

直到曹爽輔政,才大大的提拔了丁謐一把。
丁謐自己就因老賊們佔據高位,有志不得伸,也經常跟曹爽洗腦。

如今機會到來,性格沉穩的丁謐便提出了「架空司馬懿」計劃,讓曹爽得以掌控尚書台。

自然,丁謐也轉入了尚書台。
不過別看丁謐好像很沉穩又有謀略,真的輪到他入尚書台,那個「還不給我滾出去」的大砲性格就跑出來了。

丁謐意見一堆,但又不是尚書台主管。
雖然跟何晏、鄧颺等同位,但他其實都看不起人家。

對曹爽恭敬,也只是看在形勢比人強的份上。

這邊,就順便說一下曹爽的性格。
要知道,曹叡是個小結巴。而曹爽的小名,叫曹默。

當小結巴碰上小啞巴,你就知道這兩個人為什麼一拍即合。
還有為什麼劉放孫資,都認為曹爽懦弱無能。

曹爽很能聽別人說話。
甚至按照這些有才之士的策略來行事。

說真的,單以性格來說,曹爽這是堪比漢高祖劉邦的成功領導者風範啊。
怎麼就失敗了呢?

或許,就是因為他身邊的謀士,只是丁謐這種眼高手低之輩吧。

第三寇,李勝。


raw-image

李勝倒不是正統曹操時代出身。

他的父親,是在張魯手下當官的。
李爸爸還曾經建議張魯稱帝,還好張天師沒跟他在那邊瘋,為自己留了一條「歸化大漢朝」的後路。

有趣的是,這支李家,不是漢中當地人,也不是益州四川人。
他們,來自荊州南陽。

就不知道,李勝這家跟東漢初天師李通,李次元有沒有點關係。
李爸爸的專長,就是看風向。

等到曹操打來,李爸立刻就轉頭跟張魯說,不如咱們投降吧?

勸降有功,李爸就被收編為魏國禁軍。
後來曹丕對李爸也頗有信賴,歷上黨、鉅鹿二郡太守,後以年老征還「洛陽」,領個議郎當顧問。

年輕的李勝,就這麼來到洛陽。
也算家學淵源的李勝,結識了總是聽人說話的曹爽,也是相當合得來。

你真別說,曹爽這五大寇,那也是各擅勝場。
但李勝憑什麼接觸到皇宮之內的顯要呢?

因為他跟前面兩個不同。
李勝,和鄧颺是「大魏時尚好朋友」。

前面說了,李勝很可能是東漢初,南陽李通的後代。
而鄧颺,則是明文記錄,東漢初新野鄧禹的後代。

雲台二十八將第一,太傅鄧禹。
將近兩百年前,鄧禹跟李通也談不上有什麼交情。

同樣作為劉秀的智囊,文無第一沒聽過啊?
不過歷經東漢黨事,此番洛陽再見,那就是人不親土親了。

「大魏時尚好朋友」又是什麼?

曹叡後期,嚴禁浮華之風……幹那就是因為他早年生活奢華啊。
皇上喜歡,自然蔚為貴族風潮。

不過走浮華風,很重要是「不逾矩」。

如何拿捏這個尺度,很看你的士人功力。
而真正飽學之士,根本又不和你來這套……

這就是「家學淵源」的官宦子弟發威的時刻啦。

特別鄧颺這個人,在當時已經是尚書郎,非常努力的想要搭上這班「時尚列車」,拉幫結夥,在曹叡面前顯顯本事。
這一下,重現了東漢末年黨風。

以夏侯玄為首,組成了四聰八達小團體。
更有趣的是,劉放孫資的兒子,當時也想要跟四聰八達打對臺,但始終人氣票選就是輸人家。

老臣們本來就看不慣這種時尚競賽,終於,董昭上書曹叡,表示像這種人應該要處罰。

阿叡也真的免了鄧颺的官。
李勝當時也被牽連下獄。

從鄧颺的資料綜合來看,在曹叡的餘生中,鄧颺再也沒有任過官。
又是曹爽,再次起用了這個人。

曹爽的青年革命小團隊,只差何晏了。


raw-image

何晏,大將軍何進的孫子。
他的母親,也是曹操的寡婦人妻戰利品之一。

何晏跟曹丕一樣,喜歡老莊學說。
就連服飾裝扮,也跟曹丕像了九成。

小心眼的曹丕,自然不喜歡這個乾弟弟。
加上曹操很喜歡這個清秀的孩子……甚至把女兒嫁給他,親上加親。

結果就是魏文帝曹丕完全把這個人架空掉。

但時來,運就轉。
兩漢以來,以長鬚髯,男子氣概為美。

那正是因為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都是這般相貌。
可魏明帝曹叡,卻是個女性化長相的人。

曹叡引領了一波全新時尚風潮,清秀俊美的何晏,也跟著成為當代頂尖的美男子。

何晏從小聰慧,目中無人。
沒什麼官職,索性幹起了品評人物的勾當。

雖然他不被曹丕曹叡所喜,但他的所學所行,在在都符合魏朝文明二帝的主流。
以何晏為中心,士人論道清談之風,就這麼茁壯起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倒著介紹了。

何晏可說是當代名士黨魁,論出身背景,更不下曹爽。
其他四大寇,都是與曹爽有交情,得以高升。
而何晏,則是曹爽「必須」主動拉攏的對象。

從大魏時尚圈出身的鄧颺,連結了何晏加入團隊。
何晏的人脈,決定了這次青年革命的成敗。

性格謙退敬賢的曹爽,原本十分敬重司馬懿。
但何晏等五大寇悶了十幾二十年,一朝得志,可不會再想著忍耐退讓。

眾人建議曹爽架空司馬懿,奪其軍政大權。
何晏,則掌握了選官舉科的審核權。

魏蜀吳,三國敗亡的原因跟重點是什麼,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

但陳壽的重點很明顯:選舉不實,則亡。
東漢從一開國,就有著選舉不實的問題。
簡單說,當人們靠著關係靠著賄賂,而不是憑著真才實學當上政府官員,那你的政府機制就會被癱瘓掉。

很有道理,對吧?

你有你的道理,人家有人家的道理。
對何晏等人來說,這就是改革。

改革需要大量的人力,徹底的翻轉。

國民黨不倒不會好。
寸草不能留。

啊,中國史上最有名的例子,應該是王安石變法。
有名的原因,是安石留下了改革的方向與內容,可受公評。

曹爽跟何晏等人的改革,留下了些什麼嗎?

以《曹爽傳》的角度來看,我們只知道,五大寇架空了司馬懿,拉下了廷尉盧毓。
強占了國家的土地中飽私囊。
把原本還算中規中矩的曹爽,搞成了驕淫奢華的敗類。

就連曹爽的阿弟,當初上書保薦司馬懿為太傅大司馬的曹羲,都看不下去了。
從這方面來說,就是曹羲規勸曹爽不成之後,採取的各種行動,才讓司馬懿等老臣展開了「推翻曹爽」的布局。

但《三國志》是這樣的。
欲評一事,不可單看一傳。

在五大寇的介紹中,有注意到另一個與曹爽何晏同樣出身「曹魏宗室」的黨魁人物嗎?

如果說,何晏等五人只是造成國家動亂敗亡。
曹爽只是無能的罪魁禍首。

那麼,我們更應該認識這場改革的核心。

四聰八達之首。
夏侯玄。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78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曹彰故事到司馬懿伐遼東,我們一直提到「田豫」這個人。 田豫足智多謀,能征善戰,但對於政治相當的不擅長。 他並沒有隱匿關於自己跟劉備有著好交情的事,是否也導致了他在曹魏的發展不順呢? 或許,我們可以看看同樣位於《魏書二十六》的另一個北疆大將,牽招。
從曹彰故事到司馬懿伐遼東,我們一直提到「田豫」這個人。 田豫足智多謀,能征善戰,但對於政治相當的不擅長。 他並沒有隱匿關於自己跟劉備有著好交情的事,是否也導致了他在曹魏的發展不順呢? 或許,我們可以看看同樣位於《魏書二十六》的另一個北疆大將,牽招。